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天涵
傳統(tǒng)龍紋樣在家具設計中的應用與思考
◎吳天涵
中國傳統(tǒng)紋樣以其獨特的藝術形態(tài)和豐富的寓意與現(xiàn)代家具設計融合并發(fā)展,這就需要我們深入思考傳統(tǒng)龍紋樣的寓意以及如何把它融入、運用到室內(nèi)設計中,使得設計具有強烈的美感和濃厚的文化色彩。并結合不同紋樣的特點,取其精華,運用在裝潢裝飾中,給室內(nèi)設計注入新的設計感和時尚感。
傳統(tǒng)龍紋樣 家具設計 色彩 應用 思考
中國傳統(tǒng)紋樣經(jīng)過千百年的沉淀,形成了各種具有文化內(nèi)涵的圖形和紋飾,它凝聚了鮮明的中國特色和深厚的華夏文明,同時也是民間、民族藝術和民俗文化千百年來的沉淀和積累。龍從古至今,都是人們所追求的吉祥和權勢的典型代表,龍作為中華民族的圖騰是最能體現(xiàn)我們民族特色和文化的,同時龍的文化、龍的意識、龍的象征意義也為現(xiàn)代人所喜愛和接受。在現(xiàn)代家具上裝飾龍紋更能體現(xiàn)出中國家具的神韻與時尚,又折射出文化內(nèi)涵和審美取向,顯示了傳統(tǒng)龍紋圖案與現(xiàn)代家具結合的藝術魅力。
中國元素來源于中國傳統(tǒng)藝術,承載著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中華民族的每個歷史時期,都留下了豐厚的文化藝術遺產(chǎn),經(jīng)過不同時期文化的錘煉,形成了各不相同的藝術風格。紋樣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貫穿于中國歷史發(fā)展的整個流程,貫穿于人們生活的始終,反映出不同時期的風俗習慣。從原始社會簡單的紋樣到奴隸社會簡潔、粗獷的青銅器紋飾,再到封建社會精美繁復的花鳥蟲魚、飛鳥走獸、吉祥圖案紋樣,都凝聚著相應時期獨特的藝術審美和文化內(nèi)涵。
龍的傳說有很多,記載的文獻也多,但第一次將龍和帝王聯(lián)系起來的是司馬遷的《史記》,《高祖本紀》說:“是時雷電晦冥,太公往視,則見蚊龍于其上,而已有身,遂產(chǎn)高祖?!兵P凰在劉安《淮南子》一書中開始被稱為祥瑞之鳥,雄曰鳳,雌曰凰。龍鳳都是人們心中的祥獸瑞鳥,哪里出現(xiàn)龍,哪里便有鳳來儀,象征著天下太平,五谷豐登。例如:龍鳳呈祥、二龍戲珠、魚龍變化等。龍紋自古為華夏民族崇拜的圖騰,被尊為華夏之神。傳說龍為鱗蟲之長,能興云雨,得萬物,使風調(diào)雨順,豐衣足食,故為五靈之一。歷代皇帝都以真龍?zhí)熳幼跃樱J為自己是龍的化身。故此,用龍紋作裝飾的器物是為帝王所專用。我國古代傳說的龍有多種,各具不同形態(tài),然而最常見的則是有角、有爪、蛇身、魚尾的黃龍,在眾龍之中聲譽最高,屬于最高等級的瑞獸。其姿態(tài)之美生動可愛,被歷代視為神圣的崇拜物。
龍紋作為中華民族文化的代表,從原始社會至今始終沿用不衰,各個時期有各個時期的特點。最早的龍并沒有腿和角,后來發(fā)展成有了腿和角。漢代以后,隨著讖學的興起和對龍紋的神話傳說,給龍紋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并作為華夏最高祥瑞名物,成為華夏民族喜聞樂見的裝飾題材之一。宋元明時期是中國龍紋最優(yōu)美的時期,宋代文人畫家郭若虛在《圖畫見聞志》中還總結出一套畫龍的經(jīng)驗和規(guī)律,名曰:“三停九似?!逼湔f云:“畫龍者,折出三停,自首至膊,膊至腰,腰至尾相停也。分成九似:角似鹿,頭似駝,眼似鬼,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也?!边€有另一說云:“頭似馬,眼似蝦?!痹谶@種思想的影響下,龍的形象基本大同小異,但細看仍有微妙差別。以明代龍紋為例,明代龍紋的特點是無論龍身為何種姿態(tài),其龍發(fā)大多從龍角一側向上高聳,呈怒發(fā)沖冠狀。明中期前多為一綹,到明晚期多為三綹,入清后的康熙時期則呈披頭散發(fā)的樣子。至乾隆時期龍的頭頂顯出七個圓包,正中稍大,周圍略小。龍的眉毛在明萬歷朝以前大多眉尖朝上,萬歷以后大多朝下。龍的爪子在清代康熙朝以前多為風車狀,到了乾隆朝龍的爪子有四個指頭開始并合,乾隆以前的龍紋大多姿態(tài)優(yōu)美、蒼勁有
