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印斌
一起深山賭場爆炸案,將貴州凱里地下的賭博游戲“滾地龍”炸入公眾視野。這種規(guī)則原始的游戲,能在一兩個小時內輸贏百萬元甚至千萬元現金。凱里地下賭場已流行多年,賭博也形成了“產業(yè)鏈條”:開賭場者、莊家和放高利貸者攫取暴利,而小賭客輸錢后只能變賣家產或借高利貸,乃至走上絕路。
即便沒有13日這起爆炸,“滾地龍”地下賭博在當地也人盡皆知。賭場雖然開在深山,參與者卻多是社會中下層人士,幾乎每一個設在深山的賭場,每天都能吸引上百人前往。若在這樣的規(guī)模下依然能保持所謂“隱秘”狀態(tài),恐怕只能歸咎于當地有關部門不愿去觸及、管理、制止而已。
據參賭者披露,在地下賭場的產業(yè)鏈條中,高踞最上端的“隱形的一環(huán)”,即當地村委會、鄉(xiāng)鎮(zhèn)政府及公安系統(tǒng)的負責人。這一點,從凱里爆炸案案發(fā)后,當地一些公安局局長、派出所所長及鄉(xiāng)鎮(zhèn)鎮(zhèn)長被停職,可見端倪。負有管理之責的相關官員疏于職守,才使得讓眾多民眾家破人亡的賭博游戲在當地成席卷之勢,難以遏制。
賭性可能確實潛藏于很多人的內心深處,一旦有了相應的環(huán)境,就會噴涌而出。越是生活困窘,越是看不到改變的希望,這樣的愿望往往就越強烈。很多原本貧困的民眾,只要涉足其中,就很難自拔。
在賭博這樣看似頗具顛覆性的財富游戲中,鮮有初始貧窮而最后發(fā)達者,更不要說普遍實現富裕了。真正自始至終的獲益者,只能是隱伏于幕后的操盤者,即凱里事件中的設局者“堂子”,還有那些自身不參與卻默許、縱容別人參賭的官員。至于一般的被裹挾者,不過是托起設局者豐厚利益的沙石罷了。
當地幾年來一直在進行打擊賭博的行動,卻一直難以奏效。關鍵在于這種清剿行動并沒有動真格。若是參與治理者本身與賭場存在利益瓜葛,甚至敢通風報信,則這樣的治理注定不可能持續(xù),更不可能產生實際效果。
另一方面,越是聲勢浩大的治理行動,越容易流于形式。這些年來,類似的運動式治理并不鮮見,一旦風頭過去,還可以變本加厲,卷土重來。很多時候,它還可能是一次勢力范圍的重新洗牌。
泛濫于底層社會的地下賭博,不僅會導致千家萬戶債臺高筑,經濟破產,甚至會逼得人們或跑路或自殺或殺人,也嚴重毀壞了基層社會的治理基礎。正如凱里當地人所言,“這種賭博游戲本身就是一顆炸彈,爆炸隨時可能發(fā)生”。
因此,若想長治久安,徹底禁絕地下賭博的猖獗和泛濫,集中打擊行動很有必要。對那些當地村委會、鄉(xiāng)鎮(zhèn)政府及公安系統(tǒng)的負責人等,不僅要嚴肅問責,更要以制度化的力量,認真履責,以日常高壓態(tài)勢摧毀地下賭場的生存空間。
【以上三篇文章選自2014年1月8日、14日、21日《中國青年報·青年話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