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論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現(xiàn)代轉型——以梁啟超《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為中心的考察

        2014-02-10 22:17:02
        天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年6期
        關鍵詞:梁啟超文明轉型

        岳 強

        (1.吉林大學行政學院,長春130012;2.山西師范大學經(jīng)濟與管理學院,臨汾041000)

        隨著中國市場經(jīng)濟的深入推進和市民社會的逐步形成,實現(xiàn)傳統(tǒng)文化現(xiàn)代轉型的任務逐漸凸顯出來。近年來,“國學熱”興起就是這一進程的反映。“國學”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代名詞,受到各個階層的追捧,其實質(zhì)是當代國人對一種契合當下生活形態(tài)和適應中國轉型的現(xiàn)代文化的渴求。因此,探索如何實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現(xiàn)代轉型,就成為一件十分有意義的事情。近代以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現(xiàn)代轉型問題就已提出并成為學界探討的熱門話題,并逐漸形成了三種觀點,即中體西用論、全盤西化論和中西合璧論。一百多年來,中國的現(xiàn)代轉型實踐愈來愈證明,梁啟超為代表的中西合璧論具有莫大的合理性。本文以《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為中心,闡述和分析了梁啟超的中西文化主張,并在此基礎上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現(xiàn)代轉型的路徑進行了探討。

        一、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思想構成及特征

        何謂文化?當前學界一般形成廣義和狹義兩種觀點。廣義的文化,包括一切與人類活動相關的政治、經(jīng)濟、宗教、風俗等有形或無形的事物。狹義的文化,則僅僅指以思想形態(tài)(包括附著在物質(zhì)上的思想,如書籍記載的內(nèi)容)呈現(xiàn)的人類文明。梁啟超認為,“學術思想之在一國,猶人之有精神也;而政事、法律、風俗及歷史上種種之現(xiàn)象,則其形質(zhì)也”[1]??梢?,梁啟超的“學術思想”概念與狹義的文化接近。本文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分析,將主要集中在中國傳統(tǒng)學術思想上。

        1.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思想構成

        對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思想構成,學術界歷來觀點不一。有認為“孔子之學”就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如康有為、譚嗣同;有以“中學”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代名詞的,如嚴復,不過這時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不僅指代孔學,還包括老莊學說[2]。梁啟超也有自己的劃分,他從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內(nèi)在演進和與外來文化的作用機理出發(fā),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展歷程進行了梳理。在此過程中,盡管他特別指出,“吾非謂三宗(筆者注:三宗指孔學、老學、墨學)之足以盡學派也,又非如俗儒之牽合附會,欲以當時之學派,盡歸納于此三宗也”[1]23,但我們?nèi)阅苊黠@看出其對孔學、老學和墨學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奠基地位的肯定。梁啟超還著重強調(diào)了佛學。在其劃分的中國學術思想七時代中,他將第五期稱為“佛學時代”,將第六期稱為“儒佛混合時代”。可見,在梁啟超的認識中,佛學也構成傳統(tǒng)文化的一部分。因此,盡管梁啟超沒有指明,但通過對其著作的考察我們?nèi)匀豢梢园l(fā)現(xiàn),孔學、老學、墨學和佛學在梁啟超心里無疑構成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流。[1]19-22具體來說,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思想構成如下。

        (1)孔學。梁啟超認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全盛時代的先秦學派,具有明顯的南、北分野特征。北派思想“則古昔,稱先王;內(nèi)其國,外夷狄;重禮文,系親愛;守法律,畏天命”,師尊孔子;南派思想“探玄理,出世界;齊物我,平階級;輕私愛,厭繁文;明自然,順本性”,師尊老子。[1]19-21孔學,即以孔子為尊的北派學說。孔學大致可以劃分為六,即小康一派、大同一派、天人相與一派、心性一派、考證一派和記纂一派。小康一派倡《春秋》的據(jù)亂世、升平世之義,主張以法治國、以禮率民,傳播最廣。其思想多被法家吸取,荀卿傳承,戰(zhàn)國的李克、李悝,秦朝的李斯,漢初的賈誼、晁錯,兼汲其流,承其緒。大同一派倡《春秋》的太平世之義,傳諸子游,到孟子實現(xiàn)昌明。天人相與一派,亦是《春秋》之學,原出于《易》與《洪范》,為陰陽家的宗源。至漢代而極盛,董仲舒及其余今文學家接承其緒。考證一派,重經(jīng)驗、崇前古,善于考證古書,為荀卿傳承,后衍為東漢、初唐的注疏之學,其末流盛于清朝的乾、嘉年間。記纂一派,以史學為業(yè),太史公作《史記》,即為受孔子此派之教。

