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正平
近年來,肺炎支原體已成為小兒呼吸道感染的常見病原體之一。冬春季節(jié)為肺炎支原體感染的高發(fā)季節(jié)。該病容易誘發(fā)常見呼吸道感染,如咽炎、扁桃體炎等,嚴重的甚至導致多臟器損傷,如繼發(fā)腦膜炎、肝炎、心肌炎等。因此,對于該病必須盡快診斷,及時采取治療措施,才能獲得良好的預后。本研究對2012年1月~2013年12月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qū)人民醫(yī)院收治的42例肺炎支原體感染患兒的臨床資料作相關回顧性分析,探討對該病有效的診斷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qū)人民醫(yī)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肺炎支原體感染患兒中選取42例,對本組患兒的診斷都滿足《實用兒科學》中的相關診斷標準[2]。其中,男 23例,女 19例;年齡 5個月~12歲,平均年齡(3.8±0.7)歲。其中,嬰幼兒9例,學齡前兒童22例,學齡兒童11例。病程3d~2個月。其臨床癥狀以咳嗽、高熱、咳痰為主,并伴有氣喘、胸痛、咽痛等癥狀。觀察X線胸片可見單側大片絮狀陰影,其中,有4例患兒伴有部分肺外表現特征。
1.2 實驗室檢查方法
1.2.1 血清學檢驗 由富士瑞必歐株式會社生產的肺炎支原體抗體檢測試劑盒。原理是用肺炎支原體(Mac株)細胞膜成分致敏人工明膠粒子,致敏粒子與人血清中存在的肺炎支原體抗體發(fā)生凝集反應。在患兒入院次日早晨采集靜脈血,必須在空腹狀態(tài)下采集2mL左右。然后,離心分離血清,并選用肺炎支原體抗體檢測試劑盒檢測,根據使用說明認真操作。對于檢驗結果為陰性的患兒要求在7d后重新復查。
1.2.2 微生物培養(yǎng) 由武漢菁華時間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肺炎支原體6h快檢試劑盒。原理是肺炎支原體利用試劑中的高營養(yǎng)和快速生長因子迅速增殖,同時分解葡萄糖產酸,使試劑pH下降而由紅色變?yōu)辄S色而判別。利用無菌的棉拭子,在患兒的口腔、咽喉等部位反復捻轉數次。然后,將其放入融化后復溫的肺炎支原體鑒定培養(yǎng)基中,并把收集到的痰液置于無菌痰液收集器內。把包括上述咽拭子或痰液標本的肺炎支原體鑒定培養(yǎng)基的培養(yǎng)瓶置恒溫培養(yǎng)箱中。箱內溫度保持37℃,培養(yǎng)時間為6h以上,培養(yǎng)基初始顏色為紅色[1]。之后,觀察培養(yǎng)基顏色變化,如果呈清亮黃色,表明肺炎支原體抗體為陽性;如果渾濁或呈片狀、絮狀樣黃色為無效,應復查,如果呈透明紅色狀態(tài),表示為陰性。
1.3 治療方法 42例患兒被確診后,及時接受治療,均以抗生素與對癥治療、支持治療為主。其中,紅霉素采用靜脈滴注方式,130mg/(kg·d),1 次/d,持續(xù) 2~3 周。也可用阿奇霉素代替紅霉素治療,10mg/(kg·d),1 次/d,持續(xù) 7~10d[2]。對于癥狀嚴重的患兒,可另加地塞米松進行短期治療。
1.4 觀察內容 分別記錄血清檢驗結果與微生物培養(yǎng)檢驗結果,統計檢驗結果為陽性的患兒數量,并分別算出符合率。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作相關統計學處理,正態(tài)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血清學檢驗結果 患兒入院后第1次作血清學MPAb檢測是在入院后次日早晨采集的血清樣本,本次該病原抗體檢查符合率為45.24%。7d后檢驗結果為陰性的23例患兒復查,又檢出15例為陽性,2次檢驗符合率為80.95%。2次檢驗總符合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 1)。
表1 兩次血清學檢驗結果(n)
2.2 微生物培養(yǎng)結果 從口腔部位獲取的痰液作相關微生物培養(yǎng)后,鑒定結果呈陽性結果的符合率為90.47%;從咽喉部位獲取的痰液作相關微生物培養(yǎng)后,鑒定結果呈陽性結果的符合率為73.80%。咽拭子和痰液符合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 2)。
表 2 微生物培養(yǎng)結果(n)
