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zhí)炱?/p>
昭通市第一人民醫(yī)院神經(jīng)內科,云南昭通657000
血管造影在腦血管病中的診斷應用
張?zhí)炱?/p>
昭通市第一人民醫(yī)院神經(jīng)內科,云南昭通657000
目的通過血管造影探討對腦血管病的病因診斷。方法回顧性分析我科對腦血管疾病需血管評估的患者行血管造影,將其設為觀察組,同期采用磁共振血管成像對患者進行檢查,設為對照組。查找危險因素,進一步明確病因診斷。結果血管造影134例,造影結果顯示:正常26例,腦動靜脈畸形6例,腦動脈瘤8例,腦靜脈竇血栓形成7例,有大動脈粥樣硬化者61例,亞組分析在1~2級血管中,動脈狹窄大于50%者:頸內動脈11例,大腦中動脈8例,大腦前動脈8例,椎動脈10例,大腦后動脈11例,基底動脈重度狹窄2例。磁共振血管成像與血管造影相比,在診斷率方面,對照組低于觀察組明顯(P<0.05)。結論血管造影臨床操作非常簡單、迅速以及可靠等,可以使誤診發(fā)生率降至到最低,是診斷心腦血管疾病的首選診斷方法。
血管造影;動脈粥樣硬化;血管狹窄
血管造影(DSA)是利用計算機處理數(shù)字影像信息,可以使血管影像能夠清晰的顯現(xiàn)處理,是目前診斷腦血管病的的有效方法之一,可以使直徑在200m以下的血管以及小范圍的病理變化清晰的顯現(xiàn)處理,同時對血管窄小大小以及血液流動圖像給予測定。我科自2011年6月—2013年9月開展腦血管造影以來,對許多過去臨床不能明確病因診斷的疾病,明確了診斷,特別是對腦卒中患者的病因診斷,血管評估,2級預防治療提供了準確的依據(jù)。
1.1 一般資料
病例來源于我科2011年6月—2013年9月的血管造影患者。入組標準[2]:①腦梗死患者的血管評估、病因檢查;②腦出血或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的病因檢查;③懷凝有有靜脈性腦血管病者;④懷凝有動脈夾層、血管狹窄、血管畸形、動脈瘤等血管病變者;⑤簽署造影介入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2]:①造影劑過敏者;②有嚴重出血傾向或出血性疾病、血小板數(shù)<80×109/L;③未能控制的全身感染或穿刺局部感染;④嚴重高血壓>180/110mmhg;⑤并發(fā)腦疝或其它危及生命情況[1]。
1.2 研究方法
對需行血管造影的患者,要求患者術前禁食4~6 h,根據(jù)患者情況,年青男性患者不留置尿管,老年男性及女性患者留置尿管,吸氧,心電監(jiān)測,生理鹽水建立有效靜脈通道,一般選擇右側股動脈或左側股動脈為穿刺動脈,特殊情況選擇其他部位動脈,在局麻下,采用Seldinger穿刺技術,置入5F動脈鞘,在0.35"導絲引導下,用5F豬尾巴導管行主動脈弓和雙腎動脈造影,繼后用5F單彎造影導管行選擇性頸動脈竇部、大腦前動脈、大腦中動脈正側位造影,超選擇性椎動脈、基底動脈、大腦后動脈正側位造影。對造影有動脈狹窄者每股血管達到≥50%者進行計數(shù),其計算狹窄的方法采用ECST公式計算[2]。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應用平均值±標準差(±s),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血管造影134例,造影結果顯示:正常26例,腦動靜脈畸形6例,其中4例發(fā)生腦梗死、2例腦出血;腦動脈瘤8例,其中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3例、短暫腦缺血發(fā)作1例、頭痛巨大動脈瘤1例、微動脈瘤3例;腦靜脈竇血栓形成7例;有大動脈粥樣硬化者61例,占總病例的45.5%,亞組分析在1~2級血管中,動脈狹窄大于50%者:頸內動脈11例、大腦中動脈8例、大腦前動脈8例、椎動脈10例、大腦后動脈11例、基底動脈重度狹窄2例。
在診斷率方面,對照組低于觀察組明顯(P<0.05)。
圖1 造影圖像
如今,腦血管疾病患者呈現(xiàn)遞增趨勢,其致殘、致死率非常高,對病人的生命安全帶來巨大的威脅。目前,隨著醫(yī)學影像學技術不斷發(fā)展,對各種疾病提供了相關的臨床診斷模式,其中包括有MRA、CTA以及TCD等,可是上述臨床技術存在一定的局限性[3],同時也容易出現(xiàn)誤診現(xiàn)象,然而DSA的成功問世已經(jīng)克服以上臨床技術的不足,可以使動脈狹窄位置以及程度清晰的顯現(xiàn)出來,并能夠反映出血流動力學的變化,同時在加上數(shù)字減影技術,使血管造影圖像變得更加清晰,使臨床診斷準確率明顯提高。筆者采取DSA(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對腦血管疾病進行臨床診斷。本組病例中,腦動靜脈畸形6例,其中4例為腦梗死病例,2例為腦出血病例。腦血管畸形為先天腦血管發(fā)育障礙,多發(fā)生在10~40歲之間,臨床上約有30%~40%的腦血管畸形腦出血為首發(fā)癥狀,其次40%為癲癇與15%~40%為頭痛[3]。本組中腦梗死病例較多,可能與病例選擇有關,同時提醒腦血管畸形同樣是腦梗死的病因之一,和上述相關臨床報道相一致[4]。
