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學軍,付德宇
學科博客的設計理念分析
——以建筑學科博客為例
鄭學軍,付德宇
學科博客的設計應以圖書館2.0理念引領學科服務,需融入用戶環(huán)境,提高圖書館在線資源的可見度。文章以建筑學科博客為例做實例分析,通過對用戶環(huán)境分析構建學科資源環(huán)境,提出了學科博客信息服務創(chuàng)新的具體做法。
學科博客 服務理念 案例分析
博客于2002年開始在我國出現(xiàn),2003年我國開始博客應用研究[2]。2012年初,國際圖聯(lián)發(fā)布大都市圖書館委員會對25個國家的59個城市圖書館進行的調研報告,指出76%的圖書館利用博客提供圖書館信息服務。國外圖書館博客以高校最多,美國排名前120位的高校,有40所開設了圖書館博客。美國圖書館博客學科專業(yè)化程度高,而我國圖書館博客則以館員個人博客為主,較少有為學科專業(yè)設立的主題討論板塊。國內學科博客大部分始于2007年,2010年學科博客的數(shù)量迅速增加[3]。國內高校圖書館的個人博客創(chuàng)立最早、歷史最久,是圖書館博客的主體。在圖書館界,與個人博客繁榮相比,學科博客沒有形成潮流,這不僅僅是數(shù)量多少的比較,更多的是影響力大小的差異。用“學科博客”和“服務博客”在CNKI做篇名檢索發(fā)現(xiàn),最早的論文發(fā)表于2007年,至今只有10余篇相關研究論文,學科博客的實例研究較突出的是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
事實上,用戶對學科專業(yè)類信息需求并不少,如對專業(yè)指導的需求為77.4%,學科資源導航為71.5%,學科專題博客為66%。如何適應網絡環(huán)境下學科服務的需求,促進學科博客的發(fā)展與繁榮?理念的更新很重要,學科服務平臺構建的基礎問題是技術路線,而學科服務內容的主題設計和表達,更多的是理念問題。美國圖書館界很重視理念研究。圖書館學科服務與新理念、新技術的緊密結合,將引領圖書館學科服務的創(chuàng)新。
2.1 融入用戶環(huán)境
國內高校圖書館博客站點主要分兩種:圖書館自主開發(fā)的博客平臺和利用新浪、搜狐等現(xiàn)有的博客平臺。圖書館自主開發(fā)的博客平臺可將學科服務的理念融入到學科博客的功能設計中,更適合學科服務的需要。
圖書館2.0不是各類Web2.0工具的簡單集成,而是對思想觀念和參與方式的培養(yǎng)。圖書館網站本質上是研究型網絡網站,而不是一個社會型網絡網站,其主要功能仍是信息咨詢,不宜去復制社區(qū)空間或百科全書式的網站,此類領先者服務成熟,用戶已形成路徑依賴[4]。F.W.蘭開斯特在《生存無從強制》中指出:“我們不停地向人們說明,作為圖書館員我們是網頁設計師、信息構建師……不一而足,實際上,這里的每一種職業(yè)作為專業(yè)都已人滿為患,而他們在這些領域的發(fā)言權比我們理直氣壯得多?!眻D書館應探索的是用戶需要什么,而不是Web2.0有什么就移植什么。博客的“用戶化理念”是圖書館學科服務選擇它的首要理由。
不論圖書館自主開發(fā)還是利用外部平臺,都隱含虛設的理想用戶環(huán)境:用戶在圖書館提供的博客平臺上注冊,這樣才能真正有效實現(xiàn)信息交流的功能。事實上并非如此,用戶已形成網絡路徑依賴,不太可能“搬家”到圖書館提供的平臺,只能是圖書館融入用戶環(huán)境。與信息構建、信息共享空間概念類似,信息傳遞空間也是由建筑研究人員提出的,它是一種校園中的小型圖書館便利設施或合作虛擬空間。圖書館不僅可將資源和服務推送給用戶,館員也可在用戶空間中傳遞。其理念是移動的服務思想,快捷滿足用戶需求。
圖書館無法選擇用戶,但用戶可選擇服務。圖書館提供什么樣的服務直接決定了圖書館用戶數(shù)和用戶滿意度。目前學科服務仍是傳統(tǒng)的模式,圖書館有什么資源和服務,就介紹給用戶什么。
