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娜
(通化師范學院 外語學院,吉林 通化 134002)
模因(meme)一詞是由牛津大學著名動物學家道金斯(Richare Dawkins)于1976年在《自私的基因》一書中提出來的,是基于達爾文進化論的觀點,用于解釋文化進化規(guī)律的新理論?;蚴峭ㄟ^遺傳而進行繁衍生息的,而模因則是通過模仿而進行傳遞的。因此,任何文化現(xiàn)象,只要經(jīng)過模仿、復制而得到傳播的,都可以稱之為模因。如歷史文化的一脈傳承、流行歌曲的社會普及、時髦服裝的廣為流傳等,都是模因在生活中的體現(xiàn)??梢哉f,整個社會就是一部模因史,新舊模因的交替推動著社會文化的向前發(fā)展。同樣,語言之所以能夠世代相傳,也正是由于語言模因能夠不斷的復制和傳播,而詞匯作為語言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依靠詞匯模因進行傳送的。目前,在中學的英語課堂中學生對詞匯的學習暴露出許多問題,這些問題既是學生自身形成的陋習,也與老師詞匯教學的方法息息相關(guān)。所以,作為教育者,我們應該從教學實踐入手,分析、歸納詞匯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正確地運用模因理論去解決這些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詞匯教學培訓策略,從而提高教學質(zhì)量。
從“詞匯”一詞的自身意義來看,它的所指不單純是單詞,還應包括部分短語、習語和固定的表達方式等。只有從這幾個方面的結(jié)合來進行詞匯教學,導向?qū)W生的完善和成長時,學生才能全面地擴大詞匯量。但是,從近幾年深入到中學實習學校去聽課的經(jīng)歷和經(jīng)驗看,這是大部分中學英語教師所忽略的一個問題。例如,中學英語教師在教授“遠的(far)”這一單詞時,他們盡力通過反復提問、大聲朗讀,使學生牢記該詞的拼寫和意義,認為這樣就能扎實記憶,達到教學目的,但情況遠非如此。以far為詞根的單詞有數(shù)個,如 far-going,farther,farsighted,由 far構(gòu)成的習語也若干,如by far,so far,as far as等。由于老師沒有給學生做適當?shù)臄U展,學生便沒有根據(jù)所學單詞擴大詞匯量的意識,久而久之,學生對這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毫不在意,而這種懶惰的學習習慣不僅影響了詞匯的學習,也連累了聽力和閱讀的學習效果。
對某些中學英語教師來說,詞匯教學的目的就是掌握單詞、短語的意義,只要學生認得詞匯,了解詞匯的意義,便想當然地認為完成了教學任務。但是,語言是生動的,是豐富的,語音與詞匯的結(jié)合構(gòu)成詞匯的基本意義;而語境與詞匯的結(jié)合才構(gòu)成了詞匯的搭配意義、聯(lián)想意義、比喻意義等。而一些教師,一方面片面追求教學目的;另一方面,靠介紹基本意義這一快捷的方法來迅速提高學生的單詞量,這不但事倍功半,反映到中學英語課堂,甚至大學英語課堂中卻是對詞匯掌握的一片混亂。第一,當遇見生僻的詞匯,借助電子辭典查出單詞的意義,卻從不關(guān)注它的發(fā)音,只能依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大概猜音,于是便有本為concept/'k’nsept/的詞,學生卻誤讀為/k’n'sept/。長此以往,學生的口語表達語音錯誤百出。第二,對詞匯意義的掌握,并不能使學生運用自如,當這些詞匯用到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時,其弊端暴露無遺:聽力材料不能聽懂,閱讀理解無法完成,英語成績直線下降。