力。
1.在古代家具中的應用
在清代宮廷家具中,用龍紋做裝飾最具代表性。無論床榻、桌案、椅凳、幾、架、箱柜、屏風等,用龍紋做裝飾的極為常見。故宮太和殿中陳設的金漆雕龍紋寶座是其中最典型的一個。(如圖1)它是清代宮中現(xiàn)存最高大的一件寶座,通高172.5厘米,座分二層。上層座為高束腰式,四面開光,透孔處另以藍色做襯底,顯得格外醒目。座上的椅圈,共有十三條金龍盤繞在六根金漆立柱上。椅背正中盤正龍一,其余左右圍護,各個昂首奮鬚,張牙舞爪。后背分格,上格盤正龍,中格浮雕云紋和火珠,下格透雕卷草紋,兩邊飾站牙和托角牙。整個寶座通體飾金漆,與座后金漆雕龍紋大屏風和兩旁的六根瀝粉貼金盤龍大柱交相輝映,使整個大殿金碧輝煌,氣概非凡。
龍紋的使用在帝王時期有著非常嚴格的禁忌。凡以龍紋作裝飾的器具,多為皇帝和后妃們所專用。皇族中的親王們被特許使用龍紋,但不得稱其為龍。到了明清時期更是嚴格有加,連一品二品大員也無資格使用龍紋器物,如有私制和私用者,必按僭越犯上治罪,平民百姓則更難見到龍了。因此,龍紋裝飾在皇宮中是極常見的,而民間則非常少見。皇宮中器物流出宮外,雖有可能,但也是極少數(shù)。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后,在溥儀小朝廷時期,溥儀解散了造辦處,當時造辦處的一些工匠出宮之后,曾仿做皇宮中器物,以謀生計。龍紋再也不是皇家的專利。家具中還有一種以龍爪抓珠裝飾腿足的。這類家具在皇宮中的等級身份較高,必須在等級較高殿堂才能使用。如紫禁城中的太和殿、保和殿、乾清宮、皇極殿、慈寧宮、奉先殿以及各地皇家宗廟、佛堂等禮制建筑內(nèi)才能使用。
2.在現(xiàn)代家具中的裝飾部位
龍紋應用在現(xiàn)代家具上首先要符合家具的風格,在不同家具上的裝飾部位各不相同。床最主要的裝飾部位就是床屏,其次是床邊、床尾和床腿。床屏裝飾上龍紋可以立即顯現(xiàn)出床及臥室的整體風格,和其相配的床頭柜也可以裝飾上龍紋,形成統(tǒng)一風格,兩者的裝飾手法也要相同。
對于柜類家具,其主要裝飾部位是柜門、面板以及抽屜的面板上,在這些部位裝飾龍紋的形式和手段比較豐富,可以直接勾勒在門板上,也可以以其他的裝飾手法裝飾在頂飾、帽頭、線型、線腳上,龍紋在其布局和裝飾手法上靈活性都很強,只要達到整體效果且貼切主題風格的設計,龍紋樣的應用就是成功的。(如圖2)
桌子通常裝飾在桌面下的望板上,紋樣的內(nèi)容和椅子的望板內(nèi)容相同,形成一個整體。桌面下望板的裝飾一般有兩種,一種是直接在望板上施以紋樣,另一種是裝飾的內(nèi)容置于結構件上,使其既起到牢固作用,又有裝飾作用。(如圖3)
椅類家具主要的裝飾部位是椅背,椅背處于人們視線的主要位置,適于較大面積的龍紋裝飾,同樣,也可將龍紋與椅子結構結合起來,起到支撐的作用。茶幾的桌面和腳部也可裝飾上龍紋,相互呼應。(如圖4)
圖1
圖2
圖4
在我國傳統(tǒng)家具中,龍圖案是體現(xiàn)中式家具最基本的造型元素,不同時期家具上的龍紋形態(tài)和風格各不相同,各具特色,且都賦予著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從古至今,龍紋裝飾手法也不斷變化和改進,技術越來越先進,能通過各種方式把龍紋裝飾在家具上。設計風格民族化是當前世界藝術設計發(fā)展的一個必然趨勢,所以把最具代表性的龍紋應用在現(xiàn)代家具上,應用時不要單純地模仿、原樣照搬,我們要古為今用,取其精華,運用現(xiàn)代的技術手段,融入現(xiàn)代元素,創(chuàng)造出新的風格和裝飾手法,把龍紋更貼切地融入到現(xiàn)代家具上,使中國的龍文化能更好地傳承和發(fā)揚。
[1]陳新生,傳統(tǒng)藝術與現(xiàn)代設計[M],合肥工業(yè)大學出版社,2005
[2]陳勤建,伊笑非,點擊中國吉祥藝術[M],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6
[3]張新宇,傳統(tǒng)元素與現(xiàn)代裝飾設計[N],浙江工業(yè)大學美術報,2004
[4]王傳龍,中國傳統(tǒng)圖案與現(xiàn)代設計[D],重慶大學,2009
(作者單位:江西中醫(yī)藥大學)
(責任編輯 馮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