        (2)老學。即以老子為尊的南派學說。老學大致可分為五,即哲理一派、厭世一派、權謀一派、縱樂一派和神秘一派。哲理一派為老學正宗,被莊、列承傳,大盛于魏、晉年間。厭世一派喜游心空理,厭離世界,楚狂、長沮、桀溺和后世《逸民傳》中人,兼屬此派。權謀一派承接老學入世思想,喜用權謀,如將以愚民,非以明民,將欲取之,必先與之??v橫家之言,實出于是,而法家末流,亦利用此術?!俄n非子》中有《解老》等篇,太史公以老、韓合傳,可見一斑。此派極盛于戰(zhàn)國末年??v樂一派,由楊朱傳之,數(shù)千年來,日盛一日。神秘一派,谷神玄牝、流沙化胡之流,后衍為神仙方術家言,盛于秦、漢。復為符箓丹鼎之學,盛于漢末、三國和六朝。

        (3)墨學。墨學起于南北之間,學于南、北兩派,而自成一家。其“務實際、貴力行也,實原本于北派之真精神,而其刻苦也過之;但其多言天鬼,頗及他界。肇創(chuàng)論法,漸闡哲理,力主兼愛,首倡平等,改亦被南學之影響焉”[1]1。墨學大致可分為三,即兼愛一派、游俠一派和名理一派。兼愛一派為墨學正宗,以禁攻寢兵為務,在戰(zhàn)國末年極盛。游俠一派,以去公敵為務,尚游俠之風。楚國攻宋,墨子之徒,赴其難而死者七十二人,皆為游俠一派之實行。戰(zhàn)國至漢初,此派極盛。名理一派,尚名窮理,以《墨子·經(jīng)說》上下、《大取》、《小取》等篇為代表。

        (4)佛學。此處的佛學,僅指“中國之佛學”,也就是傳入中國后經(jīng)過改造的佛學。中國佛學的特色有四:自唐以后,印度無佛學,其傳皆在中國;諸國所傳皆小乘,中國獨傳大乘;中國佛學諸宗派,多由中國自創(chuàng);中國所受佛學多在哲學方面,而不在宗教方面[1]75-79。

        2.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特征

        生發(fā)于特定的地理環(huán)境和經(jīng)濟社會之中,中國傳統(tǒng)文化形成了區(qū)別于他國文明的特征,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1)講求實際,重于人事。“中國文明起于北方,其氣候嚴寒,地味確瘠,得天較薄。故其人無余裕以馳心廣遠,游志幽微,專就尋常日用之問題,悉心研究,是以思想獨倚于實際。凡先哲所經(jīng)營想象,皆在人群國家之要務”[1]7。在梁啟超看來,中國得自先天的條件并不佳,文化被迫更多地關注實際和人事。這種特點在中外有關神權的論說上也得到了體現(xiàn)。各國文明進化之初,一般都有一個神權時代。但是,中國的神權與他國不同。“他國之神權,以君主為天帝之化身;中國之神權,以君主為天帝之雇役”[1]7。即使到了近代,西方的君主立憲制下,君主也無責任,而一切責任皆課責于諸大臣,其實也是“君主為天帝之化身”而不能有過錯的上古文明的反映。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由于君民共同受治于“天”之下,君主對其施行的治道要承擔責任。如果君主的治道背離于天道,天就會以災異之象警示君主。然因為天“非能諄諄然命之”君主,民作為天的代表,就成為君主要時時關注的對象。這也就是《書》說“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之意。梁啟超甚至提出:“中國古代思想,其形質(zhì)則神權也,其精神則民權也”[1]8。這種重人事、講實際的特點,也成為中國文化宗教觀念淡薄的重要原因。

