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鈞
摘 要:林業(yè)建設為我國的經濟發(fā)展提供了重要的資源,為了保證經濟的穩(wěn)定發(fā)展,需要對林業(yè)采取合理的經營模式,保證林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為保證林業(yè)的穩(wěn)定發(fā)展,要進行科學的營林工作,在營林工作中,整地是首要條件,是做好營林工作的基礎。文章對于營林整地工作中的具體做法進行了分析,為完善林業(yè)建設提供了重要的基礎。
關鍵詞:營林整地;植樹造林;舉措;營林方法
在社會快速發(fā)展的過程中,對于林業(yè)資源的需求日益提升,由此需要在林業(yè)建設中提高營林的質量和數量,保證林業(yè)經營規(guī)模。通過合理的整地工作可以有效的改善營林立地條件,提高營林的質量。在進行營林整地的工作中,應該對采伐后的環(huán)境進行清理,為營林工作提供一個良好的基礎。
1 造林地的清理
在進行營林工作之前,需要對造林地進行清理工作,為營林提供一個有利的環(huán)境。在對造林地清理的過程中,應該將地表的雜物,灌木以及雜草等清除干凈,對于采伐后的跡地要將零碎的枝椏和伐根等清除干凈,只有全面的清理工作,才能夠為營林創(chuàng)造有利的環(huán)境。在清理方式中,可以采用人工方式也可以使用機器,對于工作量比較大,可以有效控制的區(qū)域,可以通過火燒和化學藥物的方式來進行清理,能夠將灌木等草類植物有效的清除。
2 整地方式和方法
在營林整地中一般將整地方式分為兩種,即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在造林地的整理中,如果翻墾造林地的全部土壤,就要早進行局部整地,局部整地又分為帶狀整地和塊狀整地。全面整地是翻墾造林地全部土壤,就要用到全面整地的方法,一般這一方法比較適合大面積的平坦地區(qū)。而局部整地適合對造林地的部分土壤進行翻墾,一般在局部整地中還會分為帶狀整地和塊狀整地兩種形式。帶狀整地也就是對造林地進行翻墾時,呈長條狀整地狀態(tài)。一般在山地的整地多用帶狀整地方式,山地帶狀整地方法還包括水平帶狀、水平階、水平溝、反坡梯田及撩壕等。在比較平坦地的造林地進行整地,主要運用犁溝、帶狀及高壟等方法來實現整地效果。塊狀整地是呈塊狀的翻墾造林地的整地方法,在山地E應用的塊狀整地有很多,主要包括穴狀、塊狀及魚鱗坑。而平原應用的方法則包括坑狀、塊狀及高臺等。
3 人工播種方法
3.1 有效的種子處理是進行播種的前提,在播種之前,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宜的處理方法。在對種子進行發(fā)芽處理階段,可以加快種子的發(fā)芽速度,縮短在土中的時間,并且有效的處理措施還可以提高種子對病蟲害的防御能力,減少病蟲害的發(fā)生幾率。對于不同的季節(jié),應該采用不同的種子處理方法。如果是在雨季,就應該選擇干種子播種,如果對于降雨時段能夠準確的掌握,也可以使用浸種。如果是在秋季播種,一般不會選擇浸種和催芽。如果造林地的土壤比較干旱,并且氣候條件中低溫和晚霜比較嚴重的地區(qū),一般不會采用浸種的方法。
3.2 播種方法
3.2.1 撒播
這種播種方式具有很高的經濟性,因為所投入的成本較低,需要的人工較少,效率高,并且可以保證種子能夠均勻的撒在造林地中,不需要進行特殊的整理工作,播種后也不需要進行覆土。但是卻有一定的缺陷,因為種子是在撒在表面的,所以容易被風吹走,或者是被鳥獸等吃掉。但是對于那些交通不便,嚴重缺乏勞力的地區(qū)中比較適宜撒播,或者是在火燒跡地,急需進行大面積的綠化,也可以采用撒播,撒播所選用的種子一般以中小粒徑為主。
3.2.2 條播
進行的條播作業(yè)一般會使用機械化,進行大面積的播種,這種播種方式要有一定的間距,單行或者雙行都可以,可以連續(xù)也可以間斷。條播所需要的種子量比較大,并且在播種后要進行覆土,一般在跡地和次生林的改造中應用的比較多,樹種一般選擇灌木和個別的喬木。