肺炎支原體感染屬于兒科常見的一種肺部感染疾病。主要的傳播途徑為呼吸道飛沫傳播,對患兒健康帶來嚴重的影響。該病的常見癥狀包括咳嗽、發(fā)熱等。當患兒出現間質性支氣管肺炎、急性細支氣管炎等疾病后,極易誘發(fā)肺炎支原體感染。由于該病初期臨床癥狀不夠典型,從而易導致誤診。在此情況下,也易造成抗生素濫用,從而增強了細菌的耐藥性[3]。這便會造成其他病原菌合并感染,進而加重肺外多臟器受損,直接影響患兒的生命健康。因此,首先要全面了解該病的相關臨床癥狀及主要致病因素,這有助于對該病的臨床診斷與鑒別。
當前,主流觀點認為呼吸道感染的發(fā)病機制主要是多種因素造成的。其中,主要因素包括呼吸道受損上皮細胞的吸附及其細胞毒作用、部分自身免疫反應及神經毒作用等[4]。大量的臨床實踐顯示,相對于年齡較大的患兒來說,年齡小的患兒感染肺炎支原體后的臨床表現更為嚴重[5]。因此,醫(yī)生必須盡早診斷、準確診斷,并及時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這樣,才能有效避免誤診誤治的發(fā)生,并能極大降低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
血清學檢驗中使用的檢測試劑盒是利用抗原抗體檢測的被動凝集法的原理,從而讓檢測血清中所含的肺炎支原體抗體和肺炎支原體抗原致敏的人工明膠粒子進行反應[5]。這種檢測方式一般僅需25μL血清,同時,它還具有簡便、快捷等優(yōu)點,不會給患者帶來較大傷害,因此,患者易于接受[6]。根據相關研究報道,極低含量的抗體不能被此試驗檢測出是可能的,血清中所含的肺炎支原體異性IgM抗體常在受肺炎支原體感染7d后出現,等到3~4周時,IgM抗體數量最多,然后,慢慢減少,IgG抗體將逐漸增多。通常,肺炎支原體感染的潛伏期大在14~21d[7]。因此,部分患者在看病時,由于IgM抗體可能較少,還沒有達到被檢測出來的水平,從而形成假“陰性”的結果。這和本次研究的結論是一致的。在1次檢測呈陰性后,于1周后復查,有15例檢測結果為陽性。
微生物快速培養(yǎng)法的具體原理是在培養(yǎng)基內添加一些快速生長因子和抑菌劑,以提高肺炎支原體分解增值速度,抑制其他細菌的生長。在此過程中有很多糖類會被分解為氫離子,從而使培養(yǎng)基的pH值減小。這樣,指示劑的顏色便會發(fā)生變化,從紅色轉為黃色。我們便可從觀察培養(yǎng)基顏色來鑒別肺炎支原體[8]。該方法檢測速度很快,一般只需4h即可看到結果。而普通檢測方法至少需要24~48h才能得知結果。與口腔與咽喉部位相比,痰液中所含的肺炎支原體濃度更高,因此,在培養(yǎng)肺炎支原體時,可選取痰液進行培養(yǎng),但要注意口腔中食物殘渣、酸性物及耐藥菌的影響。
[1] 王新玲.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67例臨床檢驗分析[J].按摩與康復醫(yī)學,2012,3(8):247-248.
[2] 晏陽.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的診斷與治療[J].大家健康,2013,7(6):158.
[3] 王宇波,侯金香,武英鳳.淺談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0,14(9):77.
[4] 嚴小光,朱彥碹,馮亞青.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肺外表現的臨床回顧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2,7(7):38-39.
[5] 張戰(zhàn)軍.138例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的臨床檢驗分析[J].中國中醫(yī)藥資訊,2011,3(19):119.
[6] 俞春松.ELISA法和熒光定量PCR法在檢測兒童肺炎衣原體感染中的比較[J].中國現代醫(yī)生,2011,49(4):86.
[7] 陳秋芳,余剛,張海鄰,等.小兒支原體肺炎的臨床、影像學及內鏡特點[J].臨床兒科雜志,2009,27(1):42-45.
[8] 劉秀,吳敏.85例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臨床及影像學分析報告[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1,6(19):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