        (2)視野廣闊,倡導世界主義。中國地處廣袤的大陸之上,先民很早就形成了四海觀念(四海,即南海、北海、東海、西海,四海的中間是中國)和樸素的世界觀(中國是世界的中心)?!半m其所謂天下者非真天下,而其理想固以全世界為鵠也”。而同時代的世界其他文明,如“希臘人,島民也。其虛想雖能窮宇宙之本原,其實想不能脫市府之根性,故于人類全體團結之業(yè),統(tǒng)治之法,幸福之原,未有留意者”。[1]34與西方古代文明關注宇宙本原的生活不同,中國傳統(tǒng)文化蘊含有豐富的世界主義思想,視野囊括至整個世界,如孔子的大同太平之世、墨子的非攻寢兵思想、老學的抱一觀念等。

        (3)影響廣遠,延至當代。我們知道,與中國起源時間相近的其他古國文明,或已消失,或中間出現(xiàn)斷裂時期。唯獨中國文明綿延至今,而且影響波及世界。其原由,當與中國文明的“立論大率以救時厲俗為主,與群治之關系甚切密”有關。也就是說,中國傳統(tǒng)文化關注現(xiàn)實、講求人事的特征,使其形成了較為完備的群治思想,由此導致中國文明得以延續(xù)和發(fā)展。

        二、中國傳統(tǒng)文化轉型的必要性及方式

        1.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不足及轉型的必要

        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獨特優(yōu)長之處呵護著中國文明綿延數(shù)千年,光彩波及世界。然而,其短處也時時刻刻在阻滯著中國文明前進發(fā)展,以致成為近代中國落后于西方國家的重要根源。中國傳統(tǒng)文化向現(xiàn)代轉型,既是時代發(fā)展的客觀要求,也是中國文明實現(xiàn)提升的理性選擇。正如梁啟超所言,“不知己之所長,則無以增長光大之;不知己之所短,則無以采擇補正之”[1]35。因此,分析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不足,既可以使我們更加理性地認識文明轉型的必要,也能夠為我們恰當把握轉型方向、實現(xiàn)順利轉型提供指導??傮w來看,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不足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幾點。

        (1)缺乏論理思想。此處的“論理”,與西學的邏輯相當。一國文化的發(fā)達,離不開論理精神的磨礪。學問同是,有學有問、有思有辯,才能精深。然而,中國傳統(tǒng)文化卻缺少論理思想。在中國古代,凡一種學說,往往不是詭辯色彩過濃,就是墮入邏輯矛盾之中。例如鄧析、惠施、公孫龍等名家,其論說不能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只是施展詭辯。盡管堅白馬等名學詞句盛極一時,被諸子稱道,如孟、荀、莊、韓之書,往往援為論柄,但終因不能成一科而致無有后繼。反觀其他文明,論理思想則較為發(fā)達。印度有因明之教,其法采因、宗、喻三段,類似希臘的三句法?!岸ED自芝諾芬尼、蘇格拉底,屢用辯證法,至亞里士多德,而論理學蔚為一科矣”[1]35?!霸诠畔ED羅馬時期,整體主義的政治思維和歸納的實證性研究”是其政治學研究的典型方法[3]。大抵西人著述,一般首先立一主題,下一定義,然后循著定義闡明論說。中國則不然,著作多微言大義,論說寥廓而不定。一本《論語》,闡述“仁”的就有一百多處。孟子主“性善”,理由是辭讓之心,人皆有之;荀子主“性惡”,理由是人性好利,爭奪出而百惡生。孟子與荀子皆從人性立論,但觀點卻截然相反,相持而不能決。其原由,就是“無論理以范圍之,不能于對待求真理也”。

        (2)無抗論別擇之風??拐搫e擇之風,也就是今天常說的論辯精神,即要敢于對他人的學說提出質(zhì)疑,又要努力汲取他人優(yōu)長,直至創(chuàng)造出一種新學說。希臘文明在這方面有著深厚的傳統(tǒng)。不僅學派之間互相抗辯,就是學者之間也往往是一說出緊跟著就有一說懷疑,而后調(diào)和此兩說的第三種學說出現(xiàn),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兼循此道。如此輾轉相襲,學說日精,真理愈明。反觀中國,“乃先秦學派,非不盛也,百家異論,非不淆也,顧未有堂堂結壘,針鋒相對,以激戰(zhàn)者,其異同,皆無意識之異同也。于群言殽亂之中,起而折衷者更無聞焉”[1]37。如墨子對于孔子學說的抗論,其論鋒并未正對。后世儒者動輒喜言“群言殽亂衷諸圣”,但其與抗論別擇之風則完全兩物。前者以孔子為尊,一切學說不違孔學為“衷”,其實質(zhì)是否定孔學以外的群學。如是之“衷”,只能導致學說日漸固化、萎縮。說中國缺少抗論別擇之風,并不是要否定中國存在的學說砥礪共進現(xiàn)象。如墨學與楊朱之學之間、程朱與陸王兩派之間,各執(zhí)一端、相互爭辯,產(chǎn)生了折中的子莫學和湯斌學。然而,子莫學不為后世所傳,湯斌學劣于程朱陸王之學。其中原由,兼因抗論別擇之風缺乏。

