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文秀
摘 要: 在新課程教育理念下,教師要改變以往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從審美的視角出發(fā),反思小學語文自身存在的美,并將其應用于教學中,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素質。本文旨在探討如何從審美的視角反思當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從而促進學生審美素質與語文學習能力的和諧發(fā)展。
關鍵詞: 新課程 審美 小學語文教學
1.引言
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課堂枯燥乏味,學生學習注意力不集中,積極性與主動性不強,教學質量難以進一步提高。新課程教育理念提倡教師從審美的視角出發(fā),注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根據小學語文教材內容的特點有針對性地挖掘美的元素,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素質,從審美中體驗語文知識的魅力。語文教學重在陶冶學生的情操及提高運用詞句的能力,因此,為陶冶學生的情操,必須引導學生將課文與生活實際相結合,發(fā)現其中的美是提高學生整體審美素質的主要手段。
2.反思
2.1反思教學目標
教師于課堂結束后自我反思,反思本次課時的教學質量、學生掌握的程度及是否滿足于陶冶情操、健全人格的需要;回顧課堂的學習氛圍,是否呈現愉悅、輕松的課堂學習氛圍。語文學科有別于其他科目,尤其是小學語文,其屬于思想性、審美性與文學性相結合的學科,教材以經過精挑細選的單篇文章或章節(jié)為主,如兒童文學作品中的某一章節(jié)。教師在課前要對課時內容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目標,利用一些合理教學手段挖掘教材內容當中的美的元素,讓學生在課堂上體驗文章的詞句美、段落美、情節(jié)美、藝術美及貼切實際生活的美[1]。
具體而言,教師實施針對性教學,制定符合學生學習能力的教學目標可分為以下幾方面:(1)詩歌鑒賞。詩歌在小學語文教材內容中占據重要地位,培養(yǎng)學生領悟詩歌獨特的意境美、情趣美是主要教學目標。(2)戲劇欣賞。戲劇與現實、幻想有密切關聯,兩者相結合閃爍出的自然美是人們對理想生活的向往、追求,通過戲劇作品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從戲劇欣賞中體驗現實生活與理想生活間的穿插,領悟人生真諦,這就是自然美。(3)散文品味。散文屬于優(yōu)美的文章,主要以形象美與情感美為主,教師著重引導學生從詞句、段落中尋找優(yōu)美的內容,如景物的描寫、人物外貌的描寫,通過品味人物、景物的形象美而發(fā)現其傳達出來的情感美。
2.2反思教學內容
新課程下,小學語文教材內容體現了新穎的特點,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增強學生對文章的感悟。因教材內容不斷更新,學生的接受能力受教師教學方法的影響而呈現差異,所以教師合理授課并定期對教學內容進行反思具有重要意義[2]。例如,根據學生接受能力和課后自我反思本次課堂教學質量,通過批改課后作業(yè)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而后判斷是不是教學內容過于枯燥導致教學質量低,如若是,則需調節(jié)課堂學習氛圍,重新為教學內容運用美的教學手段,如充分運用優(yōu)美、生動的語言進行教學,逐句逐段講解課文內容、情境,引導學生體會詞句傳達出的文學美,學會運用作者的表達技巧,喚醒學生內心對人物形象美、景物意境美的感悟。
教師運用美的教學語言具有重要意義,美的語言富有美感、生動及感染力,是充分調動學生課堂學習積極性的重要手段[3]。例如《春姑娘的信》一文:“春姑娘撕下一片綠葉,寫了一封信給小草寶寶,寫著:小草小草快快鉆出泥土吧!”教師念完文中句子后,可運用富有美感的語言再現文章中形象、生動的意境,如:“你們聽,窗外有風聲,準時春姑娘走來了,她走過溪澗、草原、森林,來到了我們身邊。”又如:“瞧,樹葉在擺動,那是春姑娘的手在撫摸柳枝。”用富有引導性且美感的語言引領學生感受文章傳達的意境美,使其從小發(fā)現語文學習中的美的元素,更深刻地領悟文章的主旨。
2.3反思課堂延伸
學習回歸生活對于學生而言尤為重要,尤其是新課程下。語文教材內容除幻想的寓言故事之外,絕大多數內容均來源于生活,因此,課堂延伸旨在引導學生回歸自然、生活實際,發(fā)現文章體現生活美的“畫面”,將想象中的畫面與生活中的實際場景對等起來,感受文章流露的情感美、意境美。
教師定期組織學生走向自然界,親身感受大自然界中的花草樹木,此時,如若教師將語文教材內容中涉及自然景物的文章與戶外活動結合起來,那么學生在親近自然的同時勢必能從生活實際中尋找與文章對等的場景,從而喚醒內心對文章的意境美與情感美的感受,加深對文章的印象。
3.結語
小學語文教學的美通過教師不斷創(chuàng)造、表達及應用,將文學與技術相結合應用于教學當中,從而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審視文章中的美。引導學生體會故事情節(jié)賦予景物、人物的萬般情態(tài),感受作者的真情實感,為今后寫作及語言應用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張元件.反思小學語文課堂中的評價[J].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01(12):104-105.
[2]黃蓉娟.談反思性語文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新課程[J].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0,12(14):127-128.
[3]張文.對反思性學習的理論與實踐[J].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0,18(02):158-15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