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小麗
湘潭市湘鋼醫(yī)院,湖南湘潭 411101
目前全球乳腺癌發(fā)病率一直呈上升趨勢,近年我國乳腺癌發(fā)病率的增長速度明顯高于發(fā)達國家,國內(nèi)腫瘤登記地區(qū)乳腺癌發(fā)病率位居女性惡性腫瘤的第1 位。c-Met 蛋白是由c-Met 原癌基因編碼的一種蛋白產(chǎn)物,研究顯示c-Met 蛋白參與細胞色素細胞信號傳導和骨架重塑,其與腫瘤細胞的增殖分化、浸潤轉(zhuǎn)移以及血管生長有密切關(guān)系[1]。國外有學者研究顯示在多種腫瘤的發(fā)展和轉(zhuǎn)移過程中,均可見c-Met 蛋白的過度表達和基因擴增[2]。本文筆者選擇本院近年收治的乳腺浸潤性導管癌患者,采用免疫組化法研究c-Met 蛋白的表達與乳腺癌病理特征的關(guān)系,報道如下。
選擇本院2008年1月—2013年5月本院乳腺浸潤性導管癌患者78例的臨床病理標本,全部患者均為女性,年齡31~62歲,平均45.5±3.8歲。其中腫瘤直徑<2 cm 16例,腫瘤直徑2~5 cm 54例,腫瘤直徑>5 cm 8例;TNM 分期:Ⅰ期12例,Ⅱ期46例;Ⅲ期16例,Ⅳ期4例;病理分級:Ⅰ級13例,Ⅱ級45例,Ⅲ級20例;出現(xiàn)淋巴轉(zhuǎn)移40例,無淋巴轉(zhuǎn)移38例。
全部石蠟病理切片首先進行脫蠟及水化處理,微波法修復抗原,室溫下滴加抗原修復液10 min,然后滴加正常山羊血清封閉液20 min,甩去多余液體,不洗。然后滴入美國Zymed 公司生產(chǎn)的兔抗人c-Met 多克隆抗體,在37 ℃下孵育30 min 后放入冰箱12 h,設(shè)置冰箱溫度為4 ℃;然后取出切片復溫后,每張切片滴加二抗50μL,在37℃下再次孵育40 min,孵育完成后,洗滌并采用蘇木素襯染,最后于顯微鏡下觀察蛋白表達情況。
每張切片選擇3 個高倍視野進行腫瘤細胞計數(shù),并統(tǒng)計每張切片的陽性細胞率及陽性細胞染色強度,陽性細胞以胞膜出現(xiàn)棕黃色顆粒狀染色為標準。c-Met 蛋白表達情況以陽性細胞百分比及染色強度評分進行判定,具體評分方法參考文獻[3],無色0 分,淺黃1 分,深黃2 分,棕黃色3 分;染色強度評分×陽性細胞百分比結(jié)果大于1 為。c-Met 蛋白表達陽性,結(jié)果≤1 為c-Met 蛋白表達陰性。
數(shù)據(jù)采用Excel2003 錄入,以SPSS 17.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Fisher 確切概率法或Pearson 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本組78例患者病理標本中,34例c-Met 蛋白陽性,占43.6%。c-Met 蛋白在不同腫瘤大小及病理分級Ⅰ、Ⅱ、Ⅲ級乳腺癌組織中表達陽性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c-Met 蛋白在有淋巴結(jié)轉(zhuǎn)移及TNM 分期Ⅲ—Ⅳ期乳腺癌組織中表達陽性率明顯高于無淋巴轉(zhuǎn)移及TNM Ⅰ—Ⅱ期乳腺癌組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c-Met 為肝細胞生長因子受體,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c-Met位于人體七號染色體的長臂上,包含21 各外顯子,其中有許多細胞生長調(diào)控序列[4]。c-Met 在不同細胞或細胞不同分化階段其具體功能不同,主要功能有促進肝細胞、內(nèi)皮細胞的分裂,誘導細胞形態(tài)改變,在胚胎發(fā)育過程中控制細胞的移動。c-Met 蛋白是由c-Met 原癌基因編碼的一種蛋白產(chǎn)物,c-Met 基因及c-Met 蛋白參與調(diào)控腫瘤細胞的增殖分化和轉(zhuǎn)移,國外有學者研究顯示在多種腫瘤的發(fā)展和轉(zhuǎn)移過程中,均可見c-Met 蛋白的過度表達和基因擴增,并且c-Met 蛋白的高表達很可能是c-Met 基因擴增、轉(zhuǎn)錄增強的結(jié)果[5]。研究顯示c-Met 的激活是癌癥的發(fā)展的一個重要因素,c-Met 主要通過與肝細胞生長因子結(jié)合導致自身受體磷酸化,從而激活酪氨酸,進一步導致多種生長因子底物蛋白質(zhì)酪氨酸磷酸化,促進組織生長;而多種腫瘤組織中c-Met 與肝細胞生長因子均呈現(xiàn)高表達狀態(tài),對多種生長因子形成正反饋促進作用,促進腫瘤組織生長和侵襲[6]。