        (3)物理實學不興。物理實學就是今天的自然科學。中國傳統(tǒng)文化重視人學,哲學、人治思想發(fā)達。然而,“學術思想之發(fā)達,恒與格致科學相乘”[1]36。譬如希臘學說,于人文、社會、科學均有用力,其開啟了西學發(fā)展的先聲。而我中國數(shù)千年來,獨重人學,一切自然科學皆被視為“奇技淫巧”,遭到蔑棄。承載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文本《大學》,盡管列有“格物”一目,然也只是有目無文。先秦百家言論雖繁,談及物理實學的卻很少。墨子對格物“剖析頗精”,但終因傳承者甚微,到秦漢之后,近乎滅絕。中國的陰陽五行學說,也曾“語及物性”,卻“緣附以為辭,怪誕支離,不可窮詰;馴至堪輿、日者諸左道,迄今猶銘刻于國人腦中”。[1]36在中國古代,始終未能產(chǎn)生真正意義上的自然科學,這種狀況一直延續(xù)到19世紀。

        (4)崇古保守觀念太重。中國古人每提出一種學問、闡明一種道理,皆喜好表明此說為以前某某所言,崇古之念太重。而其最著者,當首推“祖述堯、舜,憲章文、武,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孔子??讓W崇古,主張恢復周禮,非先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法行不敢行,學派的立腳點完全在先人先政,保守色彩十分濃厚。而以批判世俗、提倡回復自然為鵠的老、莊之學,其推崇的理想社會更是古中之古。其實,先秦諸子思想多半皆為自創(chuàng),本可自倡自說,卻在崇古之念下,悉托諸古人。孔子托諸堯、舜,墨翟托諸大禹,老子托諸黃帝,許行托諸神農(nóng),百家學說,莫不如是。翻閱《漢書·藝文志》,號稱黃帝、容成、岐伯、風后、力牧、伊尹、孔甲、太公所著書者不下百數(shù)十種,其實皆是戰(zhàn)國人托名而作。對此,梁啟超感嘆道:“何苦乃爾!是必其重視古人太過而甘為之奴隸也;否則其持論不敢自信,而欲諉功過于他人也;否則欲狐假虎威以欺飾庸耳俗目也。吾百思不得其解”[1]39。而相比之下,希臘諸哲每創(chuàng)一論,皆自思索、自組織、自發(fā)布、自承認,務求不同于前人觀點,也不以托名前人為重。

        此外,梁啟超還列舉了中國傳統(tǒng)學術的其他缺點,如門戶主奴之見太深、師法家數(shù)之界太嚴等??傊?,與他國文明相比,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有著諸多的內(nèi)在缺陷,這些缺陷不僅制約了中國文化的發(fā)展,而且成為近代中國國力衰落的重要根源。因此,推動中國傳統(tǒng)文化變革,實現(xiàn)傳統(tǒng)文化的現(xiàn)代轉型,就成為必然的選擇。

        2.中國傳統(tǒng)文化轉型的方式

        既然中國傳統(tǒng)文化實現(xiàn)現(xiàn)代轉型十分必要,那么,應該采取怎樣的轉型方式呢?梁啟超提出,轉型的方式一言以蔽之,就是“淬厲其所本有”、“采補其所本無”[4]。“淬厲其所本有”,就是要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本身進行深入研究,探尋其精華并發(fā)揚光大;“采補其所本無”,即是引進他種文化,吸收其優(yōu)秀成分為我所用。而且,“淬厲其所本有”和“采補其所本無”一定要同時進行,不能厚此薄彼。正如梁啟超自己所言:“大抵一社會之進化,必與他社會相接觸,吸受其文明而與己之固有文明相調(diào)和,于是新文明乃出焉”[5]。