在腦動脈瘤8例病例中,有4例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病例進行了腦血管造影檢查,其中3例為動脈瘤出血,可見腦動脈瘤是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的主要病因;1例表現(xiàn)為左側上肢發(fā)作性麻木及無力,造影檢查為右后交通動脈瘤,可能原因后交通動脈因血管瘤導致血管痙攣而發(fā)生丘腦區(qū)供血不足所致;1例因反復眶后部疼痛而發(fā)現(xiàn)巨大動脈瘤,可能使動脈瘤自發(fā)破裂,血液流入到蛛網(wǎng)膜下腔,DSA能夠使動脈瘤的位置、體積以及形態(tài)變化清晰的顯現(xiàn)出來,可是對于微小動脈瘤不能夠清晰的顯示出來。根據(jù)相關報道表明[5],微小動脈瘤有可能是腦血管造影呈現(xiàn)陰性的主要因素之一。根據(jù)上述情況應該結合臨床診斷醫(yī)師以及采取其他臨床檢查共同對其進行診斷。
在腦靜脈竇血栓形成7例中,均無典型靜脈竇血栓形成顱內高壓的頭痛表現(xiàn),多表現(xiàn)有眩暈,行走不穩(wěn),經(jīng)腦血管造影檢查方確診,臨床中誤診較多,經(jīng)造影診斷的患者多為慢性靜脈竇血栓形成者。
大動脈粥樣硬化,134病例中有61例,占總病例數(shù)的45.5%,在腦血管病中是主要病因,根據(jù)缺血性卒中TOAST分型[4],腦血管造影的主要目的是明確病因診斷,因此,由于目前我國腦卒中發(fā)病率高,大動脈粥樣硬化型在腦梗死中是主要病因,為臨床治療決策的制定提供了依據(jù),大于50%的有癥狀性狹窄到70%的重度狹窄,是采取介入支架治療,進行1~2級預防的基礎。天壇醫(yī)院對171例動脈狹窄患者DSA結果分析得出顱內動脈狹窄好發(fā)部位及發(fā)生率依次是:大腦中動脈39.2%,頸內動脈顱內段33.3%,大腦前動脈9.9%。我科對61例患者1~2級血管中到重度狹窄亞組分析:大腦中動脈13.1%,頸內動脈18.0%,大腦前動脈13.1%,椎動脈16.4,大腦后動脈18.0%,基底動脈3.3%。從發(fā)生率看沒有可比性,可能和病例選擇及不同地區(qū)的患者有關,有關后循環(huán)流行病學研究資料較少,本組病例看動脈粥樣硬化是腦血管疾病的主要病因,動脈粥樣硬化血管狹窄以后循環(huán)血管多發(fā),主要累及椎動脈起始部和大腦后動脈,后循環(huán)血管較前循環(huán)血管纖細,走行較迂曲,進一步說明了大動脈血管周徑和形態(tài)的變化,是發(fā)生血管狹窄的基礎,血管直行的則不易發(fā)生動脈硬化,血管損傷和其他高危因素是動脈硬化的原因。在治療中控制高危因素[6],強化調脂是目前對因治療的重要手段,但中到重度狹窄者藥物治療的療效有限,CREST實驗已經(jīng)肯定了頸內動脈支架對中到重度狹窄者1、2級預防治療的有效性。
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對腦血管疾病的原因診斷是當前最為有效的臨床診斷方法之一,其可以對血管和其他病理變化的形態(tài)以及血流動力學進行觀察,可是為臨床診斷提供一定價值的醫(yī)療信息??墒且驗楸狙芯渴腔仡櫺苑治觯€需繼續(xù)擴大樣本數(shù)量,進一步提供科學性較強的臨床數(shù)據(jù),作為我院開展的新項目,為本地區(qū)的醫(yī)學發(fā)展及提高醫(yī)療服務質量有較為重大的臨床意義和社會意義,值得進一步加強研究。
[1]劉新峰.腦血管病介入治療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163-164.
[2]李史化,穆民,劉蹄.三維敷字減影血管造影技術診斷腦血管疾病的應用價值[J].介人放射學雜志,2012,14(2):119-121.
[3]饒明俐,林世和.腦血管疾病[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266.
[4]Adams HP Jr,Bendixen BH,Kappelle L J,et al.Classification of subtypeofacuteischemicstroke.Definitions foruseinamulticenterclinicaltrial.TOAST. TrialofOrg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J].Stroke,2011,24:35-41.
[5]VillablancaJP,JahanR,HooshiP.Detectionandcharactcrizadonofverysmallcerebralaneurysmbyusing 2Dand 3Dhelical CT angiography[J].AmJNeuroradiol,2012,23(8):1187-1198.
[6]2Netuka D,Benes V,Mandys V,et al.Accuracy of anglingrepay and Dopplertultras on ographyin the detection of carotidstenosis:histopat hologylogicalstudyof123cases[J].Acta Neurochir(Wien),2006,148(5):511-520.
R74
A
1672-5654(2014)09(a)-0165-02
2014-06-04)
張?zhí)炱妫?963-),云南昭通人,男,50歲,漢族,本科,昭通市第一人民醫(yī)院神經(jīng)內科,主要從事神經(jīng)內科,血管造影方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