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薇薇
曾讀到這樣一則報道:在一次以“如何戰(zhàn)勝困難,在逆境中奮發(fā)”為主題的作文測試中,很多考生為了博取閱卷老師的同情,取得理想的分數,竟捏造出了父母去世、離異、遭遇車禍,甚至“自殘”等事件,以表達自己以堅忍的姿態(tài)戰(zhàn)勝生活的坎坷、逐漸走出生活低谷、重見天日的心酸歷程。隨著這般生活不幸事件不斷重復出現,大家不禁驚問:如今的孩子真有那么不幸嗎?一時間,關于“教育孩子如何做人”“如何作文”等話題被推到了人們言語的風口浪尖。
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睂W生“偽作文”的現狀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下面,我就透過學生“偽作文”的現狀,來談一談如何在小學作文教學中“去偽存真”,還兒童生命本色,彰顯兒童的言語生命。
一、現狀掃描:尋“偽作文”之狀
縱觀當下小學、初中、高中的作文教學,我們不難發(fā)現:學生“偽作文”始終在我們的作文課堂中不斷滋長蔓延,而且隨著年級的不斷升高,學生作文的功利思想也在“水漲船高”。學生“偽作文”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捏造事實。很多學生并沒有將自己的生活真實地體現出來。你瞧,本來一家人和和睦睦、幸福美滿,自己也身體健康,但是為了提高自己的作文得分,在得分亮點上絞盡腦汁,甚至不惜以父母、自己的健康、家庭的和睦為代價,讀來大倒胃口。
第二,拿來主義。一些懶于思考的學生在寫作時,常常拿別人的事例,取別人的感情,博老師的分數;考試時,背上幾篇不同類別的作文,如果“正中下懷”,自然歡天喜地,如果“略有偏頗”,也無礙大事,牽強一用,也能交差了事。
二、現狀透析:覓“偽作文”之根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睂W生“偽作文”現象的出現,也必然有其內在的原因。
第一,社會原因。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浮躁之風也在不斷掀起,再加上當下社會學生耳熟能詳的一些假冒偽劣事件、影視作品和生活中大人們的世故等都潤物細無聲般地不斷滲入學生的心田,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可塑性極強的少年兒童。
第二,教師原因。一些教師認為:學生的學習都是為考試服務的。作文教學亦是如此,急功近利的思想直接左右了教師作文教學的理念。如有的教師過分強調作文內容的意義性,喜歡框定寫作內容,控制學生的言語權。
第三,學生原因。一方面,隨著電子媒介的出現,現在有很多學生成了“宅男宅女”,電視、網絡游戲成了他們假日生活的主旋律,缺乏自己親歷的生活素材,自然“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另一方面,迎合心理作怪。很多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其察言觀色、揣摩大人心理的能力也日趨增強,這也是年級越高學生作文虛假現象越嚴重的主要原因。
三、洗心革面:走“真作文”之路
陶行知先生曾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苯虒W中,我們當以《語文課程標準》為主旨,以陶行知先生所倡導的“六大解放”思想為藍本,為學生創(chuàng)設自由的思維空間,讓他們用自己喜歡的色彩為自己的生命著色。
第一,樹立“真作文”的教學觀念。觀念總是主導行動,因此,要切實有效地引領學生走出“偽作文”的怪圈,我們廣大教師就要以《語文課程標準》為準繩,以學生“偽作文”的現狀為基點,進行研究、分析,探索出學生“偽作文”現狀的關鍵因素,從而樹立正確的學生作文觀,及時調整教學思路,注意多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走出書本、走出電子媒介,走進生活,觀察生活,參與實踐,讓他們在生活叢林的跳躍與奔跑中不斷拓寬自己的知識面,體驗生活的多姿多彩,品味多樣的人間真情……只有這樣,才能為學生“真作文”的到來打下扎實的基礎。
第二,開展“真作文”系列活動。為幫助學生走出“無病呻吟”“為寫作而寫作”的作文困境,我覺得豐富學生的課外閱讀、實踐活動是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重要抓手。
1.豐富學生閱讀資源,給予學生閱讀引領
教學中,我注意把學生從只戀作文集、作文選的閱讀習慣引向更為豐富多彩的課外閱讀資源,指導他們閱讀自己喜歡看的報紙雜志,推薦他們閱讀人物傳記、兒童文學、世界名著(青少版)、科普書籍,并完成老師提前為他們擬定好的閱讀單等,鼓勵他們堅持每天講一個故事,或者寫一篇日記,每周進行一次讀書交流會,讓他們在自我展示中體會到讀書的快樂,在傾聽別人的閱讀體悟中激發(fā)更強的閱讀欲望。
2.豐富孩子實踐活動,給予學生一片藍天
一方面,立足校園。如班級小跳蚤市場實踐活動——“今天我是小老板”。簡而言之,就是讓孩子學做買賣。其貨源,可以是自己曾經使用過的書籍、玩具,也可以是自己在家長的幫助下選擇性“進貨”。這樣的活動,很好地體現了“教學做合一”的教育理念。學生在活動中不僅獲得了競爭、生存、理財、服務等教育,還可以在這種擬真的實踐活動中提升口語交際能力。
第三,優(yōu)化“真作文”的評價標準。要使作文真正成為學生言語生命的真實表現,言語的生命動力是關鍵。因此,在評價學生作文時,我們要精心呵護好學生的創(chuàng)作激情,多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換位體會學生的心理體驗。如在作文教學中,我們經常發(fā)現有些學生的作文實在不理想,與教師所期待的距離較遠。此時,一些教師習慣于一味地批評、責怪孩子寫作時這個沒把握好,那個沒注意到,而充滿智慧的教師則善于從學生的習作中發(fā)現孩子作文中的閃光點,再由這個閃光點散發(fā)開去,這樣,學生在愉悅的心境中潤物細無聲般地接受了老師的指點,作文水平也就能悄然提升。因此,我們在作文教學中要注意給學生多一份自由,少一份限制;多一份鼓勵,少一份批評;多一份真情,少一份虛假。唯有這樣,才能引領學生穩(wěn)步走上“真作文”的成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