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庵
魯迅逝世二十周年時,周作人寫過一篇《魯迅的笑》,有云:“魯迅最是一個敵我分明的人,他對于敵人絲毫不留意,如果是要咬人的叭兒狗,就是落了水,他也還是不客氣的要打。他的文學工作差不多一直是戰(zhàn)斗,自小說以至一切雜文,所以他在這些上面表現(xiàn)出來的,全是他的戰(zhàn)斗的憤怒相,有如佛教上所顯現(xiàn)的降魔的佛像,形象是嚴厲可畏的。但是他對于友人另有一副和善的相貌,正如盾的向里的一面,這與向外的蒙著犀兕皮的不相同,可能是為了便于使用,貼上一層古代天鵝絨的里子的。他的戰(zhàn)斗是自有目的的,這并非單純的為殺敵而殺敵,實在乃是為了要救護親人,援助友人,所以那么的奮斗,變相降魔的佛回過頭來對眾生的時候,原是一副十分和氣的金面?!钡珪r至今日,人們往往只記住魯迅的“嚴厲可畏”和“戰(zhàn)斗的憤怒相”了,又并非因為讀了他“自小說以至一切雜文”得此印象,反倒是一知半解,或道聽途說。
周作人又說:“大凡與他生前相識的友人,在學校里聽過講的學生,和他共同工作,做過文藝運動的人,我想都會體會到他的和善的一面,多少有過些經(jīng)驗。”這在魯迅的友人、學生和同事寫的回憶錄里有所展現(xiàn),較早問世者如郁達夫的《回憶魯迅》、蕭紅的《回憶魯迅先生》等,所描繪的魯迅形象都很親切。后來的回憶之作就多刻意強調(diào)魯迅“盾的向外的一面”,甚至弄得有點真假難辨了。
魯迅還有不少書信傳世,藉此亦可體會他“另有一副和善的相貌”,而且不僅限于對待友人。且舉個例子。魯迅1936年2月19 日日記云:“午后得夏傳經(jīng)信,即復。”夏傳經(jīng)是南京盛記布店的店員,魯迅與之素不相識。據(jù)夏氏后來告訴許廣平,“這信的內(nèi)容,是問先生《豎琴》的前記和《野草》的序詩,怎么在最近出版的原書里沒有了,以及怎樣研究文學,并說了一些我讀《偽自由書》的感想,說是,我簡直不拿它(《偽自由書》)當文學書看了,這是一本很好的預言書。又抄了些我讀過的先生的著譯,問先生還有什么書未讀到的,請先生告訴我?!濒斞富匦耪f:
“《豎琴》的前記,是被官辦的檢查處刪去的,去年上海有這么一個機關,專司秘密壓迫言論,出版之書,無不遭其暗中殘殺,直到杜重遠的《新生》事件,被日本所指摘,這才暗暗撤銷?!兑安荨返男蛭模胍嗳绱?,我曾向書店說過幾次,終于不補。
“《高爾基文集》非我所譯,系書店亂登廣告,此書不久當有好譯本出版,頗可觀?!端囆g論》等久不印,無從購買。我所譯著的書,別紙錄上,凡編譯的,惟《引玉集》、《小約翰》、《死魂靈》三種尚佳,別的皆較舊,失了時效,或不足觀,其實是不必看的。
“關于研究文學的事,真是頭緒紛繁,無從說起;外國文卻非精通不可,至少一國,英法德日都可,俄更好。這并不難,青年記性好,日記生字數(shù)個,常??磿灰g斷,積四五年,一定能到看書的程度的。
“經(jīng)歷一多,便能從前因而知后果,我的預測時時有驗,只不過由此一端,但近來文網(wǎng)日益,雖有所感,也不能和讀者相見了。”
“別紙”所列書目,計“作”五種,“編”三種,“譯”十六種——據(jù)夏傳經(jīng)說,“這上面的書,都是我那時不曾讀過的?!薄斞付嘤凶晕以u價,如《壁下譯叢》、《思想·山水·人物》曰“已舊”,《近代美術史潮論》曰“太?!保稅哿_先珂童話集》曰“淺”,《桃色的云》、《俄羅斯的童話》、《十月》曰“尚可”,《小約翰》、《死魂靈》曰“好”。有些絕版或被禁止的,也都一一注明。作者對待一位普通讀者,大概至此已盡人事。然而五天后,魯迅日記云:“寄夏傳經(jīng)信并書四本?!毙胖姓f:
“頃偶翻書箱,見有三種存書,為先生所缺,因系自著,毫無用處,不過以飽蟫蠹,又《豎琴》近出第四版,以文網(wǎng)稍疏,書店已將序文補入,送來一冊,自亦無用,已于上午托書店寄上,謹以奉贈。此在我皆無用之物,毫無所損,務乞勿將書款寄下,至禱至禱?!?/p>
夏傳經(jīng)先收到魯迅的信,“這封來信,真使我喜出望外,因為先生贈了我這么許多書。于是我便注意著郵差:一次一次地過去了,卻總不見寄書來!這時我的心里真難過極了,又不知道先生是送我?guī)妆臼裁磿?,又怕被郵局扣留(這倒非心多過慮,我買的書,的確有很多被他們扣去了!)在這種心情下,熬過了一夜,在第二天的中午才收到書,趕忙拆開一看,才知是《豎琴》、《準風月談》、《南腔北調(diào)集》、《墳》和兩本《海燕》?!睆那拔艺劦街窳制哔t,說他們放浪形骸,傲視天下,大都是針對官僚和趨炎附勢的文人的,并非在普通人面前自視高人一等。魯迅也有這種“魏晉風度”。魯迅的確是一個充滿恨,而且從不掩飾自己的恨的人,但他只恨兩類人,一是庸眾,一是偽先知,前者渾渾噩噩,后者裝神弄鬼;除此之外,他待人很好,熱情,誠懇,認真,周到。
沒過幾個月魯迅就去世了。夏傳經(jīng)給許廣平寫信說:“這里,我還附帶著一個請求:假如有魯迅先生的生前照片的話,我想請夫人給我一二張,使我好留作一個紀念。但,假如沒有,那就只得算了。如果有關于魯迅死后的照片見贈一二張,我也同樣地歡迎和感謝!但如果連這也沒有,那么,即使是先生的只字片紙或者極不值錢的遺物給我一些,我也是非常感謝的!”我很能體會這樣一位讀者的心情。
(選自《知識分子獨白》/《南方周末》 編/北京工業(yè)大學出版社/2011年1月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