        全球化快速推進的今天,不同文明交匯激蕩,異常迅捷。然而,“埃及、印度、墨西哥等四國,其文明皆已滅”,當下世界獨存兩大文明:“一泰西文明,歐美是也;二泰東文明,中華是也”。[1]4因此,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轉型將是泰東、泰西文明結合而產(chǎn)生的新文明??墒?,泰西文明作為一種強勢文明,正在亟亟向世界擴張。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不要消亡,就要努力將自身文明“淬厲之而增長之”。因此,梁啟超感嘆:“吾不患外國學術思想之不輸入,吾惟患本國學術思想之不發(fā)明”。他指出,“今正當過渡時代蒼黃不接之余,諸君如愛國也,欲喚起同胞之愛國心也,于此事必非可等閑視矣。不然,脫崇拜古人之奴隸性,而復生出一種崇拜外人蔑視本族之奴隸性,吾懼其得不償失也”。[1]3

        在輸入西方文明的過程中,我們還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即選擇那些與我國國民性情相近的學問“利導之”、同我國民已知的學問“比較之”。只有這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則可能導致“吾國雖多得百數(shù)十之達爾文、約翰·彌勒、赫胥黎、斯賓塞,吾懼其于學界一無影響也”。梁啟超在梳理中國學術思想的發(fā)展歷程,特別是佛學在我國的演變過程之后,認為“我中國,不受外學則已,茍受矣則必能發(fā)揮光大,而自現(xiàn)一種特色”,并預期我中國“必有合泰西各國學術思想于一爐而冶之,以造成我國特別之新文明以照耀天壤之一日”[1]75??傊?,正如梁啟超所言,“夫我界既如此其博大而深賾也,他界復如此其燦爛而蓬勃也,非竭數(shù)十年之力,于彼乎,于此乎,一一擷其實、咀其華,融會而貫通焉,則雖欲歌舞之,烏從而歌舞之”[1]2。

        三、推進中國傳統(tǒng)文化現(xiàn)代轉型的路徑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及其演變過程,不是一種歷史的偶然,其產(chǎn)生和形成有著深刻的原因,是一系列主客觀因素作用的結果。在對中國學術思想變遷過程的梳理中,梁啟超分析了演變過程的形成原因,形成了許多有創(chuàng)建的見解。借鑒這些成果,對我們推進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現(xiàn)代轉型有巨大的啟示意義。具體來說,推進中國傳統(tǒng)文化現(xiàn)代轉型,我們可從以下五個層面著手。

        1.政治層面:建立完善的民主共和政治

        文化的發(fā)展離不開穩(wěn)定、寬松的政治環(huán)境保駕護航。如果專制橫行,言論必遭抑制,思想自由和文化發(fā)展則無復談起。數(shù)千年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其形成的主動力不在學者而在帝王。因為“帝王既私天下,則其所以保之者,莫亟于靖人心”[1]42,由此導致中國傳統(tǒng)文化崇尚一尊,只有倡導尊王、貴賤的學說才能成為“正統(tǒng)”而得到傳播。如西周末年以后,天下大亂不能一統(tǒng),君主再沒有力量完全控制思想。由此,諸子百家迭相崛起,孔子主尊禮、大同之義,老子主放任、無為,墨子主平等、兼愛,韓非主權謀和法術等,不同學說一時呈現(xiàn)爭鳴局面,中國傳統(tǒng)文化進入全盛時代。隨著秦漢一統(tǒng)天下,百家消失,天下學說歸流于儒家,儒學統(tǒng)一時代來臨。而其內(nèi)理,在于“孔學則嚴等差,貴秩序,而措而施之者,歸結于君權;雖有大同之義,太平之制,而密勿微言,聞者蓋寡;其所以干七十二君,授三千弟子者,大率上天下澤之大義,扶陽抑陰之庸言,于帝王馭民,最為適合,故霸者竊取而利用之以宰制天下”[1]42。由此,儒學成為數(shù)千年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流和“標簽”,影響至今。實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現(xiàn)代轉型,不僅需要吸收他域文明的成果,而且還要借鑒我國古代文化中的一切優(yōu)秀成分。只有這樣,獨尊一家的一統(tǒng)思想格局才能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才會是不同文化的和諧共處、融合提高。因此,為了促進傳統(tǒng)文化的現(xiàn)代轉型,對文化發(fā)展產(chǎn)生重要甚至是決定性影響的政治,就需要進行相應的轉變。作為與專制相對的民主共和政治,因其對社會不同群體的強大吸納能力和對不同文化因素的巨大包容潛能,就成為當前的最好選擇,這也是世界各國發(fā)展的共同經(jīng)驗。