學科服務應更多站在用戶角度去提供服務,而不能再習慣于以館員工作流程為中心的傳統(tǒng)服務模式。如圖書館改造OPAC系統(tǒng),嵌入學校教學系統(tǒng),學生利用選課或課程管理系統(tǒng)時,直接提供教參書目信息,獲得圖書館資源和服務。目前,上海圖書館等多家圖書館已參與了豆瓣讀書圖書館合作項目,將OPAC信息放在相應的豆瓣圖書頁面上。圖書館網站已不是用戶的唯一選擇,圖書館將會成為提供服務的終點,而不是目前提供服務的起點。用戶可在自己的主頁、課程管理系統(tǒng)、虛擬學習或科研環(huán)境中,甚至在社會網絡網站中獲得圖書館資源和信息服務[5]。
2.2 提高在線資源的可見度
圖書館在線資源相對Google搜索引擎的優(yōu)勢,很少被用戶認識。除了以用戶為中心,提供最佳用戶體驗外,圖書館應從Google的公司哲學中學到更多。圖書館在組織、評估信息和提供信息方面的傳統(tǒng)優(yōu)勢是提高競爭能力的有效策略,最大限度挖掘信息和選擇、收集信息,拓展圖書館的館藏。然而,鮮有圖書館著力維護一個高質量的網站以服務于用戶,因此,圖書館當務之急是提高在線資源的可見度,使之容易被用戶發(fā)現(xiàn)和使用。圖書館必須提倡從“接入”開始的易用性。梁燦興的“可獲得性”是圖書館學理論研究適應網絡環(huán)境進行的有益探索。數(shù)字圖書館研究已深入到文化可用性的探討,可就理念而言,圖書館員普遍還沒有意識到要在實際工作中提高圖書館的可見度。
創(chuàng)新學科博客服務模式,要把博客的“易用、快捷和個性化”理念與高校圖書館“學習、精確和權威”理念結合為高校圖書館新的理念:簡簡單單的學習、高效率的服務和個性化的專家輔導[6]。
學科博客不僅可以不斷更新累加信息,提高資源可見度,更重要的是可以促進學科館員個人隱性知識的顯性化。圖書館急切“擁抱”信息技術的一種顯見的結果就是掩蓋了隱藏在信息技術背后的館員的專業(yè)能力和技巧。蘭開斯特指出,圖書館員們認識不到其職業(yè)必須是一項以人為導向的職業(yè),這在圖書館的職業(yè)史上可能是第一次??萍脊ぷ髡咭庾R不到圖書館員對其有所幫助。去技能或去專業(yè)化問題使圖書館忽視把館員從純粹的工作人員培養(yǎng)成某個學科的專業(yè)人才。
在一線服務的去專業(yè)化過程中,圖書館員不應處于被動地位,而要充分利用學科博客挖掘館員個人的隱性知識,在服務中充分體現(xiàn)館員的思想、專業(yè)技能和學術水平。
網絡環(huán)境下,開始顯露讀圖時代(“閱”時代)的一些特征?!耙曈X”導引是很有效的提高資源可見度的方法。圖書館應當考慮更多視覺因素,尤其對于熱點話題要學會用“圖”表達。這在激發(fā)用戶閱讀興趣的同時,也縮短了點擊路徑,吸引用戶形成新的路徑依賴。
信息策劃人被視為是未來圖書館員的一種服務定位。原美國圖書館協(xié)會主席Gorman相信紙質圖書在傳統(tǒng)文化中有著“視覺素養(yǎng)”功能,認為這是圖書館傳統(tǒng)的價值所在。目前,網頁的設計具有強烈的人文色彩,每篇博文都是一種風格,要使用色彩、圖片和術語等來吸引學生,如美國喬治亞州立大學圖書館學科博客的博文大都配以圖片。這既是傳統(tǒng)紙質圖書“視覺素養(yǎng)”功能的拓展,也凸顯了圖書館員的信息策劃能力,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谖墨I計量的學科化服務中,可視化工具的運用直接體現(xiàn)了館員的專業(yè)能力和視覺表達技巧。知識可視化工具可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最終促進學生“視覺素養(yǎng)”的有效提高。目前,一些新聞網站開始提供“標簽云”視圖服務。與網站相比,博客的標簽還具有鏈接文本的功能,彌補了博客按日期線性瀏覽的缺陷,使瀏覽與檢索并重,可以融合可視化與檢索功能。
2.3 以圖書館2.0理念引領服務
《圖書館2.0信息整合服務——Blog互動鏈接與RSS鏈接服務》是我國關于圖書館2.0較早的專著之一,書中強調圖書館員這一職業(yè)的本質取向就是中介,也即鏈接、鏈接、再鏈接。未來圖書館將是一個只負責專業(yè)鏈接的工作實體,數(shù)字圖書館員鏈接指引的“用戶化”定位,必須通過具體的“鏈接館員”或“指引館員”的工作架構來進行。
