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李慶英
理論宣傳:如何把“敏感點”轉化為“生長點”
——對《北京日報》理論周刊一個案例的分析與思考
□ 文/李慶英
《北京日報》7月7日獨家首發(fā)的一篇原創(chuàng)理論文章,是理論宣傳中把“敏感點”轉化為“生長點”的一個成功案例。分析和研究這個案例,對于新媒體時代黨報如何引導理論熱點難點問題,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啟發(fā)意義。
理論宣傳 北京日報 案例分析
不久前出現(xiàn)了一個值得關注的現(xiàn)象:《人民日報》《光明日報》《解放日報》等黨報,7月17日同一天刊發(fā)了《澄清關于“自由、民主、人權”的認知盲點》一文(作者為復旦大學中國發(fā)展模式研究中心主任、上海社科院中國學所所長張維為教授);隨即在人民網(wǎng)、新華網(wǎng)、光明網(wǎng)等諸多網(wǎng)站上掀起了一場頗具聲勢的“轉載風暴”。這種情況在近年來的主流媒體宣傳中非常少見,從中至少傳遞出兩個重要信息:一是充分顯示了這篇文章的重要價值和影響;二是充分體現(xiàn)了新聞宣傳部門對這篇文章的高度認同和重視。但鮮為人知的是,這篇文章實際上是《北京日報》于今年7月7日獨家首發(fā)的一篇原創(chuàng)理論文章,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北京日報》理論宣傳中把“敏感點”轉化為“生長點”的一個成功案例。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jīng)濟體制的深刻變革、社會結構的深刻變動、利益格局的深刻調整、思想觀念的深刻變化,社會意識的多元多樣多變的特征更加明顯。特別是在思想認識領域,“普世價值”“新自由主義”“歷史虛無主義”等思潮紛呈迭起,出現(xiàn)了一些關于“老話題”的“新看法”“新觀點”。例如,在關于“普世價值”的討論中就流行著這樣一種觀點,即把“自由、民主、人權”視為“普世價值”。這種觀點極易造成一種誤導和困惑,即:我國思想理論界在批駁西方“普世價值”的時候,很容易使人誤認為把“自由”“民主”“人權”這些人類政治文明的普遍價值理念也一起批駁、拋棄了,因為我們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就有“自由”,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奮斗目標中就有“民主”,現(xiàn)行憲法中就有“人權”,批駁“自由、民主、人權”等“普世價值”,豈不是“自己拆自己的臺”嗎?
面對這樣的誤導和困惑,黨報理論宣傳有必要策劃相關選題,組織專家學者進行正確的辨析、解答和引導。多年來,《北京日報》理論周刊在宣傳實踐中始終堅持“兩手抓”方針,即:一手抓好“規(guī)定動作”,認真按照中央和北京市委有關精神和部署,積極做好相關重大主題宣傳,及時宣傳和闡釋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并將其作為理論宣傳的主題和主線,不斷鞏固壯大積極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輿論,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另一手抓好“自選動作”,注重探索和培育黨報理論宣傳的增長點和生長點:在版面規(guī)劃上,相繼設置了“理論與實踐”“觀察與思考”“學習與答疑”等版面,開辟了“提問與答疑”“熱點思考”“獨家觀察”“熱點話題”等欄目;在內容上,注意把選題的目光投向學術理論研究的前沿成果,投向社會熱議的焦點問題,投向思想認識領域的理論熱點難點問題,積極回應社會關切,主動引導輿論?!冻吻尻P于“自由、民主、人權”的認知盲點》一文,就是理論周刊在今年5月初為主動引導“普世價值”爭論中出現(xiàn)的理論熱點難點問題而確定的一個重要選題。