        2.社會層面:培育自由的社會風氣

        一國文化的發(fā)達,離不開一個優(yōu)良環(huán)境的培育。除了政治,社會對文化發(fā)展的影響也甚為巨大。當今我國正處于市場經(jīng)濟快速推進、社會階層不斷豐富和自治公民社會正在形成的關鍵階段,培育自由社會風氣,營造良好社會環(huán)境,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轉型必將具有巨大的促進作用。只有有了自由的社會風氣,不同的文化和學問才會發(fā)展,文化交流和融合才會順暢,集中外古今之長的現(xiàn)代新文化才可能在中國真正形成。只有在自由的社會風氣中,人們才能擺脫諸多束縛,“解放思想,發(fā)揮個人自由創(chuàng)造的能力”,而這也是“梁氏于中國文化建設問題最為強調(diào)的一個基本主張”[6]。在自由的社會風氣之下,人們進行結社講學的動力將會更足,而這對于學術進步、文化發(fā)展,至為關鍵。此外,我們要注意,自由并不是一視同仁、抹殺優(yōu)秀的庸俗自由,尊重人才、重視人才應該成為自由社會風氣的固有內(nèi)容。因為,只有發(fā)揮社會精英的聰明才智,文化進步才能取得突破,只有尊重和重視人才,眾多有學之士才會趨于精研學問、標新立異。而這,對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現(xiàn)代轉型將裨益良多。

        3.思想層面:樹立科學理性的思維

        中國傳統(tǒng)文化重視義理和經(jīng)典,對圣人之言和微言大義闡述良多,唯獨缺少一套科學理性的思維模式和方法。近代以來,以培根首創(chuàng)的“歸納論理學”,喚醒了西方文化的科學精神,開啟了學術進步的原動力。盡管同時期的我國明清之際,顧炎武、黃宗羲、王陽明等人力倡“實踐實用之學”,其中頗含有科學精神,但終因其僅作用于考據(jù)之學,導致中國文化“日以銷沉”。杜維明曾經(jīng)指出,乾嘉學術盡管有很多關于科學考證問題、理性問題等內(nèi)容,但終究還是一種“前現(xiàn)代性的東西”,與我們今天倡導的科學不可同日而語[7]。那么,當前我國急需樹立的科學精神應當包含哪些內(nèi)容呢?梁啟超認為,所謂科學精神,第一,對任何既成學問都要懷疑,尤其是古人和名家的觀點,都要經(jīng)過詳細分析,力求獲得真是真非;第二,治學研究,要推本溯源,尋找事物發(fā)生的初始,同時查閱各家學說,“盡其條理,而備其左證”;第三,吸收借鑒一切既有成果,正確認識前人的成績和不足,批判地繼承前人事業(yè),將學問向前推進;第四,要善于運用比較方法,對觀點相異的學說進行細致的比較分析,在此基礎上,“下正確之折衷”。[1]92

        4.行為層面:養(yǎng)成抗論爭辯的習慣

        前面講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缺少抗論爭辯之風,人們?nèi)鄙僬撧q的習慣。在此需要指出的是,抗論爭辯不是沒有原則和根據(jù)的反駁和爭論,而是立足于科學理性思考和建設性態(tài)度之上的論辯??拐摖庌q的最終目的是要實現(xiàn)真理愈明、問題愈真、科學方法得到總結。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深刻影響國人的境況下,養(yǎng)成抗論爭辯的習慣,就要首先去除數(shù)千年的“門戶主奴之見”和嚴格的“師法家數(shù)之界”。先秦就已出現(xiàn)的門戶之見和師法之界,曾使中國學術界長期充斥著“嫉妒褊狹之情”,“毫無士君子從容論道之風”。改變這種狀況,就要逐漸引導社會、學界形成問題意識和求理觀念,使國人的爭論聚焦在“理之是非”和論理的異同,“非與其人為爭為敵也”。[1]38而且,拜師求理講學也要打破門戶之見,敢于對一切學問提出質(zhì)疑,包括自己老師的學說。只有這樣,師學才不會愈來愈萎縮,學術才能愈來愈光大,社會進步的動力才會愈來愈充沛。

