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梅 許惠方
彩色超聲是一種不可缺少的影像學檢查技術,該技術的優(yōu)勢在于操作簡單、適用范圍廣,且經濟實惠,尤其是縣級醫(yī)院必備的設備之一[1]。目前彩超也用于血管血流情況的觀察,例如頸動脈等,可以詳細了解血流的實際狀況,據此來預估患者是否有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和程度。而心血管疾病患者在頸動脈病變的同時也可以監(jiān)測到血脂、血糖發(fā)生了較大的改變。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6月~2013年11月廣東省惠州市博羅縣人民醫(yī)院收治的101例心血管疾病患者,有93例戶籍屬于本地(92.08%),其中男61例(60.4%),女40例(39.6%),年齡 47~73歲,平均年齡(58.6±4.7)歲。在入院后經過詳細的實驗室檢查確診為心血管疾病患者(見表1)。
表1 患者病種分類情況[n(%)]
1.2 方法
1.2.1 血清檢測 于清晨患者空腹狀態(tài)下抽取靜脈血5mL檢測血糖、血脂,用本院檢驗科的全自動血糖、血脂檢測儀檢測。
1.2.2 頸動脈超聲檢查 采用飛利浦公司的GEE8型號彩超設備,將掃描探頭的頻率設定為10~15MHz,囑患者以仰臥位躺在檢查床上,頭部偏向不檢查的一側,用彩超仔細觀察頸動脈血管是否有斑塊、斑塊的大小、內膜是否增厚、管腔是否變粗等。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實驗所得數(shù)據采用SPSS17.0軟件統(tǒng)計處理,正態(tài)計量資料采用“”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頸動脈超聲檢查結果 本次頸動脈超聲中共檢測出頸動脈粥樣斑塊67例(66.34%),而101例患者中斑塊最大為8.9mm×5.3mm×4.6mm,斑塊最小為1.2mm×1.4 mm×0.7mm,內膜平均增厚程度(2.1±1.6)mm。
2.2 血清學檢查結果 有頸動脈粥樣斑塊的67例患者的甘油三酯水平(4.2±1.2)mmol/L,總膽固醇(9.4±1.6)mmol/L,血糖水平(8.6±2.3)mmol/L;未檢測出頸動脈粥樣斑塊的34例患者的甘油三酯水平(2.8±1.3)mmol/L,總膽固醇(7.1±1.4)mmol/L,血糖水平(6.8±2.1)mmol/L,2 組數(shù)據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血清學和頸動脈對照結果
頸動脈是人體內很重要的一個動脈血管。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應用彩超檢查后會發(fā)現(xiàn)有將近80%甚至是更高比例的患者其彩超顯示有動脈粥樣硬化的表現(xiàn)[2],而其中有斑塊的比例又高達50%左右。動脈粥樣硬化是眾所周知的一種慢性血管病變,通常情況下都是因為患者體內血液流速發(fā)生變化例如減緩,又或者是血管壁彈性改變等,各種因素綜合作用下導致動脈產生該種病變。動脈粥樣硬化的血管中斑塊出現(xiàn)的比例很高,個別患者的斑塊體積會明顯超過平均水平,其主要成分以脂質為主,在斑塊早期這種脂質病變是可逆性的,然而隨著病情的進展,斑塊的脂質不斷沉積[3],從而體積變大,危險程度隨之增高。在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頸動脈超聲檢查中,極其容易見到明顯的內膜厚度增加,管腔局部隆起明顯。在對頸動脈動脈斑塊患者的抽取靜脈血檢測血糖血脂,可以發(fā)現(xiàn)血糖和血脂指標均出現(xiàn)一定程度的增高。血管內膜是導致頸動脈病變的主要原因,內膜分泌功能可以刺激血小板的活性[4],增加血小板數(shù)量,從而引起血液高粘稠度。另外異常的血管內膜功能也會使得膽固醇、甘油三酯等指標明顯升高,本研究結果顯示,無頸動脈粥樣斑塊的心血管患者血脂、血糖指標也明顯低于有頸動脈粥樣斑塊患者,這也證實了血管內膜功能的確和頸動脈血管病變有著密切的關系。有文獻報道,血糖在頸動脈粥樣硬化中的改變不是十分明顯,這和本研究結果存在一定的差異,還需要進一步的探討和研究。
綜上所述,心血管疾病患者中頸動脈彩超與血脂和血糖的聯(lián)系密切,可以從血脂血糖的水平來了解頸動脈病變程度,同時與彩超結果做對比,互相印證。
[1] 徐秋華,周輝紅,楊靜,等心血管疾病患者頸動脈彩色超聲參數(shù)及血液指標與頸動脈斑塊形成的關系[J].中國臨床康復,2005,9(35):167-169.
[2] 沈海軍.腔隙性腦梗死患者100例頸動脈彩超與血脂相關性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刊,2012,39(21):113-114.
[3] 徐秋,鐘紅菊.2型糖尿病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的臨床分析[J].重慶醫(yī)學,2010,39(14):1888-1889.
[4] 劉艷杰.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狀態(tài)與頸動脈病變的關系研究[J].內蒙古醫(yī)學雜志,2012,44(5):558-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