網絡鏈接是新型的信息尋求行為。就理念而言,是建立信息和用戶之間的聯(lián)系,它表達了圖書館專業(yè)技能的智識成分。最近,在世界范圍內舉辦的“有史以來最杰出的思想家”網絡投票中名列第11位的美國薩林加羅斯教授指出,人類智慧的一個核心組成部分就是建立連接的能力。喬布斯稱,連接就是創(chuàng)新。
博客大量利用超鏈接,且在鏈接中有大量評論性內容。圖書館2.0最富于成功的實踐首推圖書館博客的普及推廣。鏈接激活了信息,改變了圖書館信息服務?!敖尤?,而不是占有”已是當今大多數(shù)圖書館認可的觀點,也就是說,圖書館不必在物理上占有這些信息資源,而只需提供接入數(shù)據(jù)庫和電子期刊服務即可。
耶魯大學計算機教授蓋勒特認為,互聯(lián)網正從基于空間的模式向基于時間的模式轉變,極大地改變了搜索形式,這種趨勢從人們的“生活流”開始?!吧盍鳌币圆┛臀恼隆SS源、Twitter消息和其它對話流等形式呈現(xiàn)出來,其結構反映了從“平臺”向“流”的轉變。這種類似日記的結構正在取代空間的結構?;诳臻g的結構是靜態(tài)的,而基于時間的結構是動態(tài)的。到目前為止,網絡仍然基于空間,就像一個雜志攤。日記有所不同,時間成為空間的一個維度?;跁r間的結構越來越多的原因是為了滿足對最新數(shù)據(jù)的需求。如果將所有博客、信息源和對話流整合在一起,將得到一條世界流:數(shù)字世界整體的一張快照。與當前靜態(tài)網站不同,在世界流中,信息將持續(xù)穩(wěn)定地流動。
博客讓圖書館信息流動起來,與傳統(tǒng)咨詢工具FAQ、E-mail、BBS、Chatroom相比,博客作為一種較嚴肅的交互式溝通工具,是將異步和交互兩者結合的一種方式,在學科服務方面存在明顯優(yōu)勢。
博客是基于時間排序的動態(tài)結構,與網站式學科服務靜態(tài)平臺有區(qū)別。另外,博客作為第四種網絡交流方式,與論壇等不一樣的地方在于它可類聚起某一主題或專題的內容,形成一個較完整的體系。比其他三種網絡交流方式更適合學科服務的要求。學科博客能充分體現(xiàn)圖書館2.0理念,引領學科服務的發(fā)展。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下文簡稱“哈工大”)圖書館建筑分館于2011年首先開通建筑學科博客,累計瀏覽量超過11萬次。通過對5所985高校圖書館相關學科的博客分析,上海交通大學和哈工大的學科博客日志量、訪客量和最新更新日期等各項指標皆比較理想;建筑學科博客的日志分類比較趨向學科知識的整理、歸納和揭示[7]。目前,哈工大圖書館已陸續(xù)開通了材料學科、管理學科、能源學科、交通學科、計算機學科、人文社會科學和化學化工學科等8個學科博客和共享書香、文獻檢索教學、CALIS和科技查新服務等相關博客。下文以建筑學科博客為例做實例分析。
3.1 用戶環(huán)境分析
高校圖書館用戶活動空間主要局限于校園內,他們獲得教學、科研信息的渠道也多來自校園網。哈工大圖書館學科博客平臺既沒有利用外部平臺,圖書館也沒有自己開發(fā),而是利用學校網絡中心開發(fā)的校園網博客平臺,圖書館學科博客與教師的教學科研博客、人文社會博客構成平臺的三大板塊。
筆者調查分析了建筑學院用戶的資源利用特點及喜好的網絡環(huán)境,結果表明,建筑學數(shù)據(jù)庫資源較少,相對網絡資源卻極其豐富,建筑學論文中引用的圖片資源基本來源于網絡;建筑學文獻半衰期長達8年以上,印本資源利用率較高,圖書外借量僅位于數(shù)理基礎學科和計算機學科之后,因此,圖書館改建了建筑分館,將印本資源置于用戶教學物理空間。同時,選擇用戶喜好的網絡社區(qū),融入網絡資源服務。
人人網是我國最大的社會網絡之一,主要是面對學生用戶,提供“時間軸”服務。哈工大僅2012級建筑學本科新生在人人網上注冊的就達50余人,研究生12人。本科生對博客抱有濃厚興趣,在明確了理想用戶后,圖書館將本科生作為學科博客的首要目標用戶。通過將建筑學科博客導入人人網,即時發(fā)布學科博客更新狀態(tài),使“日志”與“狀態(tài)”結合展現(xiàn)時間流,與學生成為好友,融入學生的社區(qū)空間。在建筑學科博客上還設置了手機掃描二維碼,指向手機用戶,滿足用戶行為需求,促進移動閱讀,充分利用網絡平臺將學科服務嵌入用戶環(huán)境。