        5.學術層面:增加“為民說法”的內(nèi)容

        數(shù)千年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以倡明君主一尊為總特征,即使最為激進的明末學者,也不否認君主的地位。對于數(shù)量最多的“民”,傳統(tǒng)文化卻只是將其作為君主的所有物來論及。數(shù)千年中國學者們盛贊的民本思想,歸根到底也只是為了維護君主的統(tǒng)治。因此,梁啟超說:“儒教之所最缺點者,在專為君說法,而不為民說法”[1]56。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不乏規(guī)勸君主施行仁政、體恤民情的論說,但對于君主的暴行逆施則沒有任何有效的制止措施,唯一的制約方式就是提出災異之說予以威嚇。正所謂“向虎狼諄諄說法,而勸其勿食人,此必不可得之數(shù)也”。隨著共和政體的建設和西學的傳入,今天國人的權利自治意識已十分強烈,如果不能改變傳統(tǒng)文化“不為民說法”的狀況,則“今民之權利,既怵于學說而不敢自有”,政府權力也會因缺少民權的制約而過度擴張。因此,今之急務之一就是要在傳統(tǒng)文化中增加“為民說法”的內(nèi)容。那么如何入手呢?我們知道,學術代表一國的精神,故首先在我國學術中增加和倡導“為民說法”的內(nèi)容,定會產(chǎn)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1]梁啟超.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2]魏義霞.孔教、儒家與國學: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近代形態(tài)的省察[J].求是學刊,2009(5):24-30.

        [3]顏德如,寶成關.中西方政治學比較論綱[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3(1):82-87.

        [4]梁啟超.飲冰室合集·專集之四[M].北京:中華書局,1989.

        [5]梁啟超.飲冰室合集·文集之二十九[M].北京:中華書局,1989.

        [6]耿云志.“五四”以后梁啟超關于中國文化建設的思考:以重新解讀《歐游心影錄》為中心[J].廣東社會科學,2004(1):112-119.

        [7]杜維明,陳振江.論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轉型:杜維明、陳振江 教授對談錄[J].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3):1-13.

        猜你喜歡
        梁啟超文明轉型
        梁啟超中國通史撰述略考
        請文明演繹
        銀潮(2021年8期)2021-09-10 09:05:58
        轉型發(fā)展開新局 乘風破浪向未來
        中國核電(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漫說文明
        梁啟超:成為一個不惑、不憂、不懼的人
        海峽姐妹(2020年5期)2020-06-22 08:26:12
        航天器在軌管理模式轉型與實踐
        轉型
        童話世界(2018年13期)2018-05-10 10:29:31
        對不文明說“不”
        文明歌
        梁啟超的婦女觀研究
        文學教育(2016年27期)2016-02-28 02:35:11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re丫y| av免费不卡国产观看| 国产麻豆精品一区| 久久se精品一区精品二区国产|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在线| 成人影院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人妻少妇不满足中文字幕| 91视频88av| 天堂a版一区二区av| 中文字幕成人乱码熟女精品国50 | 日本成本人三级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成AV无在线观看| 亚洲香蕉久久一区二区| 18禁在线永久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97久久中文字幕无码| 亚洲av日韩av一卡二卡| 久久精品人妻中文av|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午夜字幕 | 免费观看在线视频播放| 欧美老肥婆牲交videos| 97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 日韩中文字幕无码av|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牲交a欧美牲交aⅴ免费真| 五十路熟久久网| 丝袜美腿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黄色天堂网站在线观看禁18| 老师翘臀高潮流白浆| 国产成品精品午夜视频| 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在线观看你懂的 | 男女边吃奶边做边爱视频 | 粗大的内捧猛烈进出看视频| 亚洲不卡中文字幕无码| 水蜜桃视频在线观看免费18| 亚洲色图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久久99热久久99精品| 亚洲色www无码| 国产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 成人免费777777被爆出| 精品欧美久久99久久久另类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