科學技術(shù)的迅猛發(fā)展為英語教學帶來了福音,同時也導致了一些問題的產(chǎn)生。多媒體技術(shù)應用到教學領(lǐng)域提高了教學的時效性、趣味性和可觀賞性。但值得一提的是,是否所有學科和所有專業(yè)都適用于多媒體授課?是否單一的運用多媒體,完全忽視傳統(tǒng)的黑板就能達到優(yōu)化的教學效果?答案應該是否定的。曾經(jīng)做過這樣一個試驗,課前布置學生搜集《喜福會》“The Joy Luck Club”的作家 Amy Tan 的相關(guān)資料,課上一名同學用多媒體課件向同學展示,而另一名同學用黑板和粉筆進行陳述。當兩名同學結(jié)束了課前演講時,其他同學給出的反饋是:從前一名同學那里獲得了Amy Tan的音容笑貌和演講視頻;從后一名同學那里獲取的是Amy Tan的作家經(jīng)歷、寫作風格,因此兩者的契合點才是英語教學,乃至詞匯教學的理想狀態(tài)。但從現(xiàn)階段實習學校的授課過程來看,中學英語教師大部分依賴課件教學。學生上課的注意力能否全部被吸引到教學內(nèi)容上,教師能否完全運用多媒體引起對詞匯學習的興趣,其結(jié)果并不盡人意,這也是詞匯教學亟待解決的問題。
某些英語教師雖然從事多年的英語教學,也基本勝任中學英語教學任務,但卻缺乏系統(tǒng)的詞匯教學理論,在詞匯教學中顯得力不從心。因此,詞匯教學培訓可以從模因論和詞匯學兩個方面入手。首先,受訓教師通過了解模因理論,認識到模因現(xiàn)象廣泛存在于現(xiàn)實生活中,從而正視語言模因推動詞匯教學的前進;其次,受訓教師通過了解模因的兩種型:基因型(內(nèi)容相同、形式各異)和表現(xiàn)型(形式相同、內(nèi)容各異),從而有區(qū)別的、有選擇的運用到詞匯教學的各個方面;再次,受訓教師對模因傳遞的過程:同化→記憶→表達→傳播的把握,能夠遷移到詞匯教學的過程及詞匯記憶的過程。此外,任課教師對詞匯學理論知識的掌握是詞匯教學的基礎(chǔ)和根本,沒有這些理論知識,詞匯教學將無從入手;理論知識的認知體系內(nèi)化并有效傳達,是詞匯教學的關(guān)鍵;而模因論與詞匯學理論的結(jié)合,是詞匯教學的有效途徑和詞匯教學培訓的有力手段,能夠最終優(yōu)化詞匯教學。
(1)詞塊模因教學培訓
所謂“詞塊”是指“長度不同,意義較為固定的板塊”,“是介于詞匯和句子之間的形式完整,意思固定的語法單位”。由此可見,詞塊教學能夠擺脫單詞教學的片面性,學生對一個詞匯的學習意味著對多個獨立單詞的掌握。例如,詞塊in my opinion的基因型模因為as far as I see。Remind sb.of sth.的基因型模因可為put sb.in mind of sth,而它的表現(xiàn)型模因可為assure sb.of sth.。再如stop sb from doing sth的基因型模因和表現(xiàn)型模因均為prevent sb.from doing sth。 因此,在培訓過程中,教師一方面要加強對詞塊教學的意識,深刻認識到詞塊教學不僅是擴大詞匯量的有效途徑,也是提高學生詞匯記憶效率最可行的方法。另一方面,教師利用模因理論,對自己已有的詞匯知識進行分類、歸納和整合,對不完善的知識體系加以補充,以便游刃有余地運用到詞匯教學中。
(2)語境模因教學培訓
語境模因培訓主要可以從語境理論、文本語境模因和交際語境模因三個方面進行。在語境理論培訓中,培訓組長介紹語境相關(guān)理論,包括語境的定義、分類及其在言語交際和教學中的作用。理論培訓為教學實踐打下基礎(chǔ),沒有與實踐相結(jié)合的理論就等于紙上談兵。因此,詞匯教學培訓還要將詞匯首先融入到文本語境中,以英語中兩個較為簡單的詞pretty和still為例,現(xiàn)有語境You are still pretty及其模因You are still prettier。可見,在不同的文本語境中still和pretty的意思發(fā)生變化,前者為“仍然/甚至”,后者為“美麗/更加美麗”。模因論下營造的不同的文本語境賦予相同單詞不同的意義。因此,受訓教師以此為起點,繼續(xù)利用模因設(shè)定語境運用到詞匯教學環(huán)節(jié)。然而,詞匯是用于交際的,所以僅僅依靠模因設(shè)計的文本語境是不夠的,培訓者還要創(chuàng)設(shè)一定的交際語言環(huán)境,在演講、討論、辯論等環(huán)節(jié),運用豐富的詞匯,傳遞自己的思想,并被其他受訓教師接受而繼續(xù)復制、傳播,從而實踐到詞匯教學環(huán)節(jié)中。