這個選題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關注度,但是在實踐層面僅僅抽象地談論這些價值理念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緊密聯(lián)系一個國家的歷史事實和現(xiàn)實國情,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反映和揭示這些價值理念的實現(xiàn)程度和內在本質。那么,“自由、民主、人權”等價值理念在西方歷史上是如何產(chǎn)生的?在西方歷史進程中經(jīng)歷了怎樣的變化?又是如何成為西方推崇的價值理念的?然而,這些問題卻在“普世價值”討論中或被忽略,或闡述得不夠明白透徹。因此,從西方歷史特別是殖民史角度來進一步揭示“自由、民主、人權”的“前世今生”,對于人們認清“自由、民主、人權”的歷史真相,就顯得非常必要而且重要。
在黨報理論宣傳中,確定選題或者設置議題,只是意味著確定了理論宣傳的戰(zhàn)略方向或者說是找到了理論宣傳的切入點,要把觀念形態(tài)的“選題”切實轉化成現(xiàn)實形態(tài)的“輿論”,最終實現(xiàn)理論宣傳的根本目的,還必須科學地把握和處理好以下幾個關鍵環(huán)節(jié)。
一是選擇好“命題作文”的作者。理論周刊作為中共北京市委機關報《北京日報》的理論宣傳陣地,具有高度的政治性,因此在作者選擇上非常慎重和嚴肅。這對于黨報理論編輯來說,意味著不但要熟知文史哲、政法經(jīng)等領域專家學者的“學術背景”,還要明察這些專家學者的“政治傾向”。具體到《澄清關于“自由、民主、人權”的認知盲點》一文的選題,編輯部之所以把這篇“命題作文”的最佳作者人選確定為張維為教授,是因為對其學術專長和研究背景都比較熟悉和了解,而且他又是理論周刊的一位老作者,此前曾應約為理論周刊撰寫過《“文明型國家”:詮釋中國崛起的文化理念》《中國崛起與文明型國家的邏輯》等多篇重頭文章。
二是把握好“選題意圖”。對于同一個選題,不同的作者可能寫出風格不同、甚至觀點迥異的文章來。把握好選題意圖是實現(xiàn)正確引導輿論的必要前提。在落實選題過程中,黨報理論編輯既要告訴作者“寫什么”,又要告訴“怎么寫”。就《澄清關于“自由、民主、人權”的認知盲點》一文來說,編輯部首先必須按照選題意圖認真確定好約稿提綱和約稿要求,然后把選題意圖和約稿要求清楚明確地傳遞給張維為教授。大約過了半個月時間,張教授將一篇題目為《關于“自由、民主、人權”的歷史真相》稿件發(fā)給了約稿編輯。編輯部立即對稿件進行初審,意見是:稿件有鮮活的材料、新穎的視角和獨到的見解,但內容有些單薄,未能完全體現(xiàn)出編輯部的選題意圖,因此需要進行充實和完善,特別是應多運用歷史事實,進一步厘清“自由、民主、人權”的歷史脈絡。于是,約稿編輯又與張教授進行溝通。大約又過了三周多的時間,張教授終于把修改稿發(fā)來。與初稿相比,修改稿的內容更充實,論據(jù)更充分,說理更透徹。
三是掌控好編輯流程。在黨報理論宣傳中,對于作者撰寫的“命題作文”,在正式見報之前還必須經(jīng)過兩個關鍵編輯流程——審稿和包裝。《關于“自由、民主、人權”的歷史真相》這篇稿件上了大樣后,在版面上又作了幾個重要改動:一是將標題改為《澄清關于“自由、民主、人權”的認知盲點》;二是在正文中增加了三個醒目的小標題;三是從文中提煉了三條“語粹”。這些無聲的“編輯語言”和“版面包裝”,是《北京日報》理論周刊賦予這篇文章的獨特“標識”和鮮明“印記”,同時也體現(xiàn)著理論周刊對獨家原創(chuàng)選題的良苦用心和格外重視。
綜上所述,《澄清關于“自由、民主、人權”的認知盲點》一文從選題確定,到約稿修改,再到編排見報,歷時近兩個月,其誕生過程可謂一次并不輕松的“蝶變之旅”。這篇文章7月7日在《北京日報》理論周刊發(fā)表后,當天就被人民網(wǎng)、光明網(wǎng)、觀察者網(wǎng)等眾多網(wǎng)站轉載。讓人料想不到的是,十天以后這篇文章竟赫然出現(xiàn)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解放日報》等黨報上,并由此在網(wǎng)絡上掀起了新一輪聲勢浩大的“轉載風暴”。
《澄清關于“自由、民主、人權”的認知盲點》一文如此大規(guī)模地“被關注”“被轉載”,充分說明了這篇文章“抓住了事物的根本”,具有理論上的徹底性和說服人的真理性。從一定意義上說,這篇文章也是《北京日報》理論周刊把“敏感點”轉化為“生長點”的一個具體案例,從中可以獲得以下幾點啟示。
