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中紀委原書記賀國強退休后首部著作《賀國強黨建工作文集》(以下簡稱《文集》)由人民出版社和黨建讀物出版社聯合出版發(fā)行。
《文集》共收錄了賀國強在不同時期的報告、講話、談話、文章、批語以及信函等210篇文稿,絕大部分為首次公開發(fā)表。這些文章是從賀國強擔任山東省委常委、濟南市委書記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的27年間,共2300多篇近2000萬字的文稿中精選的。
翻看《文集》目錄,從先進性教育活動、干部隊伍建設、反腐敗斗爭形勢、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到改進會風文風、熱情對待群眾來信來訪、關注網絡輿情、廉潔救災、“小金庫”治理工作……從宏大到細微,過去10年間,黨中央關于黨建工作的若干重大部署和社會群眾集中關心和討論過的相關領域問題,書中皆有涉及。
關心教育是因為有愛與情感的維度
在《文集》中,很多地方論及教育。比如,《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yè)生到基層建功立業(yè)》一文中,賀國強談道:“高校畢業(yè)生就業(yè)問題,與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老百姓花錢送子女上大學不容易,在大學生身上寄托著無數個家庭的希望。如果我們培養(yǎng)的大學生不能順利就業(yè),廣大人民群眾的愿望就得不到實現,還有可能引發(fā)社會問題?!贝送?,在一些講話和批示中,他多次為解決貧困學子入學難、農民工子女受教育等問題大聲疾呼。
湖南科技大學教授陳靖武是賀國強的“發(fā)小”,作為一起長大的“小伙伴”,他回憶說:“賀國強對這方面問題的關注,很重要的原因是他自己有這方面的切身體驗?!弊鳛橐幻毢畬W子,賀國強當年的讀書條件很艱苦,他讀小學連書包也沒有,用的是父親用藤條編織的提籃;讀中學時,除了享受一部分助學金外,他的學費與生活費主要靠母親喂豬賣錢來解決。為了節(jié)省鞋子的花費,他從清明到霜降,一年差不多有8個月是打赤腳上學,6年間,他在從學校到家里有70多里地的路上往返不下30次,全憑雙腳步行,沒有坐過一回車。
陳靖武回憶,艱苦的求學生活在賀國強心靈深處留下了難忘的記憶。為了讓自己的幾個弟弟有較好的學習條件,當他參加工作以后,盡管收入微薄,寧可自己借貸,他都要首先保證弟弟們的讀書費用,每個月發(fā)了工資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即給弟弟們寄去學費和生活費?!傲私饬诉@些,我們就能更深切地體會他對貧困地區(qū)和貧困學子的一片深情以及那種推己及人的思想境界。”
“我們都是從基層成長起來的”
在《紀檢監(jiān)察干部要敢講真話》中,賀國強說有個體會是再忙也要抽出時間搞調研,“如果隔一段時間不去基層,整天坐辦公室,就會感到工作沒有新思路,說話沒有新詞,寫文章沒有新意。一到基層,接觸群眾,就會有豁然開朗的感覺?!?/p>
《文集》收錄了賀國強寫給重慶武隆縣石梁子村兩位村民的一封信,這封信是首次發(fā)表。2001年2月,賀國強與武隆縣石梁子村兩家村民結成“一幫一”的扶貧對子,此后10多年間一直保持著聯系,先后3次上門看望兩戶“窮親”,多次給他們寫信。2011年3月,時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賀國強同志在重慶考察調研期間,專門到石梁子村看望兩家人,臨別的時候,一家的老人送給他兩雙自己一針一線縫制的老布鞋。接過老布鞋時,賀國強動情地說:“穿上你們做的鞋,走路‘踏實?!彼J為,“有些問題我們看來可能是小事,但對群眾來說就可能是很大的事。”《文集》收錄的許多講話、批語,都體現了賀國強這種親民、愛民、為民的情結。
《文集》核心內容其實是如何看人識人
《文集》刊發(fā)了2004年作為中組部部長的賀國強到福建考察調研,與省委組織部干部座談時的一篇講話,“求真務實是黨的活力之所在,是黨和人民事業(yè)興旺發(fā)達的關鍵之所在,也是抓好工作落實必須堅持的一項重要指導原則。”如何抓落實?他強調,“首先是要吃透‘上情,了解‘下情,然后再做好‘結合這篇文章。只有首先吃透中央的精神,結合本地區(qū)本部門本單位的工作實際,研究確定具體的工作思路和措施,才能推動這些工作任務的真正落實?!?/p>
人民出版社社長黃書元認為,《文集》說的是黨建工作,核心內容其實是如何看人識人,如何處理好人生路上的各種關系,對組織系統(tǒng)、紀檢系統(tǒng)建設都有很強的指導意義,無論黨員干部還是企事業(yè)單位領導都能從中汲取經驗和智慧,在思想和工作方法上受到教育和啟發(fā)。
(原載《中國青年報》2014年1月9日07 版,作者桂杰。本刊有刪減)
(責任編輯:楊山山)
致重慶市武隆縣石梁子村兩位村民的信
國興、開侯同志:
你們好!