(3)生活化模因教學培訓
所謂“生活化”詞匯教學是指詞匯模因課堂化和課后化,運用模因理論,從課上和課下兩個方面進行詞匯教學。首先,課堂化詞匯模因。①教師在詞匯教學時,可選擇學生所熟知的,與自己息息相關(guān)的,關(guān)于人物的性格特征、家庭成員和教室設(shè)施等的詞匯。例如,在教授family一詞時,老師可以通過引導,利用“家”這個模因說出一系列它的下義詞,如father,mother,parent,grandfather,grandmother,relative,乃至一系列聯(lián)想詞,如room,warm,furniture,computer,television。 學生學到了這些詞,并內(nèi)化到認知體系中,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加以使用,生活化詞匯模因得到復制和傳遞。同樣學生還學會了這一擴大單詞量的方法,并實踐到日后學習中。②教師在詞匯教學時,還可利用學生的生日、國內(nèi)外傳統(tǒng)節(jié)日等這些模因進行教學。如對“新年”的學習,學生可學到Happy New Year,new clothes,lucky money,firework等。③教師還可利用聲音、圖片、多媒體教學設(shè)備等手段,將教學內(nèi)容傳遞,便于學生更加直觀地吸收和接受,從而更有效地對其掌握、運用,提高教學的趣味性。其次,課后化詞匯模因教學。①布置相關(guān)任務,讓學生把學到的詞匯進一步在大腦中復制,通過背誦和朗讀等方式傳遞給家長加以鞏固。②設(shè)置學習小組,課后學生在學習小組中對所學詞匯復習、討論,并編成對話或故事在課上表演,詞匯模因被更深一層的復制、傳遞。③學生課后運用攝錄設(shè)備將自己對單詞、語句的發(fā)音錄下來,與正確的讀音相比較,從而使模因正確的傳遞下去。
總之,由于中學生詞匯量不足,詞匯學習方法不佳,所以中學英語教師詞匯教學培訓是重點,也是難點。從模因論出發(fā),了解中學英語詞匯教學的弊端,探索詞匯教學的途徑、方式和策略,對于提高中學英語教師教學素養(yǎng),解決詞匯教學的實際問題十分有益,最終將不僅能擴大學生的詞匯量,還能使學生正確運用所學詞匯,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和提升學習效果。
:
[1]陳琳霞,何自然.語言模因現(xiàn)象探析[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6(2):108-114.
[2]方慧清.提高中學英語詞匯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1(8):31-32.
[3]何自然.語言中的模因[J].語言科學,2005(6):54-64.
[4]李繼民.中學英語詞匯教學中的幾個問題[J].學科教學,2007(5):116-117.
[5]謝朝群,何自然.語言模因說略[J].現(xiàn)代外語,2007(1):30-39.
[6]張文鳳.語言模因在傳統(tǒng)外語教學模式中的彰顯[J].外語教學研究,2008(5):589-593.
[7]鄭華.模因論與外語教學[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10(5):118-121.
[8]周玉紅.中學英語詞匯教學芻議[J].教學與管理,2005(1):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