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旭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波斯納在1989年曾提出教師成長的公式:“教師的成長=經(jīng)驗+反思?!彼J為,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于獲得經(jīng)驗而不對經(jīng)驗進行深入思考,那么即使是20年的教學經(jīng)驗,也只能是對一年工作的20次重復,除非善于從經(jīng)驗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則就不可能有什么改進,永遠只能停留在一個新手教師的水平上。那么,青年教師應該怎樣最有效地從資深同行身上學到專業(yè)教學技能,使自己能夠高層次、大范圍地有效利用優(yōu)秀教師的專業(yè)教學技能,提高實際教學能力呢?
反思的重要性及其內涵
“知人者智,知己者明”,作為教師,更應該對自己有一個比較準確、客觀的認識,也就是說能夠對自己進行認真的反思。那么,反思到底是什么?是在優(yōu)秀教師經(jīng)驗教訓總結中的消化理解,還是對自己的思想、內心感受的思索,或是對自己親身體驗過程的反?。?/p>
經(jīng)過多年的教學探索和實踐,筆者對“反思”有了初步的理解。反思不僅要借助外部力量,如優(yōu)秀教師的經(jīng)驗理論等,而且要依靠教師的個人素質共同提高。教學的反思是在師生共同配合中對“教”與“學”的“檢查與清理”;反思不僅僅要了解教學活動的表面結構和表面動態(tài),而且要挖掘教學活動的深層結構和動向,以實現(xiàn)對教學活動的真正理解和批判性改進;反思不僅要思考解決教學中科學性問題,而且更要思考解決教學中的人文性問題。
實際上,學生會時刻用自己的眼睛與心靈在觀察著教師言行。如果教師不思考自己,提高自己,那么怎能獲得學生的尊重。在國際上,反思已成為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的重要觀念,是教師專業(yè)能力發(fā)展的最有效途徑之一。作為教師專業(yè)成長的內源性動力,反思應該以優(yōu)秀教師總結的經(jīng)驗與理論為基礎,并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對教育教學理念的反思
為了保持清醒的頭腦,教師們需要時常外出參加培訓,學習外校的理論,并在利用外部資源、借助外力的同時進行自我反思。但是,青年教師需要的是借鑒而不是照搬,需要憑借著“優(yōu)秀教師經(jīng)驗”這面“鏡子”更清楚地甄別自己,對自我問題進行主觀審視;教師學習與運用新的教育理論并不是機械的、教條的,需要用自己已有的教育理論和專家的先進理論來不斷解剖自己的教學行為,用批判者的眼光來審視自己,反思與檢驗新理論的正確性、實用性以及所產生的效果,比較各種教育理論的特點與實踐效果,最終達到選擇、形成與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學指導思想。
筆者在教學中一直遵循“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教學理念,反思自己是否承擔起了“知識的教授者”“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管理者”“學生發(fā)展的促進者”等角色;反思自己是否與學生人格平等地去尊重、合作、和諧與分享;反思自己是否把學生作為重要的教學資源來開發(fā),注重學生的基礎與能力的提高;反思自己是否以學生為核心,領會了教育教學理論和學科知識與教育教學情境之間的聯(lián)系等。
教學活動組織與實施過程的反思
教師是教育的主導者,并不是知識傳播的工具。要想把自己的教學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教師要從教學目標與策略、教學方法與方式、教學得失等進行有效的反思。教師對自身教育教學觀念、情境的觀察、描述和分析,只需自己用心,就可以在反思中不斷形成自己對教育教學活動的深刻認識和理解。
其一,教學目標與策略。教師應反思自己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是否科學、準確無誤;自己能否以學生的學情為基礎進行有效教學;能否對教材進行改進與創(chuàng)造性的處理;自己在課堂上能否熟練地把握知識之間的各種聯(lián)系;為了滿足學生求知的需求,自己還需要繼續(xù)學習那些知識。其二,教學方法與方式。高效課堂正是建立在反思的基礎上的,教師們應該反思:是否建立了平等、和諧、生動的課堂教學氛圍;是否融入了啟發(fā)、合作、探究、創(chuàng)造的教學方法與方式;是否在教育教學中突出了重點、分散難點的方法等。其三,教學得失。反思自己的教學效果是否達到了預期的效果,是否達到了教學目標,是否以知識的學習促進了學生自身的發(fā)展與提高;反思教育教學過程中好的成功點,并詳細記錄,為將來的教學提供豐富的可利用的教學資源與感悟。
借鑒貴在活學活用
在新課改革中,面對新思想、新課程、新教育方法和手段,教師發(fā)現(xiàn)與自身的教育教學觀念、經(jīng)驗、技能等方面出現(xiàn)碰撞時,可以通過反思來改進自己的教學行為。教師通過多種反思策略和方法積極主動地審視、分析自身的教育教學觀念及實踐活動。在借鑒——準備——實踐——反思——再實踐的循環(huán)教學中,實現(xiàn)教學理念的不斷更新、教學行為的提升。在與優(yōu)秀教師、教育專家的交流和思想碰撞中,青年教師要避免對他們盲目地崇拜,更不要在崇拜中否定和失去自己。學習“經(jīng)驗理論”貴在領會其思想實質,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活學活用。更何況每一種經(jīng)驗理論都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都有它們適用的環(huán)境與條件。在經(jīng)驗中反思,并不是循環(huán)經(jīng)驗;在實踐中反思,并不是脫離理論。青年教師需要在自我觀察與自我分析中進行積累得失,完善自我;需要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進行檢驗與完善,逐步塑造自己的教學風格。
(作者單位: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區(qū)第一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