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莉
達州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檢驗科,四川達州 635000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種世界性疾病,是一種嚴重危害人類的傳染性疾病[1]。在我國,乙型肝炎患者多,覆蓋面廣,且我國人口眾多,已經成為世界上乙型肝炎攜帶者最多的國家。據分析顯示,健康人群中,攜帶乙型肝炎病毒的大約占到10%~15%[2]。所以,如何檢測乙型肝炎病毒就成為了至關重要的問題,目前,檢測方法主要有三種,時間分辨熒光分析法、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膠體金法。本文通過探討三種檢測方法的不同效果,從而分析三種方法的優(yōu)劣和準確性,為以后應用更加科學的檢驗方法提供依據。
選擇我院自2012年1月—2012年11月期間住院收治的132例患者乙肝的血清作為標本進行分析,其中男74例,女58例,年齡31~78歲,平均年齡(48.46±5.96)歲。
采用對照研究的方法,選取同期我院138例非乙肝患者作為對照組,其中男72例,女66例,年齡34~74歲,平均年齡(49.46±4.16)歲。132例乙肝患者作為觀察組,兩組患者的血清均采用時間分辨熒光分析法、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膠體金法等三種方法進行檢測,所有儀器及試劑的操作均按相應的說明書及實驗室操作規(guī)程進行,檢測完畢后記錄檢測結果,對比三種方法的監(jiān)測結果,探討其臨床應用價值。
時間分辨熒光免疫分析法檢測試劑為HBsAg 定量檢測試劑盒(上海新波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生產),儀器為SYM-810(上海新波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提供),則根據試劑盒內提供的不同濃度的標準品制作標準曲線同時測定樣本濃度并記錄結果。
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試劑為ELISA 法定性試劑盒(北京萬泰生物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儀器為RT-6000 酶標儀(深圳雷杜),則用酶標儀進行測定并記錄試驗結果;
膠體金法采用由艾康生物技術(杭州)有限公司提供的試劑,參照說明書中判定方法并于實驗后10~20min 內判讀結果。其中,靈敏度=實驗組實際檢出陽性數(shù)/理論檢出陰性數(shù);特異性=對照組實際檢出陰性數(shù)/全部受檢的未患病者總數(shù);假陰性率=1-靈敏度;假陽性率=1-特異性。
采用SPSS 17.0 為統(tǒng)計學分析軟件對數(shù)據進行分析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3]。
經過檢測,三種檢測方法的準確度由高到低分別為時間分辨熒光分析法>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膠體金法。三組組見比較結果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檢出例數(shù)見表1。
表1 三種檢測方法檢測結果
三種方法的靈敏度與特異度為辨熒光分析法>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膠體金法,三組組見比較結果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詳見表2。
表2 三種檢測方法的靈敏度、特異性、假陽性、假陰性(%)
我國是HBV 感染的高發(fā)區(qū),其傳染性強、傳播途徑多、流行面廣、發(fā)病率高[4]。其感染會導致血漿中出現(xiàn)特異性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及其他系列特性的血清標志物[5]。因此,血清中檢出HBsAg 是乙型肝炎的早期診斷指標之一。但由于試劑、儀器、方法學等存在差異,在HBV 感染初期,血漿中HBsAg 的濃度較低,不同方法在檢測結果方面存在差異,會造成一定程度的誤診或漏診,甚至引發(fā)一系列醫(yī)療糾紛[6]。
根據檢測結果進行分析,三種方法均可達到檢驗效果,但準確度卻不大相同。膠體金法的特點是操作簡單、成本低廉,采用高度特異性抗體抗原反應及免疫層析分析技術,且檢測試劑穩(wěn)定,便于保存,且具有檢測速度快的特點[7],但實驗結果顯示此種方法準確率較低,判定的誤差較大,故此種方法只可作為初步篩選的依據。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是目前我國應用最普遍的檢測方法,敏感性高、特異性強,是適合與較大批量的血清的檢測方法[8]。國產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的試劑中檢測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最低檢出量是0.5ng/L,但是如果達到0.15ng/L,就會具有傳染性,而且當血樣中HBsAg 濃度過高時,易引起鉤狀效應,造成假陰性結果[9]。時間分辨熒光分析法是20 世紀80年代應用于臨床的檢測技術,也是近年來新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檢測方法,該方法采用了電光學發(fā)光技術和磁性微珠包被等技術,具有更高的檢測性能,可精確地檢測出濃度低的HBsAg,大大的減少了檢測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誤差。但該方法作為臨床上來講,成本較高,且儀器價格較貴,對實驗室的硬件和檢測水平的要求大大提高了。
綜上所述,膠體金法檢測方便快捷,可滿足急診和床旁檢驗的基本要求,但準確度不高。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準確度高于膠體金法,可適用于批量的流行病學調查時使用。時間分辨熒光分析法能準確的檢測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誤差小,無放射性污染,是目前公認的最好的檢測方法,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和研究。
[1]陳利明,王偉紅.186例原發(fā)性肝癌患者乙肝兩對半及抗-HCV 檢測結果分析[J].海南醫(yī)學,2013,24(1):51-53.
[2]肖宏,張文宏.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和e 抗原定量檢測對聚乙二醇干擾素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療效的預測價值[J].微生物與感染,2012,7(4):255-259.
[3]容瑩,孫秀雙,鄭望春,等.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檢測結果分析及灰區(qū)設置探討[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0,7(15):1593-1594.
[4]Sonneveld MJ,Rijckborst V,Boucher CA,et al.Prediction of sustained response to peginterferon alfa-2b for hepatitis B e antigenpositive chronic hepatitis B using on-treatment hepatitis B surfaceantigen decline[J].Hepatology,2010,52(4):1251 -1257.
[5]顧友祥.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檢測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全面質量控制前后對比分析[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0,7(20):2194-2195.
[6]Gane E,Jia J,Han K,et al.NEPTUNE study:on-treatment HbsAg level analysis confirms prediction of response observed in phase 3 study of peginterferon alfa-2a in HBeAg-positive patients[J].J Hepatol,2011,54:Abstract 69.
[7]Wursthorn K,Jaroszewicz J,Zacher BJ,et al.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lecsys HBsAg Ⅱassay and the Architect assay for the quantification of HBsAg in the serum[J].J Clin Virol,2011,50 (4):292-296.
[8]馬躍飛,高麗欽,林曉麗.ELSA 法檢測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假陽性的影響因素[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0,31(10):1176-1177.
[9]Heathcote EJ,Marcellin P,Buti M,et al.Three-year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 treatment for chronic hepatitis B[J].Gastroenterology,2011,140(1):13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