人人網是以“同學”之間交互為發(fā)展起點,目前實際上仍是線下關系(校園關系)的線上溝通技術平臺。哈工大大一學生集中在二校區(qū),新生可在自己個人信息環(huán)境中了解學科博客信息服務。社會性網絡服務(SNS)的起點是個人主頁[8]。建筑學科博客通過在用戶環(huán)境中構建與完善個人主頁,如狀態(tài)更新、導入分享、上傳圖片等活動,向新生展示圖書館員所期望的學科服務的在線形象,這種表達自我、管理在線印象的方式是典型的印象管理活動[9]。
通過互動,管理與控制用戶對圖書館所形成的印象,有助于提高社會性網絡服務中圖書館員的信譽。當新生進入大二階段,他們將來到一校區(qū)建筑分館,在線上形成的“自我印象”將有助于學生對線下物理環(huán)境中圖書館學科服務的期待和信任。
建筑學科博客采用年級輔導員的模式,跟蹤教學計劃、課程安排和學生活動,提供學科服務。從大一新生開始,按年級推薦專業(yè)應讀書目;在課程設計階段,如大二的“幼兒園設計”,分別在設計初期和中期檢查時,建筑學科博客編輯發(fā)布最新幼兒園設計參考資源;結合聯(lián)合教學和學術交流的開展,選擇相關學術講座,如“參數(shù)化設計”、“開放建筑”,推薦專題書目,并開展文獻信息交流。
參與建筑設計競賽是建筑學教學實踐的主要手段,建筑學科博客將散見在最新期刊和網絡上的學生免費注冊的競賽信息即時發(fā)布,并將學生獲獎作品在博客上展示,成為了建筑學科博客瀏覽量最高最受歡迎的欄目,特別是建筑學科博客對學生獲得2012年Evolo摩天大樓設計競賽頭獎的消息的報道是境內最早的,引起了學校和媒體的關注。
3.2 學科資源環(huán)境構建
建筑分館根據(jù)學科建設和評估需要,實施了學科文獻專藏計劃。依托建筑學科博客,圖書館也配合對網絡資源進行了學科化環(huán)境構建。建筑學科博客除保留常見的閱讀指導、學科導航、用戶培訓等內容外,還從用戶角度設置了學科化專欄,集資源建設與讀者服務于一體,注重學科性和專題性。
哈工大圖書館同時構建了Libguides學科服務平臺和學科博客平臺,完善了靜態(tài)和動態(tài)的學科服務環(huán)境,相互融合,發(fā)揮各自優(yōu)勢。Libguides具有強大的工具性質資源存檔功能,而博客具有強大的網絡鏈接功能。建筑學科博客利用博客平臺融合性強的特點,將建筑學常用的學術資源網站、著名建筑師和事務所網站、網絡參考咨詢工具、開放資源網站等以資源鏈接列表嵌入學科博客,并為列表中的每個鏈接網址添加網站介紹和評價內容。在學科博客上嘗試建立目錄式的學科資源數(shù)據(jù)庫[10]。
圖書館選擇鏈接的站點應當和傳統(tǒng)印刷本時代選擇館藏一樣要有明確的衡量標準,利用學科服務平臺將網絡學科資源構建成網絡檔案庫和虛擬館藏,并要定期維護。
高等教育的國際化趨勢要求圖書館構建國際化的學術資源環(huán)境。建筑學科資源的特點是網絡資源豐富,也正是因為互聯(lián)網的飛速發(fā)展,才使網絡成為雙語資源的主要來源。學科博客在網絡資源導航中,需重視雙語資源開發(fā),以適應學科國際化交流和雙語教學的需要。建筑學科博客在推薦建筑學雙語網站(一些國際著名建筑學網站設有中文頻道)、雙語資源(中英文對照)方面做了初步嘗試,過去建筑學研究生志愿者主要幫助圖書館翻譯國外建筑設計競賽信息,今后圖書館將在雙語資源上尋求幫助,引導學生助管在圖書館服務中從簡單的事務性工作向學科資源共建共享的深層次服務發(fā)展。
目前,類似“E拓建筑網”這樣的論壇網站主要是依靠用戶貢獻翻譯資源。今后建筑學科博客將借鑒用戶貢獻方式,逐步吸引用戶共建共享網絡學科資源,豐富雙語文本和語料庫。
3.3 學科信息服務創(chuàng)新
一是在新媒介的閱讀指導方面。閱讀是一個視知覺和心理諸功能共同參與的以媒介為橋梁的復雜的信息傳遞過程。新媒介兼具信息功能,使影像成為閱讀的對象。無論文字還是影像閱讀各有利有弊,關鍵在于“怎么讀”?優(yōu)質影像信息的處理需要理性的介入和較高的文化素養(yǎng)、藝術情操、審美心理的積淀和準備[11]。這對圖書館員閱讀指導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圖書館員通過整合不同載體類型文獻,將有效引導學科閱讀,提高用戶有效獲取、評價、傳播各種形式信息的能力,實現(xiàn)信息資源的定向傳遞,實現(xiàn)閱讀最大化。