表1 c-Met 蛋白在不同病理特征乳腺癌組織中的表達情況[n(%)]
大量研究顯示多種腫瘤組織細胞(如乳腺癌、甲狀腺癌、前列腺癌、胃癌、胰腺癌等)的生長與c-Met 的高表達有密切聯(lián)系[7];本文中乳腺癌患者c-Met 蛋白陽性表達率為43.6%,并且c-Met 蛋白陽性率與腫瘤大小及病理分級無明顯關(guān)系,但隨著淋巴轉(zhuǎn)移及腫瘤分期的增高,乳腺癌組織中c-Met 蛋白陽性率呈正向升高趨勢,證實在乳腺癌中c-Met 表達與腫瘤轉(zhuǎn)移及進展有關(guān),與文獻報道相符。鑒于c-Met 在腫瘤發(fā)展中的作用,通過干預c-Met 表達來抑制腫瘤患者癌腫轉(zhuǎn)移、復發(fā)成為腫瘤研究的新方向。目前已近有學者研究證實通過miR-340 靶向抑制c-Met 可抑制乳腺癌細胞的遷移和侵犯[8],但是其在改善患者生存率方面的效果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綜上所述,本研究提示,c-Met 蛋白的表達在乳腺癌的侵襲和轉(zhuǎn)移中有重要作用,提示臨床通過檢測或干預c-Met 蛋白表達來判斷乳腺的發(fā)生、發(fā)展和患者預后情況,也為乳腺癌治療提供了新的方向。
[1]劉濤,馮雪華,任志國,等.c-Met 在乳腺癌組織中的表達及其臨床價值[J].外科理論與實踐,2011,16(1):42-44.
[2]肖芹,范欽和,顧學文.浸潤性乳腺癌中Hepsin 和c-Met 的表達及臨床病理意義[J].臨床與實驗病理學雜志,2008,24(1):37-39.
[3]Ghoussoub RA,Dillon DA,D'Aquila T,et al.Expression of c-met is a strong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 in breast carcinoma [J].Cancer,1998,82:1513-1520.
[4]Jiang WG,Parr C,Martin TA,et al.Hepatocyte growth factor,its receptor,and their potential value in cancer therapies[J].Curr Oncol,2007,14(2):66-69.
[5]El-Attar HA,Ragab MS,Sheta MI,et al.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in Egyptian females with breast benign lumps and cancers [J].AsianPac J Cancer Prev,2010,11:893-896.
[6]李宏武,單吉賢.HGF/SF、c-met 基因信號異常與胃腸道惡性腫瘤[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03,11(11):1749-1751.
[7]嚴家菊,劉靖,張首國,等.以c-met 為靶點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劑的研究進展[J].國外醫(yī)學:藥學分冊,2012(3):184-191.
[8]Wu ZS,Wu Q,Wang CQ,et al.miR-340 inhibition of breast cancer cell migration and invasion through targeting of oncoprotein c-Met[J].Cancer,2011,117:2842-2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