3.2.3 穴播
條播對于立地條件要求不高,但是要保持一定的行距和穴距。穴播不需要很多的勞力,操作方法簡便。在進行穴播中,對于種子的粒徑要把握好,在每穴中應放入的種子在幾粒到十幾粒,播種完成后,還要在其上進行覆土。
4 造林方法
4.1 播種造林法
播種造林法就是直接將林木的種子播種在造林地上進行造林的方法。這一方法不需要育苗,加之施工方便,非常適合大面積的造林。但是這種方法也存在一定的缺點,就是有比較嚴格的造林地立地條件的要求,在幼林的撫育管理上也有著嚴格的要求。實踐中,播種造林適合于種粒大、發(fā)芽容易并且種源充足的樹種,一般使用比較多的是橡櫟類、核桃、油茶等大粒種子。播種造林的造林地,需要是土壤水分充足的地方,由于這種播種方法不宜受到各種災害性因素的影響,所以非常適合邊遠地區(qū)的造林。營林實踐中,播種造林的方法有很多,主要包括塊狀播種、穴播、縫插及條播和撒播等。在播種前對種子也要進行處理,運用比較多的就是種子的消毒、浸種和催芽等措施,經過處理能夠增強樹種的抗病害能力,保證早出芽,實現出苗的齊整。
4.2 植苗造林法
植苗造林法也稱為栽植造林,通過植樹造林能夠運用根系完整的苗木實現營林目的。植苗造林具有較強的適應不良環(huán)境的特點,作為造林的有效方法,其具有生長穩(wěn)定的特性,對造林地立地條件的要求不是很嚴格。植苗造林對栽植技術的要求比較高,在造林時報嚴格做好苗木的保護,以免苗木的根系出現損傷、擠壓變形或失水的情況。植苗造林是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造林方法,能夠達到比較理想的造林效果。
4.3 分殖造林法
分殖造林技術比較簡單,操作起來也比較容易,能夠達到苗木的高成活率。這一造林方法在造林材料的選取上,多選取樹木的干、枝、根等及竹子的地下莖,這樣就能夠實現育苗時間和費用的節(jié)省,減少造林的成本投入,還能有效的保證幼樹初期的決速成長,在遺傳性能上還能實現母本優(yōu)良性狀的保持。
5 建立生態(tài)補償機制的思考
生態(tài)補償機制的建立需要盡快建立以政府投入為主、全社會支持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投資融資體制。政府要加大對生態(tài)補償投融資生態(tài)補償的財政投入力度,要通過多方努力來引導社會資金的參與,還要積極拓寬生態(tài)補償的社會化運作,實現生態(tài)補償方式的多樣化。在市場化生態(tài)補償模式的構建中,要加強生態(tài)資源的本土化建設,通過生產要素市場的不斷開放,來實現森林資源的市場培育。
6 結束語
充足的林業(yè)資源供應是保證經濟發(fā)展的基礎動力,所以對于森林資源的經營與管理非常重要,重視營林工作,提高營林質量,是目前林業(yè)建設工作的重要方面。在營林工作中,首先要進行整地工作,為營林創(chuàng)造有利的基礎,然后根據營林地的實際情況,采用適宜的播種方法。造林方式的選擇關系到后期的營林效果,所以從種子的選擇、林地的整理、造林時間等各個方面都應該嚴格的把握,并且做好后期的撫育管理工作,保證森林的健康發(fā)展,實現林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為我國的經濟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劉蕊,朱炳興.探析林區(qū)整地營林舉措[J].民營科技,2013-04-20.
[2]賀萬才,高德志,毛世新,范文磊,劉召發(fā).對林區(qū)營林整地與造林技術措施分析[J].內蒙古林業(yè)調查設計,2013-07-01.
[3]王素珍.造林地整地的功能與營林建設的方法[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