建筑學科博客在網頁布局、導航、鏈接、文本、視覺(課件、視頻、圖片)內容選擇和組織、檢索等方面要從用戶角度設計,滿足可用性要求,使用戶獲得良好的使用體驗。如推薦鳳凰衛(wèi)視建筑學欄目《筑夢空間》、旅游衛(wèi)視《景觀文化》和建筑學網絡公開課等視頻資源。
建筑設計圖片資源在網絡上極其豐富,建筑學師生利用文獻資源的重要特征是圖片檢索與閱圖行為。圖片等非功能性信息的選擇和組織是建筑學科博客獨具特色之處,圖書館主頁學科博客聚合具有圖片顯示功能,校園網博客主頁具有圖片鏈接文本功能,開辟了視覺線索路徑。同時,建筑學科博客大量精美圖片的展示,也為非建筑學專業(yè)師生了解建筑設計,特別是十八大提出的生態(tài)文明、美麗中國的綠色愿景,提高科學和人文素養(yǎng)發(fā)揮作用。
二是在信息策劃方面。美國圖書館界很重視結合社會發(fā)展熱點開展服務、策劃活動項目和吸引用戶。我國也意識到要平衡專業(yè)學習與科學文化的普及,避免專業(yè)化服務中用戶群的縮減。如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后,圖書館借機開展閱讀推廣活動等。
網絡環(huán)境下館員信息策劃能力主要表現(xiàn)在“專題”策劃上,因此要結合相關社會熱點,強化師生關注度,如在天宮一號與神舟九號完成對接時,建筑學科博客對國外太空建筑專業(yè)和太空建筑師職業(yè)做了專題介紹,其中包括空間站圖書館和特殊環(huán)境下的閱讀等內容;2012年,3D打印是貫穿全年的科技新聞,建筑學科博客以“打印一幢建筑”為主題,介紹了最新技術在建筑領域的應用和影響,還介紹了以3D打印為工具開展“制造空間”、“創(chuàng)客空間”服務等美國公共圖書館“新圖書館學”的例證;為迎接全國第三次學科評估,建筑學科博客策劃了學科評估信息專題,介紹了文獻計量學方法,解讀了學科評估指標,分析了建筑學評估用期刊,討論大學圖書館對學科聲譽的貢獻等。
建筑學科博客專題策劃既可通過主題系列博文發(fā)布,也可通過相關主題鏈接累加,不斷更新專題內容,規(guī)范主題標簽,實現(xiàn)主題標簽族性檢索。
三是在學科專業(yè)知識方面。學科服務要求圖書館員應具備相關學科知識背景,學科博客的專業(yè)化要求圖書館員懂得學科語言。哈工大圖書館把“圖書館建筑”這個學科交叉領域作為學科服務的專業(yè)入口,在建筑學科博客設置的欄目中,“圖書館建筑設計”欄目發(fā)文量最多,初步形成了“圖書館建筑”課程設計的網絡參考資源,圖書館員積極參與相關專業(yè)討論,撰寫圖書館建筑方面的專業(yè)論文,多次參加大學圖書館建筑研討會,并做主題演講,凸顯了他們多資源類型學科專業(yè)信息組織與評價能力、學科專業(yè)意識和知識水平,使聽過他們演講的學生更加信任和尊重他們,更加關注學科服務。
建筑學科博客還設置了“哈爾濱城市與建筑”課程專欄,介紹有關內容的各種資源,記錄學校建筑學科對哈爾濱城市面貌形成所作的貢獻,展示本校建筑學科的特色,宣傳學科優(yōu)勢,擴大學科影響,為學科建設服務。
哈工大圖書館建筑學科博客已獲得良好的口啤,其具有學科特色的設計理念提高了圖書館資源和館員能力的可見度。學科博客的專業(yè)化限定了用戶群規(guī)模,博客的評價已不能單純用點擊量表達,更注重學科內容分類、用戶訪問行為統(tǒng)計、學科博客時間投入[12]等。用戶貢獻也不限于評論,還將分享和提交作品。學科博客僅由信息咨詢部館員負責的局面也將有所改變。學科博客可利用各種系統(tǒng)和工具,鎖定目標用戶,如使學科博客成為課程管理系統(tǒng)的一部分,與教師的教學博客聯(lián)系起來,共同討論學習問題;利用TrackBack等博客應用工具,使各種評論在網絡上相互連接。內容的精彩才是吸引訪客的主要途徑[13]。學科博客要加大學術資源整合力度,關注博客持續(xù)使用的影響因素,促進博客服務的持續(xù)發(fā)展,構建用戶閱讀生態(tài)圈,提升知名度,形成學科服務品牌。
