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人君子
敵營臥底
馬芳生于明代的山西蔚州(今屬河北張家口)。當時的蔚州處于戰(zhàn)爭前線,是軍事重地。馬家世代務農(nóng),如無意外,馬芳也會延續(xù)家族務農(nóng)的傳統(tǒng),碌碌終老。然而,一場災難徹底改變了馬芳的一生。
嘉靖四年(1525年),蒙古韃靼可汗領軍十萬,向明朝的大同、宣府一帶發(fā)動大規(guī)模襲擊,“破城十余座,擄掠人口數(shù)萬”。當時年僅七歲的馬芳也在這些被擄掠的數(shù)萬明朝邊民之中,在草原深處做了一名卑賤的、放牧的騎奴,任人驅(qū)使。
雖然身在敵營,但馬芳從未忘記自己明朝人的身份,更沒有忘記家破人亡的慘痛情景。他決定忍辱負重,發(fā)憤圖強,等待時機報仇。為此,馬芳在放牧之余,“曲木為弓”,苦練騎射,經(jīng)年不輟,終于練就了百步穿楊的本領。
有一天,馬芳隨部落首領俺答汗狩獵,忽有一只猛虎躍出,咆哮著直撲俺答汗。俺答汗的隨侍親軍頓時手足無措,慌亂之下竟紛紛逃走。當時才十幾歲的馬芳則非常鎮(zhèn)定,彎弓搭箭,正中要害,老虎應聲倒地。
驚出一身冷汗的俺答汗對眼前這個漢族騎奴十分贊賞,當即贈予馬芳“良弓矢,善馬”,馬芳從此擺脫奴隸身份,成了俺答汗的隨從,跟著他征戰(zhàn)四方。
在跟隨俺答汗南征北戰(zhàn)期間,馬芳增長了見識,逐漸形成了一套對戰(zhàn)爭的獨特看法和用兵策略。更為重要的是,在這幾年中,馬芳慢慢參透了俺答汗的用兵之道。
嘉靖十六年,俺答汗率軍在明朝邊防重鎮(zhèn)大同附近狩獵。馬芳見有機可乘,便趁守衛(wèi)空虛之際,盜馬逃出,直奔大同。馬芳的這一行動極其危險:俺答汗名為狩獵,實為進攻。當時明、蒙兩軍實際上處于交戰(zhàn)狀態(tài),馬芳很有可能會被明軍當作蒙軍奸細而被處死,而蒙軍也會視馬芳為叛徒,將他抓捕處死。但心系故國、渴望南歸的馬芳當時已經(jīng)顧不了那么多。
抵達大同之后,明軍衛(wèi)兵發(fā)現(xiàn)了馬芳,并將他逮捕,準備處決。就在此時,大同總兵見到了馬芳,被他的愛國熱情所打動,并任命他為“隊長”,后來又幫他找到了失散已久的父母。大難不死的馬芳對總兵的再造之恩感激涕零,并發(fā)誓:“愿盡逐韃虜,求一死以報國恩!”幸運降臨
嘉靖二十九年秋,俺答汗率軍進攻京畿地區(qū),在北京城外燒殺搶掠三天三夜,還侵入明皇陵地區(qū),掠走大量人口、牲畜。北京周邊的明軍畏敵如虎,雖人數(shù)多于蒙軍卻不敢出戰(zhàn),有的人甚至在聽到出戰(zhàn)命令后竟然被嚇得號啕大哭。明朝最終不得不與之簽訂城下之盟,同意開放“馬市”,可謂丟盡了臉面。
而當俺答汗領軍至懷柔、順義一帶時,馬芳絲毫不懼,立刻領軍出戰(zhàn),“馳斬其將”,蒙軍暫退。之后,蒙軍入侵山西一帶,馬芳率軍馳援。蒙軍為了除掉馬芳,以20騎為誘餌,企圖將馬芳引入伏擊圈。馬芳深諳蒙軍作戰(zhàn)之道,一眼就看破了其中關竅,結果蒙軍大敗。
不久,馬芳又憑借準確的判斷和奮勇作戰(zhàn),大敗蒙軍。
憑著累累戰(zhàn)功,馬芳升遷迅速,開創(chuàng)了明朝將領從偏裨小校加官至左都督的先例。這一年,馬芳年僅33歲。
步步高升
在之后的幾年中,馬芳步步高升,其威名也隨之傳揚開來。嘉靖三十六年,蒙古土蠻部十萬騎兵進犯薊鎮(zhèn)(今天津薊縣)。時任薊鎮(zhèn)副總兵的馬芳與總兵通力合作,斬首數(shù)十級,還俘虜了一些土蠻精騎。俘虜中有人認得馬芳,驚道:“馬太師也!”馬芳也不隱瞞,“免胄示之”。在得知對手是屢挫俺答汗的馬芳之后,十萬土蠻騎兵竟被嚇得連忙撤退,這也讓馬芳結結實實認識到了自己的威名之大。
但人生不會總是一帆風順,在刀口上舔血過日子的軍人更是如此。嘉靖四十五年,馬芳迎來了他人生中最嚴峻的考驗——馬蓮堡大戰(zhàn)。
