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菊萍,王 珍
(青海省交通醫(yī)院,西寧810000)
手足口病是4歲以下兒童常見的傳染性疾病,多由柯薩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腸道病毒071型(EV71)引起。目前認為,病毒感染可對患兒的心肌細胞以及免疫功能造成影響,而給予免疫球蛋白輸注是治療的常規(guī)方法。本研究觀察了手足口病患兒血清心肌酶、免疫球蛋白水平的變化,并探討其意義。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兒50例(觀察組),男30例,女20例;年齡1~5(2.3±0.5)歲;納入標準:①符合《手足口病診療指南(2010年版)》[1]中手足口病診斷標準;②取得患兒家長知情同意。入院時體溫38.5~39.6(39.1±5.2)℃,左心室射血分數58.3%~63.6%(61.8%±8.2%)。同期健康體檢兒童50例(對照組),男32例,女18例;年齡1~4 (2.1±0.5)歲;左心室射血分數58.1%~64.1% (62.1%±7.9%)。兩組一般資料無統(tǒng)計學差異。
1.2 血清心肌酶檢測方法 采集受檢者外周血5 mL,離心后采用電化學發(fā)光儀檢測高敏心肌肌鈣蛋白(hs-cTnT);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乳酸脫氫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步驟如下:取血清10μL,1∶100稀釋后加入特異性抗體和生物素化二抗,37℃反應10 min后加入SA磁性微粒,37℃反應10 min后將反應液加入流動池并充入TPA溶液,通電后使三聯吡啶與TPA發(fā)生電化學發(fā)光反應,測定光強度并換算成抗原濃度。
1.3 血清免疫球蛋白檢測方法 采集受檢者外周血5 mL,離心后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免疫球蛋白IgG、IgM、IgA水平。步驟如下:配置蛋白濃度梯度標準品,加入ELISA反應板的孔中,同時取血清10μL也加入其余孔中,按說明書配置A、B液的混合液,按要求加入反應孔中,37℃孵育2 h后于酶標儀上讀取吸光值;根據標準品的吸光度繪制吸光值—蛋白濃度的標準曲線,而后將待測樣本的吸光度值帶入標準曲線計算濃度。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分析,相關性分析采用以免疫球蛋白水平為自變量、心肌酶譜指標為應變量的單因素回歸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心肌酶、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較 結果見表1。
2.2 觀察組患兒血清心肌、免疫球蛋白的相關性AST、LDH、CK、CK-MB、hs-cTnT水平與IgG水平呈負相關(r分別為 -1.342、-1.242、-1.423、-1.874、-1.094,P均<0.05),與IgM水平呈負相關(r分別為-1.445、-1.367、-1.894、-1.309、-1.572,P均<0.05),與IgA水平呈負相關(r分別為-1.348、-1.672、-1.545、-1.498、-1.274,P均<0.05)。
表1 兩組心肌酶、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較(±s)
表1 兩組心肌酶、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AST(U/L) LDH(U/L) CK(U/L) CK-MB(U/L)hs-cTnT(ng/L) IgG(g/L) IgM(g/L) IgA(g/L)觀察組 48.5±6.2* 382.4±57.1* 304.6±45.2* 34.2±5.8* 22.8±4.5* 7.9±0.9* 1.8±0.3* 0.5±0.1*對照組 28.1±4.5 154.6±34.5 139.5±28.9 18.4±3.3 7.9±1.0 13.2±1.9 2.5±0.6 1.2±0.3
手足口病是由不同的腸道病毒引起的兒科傳染病,主要發(fā)病人群為學齡兒童。引起該病的主要病原體包括20多種腸病毒,其中以Cox A16和EV71最常見。流行病學資料顯示,4歲以內患兒的發(fā)病例數占手足口病患兒總例數的85%~95%[2]。多數患兒在感染腸道病毒后多數僅出現輕微的臨床癥狀,少數患兒可出現嚴重的并發(fā)改變[3]。個別患兒的病情進展極為迅速,容易發(fā)生死亡。
手足口病的發(fā)生不僅可以造成心肌細胞的損害,還可增加暴發(fā)性心肌炎發(fā)生的風險[4]。心肌酶譜是一類可以反應心肌細胞損害程度的大分子物質。文獻[5]報道,心肌酶譜指標中AST、LDH、CK等在體內多種細胞中的含量較高,其含量升高時可能有非心臟因素的影響。CK-MB則是心肌特異性的同工酶種類,cTnT是心肌中的一類結構蛋白,兩者均在心肌細胞中含量極高,僅在發(fā)生細胞損害時才會釋放入血,因此可以特異性的反應心肌損害[6~8]。本研究顯示,觀察組患兒血清AST、LDH、CK、CKMB、hs-cTnT水平高于對照組,提示手足口病患兒確實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肌損害。