[1]彭立偉.試論高校圖書館學科博客的建立與實施[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1(2):32-35.
[2]王妙婭.國內圖書館服務博客調查分析[J].情報資料工作,2011(2):64-67,88.
[3]劉磊,等.中美高校圖書館博客調查分析比較[J].圖書館,2011(3):54-57.
[4]任家樂.論Library2.0中的大眾生產[J].圖書館,2011(6):29-31.
[5]新一代圖書館信息服務系統(tǒng)的發(fā)展趨勢[J].圖書情報工作,2007(3):5.
[6]張海濤,等.創(chuàng)新導向的高校圖書館博客服務模式[J].情報科學,2010(11):1634-1640.
[7]鄧菲.基于學科博客的學科服務應用探討[J].現(xiàn)代情報,2012(3):166-169.
[8]殷國鵬,崔金紅.社會性網絡服務用戶使用激勵因素研究[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3(1):51-59.
[9]鄭學軍.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的印象管理[J].圖書館學研究,2010(21):20-22.
[10]潘文杰.探討博客在深化圖書館學科服務中的應用[J].高校圖書館工作,2011(3):80-82.
[11]楊沉,張家武.影響的焦慮:基于新媒介視角的閱讀考察[J].國家圖書館學刊,2012(3):60-64.
[12]唐勇.學科博客建設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1(19):78-81.
[13]袁紅,吳丹心.我國圖書情報領域博客的發(fā)展現(xiàn)狀及未來展望[J].上海高校圖書情報工作研究,2011(1):22-26.
Design Idea of Subject Blog——Taking Architecture Blog as an Example
ZHENG Xue-jun,F(xiàn)U De-yu
Subject blog should lead the subject service with library2.0 idea;improve the visibility of library online resources in the context of user environment.The article makes a case analysis of architecture subject blog.By constructing subject resources environment after analyzing user environment,it puts forward innovative methods for the information service of subject blog.
subject blog;service idea;case analysis
格式 鄭學軍,付德宇.學科博客的設計理念分析——以建筑學科博客為例[J].圖書館論壇,2014(1):67-73.
1 學科博客的內涵與現(xiàn)狀
人表達的Web2.0
方式,由日志組成,內容可以是各種主題,寫作風格多樣,頁面設計取決于個人喜好,為個性化的表達;日志由個人管理,不定期更新,按時間倒序由新到舊排列,是內容即時處理工具,是時間流的表述。博客具有強大的網絡鏈接功能,是一個開放互動信息平臺。博客可以促進隱性知識的顯性化。學科博客是集中于某個主題或者學科分類,并發(fā)布與該領域相關的信息[1]。因此,學科博客不僅僅純粹是個人思想的表達,其內容和設計是以用戶為中心的、受學科或主題限制的、且針對特定的目標用戶而設定的。
鄭學軍(1965-),男,副研究館員,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圖書館建筑分館主任;付德宇(1974-),男,哈爾濱工業(yè)大學網絡中心副教授。
2013-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