嘉靖四十五年七月,俺答汗的兒子集結十萬精銳騎兵,意圖占領宣府西路重鎮(zhèn)萬全右衛(wèi)(今屬河北張家口,毗鄰北京),為以后向京畿地區(qū)長驅(qū)直入做準備。得知戰(zhàn)報之后,明朝也反應迅速。已經(jīng)升任宣府總兵的馬芳立刻備戰(zhàn)迎敵。
馬芳除了命令轄下守軍嚴加防備之外,還帶了萬余宣府精銳騎兵主動出擊,準備馳援萬全右衛(wèi),利用當?shù)貓怨痰某欠雷钃裘绍?,為其他幾路援軍的到來贏得時間。
豈料,蒙軍來勢極快,根本不給馬芳反應的時間。雙方在萬全右衛(wèi)以北的馬蓮堡打了一個遭遇戰(zhàn)。蒙軍有十萬鐵騎,馬芳人少,被迫率軍進入馬蓮堡固守待援。
當時,馬蓮堡因為年久失修和戰(zhàn)亂的破壞,墻垣多處傾塌,防守難度很大。部下請求火速遣人修復城墻,以防蒙軍突入,被馬芳拒絕;部將又請求命令士兵登臺守御,結果也被馬芳拒絕。非但如此,馬芳還命令明軍打開城堡四門,偃旗息鼓,大唱“空城計”。蒙軍因不知明軍數(shù)量,更懾于馬芳的威名,因而不敢輕舉妄動。
傍晚時分,蒙軍為引誘明軍出戰(zhàn),在城堡外點起火把,大喊大叫,甚至還謾罵不止。面對這些,馬芳充耳不聞,依舊穩(wěn)坐中軍帳,還打開城門故意讓蒙軍看到。蒙軍被搞糊涂了,整整一夜不敢發(fā)動進攻。
次日,馬芳高臥軍帳之內(nèi),呼呼大睡,直至日上三竿了還未起來。來偵察的蒙軍一波接一波,卻無人能猜透馬芳的用意,蒙軍首領也不敢貿(mào)然行動。第二天,馬芳估摸著各路援軍已到,突然躍起,上城觀察一陣后,發(fā)現(xiàn)蒙軍有懈怠現(xiàn)象,急忙整軍出戰(zhàn)。憋了許久的宣府精銳個個縱馬狂追,揮刀大殺。結果,蒙軍在各路明軍的夾擊之下大敗而歸。
馬蓮堡之戰(zhàn)后,馬芳又多次大敗俺答汗,打得俺答汗不敢再向宣府、大同地區(qū)發(fā)動大規(guī)模進攻,只能在一些無關緊要的地方搞些小動作。后來,在明朝的軍事壓力以及政治、經(jīng)濟攻勢之下,隆慶五年(1571年),明、蒙兩方達成和議,明朝冊封俺答汗為順義王,俺答汗則宣布“世世代代,永不復叛”。若無馬芳等邊將的軍事威懾,此“和議”恐怕很難實現(xiàn)。
意外罷官
馬芳在戰(zhàn)爭年代雖然浮浮沉沉,卻始終為朝廷所倚重,而在“隆慶和議”達成之后不久,戰(zhàn)功卓著的馬芳竟然被罷官了。
原來,隆慶帝去世之后,張居正將首輔趕下了臺。宣大總督是前任首輔的心腹重臣,很快被彈劾下臺;而身為宣大總督所倚重的大將,馬芳自然也不能獨善其身,后受人彈劾而被罷官。
被勒令“閑住”之后,馬芳在老家蔚州享受了幾年難得的悠閑時光,本想就此終老山林,不再過問俗務,但有些人注定是閑不住的。
萬歷五年(1577年),俺答汗似乎覺得從明朝得到的好處太少,就向明朝要求更多的賞賜,還揚言若要求得不到滿足,便要引軍犯邊。軍情上達至內(nèi)閣,張居正“不計前嫌”,立刻起用馬芳為宣府總兵,命他火速赴任,整軍備戰(zhàn)。
雖然張居正對馬芳十分刻薄,但馬芳并未計較這些。在得到調(diào)令之后,馬芳立刻出發(fā),到任之后更是積極備戰(zhàn)。俺答汗在得知馬芳歸位之后,知道不可能占到多少便宜,便打消了入犯的念頭,繼續(xù)做他的“順義王”。
萬歷九年十月,一代名將馬芳永遠地閉上了眼睛,葬入了他曾為之揮灑過鮮血與汗水的土地,享年63歲。清朝人在編寫《明史》時忠實而清楚地記錄了馬芳的功績,表達了他們對這位英雄的崇敬:“(馬)芳起行伍,十余年為大帥……大小百十接,身被數(shù)十創(chuàng),以少擊眾,未嘗不大捷?!蹦軌蜃屪约旱膽?zhàn)功永留史冊,對于將軍馬芳而言,應該感到欣慰了。
編輯 曉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