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天昭
云南大理學院附屬醫(yī)院放射科,云南大理 671000
肝癌介入治療的影像學評價價值
歐陽天昭
云南大理學院附屬醫(yī)院放射科,云南大理 671000
目的探析螺旋CT掃描在肝癌介入治療中所發(fā)揮的評估作用及其臨床價值。方法以該院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期間所收治的60例進行肝癌介入治療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展開研究,所選患者均給予血管造影(DSA)和螺旋CT掃描及增強圖像處理,對比兩種處理方式下對栓塞后瘤體供血變化的顯示情況及影像顯示價值。結果螺旋CT掃描結果和DSA檢查結果在呈現病灶形態(tài)、大小、數量以及周邊組織的血供情況等方面的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是螺旋CT檢查與DSA檢查相比,可以更加清晰以及準確地顯示患者門靜脈癌栓的形成情況,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DSA在顯示動-靜脈漏方面較螺旋CT而言有明顯優(yōu)勢,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于接受肝癌介入治療患者,給予螺旋CT掃描影像學復查,不僅操作簡單、方便,而且無創(chuàng),同時平掃及增強圖像有助于呈現栓塞后瘤體周邊組織的血供變化,這對于醫(yī)師判斷治療效果和指導后續(xù)治療有著積極的作用,值得在臨床上進行推廣。
肝癌;介入治療;影像學;評價價值
目前,臨床上對肝細胞癌患者治療方式主要為三種,一種為內科藥物治療,一種為手術治療,另一種為肝癌介入治療,上述三種不同的治療方式,其針對性不一,應用范圍也不一。而隨著栓塞劑以及栓塞技術的的不斷進步,肝癌介入治療的效果也獲得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及生存率都獲得明顯提升。但不可忽視的是,內科藥物治療以及介入治療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姑息性,并不能標本兼治,因此重復治療次數較多,而重復治療下了解腫瘤瘤體的存活和壞死情況,觀察是否出現轉移、瘤體血供情況、病灶殘余情況等方面,不僅有利于療效判斷,更是對患者的后續(xù)治療有著積極的指導作用。為探析螺旋CT掃描影像學檢查在肝癌患者介入治療中所發(fā)揮的重要作用及其臨床價值,該研究圍繞該院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所收治的60例肝癌患者進行研究,讓入選患者接受DSA(血管造影)和螺旋CT掃描,對比兩種檢查方式的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圍繞該院收治的60例進行肝癌介入治療后的患者展開此次研究,所選60例患者中,男42例,女18例;年齡40~66歲,平均年齡(55.3±6.1)歲;病灶大小4.0~10.2 cm,平均病灶大?。?.4± 1.7)cm。該組患者在接受介入治療前,均給予穿刺活檢及手術病理檢查,最后確診為HCC(原發(fā)性肝癌),術后治療后出現肝內轉移。該組選取對象均給予螺旋CT掃描和血管造影檢查,并將兩種檢查方式獲得的結果分別記為螺旋CT組和DSA組。
1.2 方法
該組選取60例患者在復查時均給予PHILIPS 16層螺旋CT檢查,在給予平掃后,再進行增強雙期掃描,其中增強掃描時使用的增強劑為碘海醇。同時,本組所有患者均接受DSA(血管造影)復查和重復介入治療。
