摘要:老子《道德經(jīng)》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寡欲”。“清新寡欲以凈身”的思想深深地埋植在中國人的心中?,F(xiàn)代的中國,人們逐漸梳理出屬于自己的中國夢,雖然每個人中國夢的具體細(xì)節(jié)不同,但是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就是“知足、寡欲”。
關(guān)鍵詞:老子 ;“寡欲”;中國夢
作者簡介:劉昊,女,1990出生,黑龍江省甘南縣人,漢語國際教育碩士。
[中圖分類號]: B223.1 [文獻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4)-18--01
老子《道德經(jīng)》第十二章曾這樣表述:“五色令人目盲,五言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崩献舆@段話極好地體現(xiàn)了他“寡欲”的思想,清心無欲,無所羈絆,但求生活慰己心,不被聲色犬馬所累。如果說這是老子的育人觀,不如說這是老子的幸福觀。老子的這種思想影響著世世代代的中國人,在提出中國夢的今天,國人的中國夢都有老子思想的影子。
一、老子“寡欲”思想對中國夢的影響
1.老子“寡欲”思想與中國夢的純粹
國人的中國夢是簡單而純粹的,沒有復(fù)雜的利益關(guān)系,更多的是純粹的親情互慰,這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受老子“寡欲”思想的影響。
國人的中國夢多數(shù)是向往全家團圓、其樂融融的狀態(tài),沒有紛爭、沒有淘汰、沒有利益的干擾,一家人在一起不需要昂貴的吃食,不需要燈紅酒綠的氛圍、不需要金錢的堆砌,最重要的是團員和安樂。這就是老子的“寡欲”思想的體現(xiàn),去掉繁復(fù)的外在包裝,追求內(nèi)心本真的體驗。中國夢的這點純粹正是老子“寡欲”中的清心。
2.老子“寡欲”思想與中國夢的濃烈
國人的中國夢是濃烈而喜慶的,沒有矜持而虛假的客套,更多的是濃烈的真情體會,這并不是說就違反了老子“寡欲”的思想,相反,這是老子“寡欲”思想更好的體現(xiàn)。
國人的中國夢中少不了節(jié)日的情節(jié),節(jié)日中人們不需要互送昂貴的禮物,不需要遠(yuǎn)走旅行體驗新鮮,而是簡單地張貼紅色,吃適宜節(jié)慶氣氛的食物,送上祝福,收獲關(guān)心。然而,這樣的中國夢中,人們卻飽含著濃烈的情感,或欣喜,或感恩,或知足,或興奮。這樣濃烈的中國夢也是老子“寡欲”思想中的一條情感思路,老子主張拋開所有外界的浮華,追求最本真的情感體驗,這種體驗只有通過簡單的外界物質(zhì)刺激,濃烈的內(nèi)心情感升華后得到的,中國夢的這點濃烈正是和老子“寡欲”中的心靈體驗相通的。
3.老子“寡欲“思想與中國夢的真實
國人的中國夢是真實而清晰的,沒有難以逾越的鴻溝,更多的是現(xiàn)實的可能,這與老子“寡欲”中提出的幾點簡單而又現(xiàn)實的要求有很大的關(guān)系。
國人的中國人夢因為簡單、平靜而特別的真實,中國夢中沒有夸大的目標(biāo),沒有脫離實際的訴求,多數(shù)的中國夢都是靜下心來便可以觸碰的到的,與家人團員,與朋友小聚,有自己感興趣的事,可以有空享受生活,這些簡單的中國夢并不奢華,并不夸張,是每一個國人都有資格達到的。老子“寡欲”思想中的觀點都是簡單而平時的,強調(diào)的正是這種觸手可及,不用妄想費力就可以得到的東西。中國夢就是對老子“寡欲”思想的繼承。
二、中國夢對老子“寡欲”思想的繼承
1.“清心寡欲”之外的奮斗精神
老子“寡欲”思想主要主張人要減少對外界事物的欲望,過簡單、清心的生活。今天的中國夢,將老子“寡欲“的思想延伸的更為綿長,國人的中國夢更多地展現(xiàn)出了清心與奮斗并存的狀態(tài),不覬覦浮華的外在物質(zhì),但用奮斗為內(nèi)心筑起強大的堡壘,通過自己的奮斗實現(xiàn)中國夢。正是因為老子“寡欲”的思想讓國人的奮斗變的純粹而有目的,讓國人的幸福感更高了一層。國人的中國夢中的奮斗是不計較得失的奮斗,不關(guān)乎名利的奮斗,不敵對他人的奮斗。這仿佛又回歸了老子古代的生活,這種奮斗是與“寡欲”分不開的。
2.“無所羈絆”之后的精致生活
老子的“寡欲”思想中提到人們要拋棄奢侈的享受,回歸平靜的生活。今天的中國夢,將老子“寡欲“的思想醞釀的更為醇厚,國人的中國夢更多地展現(xiàn)出了戒奢與精致并存的狀態(tài),對奢侈的物品沒有貪念,但卻用精致的生活感恩世界,用自己精致的生活回饋整個社會和自然。國人中國夢中的精致是不加貪念的精致,是感恩一切的精致,是生活的理想境界。精致的思想并不是將老子的“寡欲”與中國夢進行分割,而是中國夢的延續(xù)和豐富。
3.“淡定從容”之下的樂觀向上
老子的“寡欲”思想給人一種淡定從容之感,坐看云卷云舒亦寵辱不驚。今天的中國夢,將老子“寡欲”的思想拓展的更加開闊,國人的中國夢更多地展現(xiàn)出了樂觀積極的態(tài)度與淡定從容的心態(tài)之間的契合。對世事不恐慌逃避,除了淡定從容之外,多了一份樂觀與積極,對生活充滿朝氣、充滿希望。國人中國夢中的樂觀是不被外物所動的樂觀,是積極生活的樂觀,是面對困窘不畏艱難的樂觀。樂觀向上的心態(tài)來源于老子的“寡欲”思想,又拓寬了老子的“寡欲”思想,讓人們在跌宕起伏的人生中能夠從容的生活、樂觀的生活。
三、總結(jié)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人們身邊的誘惑和羈絆也越來越多,如果人們跟隨自己的欲望,泯滅自己的靈魂那么幸福就會離我們越來越遠(yuǎn)。老子的“寡欲”思想不是一種高深莫測、束之高閣的思想,而是切實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之中、行走于我們的頭腦之中。拋棄浮躁奢華、回歸寧靜自然是老子“寡欲”思想的中心,也是中國夢的主旨。讓我們心存“寡欲”,守護中國之夢。
參考文獻:
[1]寧志新.《道教十三經(jīng)》.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
[2]鄧乾德.諸子百家.[M].巴蜀書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