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玲
河南大學淮河醫(yī)院骨科一病區(qū)骨科護理,河南開封 475000
單邊外固定支架治療橈骨遠端粉碎性骨折的護理分析
張燕玲
河南大學淮河醫(yī)院骨科一病區(qū)骨科護理,河南開封 475000
目的探討單邊外固定支架治療橈骨遠端粉碎性骨折的臨床護理措施。方法隨機選取該院2010年9月—2013年11月期間收治的橈骨遠端粉碎性骨折患者34例,采用單邊外固定支架對患者進行治療,并給予患者針對性護理干預,對患者護理前后臨床表現(xiàn)的改善情況進行對比分析。結果患者術后旋前、旋后、橈偏、橈骨高度、尺偏角度同正常腕關節(jié)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患者術后背伸、掌屈、尺偏范圍、掌傾角度明顯小于正常腕關節(jié),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于通過單邊外固定支架術進行治療的橈骨遠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給予患者釘?shù)栏腥?、患肢功能訓練等圍手術期護理干預,有助于促進患肢功能恢復,對于改善患者生存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建議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
橈骨遠端粉碎性骨折; 單邊外固定支架; 護理干預
橈骨遠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由于存在明顯塌陷,傳統(tǒng)手法復位難以取得滿意效果,且復位后難以維持良好對位,易發(fā)生握力減弱、畸形等不良后遺癥,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1-2]。該研究通過對該院2010年9月—2013年11月間收治的34例橈骨遠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的病史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采用單邊外固定支架對患者進行治療,并于術后給予患者全面護理干預,以探討該類患者的臨床護理體會,為臨床治療提供可靠的證據(jù),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該院2010年9月—2013年11月期間收治的橈骨遠端粉碎性骨折患者34例,19例男性,15例女性,年齡分布為31~78歲,平均年齡為(47.5±4.3)歲,其中包括16例跌傷,11例交通傷及7例墜落傷,所有患者均為閉合性骨折,AO分型結果顯示,該研究中包括4例B2型,7例B3型,9例C1行,11例C2型及3例C3型,受傷至實施手術的時間分布為1~9 d,平均為4.7 d。
1.2 手術方法
該研究中,所有患者均行單邊外固定支架術:患者行臂叢麻醉,將患肢于手術臺上進行固定,取2枚2.5 mmSchanz針,于患肢第二掌骨中部及中底部,同手背呈45°角、掌骨干垂直有橈側植入,另取2枚3.5 mmSchanz橈骨針,于患肢橈骨干距離骨折線近端約為3 cm處將其植入。進行外固定支架安裝,在C臂機的輔助下實施牽引復位,并觀察是否取得良好復位情況,根據(jù)患者骨折部位的粉碎情況和移位類型實施復位:Barton骨折患者進行中立、輕度尺偏位;Smith骨折實施輕度背伸、尺偏位;Colles型骨折實施輕度掌傾、尺偏位。取得滿意的復位效果后,將鎖扣逐個擰緊,結束復位及固定手術。若患者橈骨縱軸尺偏角或長度未取得滿意為止,則提示牽引力度不足,可通過軸向牽引外固定支架以對復位位置進行調整。
1.3 護理
1.3.1 術前護理
1.3.1.1 心理護理 大部分患者在發(fā)生骨折后均會存在一定的擔憂、恐懼、緊張情緒,此時護理人員應同患者進行充分交流,向患者說明單邊外固定支架治療的特點及其優(yōu)勢,告知患者此種治療方案有利于減小手術創(chuàng)傷,保持術后骨折部位的穩(wěn)定,有利于患肢術后功能的恢復,從而幫助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促使患者積極配合術前準備。
1.3.1.2 飲食護理 該類患者在治療期間應多進食高維生素、高蛋白食物,多食用高纖維素使用,如肝臟、肉食、胡蘿卜、豆制品及新鮮蔬菜等,補充充足的鈣質食品,如蝦皮、牛奶等,多進食新鮮水果,避免使用辛辣食物,禁煙。同時對于合并糖尿病、高血壓的患者,應給予患者正確的用藥指導,定時對患者的血糖和血壓進行測量,以幫助患者安全度過圍手術期。
1.3.2 術后護理
1.3.2.1 術后觀察 對患肢活動及血運情況進行密切觀察,指導患者主動將患肢抬高至心臟位置,以促進消除水腫。待患者麻醉狀態(tài)完全消退后,叮囑患者實施手指主動活動,以對肢體腫脹情況進行改善。同時,對患肢末梢的血運情況,如顏色、動脈搏動、
感覺、溫度等進行嚴密觀察。如有異常應及時同主治醫(yī)師聯(lián)系,并采取有效措施進行干預。