PHILIPS 16層螺旋CT是荷蘭飛利浦公司生產的高檔螺旋CT—Lightspeed系列系列,其工作站型號為AW4.3,采用了和高端64層螺旋CT相同的機架和滑環(huán)系統,采用6.3M的阿波羅V6球管(由印度生產)20萬秒次壽命保證,掃描周期所需時間0.5 s。超高速(0.5 s)圖像重建及全身大范圍螺旋掃描,使急診病人尤其是外傷病人得到迅速而順利的檢查.出色的CT血管成像(CTA)和CT灌注成像,拓展了CT的臨床應用領域。優(yōu)異的工作性能及清晰的圖象,深受醫(yī)患雙方的青睞。
碘海醇的商品名為歐乃派克,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00593,生產時間2010年2月23日,生產單位:上海通用電氣藥業(yè)有限公司;藥品特性:化學藥品,50 mL:1.5g(I)。
高壓發(fā)生器80 kW;最大管電壓為125 kV;平板探測器最大圖像獲取速度30幀/s(20 cm×20 cm),15幀/s(20 cm×38 cm);分辨力>2.7 Lp/mm。產品適用于普通X射線檢查、血管造影檢查和介入治療。注冊代理西門子 (中國)有限公司,生產廠商名稱:Siemens AG Medical Solutions Group;生產國:德國;規(guī)格型號:AXIOM Artis dMP;產品標準YZB/GEM 0124-2005《AXIOM Artis dmp血管造影系統》。
對兩組患者病灶大小、形態(tài)、數目等數據情況進行分析二者對腫瘤周邊組織血供情況呈現的圖像差異性。強化程度:①明顯:碘油分布均勻且積聚在一起,腫瘤血管呈現為完全閉塞,或者在腫瘤周邊只有少許的殘留血管或者腫瘤染色;②中等:碘油積聚在一起,但是不均勻,且其面積在腫塊面積的1/2左右,血管呈現減少趨勢;③不明顯:碘油沒有呈現積聚現象,且面積小于腫塊面積的1/3,血管增加趨勢較明顯。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種檢查方式圖像對病灶大小、形態(tài)、數目、腫瘤周邊組織供血情況、血管走行及變異情況的呈現情況,對比兩種檢查方式的準確度。
表1 60例肝癌介入治療螺旋CT和DSA檢測病灶情況對比
1.4 統計方法
將研究所得數據分類并整合,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8.0分析和處理整合得到的數據,計數資料使用百分率(%)形式表示,進行χ2檢驗。
所有患者復查時采取螺旋CT平掃聯合增強掃描檢查結果提示:兩組患者檢測病灶情況具體如下:①門靜脈主干栓:螺旋CT組:完全11例,占18.3%,部分15例,占25.0%;DSA組則為完全3例,占5.0%,部分6例,占10.0%;②螺旋CT組動脈體靜脈漏為8例,占13.3%,動脈門靜脈漏10例,占16.7%;DSA組則分別為14例和18例,分別占23.3%和30.0%。見表1。
表1分析可知,螺旋CT檢查結果和DSA檢查結果在呈現病灶數量、大小、形態(tài)以及周邊組織的血供情況等方面的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是螺旋CT檢查與DSA檢查相比,可以更加清晰以及準確地顯示患者門靜脈癌栓的形成情況,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DSA在顯示動-靜脈漏方面較螺旋CT而言有明顯優(yōu)勢,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螺旋CT掃描檢查作為肝癌介入治療后復查的一種重要檢查方式,其具備快速掃描成像、容積數據采取及收集、三維重建、多軸面技術等方面的優(yōu)點,同時能清晰將腫瘤周邊組織及存活在腫瘤組織周邊組織的供血情況呈現出來,進而對組織學的供血特性反映出來,同時在掃描圖像中還能清晰觀察到腫瘤的形態(tài)、大小、數量、分布區(qū)域等情況[1],其腫瘤檢出率非常高,能明顯觀察到門靜脈癌栓的形成,甚至可以說CT螺旋平掃及圖像增強在某些方面明顯優(yōu)于DSA。