其一,把握規(guī)律。馬克思說過:“人民的信任是報刊賴以生存的條件,沒有這個條件,報刊就會完全萎靡不振?!保ā恶R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卷,第 234頁,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這句至理名言深刻揭示了黨報及其他一切大眾媒體賴以存在和發(fā)展的內在規(guī)律和必要條件。對于黨報理論宣傳來說,只有深入研究、把握和盡可能地滿足讀者的閱讀期待和閱讀需求,才能達到預期的傳播效果,實現(xiàn)理論宣傳的目的。特別是在當今眾聲喧嘩、“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新媒體時代,在機遇與挑戰(zhàn)、發(fā)展與問題并存的當代中國社會轉型期,就黨報理論宣傳而言,尊重和把握理論宣傳的基本規(guī)律,就是要不斷了解、把握和滿足讀者的基本需求,及時對人們關心的社會熱點、理論難點問題甚至“敏感”問題,做出權威的回答和科學解釋。黨報理論宣傳才能在答疑釋惑、澄清誤識、辨明是非過程中有效發(fā)揮引導主流輿論、引領社會思潮的“定海神針”作用。
其二,問題意識。學術意義上的問題有“真問題”和“偽問題”之別。這里所說的當然是指“真問題”,也就是馬克思所指出的:“問題就是公開的、無畏的、左右一切個人的時代聲音。問題就是時代的口號,是它表現(xiàn)自己精神狀態(tài)的最實際的呼聲?!保ā恶R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第289-290頁,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侗本┤請蟆防碚撝芸冀K具有鮮明的“問題意識”,近年來有針對性地圍繞當代中國社會中的經(jīng)濟改革、政治發(fā)展、社會轉型等方面出現(xiàn)的熱點難點問題,精心策劃選題,組織刊發(fā)了諸如《“民主是個好東西”辨析》《指導思想“一元化”是客觀規(guī)律》《“泛道德化”批判反思》《幾個流行的民主化理論命題的證偽》等一系列導向正、影響大的理論文章,體現(xiàn)了《北京日報》理論宣傳在重大思想理論問題上主動發(fā)聲、敢于亮劍、積極引導的政治意識和擔當精神。
其三,科學態(tài)度。一段時間以來,我國思想認識領域出現(xiàn)了“普世價值”“新自由主義”“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思潮,迫切需要從理論上進行正本清源,辨明是非。但是,這些問題也是宣傳中不好把握的理論難點、敏感點。在這些問題面前,有的主流媒體積極設置議題,敢于旗幟鮮明地“亮劍”,予以有力的回擊和批駁;有的主流媒體為了“不出事”“不犯錯誤”,則采取了一種“不作為”的態(tài)度,回避難點和敏感問題,這樣勢必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主流媒體的“啞語”“失語”現(xiàn)象。要讓“敏感”問題“脫敏”和不再成為“問題”,關鍵是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用事實的力量,邏輯的力量,把問題講清楚,把道理說明白,讓真理戰(zhàn)勝謬誤。
其四,頂層設計。習近平總書記在2013年8月19日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意識形態(tài)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必須把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牢牢掌握在手中”(習近平:《胸懷大局 把握大勢 著眼大事 努力把宣傳思想工作做得更好》,載《人民日報》2013年8月21日第1版)。黨報理論宣傳是黨的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處于意識形態(tài)斗爭的前沿陣地。而且,隨著新媒體形勢下黨報宣傳格局正在發(fā)生悄然的變化,以思想深度和觀點密集見長的理論宣傳作用和影響更加凸顯。就《北京日報》而言,社領導非常重視對理論宣傳進行頂層設計:不但認真對理論宣傳中的一些重大主題宣傳進行研究和部署,而且還主動對一些理論熱點難點問題進行選題策劃,重視提升主動設置議題能力。這種頂層設計,既是黨報理論宣傳保持正確政治方向的重要保障,也是切實掌握“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的必要途徑。
(作者是《北京日報》理論部副主任、主任編輯)
編 輯 文璐 wenlu@xinhua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