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艷,張俊強
(吉林建筑大學外國語學院,吉林長春130118)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反映一個民族的文化,反映一個民族的特征,它包含該民族的歷史和文化背景,包含著一個民族對人生的態(tài)度和看法、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和信仰。同時,文化制約著語言形式,它不斷將其精髓注入到語言中,成為語言表現(xiàn)的基本內(nèi)容。學習任何一種語言不僅意味著對該語言系統(tǒng)本身的學習,而且還包含著對這種語言產(chǎn)生和發(fā)展的文化和社會等方面知識的了解與認識。因此,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不但要向?qū)W生傳授英語語言知識,還要根據(jù)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適量地向?qū)W生介紹英語所涉及的以英美文化為主的西方文化方面的知識。也就是說,要把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讓學生對和語言密切相關的文化知識有較為全面的了解與掌握,從而使學生在充分了解和掌握以英美文化為主的西方文化的基礎上,逐步提高用英語進行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根據(jù)新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際,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yǎng),以適應我國社會發(fā)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真正實現(xiàn)這一目標的前提條件之一就是:學生對英語所涉及的以英美文化為主的西方文化有足夠的了解與掌握。理工科院校的大學生在高中的時候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對數(shù)學、物理和化學等方面知識的學習上,用在歷史、地理和政治等人文社會科學方面的時間和精力相對較少。加之高中時候的英語教學大都是應試教育,教學內(nèi)容以語法和詞匯為主,很少涉及到有關英語國家文化的知識。到了大學以后,很少有學校給學生開設專門有關英美文化的課程。所有這些都造成了理工院校學生對英語所涉及的以英美文化為主的西方文化掌握較少的局面,很不利于他們綜合文化素質(zhì)和用英語進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提高。因此,在理工院校的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在平時的授課中適當?shù)囟嘧⒅貙σ杂⒚牢幕癁橹鞯奈鞣轿幕膶肱c擴展,以便使學生在熟練掌握和運用語言的基礎上能對英美等國家的文化有較為全面的了解,有效地提高他們的文化素養(yǎng),進而使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得到切實有效的提高。
由于英語所涉及的以英美文化為主的西方文化所包含的內(nèi)容是非常寬泛和復雜的。這就要求理工科院校的英語教師必須因地制宜,從學生的客觀實際出發(fā),采用多種多樣并且能為學生所接受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在課堂中循序漸進地向?qū)W生傳授以英美文化為主的西方文化知識,同時還要督促和鼓勵學生在課外多去了解一些有關西方文化方面的東西。
由于很多西方文化方面的知識相對比較抽象,理工科院校的很多學生理解起來確實有一定困難。教師可以根據(jù)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收集一些有關英美文化的電影、電視、錄像等視頻資料給學生觀看。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可以通過圖片、聲音和視頻等形象,更直觀地給學生展現(xiàn)英美文化知識,使他們對英美文化有最直觀的感受和了解。這些資料從各個不同角度囊括了英美國家的地理、社會、歷史、宗教、政治體制和經(jīng)濟等各個方面的文化知識。如給學生觀看電影《亞瑟王》和《亂世佳人》,可以使學生對英國和美國的歷史和朝代更迭有更直觀的認識。通過欣賞大量的視頻內(nèi)容,使學生對英語的實際使用耳濡目染,在輕松愉快地氛圍中不自覺地接觸到原汁原味的英語,熟悉單詞的使用環(huán)境及用法,無形之中擴大了英語的詞匯量,進一步提高了聽說能力;更為重要的是,教師可以根據(jù)教材中所涉及的文化方面的內(nèi)容,更好地為學生講解相關的英美文化背景知識,激發(fā)學生對英美文化的興趣,從而使學生對英美國家文化的各個方面有更為直觀的了解與認識。所有這些都有利于他們在跨文化交際中能更好地用英語進行交流。
多年來,涉及英美文化或英語國家背景知識的課程一般是給英語專業(yè)的學生開設的,如《英美概況》和《英語國家社會與文化》等。課程的名稱雖然不一樣,但是其內(nèi)容無外乎是關于英美國家的歷史、地理、政治、經(jīng)濟等文化背景知識。雖然內(nèi)容比較多,但是較為系統(tǒng)。因此,如果把《英美概況》這門作為選修課給非英語專業(yè)學生開設,對于提高學生對英美文化的興趣和綜合文化素質(zhì),培養(yǎng)跨文化意識、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都有積極作用。但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必須把很多因素考慮進去,如學生原有的英語國家文化背景知識、英語基礎和水平、學生自身的專業(yè)課壓力、這門課自身的課時限制。因此,作為選修課的《英美概況》有它自身的特點,是“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的實踐課。教師在課堂上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而且是課堂活動的設計者和組織者,學生也從單純的知識接受者轉(zhuǎn)變?yōu)閰⑴c者、合作者、研究者。
由于英語所涉及的以英美文化為主的西方文化內(nèi)容很多,遠非教師在課堂上的滲透和幾十學時的選修課所能囊括的。因此,教師必須調(diào)動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動性和課外實踐主動性。教師可以根據(jù)學校和學生的客觀實際,定期舉辦一些以英美文化為主的西方文化方面的講座和播放一些電影和紀錄片,并要求學生根據(jù)所聽到的內(nèi)容寫一些自己的體會和感受;在給學生看完與英美文化相關的電影之后,讓他們模仿和扮演其中的某些角色,以英語短劇的形式展示給大家。還可以舉辦一些有關英美文化的知識競賽和英語演講比賽。開設英語角,鼓勵更多的學生去參與和體會,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地安排一些英語外教和英美國家的留學生也去參加,和外教及留學生的面對面交流能使學生獲得更多的和更直接的有關英美文化方面的知識。此外,還可以給學生推薦一些有關西方文化的書籍如《圣經(jīng)故事》和《希臘神話》等,這些書籍使他們能獲取更多的西方文化知識。讓學生就西方文化的某一方面進行課外討論也是一個比較好的提高他們西方文化知識的方法,例如可以讓學生就文藝復興對英國及整個歐洲的影響進行分組討論。所有這些課外活動就是要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對西方文化的興趣,增強他們對西方文化的認識,從而達到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目的。
幾乎所有的高校都給英語專業(yè)的學生開設了很多由外教講授的相關課程,如英語口語、英美報刊選讀和英語國家社會與文化,但是給非英語專業(yè)學生開設外教課的學校則是少之又少。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給理工院校非英語專業(yè)學生開設一些由外教講授的課程,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對英語國家的文化有更直接的了解與認識,另一面也可使學生在與外教面對面的交流中學會該如何準確和得體地使用英語進行交流,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和技能。
[1]戴吳英.試析英語教學中的文化導入及其策略[J].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05(6).
[2]鄧炎昌,劉潤清.語言與文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1.
[3]杜瑞清.英語教學與英美文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7.
[4]胡文仲.跨文化交際學概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
[5]趙賢洲.文化差異與文化導入論略[J].語言教學與研究,1989(1).
[6]朱永濤.英語國家社會與文化入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