與此同時,螺旋CT平掃掃描獲得的圖像具備精確CT定位功能及其高組織分辨率等優(yōu)點,其適應癥廣,準確性發(fā)較高,是其它影像學檢查難以替代或超越的優(yōu)點,且該種檢查手段并不會對患者造成額外創(chuàng)傷,增加痛苦,且操作簡單、檢查方便,因此常被作為肝癌介入治療后復查的首選檢查方式[2]。該研究顯示,對60例經穿刺活檢和手術病理確診且接受肝癌介入治療患者分別采取DSA和CT螺旋檢查,螺旋CT組動脈體靜脈漏為8例,占13.3%,動脈門靜脈漏10例,占16.7%;DSA組則分別為14例和18例,分別占23.3%和30.0%;門靜脈主干栓:螺旋CT組:完全11例,占18.3%,部分15例,占25.0%;DSA組則為完全3例,占5.0%,部分6例,占10.0%。發(fā)現兩者對于病灶形態(tài)、數目、大小以及腫瘤血供情況呈現情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對于門靜脈癌栓患者而言,栓塞對后續(xù)的介入治療有著直接的影響,影像的清晰度至關重要。螺旋CT檢查結果可以將患者動脈一肝靜脈漏以及動脈一門靜脈漏情況清晰呈現出來,因為其斷層分辨率非常高,可以對患者上漏口的位置以及大小予以精確判斷。由于門靜脈癌栓患者非常容易合并栓塞,比如門脈主干癌栓等,而要想對患者的放射栓塞情況屬于完全癌栓還是部分癌栓或完全癌栓進行準確判斷,比較麻煩,其中完全栓塞需要采用“雙介入”方法。而螺旋CT掃描可以通過斷層掃描進行準確判斷,而DSA則無法清除呈現門脈前后壁的癌栓情況[3]。CT螺旋檢查結果可以更加清晰以及準確地呈現患者的門靜脈癌栓形成情況,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門靜脈主干栓塞完全檢查出來患者11例,DSA僅有3例;但DSA在呈現患者動靜脈漏方面與螺旋CT相比則更有優(yōu)勢(P<0.05),動脈-體靜脈漏,DSA檢查出14例,而CT只有8例;這說明螺旋CT檢查對于確定介入治療效果以及后續(xù)治療方案更加具備優(yōu)勢。該研究與王長軍在“肝癌介入治療的影像學評價價值”[8]這一文中的結果有相似性,都認為對肝癌患者介入治療后進行復查時,可將CT檢查作為首選方式。
綜上所述,對于接受肝癌介入治療患者,給予螺旋CT掃描影像學復查,不僅操作簡單、方便,而且無創(chuàng),同時平掃及增強圖像有助于呈現栓塞后瘤體周邊組織的血供變化,這對于醫(yī)師判斷治療效果和指導后續(xù)治療有著積極的作用,值得在臨床上進行推廣。
[1]吳海江,崔寧,李國均,等.肝尾狀葉外生型肝癌的影像學特點及介入治療[J].中華普通外科學文獻,2011,1(2):42-44.
[2]遲秀婷,沈加林.肝癌TACE治療效果的影像學評估[J].介入放射學雜志,2013(8):694-697.
[3]黃偉彪,成官迅.原發(fā)性肝癌治療后的影像學評價[J].醫(yī)學信息,2011,9(10上旬刊):6305-6307.
[4]李文見.混合型肝癌臨床及影像學診斷分析[J].河南醫(yī)學研究,2014 (2):93-95.
[5]杜童,韓琳,牛洪欣,等.兔VX2肝癌模型制作改良及影像學評價[J].中國比較醫(yī)學雜志,2014(2):29-32.
[6]陳濤.肝癌螺旋CT雙期增強掃描影像學特征及CT假陽性病灶的病理探析[J].北方藥學,2013(10):120-121.
[7]全紫薇,陶薔.肝癌的影像學檢查方法研究進展[J].醫(yī)學研究雜志,2013(9):159-162.
[8]王長軍.肝癌介入治療的影像學評價價值[J].當代醫(yī)學,2011,22(5): 82-83.
R735.7
A
1674-0742(2014)09(b)-0179-02
2014-06-09)
歐陽天昭(1971.1-),男,云南大理人,本科,主治醫(yī)師,主要從事于放射科臨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