1.3.2.2 釘?shù)栏腥绢A防 對患者釘?shù)乐車欠翊嬖谀撔詽B出、熱痛紅腫現(xiàn)象進行密切觀察。術后初期,大部分患者釘孔會出現(xiàn)可見性血性滲出,此時應采用無菌敷料對出血處進行覆蓋,在換藥時,應使用乙醇或生理鹽水對釘孔部分進行徹底清洗。若釘?shù)乐車窗l(fā)生深處,則無需使用敷料進行覆蓋。同時需注意應避免使用碘伏進行消毒,避免碘伏對金屬造成腐蝕。對于急性期患者,每日應按時換藥,保持釘?shù)栏浇つw和外固定支架的清潔,若出現(xiàn)炎性反應,應對分泌物進行取樣并進行細菌培養(yǎng)和藥敏試驗,根據(jù)結果對感染原因進行分析并采取針對性處理;若患處固定螺釘和皮膚發(fā)生切割先喜愛能夠,壓力較大,應實施切開松解切割側皮膚。在釘?shù)栏腥镜玫酱_診后,應根據(jù)藥敏試驗的結果選取合適抗生素進行抗感染治療,并加強釘?shù)雷o理,根據(jù)外固定螺釘?shù)姆€(wěn)定性和感染程度、外固定支架的整體結構決定是否對螺釘進行保留。
1.3.2.3 患肢功能鍛煉 研究證明,早期功能鍛煉有助于患肢消腫,對于改善患肢血液循環(huán),防止肌肉萎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3-4]。該研究于術后第2天對患者進行患肢腕關節(jié)、掌指關節(jié)、指間關節(jié)的等長收縮活動,以促進患肢關節(jié)功能,增強肌力,避免發(fā)生肌肉萎縮和關節(jié)僵直。需要注意的是,患者不僅需實施五指活動,還應進行肩關節(jié)和肘關節(jié)的進一步活動,視患者情況指導其進行大幅度非負重鍛煉,以促進患肢功能早日恢復。
1.3.3 出院指導 患者出院后,應明確告知患者復查具體時間,指導患者正確進行出院后患肢功能鍛煉,并提高患者對患肢功能鍛煉的重視程度,告知患者外固定支架的拆除時間,協(xié)助患者順利辦理出院相關手續(xù)。
1.4 療效評估
對患肢進行X線片拍攝,對尺偏角、橈骨高度、掌傾角進行測量,對左右手的橈偏、尺偏、背伸、掌屈、旋前、旋后活動范圍進行評估,并按照Gartland-Werley功能評分標準對患者的腕關節(jié)功能進行評價。
1.5 統(tǒng)計方法
該研究采用SPSS13.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對計量資料進行檢驗,采用χ2檢驗對計數(shù)資料進行檢驗。
2.1 患者術后腕關節(jié)功能評估及放射學評估結果
由表 1中數(shù)據(jù)可知,患者術后旋前、旋后、橈偏、橈骨高度、尺偏角度同正常腕關節(jié)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患者術后背伸、掌屈、尺偏范圍、掌傾角度明顯小于正常腕關節(jié),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患者術后腕關節(jié)功能評估及放射學評估結果()
表1 患者術后腕關節(jié)功能評估及放射學評估結果()
注:*P>0.05;**P<0.03。
項目 術后 正常功能評估/°放射學評估背伸掌屈橈偏尺偏旋前旋后橈骨高度mm掌傾角度°尺偏角度° 48.7±11.9 52.8±12.5 20.3±6.1 37.9±8.2 75.4±18.7 84.9±9.3 11.3±2.5 9.3±4.7 21.9±3.3(62.1±14.3)**(62.5±11.7)**(22.5±8.1)*(41.6±7.2)*(86.8±9.9)*(83.6±10.5)*(11.4±1.6)*(11.6±3.1)**(22.0±2.2)*
2.2 臨床療效評估結果
該研究中,術后共計包括7例優(yōu),22例良,5例一般,0例差,總優(yōu)良率為85.3%。1例患者術后護理期間發(fā)生釘?shù)栏腥荆?jīng)對癥治療后順利好轉,未發(fā)生橈神經(jīng)淺支神經(jīng)損傷等其他惡性并發(fā)癥,見表2。
表2 臨床治療效果評估結果
腕關節(jié)是人體一種重要關節(jié),對于功能具有較高要求,發(fā)生橈骨遠端粉碎性骨折時,若不對患者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和術后護理,極易造成關節(jié)疼痛、僵硬,對腕關節(jié)功能造成嚴重影響[5-6]。當前,臨床選取橈骨遠端骨折治療方案時主要依賴于患者骨折是否存在粉碎或關節(jié)面不平整,亦即骨的穩(wěn)定性。對于粉碎性骨折而言,特別是對于AO分型中的B、C型骨折患者,傳統(tǒng)石膏夾板外固定無法有效對抗前臂肌肉力量,易引起再次位移,導致出現(xiàn)腕部畸形和功能障礙。因此,目前臨床上對于橈骨遠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多采用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或外固定支架術進行治療。
