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瑩
兒童是天生的哲學家。柏拉圖曾經說過,哲學產生于驚異。生活中,兒童總是充滿了疑問和好奇,以極其樸素和敏銳的觀察力,拋出許多具有哲學意味的問題并刨根究底,如“我從哪里來呢?”“我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嗎?”……這些極具哲學色彩的問題,體現出一種原始的哲學思維。
美國著名的哲學家馬修·李普曼20世紀60年代創(chuàng)立了兒童哲學,確立了兒童哲學教育“幫助構建更好人生”的指導思想和讓兒童學會有效地思考、靈活地思考、獨立地思考、批判性地思考的教育目的。其中,“思考”是兒童哲學的關鍵詞。我區(qū)于2008年開啟了兒童哲學啟蒙教育的嘗試,通過大膽的探索與實踐,深切地感受到兒童哲學啟蒙教育的獨特魅力和其促進兒童發(fā)展的重要價值。
兒童哲學啟蒙教育,就是以尊重兒童“愛智慧”的天性為出發(fā)點,保護和尊重兒童天然的哲學驚奇,幫助兒童充分地進行智慧探求,以各種方式滿足兒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尊重兒童文化,不讓那些美好的品質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逝殆盡。
兒童哲學教育的價值包括三個方面:保護兒童的哲學天性,訓練兒童的哲學思維,為兒童一生的幸福奠基。
兒童哲學啟蒙教育的研究基于對幼兒教育核心價值的理解。幼兒教育要為兒童一生的幸福奠基。兒童哲學教育的價值更加突出了讓幼兒擁有幸福美好人生的核心。
在兒童哲學啟蒙教育的實踐過程中,教師要做的只是引導和幫助兒童進行哲學思考而不是讓他們接受某種哲學定論。我們采用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語言、富于哲理的故事,以對話、情境、游戲、體驗等方式,引導幼兒追求真、善、美。
意大利瑞吉歐幼兒教育創(chuàng)始人馬拉古奇在詩中寫道:“孩子,是由一百種組成的。孩子有一百種語言,一百雙手,一百個想法,一百種思考、游戲、說話的方式。一百種總是一百種傾聽、驚奇、愛的方式。一百種歌唱與了解的喜悅。一百種世界等著孩子們去創(chuàng)造,一百種世界等著孩子們去夢想?!?/p>
孩子的“一百種語言”,其深刻的含義在于:兒童雖然不能像成人那樣掌握純熟的語言,但兒童表達自己及對世界的認識卻是獨特的、多樣的。這里暗含著成人對兒童權利、特點及精神世界的承認。
開展兒童哲學啟蒙教育的第一步是讀懂幼兒的心聲,讀懂兒童的語言。兒童哲學啟蒙教育內容的選擇一定要貼近幼兒,圍繞孩子們經常提出的問題,在那些稚嫩的問題里蘊含著許多值得探究的深刻哲理。在日常生活中,教師注意傾聽幼兒的交談,記錄幼兒感興趣的話題。我們哲學研究小組共收集了幼兒的熱點問題160個,將它們細化分類,驚喜地發(fā)現,問題涉及社會、科學、生命等眾多領域。
教師要采用“歸齡”思維,聆聽幼兒的心聲,以“真、善、美”為價值取向,生成兒童哲學教育活動。如從孩子們喜愛“喜羊羊”還是“灰太狼”的爭論中,生成兒童哲學教育活動,引導幼兒思考,無論是“喜羊羊”還是“美羊羊”,甚至“灰太郎”,就像我們身邊的每個人,大家都有優(yōu)點和缺點,應從多個方面去看待自己與同伴。同時,我們也鼓勵幼兒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去幫助別人,學習同伴的長處來提高自己。
好奇好問是孩子的天性,每個孩子對世界都有哲學式的好奇,他們很早就對幸福問題、生死問題、美丑問題、善惡問題有了較深入的思考,激活幼兒思維是兒童哲學教育的重要目標。
“為什么會有貧窮和富裕?”“為什么我忘記一些事情,而不忘記另一些事情?”兒童的這些層層遞進的盤問,都可以達到哲學的高度。
認真對待兒童這些本初的好奇和疑惑,不僅可以幫助孩子正確認知,更重要的是引導幼兒獨立思考。在幼兒園教育階段就對兒童好奇、探究、批判性思考這些“原始的哲學思維”加以培養(yǎng),有助于對兒童哲學天性的保護和哲學思維的培養(yǎng),也有助于幼兒的健康成長和一生的幸福。
引發(fā)幼兒多角度的思考,鼓勵幼兒發(fā)散思維,是教師在設計兒童哲學啟蒙教育活動的教學重點。在每個兒童哲學教育活動中,教師都可設計一個幼兒自主提問的環(huán)節(jié),保護幼兒好問的天性。同時圍繞焦點提問,進行“應對”策略的討論或發(fā)表自我觀點的辯論,讓幼兒思維越來越靈活。
問題的討論是思想的交鋒,它是兒童哲學啟蒙教育活動一個凸顯的特征,也是教育活動實施的難點。在這里教師把握好如何追逐幼兒思想的腳步,引領幼兒在問題交流中形成自己的經驗。如在兒童哲學教育活動“勇敢”中,教師的提問:“什么是勇敢?會害怕就是膽小鬼嗎?”一直在引領幼兒對“勇敢”的自我認知與感悟。兒童哲學啟蒙教育在培養(yǎng)幼兒思維發(fā)散的同時,更應注重對世間美好事物的敏感性,用心去體會。
故事《一根羽毛也不動》中,鴨子與白鵝為了爭奪“木頭人”比賽的冠軍,在被狐貍抓走的危險時刻仍然保持一動不動,在最后的關鍵時刻,白鵝放棄比賽,進行反抗,救出鴨子。在“誰是冠軍”的討論中,有的幼兒說:“鴨子堅持到最后,連一根羽毛也沒動,它是冠軍。”有的幼兒反駁道:“是白鵝救了鴨子,它才是真正的冠軍?!弊钭屛殷@訝的是,幼兒在不斷的辯論中,最后竟然產生了“生命比冠軍更重要”的哲學觀點。兒童的哲學智慧令人嘆服。
4.提煉梳理,主題拓展。
在兒童哲學啟蒙教育活動中,教師對兒童探究、討論、分享的過程應給予提煉梳理,并能很好地與幼兒園五大領域教育內容進行融合,形成主題與相關內容的拓展。
如我們嘗試開展的“勇敢與膽怯”“自由與規(guī)則”“好與壞”“快樂與悲傷”等主題活動中,引導幼兒在感受、體驗、討論、爭辯中學習用辯證的方法看待周圍的事物和自己。
在兒童哲學啟蒙教育活動的研究歷程中,教師同樣是受益者。學習、思考與實踐的同時,教師是與幼兒一起成長和發(fā)展的,更好地運用辯證的觀點看待世界。
讓我們學會“以勇氣面對我們能夠改變的,以寬容面對我們不能改變的,以智慧來分辨是否改變的”,以“愛、智慧”來面對人生。
我推薦的書
筅《捕捉兒童的敏感期》,孫瑞雪著,中國婦女出版社
筅《與孩子們共同生活》,[日]高杉自子著,王小英譯,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筅《有吸收力的心靈》,[意]蒙臺梭利著,高潮、薛杰譯,中國發(fā)展出版社
筅《哲學原來可以這樣學》,鄭彩恩著,電子工業(yè)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