目前,注射免疫球蛋白是治療手足口病的常用方式,其目的在于加強機體的體液免疫功能。體液免疫是特異性免疫反應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體內發(fā)揮免疫監(jiān)視以及防御病毒的作用。機體在受到外來病毒感染時,可通過體液免疫反應來產生IgG、IgM、IgA等免疫球蛋白[8,9]。但是,目前研究關于手足口病感染時體液免疫功能的變化情況尚無統(tǒng)一結論。陳大宇等[10]發(fā)現,手足口病患兒IgG、IgA水平明顯降低;田健美等[11]也發(fā)現,手足口病患兒的體液免疫水平和細胞免疫水平均受到了抑制。而鄧燕藝等[12]卻發(fā)現,手足口病患兒 IgG、IgA水平明顯降低。本研究顯示,觀察組患兒血清IgG、IgM、IgA水平低于對照組,提示患兒在感染后免疫球蛋白大量消耗、體液免疫功能受到抑制。這也與注射免疫球蛋白的治療價值相吻合,通過靜脈輸注免疫球蛋白可以調節(jié)體液免疫功能、彌補免疫球蛋白含量不足,進而發(fā)揮抵抗病毒感染、減小心肌損害的治療作用。
基于免疫球蛋白注射治療對心肌保護作用的認識,我們還進一步分析了免疫球蛋白水平與心肌酶譜指標的相關性。本文結果顯示,觀察組患兒血清AST、LDH、CK、CK-MB、hs-cTnT水平與 IgG、IgM、IgA水平均呈負相關。由此可以反映出,對于手足口病患兒而言,體液免疫功能相對不足,并可進一步導致病毒對心肌細胞造成損傷、心肌酶類釋放入血。因此,在臨床治療時,應針對該情況及時給予輸注免疫球蛋白以調節(jié)體液免疫功能、控制病毒感染、減輕心肌細胞受到的損傷,以保證病情得以改善。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手足口病診療指南(2010年版)[J].國際呼吸雜志,2010,30(24):1473-1476.
[2]黃鸝,路中江,陳少華.兒童手足口病562例臨床流行病學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8,8(4):897-898.
[3]Liang Z,Mao Q,Gao F,etal.Progresson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human enterovirus 71(EV71)vaccines[J].Front Med,2013,7(1):111-121.
[4]Jiang M,WeiD,Ou WL,et al.Autopsy findings in children with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J].N Engl JMed,2012,367(1): 91-92.
[5]孫德宏,于永鋒,劉春燕.50例手足口病患兒血糖及心肌酶譜檢測結果分析[J].山東醫(yī)藥,2012,52(15):96.
[6]陳莎,王旭東,黃永國,等.高敏心肌肌鈣蛋白T心肌酶與心電圖在兒童手足口病感染中的應用[J].檢驗醫(yī)學,2012,27(2): 126-128.
[7]袁勁松,陳國千.血清心肌酶譜檢測對手足口病患兒的臨床意義[J].中國實驗診斷學,2009,13(5):673-674.
[8]Chen Y,Li C,He D,et al.Antigenic analysis of divergent genotypes human enterovirus71 viruses by a panelof neutralizingmonoclonal antibodies:current genotyping of EV71 does not reflect their antigenicity[J].Vaccine,2013,31(2):425-430.
[9]Zhang T,Du J,Xue Y,atal.Epidemics and frequent recombination within species in outbreaks of human enterovirus b-associated hand,footandmouth disease in Shandong China in 2010 and 2011[J].PLoSOne,2013,8(6):e67157.
[10]陳大宇,黃獻文.小兒手足口病免疫球蛋白與超敏C反應蛋白的檢測分析[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1,14(2B):476-477.
[11]田健美,李健琴,孔小行,等.144例手足口病患兒細胞和體液免疫變化及意義[J].臨床兒科雜志,2011,29(12):1156-1158.
[12]鄧燕藝,馬曉紅,丘麗莉,等.手足口病患兒高敏C-反應蛋白與免疫球蛋白改變及其臨床意義[J].中國婦幼保健,2011,26 (26):4100-4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