前兩天,我收到了《重慶商報》記者關于你們兩家人近況的來信和你們兩位與老伴精神矍鑠的照片,我很高興。這不禁使我回憶起我在重慶工作時,兩次到你們家的情景。第一次是2001年的冬天,那時,你們兩家的光景還不太好。第二次是2002年10月,那次去,看到你們兩家已有了一些變化。兩次到你們家,你們兩家人尤其是國興、開侯同志純樸樂觀、盼望早日脫貧致富的精神狀態(tài)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想,有了你們這種精神狀態(tài),何愁困境不能改變呢?
轉眼又是兩年過去了,雖然我由于工作變動,未能再抽出時間去看望你們,但從來信中等得知,你們兩戶今年又有了新的變化。比如,糧食豐收、豬牛羊養(yǎng)殖情況良好;人均現金收入可以超過2000元;國興家準備改建房屋,為兒子建兵娶媳婦作準備;開侯家的小兒子四權掌握了一門新手藝,家里又多了項致富的手段;等等。這怎能讓我不感到高興呢?另外,我從新聞媒體和市里有關同志那里得知,和你們兩家一樣,今年重慶農業(yè)農村形勢很好,農民收入又有了較大的提高。這充分說明黨中央、國務院關心、重視“三農”問題決策的正確,充分說明重慶市各級黨委、政府抓農業(yè)農村經濟發(fā)展、促進農民增收工作是有力的,也說明了重慶市廣大農民朋友包括你們兩家勤勞致富的努力是有成效的。
當然,我感覺你們還可以繼續(xù)努力,多尋找致富門路,比如縣里和鎮(zhèn)里的同志建議你們明年種植烤煙,你們可以考慮。我想,隨著黨在農村各項方針政策的深入貫徹,你們的日子一定會更好!重慶市廣大農民朋友的日子一定會更好!
我爭取找時間再去看望你們。請代問村里其他鄉(xiāng)親好!
祝你們健康長壽、全家幸福!
賀國強
2004年11月30日
*2001年2月9日,時任中共重慶市委書記的賀國強同志與石梁子村村民傅國興、陳開侯兩家結成“一幫一”的扶貧對子,幫助他們謀劃脫貧路子。在重慶工作期間,賀國強同志先后兩次上門看望兩戶“窮親”,還就相關問題作出批示。離開重慶后,他依然惦記兩家人和該村村民。這是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組織部部長的賀國強同志致兩位村民的一封親筆信。2011年3月20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的賀國強同志再次來到石梁子村看望兩家人。
“穿上你們做的鞋,走路‘踏實”
這次來重慶考察調研期間,在武隆縣仙女山鎮(zhèn)石梁子村,我還看望了過去聯系的兩家貧困戶傅國興、陳開侯的家人。他們是我10年前在重慶工作時結下的扶貧對子。這些年來,盡管兩位老人相繼去世,但他們的家人在市、縣的支持和幫助下,經過自身努力,擺脫了貧困,正逐步走向富裕。傅國興家10年前人均純收入不足700元,如今人均純收入已經達到了6000元以上。陳開侯家10年前住的土房,現在住上了三層樓房,還開起小賣部,做起了小生意??吹剿麄兊纳钤絹碓胶?,我很高興。臨別時,兩家人和我依依不舍。一位老人送我自家產的核桃、臘肉,另一位老人送我兩雙自己一針一線縫制的老布鞋,我說:“穿上你們做的鞋,走路‘踏實?!?/p>
*2011年3月17日至21日,賀國強同志在重慶市考察調研。這是考察調研期間聽取市委、市政府和市紀委工作匯報時講話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