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為軍
校長是一所學校的靈魂。作為校長,要常常思考這樣問題:校長應有怎樣的境界追求?
一、校長應有寬廣的胸懷
與很多管理領域不同,校長面對的是教師與學生,是鮮活的人。校長和教師之間應是平等的,因為校長也是教師。對待教師,校長需要有寬廣的胸懷:對待教師,校長需要多些溫情。主要體現(xiàn)在:一是學會關愛。校長應有顆仁愛之心。用愛去對待老師,老師就會用愛去培育孩子,學生會用愛去與他人相處,這是一種愛的傳遞與感染。二是學會寬容。也許校長的最大失誤就是永遠不能寬恕教師失誤。當教師失誤時,寬容本身就是有效“懲罰”方式。寬容不等于縱容,寬容的背后是一種尊重與期待。三是學會賞識。每個教師都有優(yōu)點,只是我們常常缺少發(fā)現(xiàn)優(yōu)點的意識和眼光。多給教師一個“贊美”,教師很可能就會還校長一個奇跡:多發(fā)現(xiàn)某個教師身上的閃光點,那他很可能就會成就一位優(yōu)秀教師:多宣揚教師群體的感人故事,那校園里就會有一種教師精神和文化在凝固。四是學會承讓。不知何時,學校里出現(xiàn)這樣一種風氣:課題研究主持人很多都是校長掛名。以至出現(xiàn)校長跨學科做課題、某一時間里一個校長主持好幾項課題的怪現(xiàn)象。僅透過這一現(xiàn)象,感覺在榮譽、功利面前,校長還是應學會承讓。承讓給教師的是均等機會,給自己的是心安理得,給大家的是謙讓氛圍。五是學會傾聽。學校墻壁上掛著的校長信箱不該只是擺設,里面應裝滿師生想對校長表達的心聲;教師不該有不敢說話的顧忌,校長一到場教師就鴉雀無聲,那是可悲的事情:校長不該只喜歡聽好話,更要聽聽不同聲音。走近教師,多和教師聊一聊,多聽教師說一說,不經(jīng)意間校長就走進教師的心里。
二、校長應有堅守的執(zhí)著
我們常常要面對困惑與彷徨,所以校長要有堅守的信念。教育理想的成就需要漫長之路,所以校長要有執(zhí)著的精神。堅守的執(zhí)著是一種行為、精神,更是一種信念。堅守的執(zhí)著需要校長有“希望就在堅持中”的信仰。逆境中校長不要放棄教育夢想,因為逆境也是一種磨煉:困惑中校長不要放棄教育理想,因為有大惑才有大悟。堅守的執(zhí)著需要校長有“關起門來辦教育”的膽識。學校不是校長的政績展示廳,校長更不是外交家。學校需要對外形成品牌,但品牌形成更多的是關起門來的自我修煉與積淀:學校更需要寧靜,拒絕自身浮躁和外來干擾。如果一味追求效應、轟轟烈烈,忙于應付上級布置的工作,就只會是內(nèi)耗。校長要堅信:今天關起門,為的是明天能更好把校門敞開來。堅守的執(zhí)著需要校長有“做真事情、辦真教育”的氣魄。為迎接上級部門檢查,不少學校弄虛作假忙于應付:為得到參觀領導贊賞,不少學校形式主義地忙做表面文章。很多事情為面子、虛榮和眼前利益而做。一個“假”字會窒息教育生命,教育需要守住真實?!白稣媸虑?、辦真教育”,這應成為校長的心態(tài)、狀態(tài)和常態(tài)。
三、校長應有成長的感覺
每天校長都應有成長的感覺,有成長感覺的校長一定是幸福的。校長的成長源于教育追求。如果校長沒有教育追求,所在學校就如同斷了線的風箏,會迷失前行方向。當校長把學校的生命意義視為自己最重要的教育追求時,學校中每個生命體都會澎湃成長激情,其中自然也包含校長自己。校長的成長在于專業(yè)修煉。校長的專業(yè)是什么?究其本源應是“真正地認識兒童、真正地認識教師、真正地認識教育”,這就需要校長從傳統(tǒng)中走出來,接受新理念,讓新理念成為自己的性格特征:這就需要校長能靜下心來,常常手捧一本書品讀沉思。讓學習思考成為自己的意識習慣。校長的成長顯于不斷踐行。校長角色是學校管理者,但更是學校領導者。管理者是依據(jù)制度去管別人,而領導者則更多用教育思想和行動引領一起前行。校長的最大使命就是帶領自己身邊的人一起干,幸福地實現(xiàn)教育理想。要想讓大家一起干,校長先要帶頭干。如果校長只是一味地指令別人做,而自己卻什么都不做,那大家都不會干??嗍且环N心態(tài),如果大家(包括校長在內(nèi))都很辛苦,那心里就都沒了苦的感覺:苦是一種幸福,有大苦才有大得、大樂。校長與其用權力影響教師,不如用行動影響教師。校長還要學會放手,首先應在學校搭建每位教師都可以參與的管理平臺,要營造每位教師都樂于參與的氛圍,給出每位教師都能展示自我的空間,因為謀事在眾,成事也在眾;其次還要學會刪繁就簡,給教師更多自主時間與空間,因為教師閑中才會有所悟,悟中才會有所得。
(作者:江蘇省揚州市四季園小學校長)
[責任編輯:嚴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