研究顯示,外固定支架術同切開復位內固定術相比,二者臨床療效并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但是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易造成腕關節(jié)僵硬、肌腱粘連等嚴重并發(fā)癥,且治療成本較高,因此在患者病情允許的情況下,臨床多采用外固定支架術對該類患者進行治療。外固定支架術主要通過將固定針置于骨折端兩側,并實施牽引復位,通過螺桿進行調節(jié)以克服橈骨短縮和前壁肌肉牽張力。從而有力地促進骨折部位的恢復[7]。該研究中,患者術后旋前、旋后、橈偏、橈骨高度、尺偏角度均得到明顯改善,同正常腕關節(jié)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僅背伸、掌屈、尺偏范圍、掌傾角度略小于正常腕關節(jié)(P<0.05),表明采用單邊外固定支架
對橈骨遠端粉碎性骨折患者進行治療,能夠有效促進骨折愈合,對于恢復患肢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研究表明,在采用單邊外固定支架術對橈骨遠端粉碎性骨折患者進行治療時,實施有效合理的護理干預能夠顯著促進骨折部位的愈合,對于提高臨床療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8]。術前給予患者心理護理從而幫助患者緩解緊張、擔憂等不良情緒,保證患者的情緒穩(wěn)定,以利于順利開展術前各項準備;通過指導患者健康飲食,保證機體營養(yǎng)充足,為手術進行及術后恢復奠定良好基礎。術后護理的關鍵在于釘?shù)栏腥绢A防及患肢功能訓練。相關臨床研究顯示,術后釘?shù)栏腥镜陌l(fā)生率一般在1%~8%左右,發(fā)生感染后若不進行及時處理,易造成創(chuàng)口感染化膿,嚴重時會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對于釘?shù)栏腥净颊撸潭容^深時刻通過抗生素治療以緩解,若感染較深,則應考慮將松動與感染外固定螺釘去除,再進行感染治療。該研究中,僅1例患者發(fā)生釘?shù)栏腥?,感染率遠低于相關調查結果(P<0.05),給予患者對癥治療后患者癥狀緩解。術后功能訓練應及早開展,一般建議在術后第2天開始,通過指導患者進行腕關節(jié)、指間關節(jié)和掌指關節(jié)訓練,以盡早恢復關節(jié)活動,改善肌力。該研究中,34例患者術后總優(yōu)良率為85.3%,較相關資料中顯示的該類患者術后療效評估一般結果具有顯著的優(yōu)勢,提示在單邊外固定支架術術后給予患者全面的臨床護理,對于保證患者順利康復,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綜上所述,對于通過單邊外固定支架術進行治療的橈骨遠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給予患者釘?shù)栏腥?、患肢功能訓練等圍手術期護理干預,有助于促進患肢功能恢復,對于改善患者生存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建議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
[1]梁曉麗,孫月星,王紅霞,等.閉合復位結合外固定支架及中藥洗方治療橈骨遠端粉碎性骨折52例康復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0(7下旬刊):5.
[2]劉潤芬.外固定支架治療橈骨遠端粉碎性骨折的護理體會[J].中國臨床研究,2011,24(10):961-962.
[3]馮秀英.94例粉碎性橈骨遠端骨折的治療與護理體會 [J].中國藥業(yè), 2012,21(A02):384-385.
[4]王金枝.外固定支架治療橈骨遠端粉碎性骨折的護理體會[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2,7(3):221-222.
[5]吳素蓮,黎倩冬,杜雪蓮.預防橈骨遠端骨折外固定術后腕關節(jié)僵硬的護理措施[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3,20(22):117-119.
[6]姚秀芬,錢軍.橈骨遠端骨折支架外固定致反射性交感神經(jīng)營養(yǎng)不良的防治及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14):1289-1290.
[7]葉麗娟,李志英.老年橈骨遠端骨折手法整復夾板固定術35例綜合護理干預[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10):88-89.
[8]張懿,任東.應用跨腕關節(jié)外固定器治療橈骨遠端陳舊性骨折的術后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16):1494-1495.
R687.3
A
1674-0742(2014)09(b)-0045-03
2014-06-20)
張燕玲(1980.11-),山東菏澤人,本科,護師,研究方向:骨科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