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梅云 賈春華 郭 瑨 楊曉媛 伏書民 朱麗穎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基礎醫(yī)學院,北京,100029)
基于原型范疇理論的五行原型認知研究
——166名中醫(yī)高校生問卷調查與分析
莊梅云 賈春華 郭 瑨 楊曉媛 伏書民 朱麗穎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基礎醫(yī)學院,北京,100029)
目的:從原型范疇理論(Prototype Category Theory)的角度,調查分析中醫(yī)專業(yè)學生對五行原型的認知。方法:采用“基于原型范疇理論的五行學說調查問卷”進行專項調查與統(tǒng)計分析,取樣共166名,分別為本科生92名,占55%、研究生74名,占45%。結果:兩群組對五行原型的認知,1)依頻次百分比作為認同度指標,頻次百分比最高為“土”,依次為“木”“水”“金”“火”,火原型認知明顯離散。2)依平均數()作為認知程度(Cognitive degree)評價,兩群組對“木”“土”“水”的認知為“基本一致”(>5),對“金”“火”的認知為“非常不一致”(<5)。3)統(tǒng)計分析使用SPSS計算t檢驗與P值,兩群組之間對五行的八個構面,其中原型、特性、相生三個構面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五行相侮構面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中醫(yī)專業(yè)學生群組對中醫(yī)五行學說的“原型“存在認知差異。
問卷調查;五行學說;原型;認知
五行理論體系存在著自己獨特的認知方式,但尚缺乏從認知科學實證角度對五行概念的專題探討,“五行”表面上各行有各自的特色,實際上又互有關聯(lián)可以互相為用,本質上而言則具整體觀。原型是認知科學下原型范疇理論(Prototype category theory)的主要概念之一,是識別范疇的基本標志物,簡言之,原型就是范疇內的典型代表。范疇是以原型為中心而構建的,原型被看作是認知參照點,因為原型通常具有認知上的突顯性,它們最容易儲存和提取。[3]我們通過問卷調查及統(tǒng)計分析受試群組對五行原型的認知,并說明中醫(yī)專業(yè)學生對于五行的認知差異。
2.1 材料 問卷調查表:賈春華教授所編制的“基于原型范疇理論的五行學說調查問卷”。調查對象將五行學說根本認知的條件歸納為五行原型、五行的特性、五行與四季、五行與五方、五行相生、五行相克、五行相侮、五行與五色共八個構面。
2.2 研究方法
2.2.1 研究對象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中醫(yī)專業(yè)學生共166名,分別為本科生92名,占55%,研究生74名,占45%。
2.2.2 調查方式 于高校教室由老師隨堂指導下進行問卷調查。本次調查問卷共40題,每道題有5個備選選項,受試者依各人的認知與知識對選項做出非常認同至非常不認同的順位法排序。舉五行中木為例,“木”應該是什么樣子,下列選項應該排成一個怎么樣的次序?A生火的木柴,B造物的木材,C生長的喬木,D生長的灌木,E青青的綠草。受試者依各人的認知與知識做出順位排序,如CDBAE。每道題目的作答按分析方法中的認知評價方式進行評估。
2.2.3 分析方法 1)百分比頻次分配(percentage frequency distribution):依教育水平(本科生及研究生)做不同的樣本分類,并采用頻次分配的統(tǒng)計方式,說明各備選選項的百分比頻次(以下簡稱PF值),PF=(頻次/樣本數)×100,PF值越高,表示該選項的認同度越高。例如,某選項頻次=125,樣本數=166,則PF=(125/166)×100=75,表示該選項具75%的認同度。
2)標準排序列:總合整體樣本對每道題的備選選項依PF值由高至低做一排序,視為該題的“標準排序列”,作為了解總體樣本對原型范疇由核心到邊緣的認知。例如“標準排序列”為CDBAE,表示該道題在總體樣本中,第一順位選擇C的頻次最高,可視為該道題認知的典型代表,其次,認知依序為D、B、A、E。
3)評價方法:認知程度(Cognitive degree)的得分數采加權評分法。加權評分法的評價方法乃系統(tǒng)工程方法的“關聯(lián)矩陣法”,確定評價對象與權重,對各替代方案有關評價項目確定價值量。[4]在確定標準排序列(順位一、二、三、四、五)后,我們對排序順位給予權重(5,4,3,2,1)的加權,即受測者第一順位選項與標準排序第一順位相同者得5分,依次,第二順位得4分,第三順得3分,第四順位得2分,第五順位得1分,所有分數相加得出得分數,最高為15分,最低為0分。例如“標準排序列”為CDBAE,受試者認知排序列為CDEBA,計算個人得分數為5+4+0+0+0=9分??偤先后w的得分數做平均數計算,得出平均數()±標準差(SD)。值越高,表示認知一致性越高。當>10為“非常一致”;10>>5為“基本一致”;<5分則為“非常不一致”,作為認知一致性的三類評價。
國內針對五四時期兒童文學翻譯的研究不算太多,但也有一些研究人員取得不錯的成果。如秦弓對五四時期兒童文學翻譯作了較為全面的研究,他(2004)曾先后發(fā)表了三篇論文,(五四時期的兒童文學翻譯上/下,五四時期兒童文學翻譯的特點)論述了該時期的兒童文學的翻譯,指出外國兒童文學翻譯直接促進了現(xiàn)代中國兒童文學產生。趙國春(2010)認為特定的時代的造就了不同的翻譯,而兒童文學翻譯也為社會進步或文學發(fā)展做出了一些的貢獻。除此之外,還有一些針對五四時期兒童文學翻譯的批判性文章,如2006年張巖與石紅梅的文章中指出五四時期兒童文學翻譯有這較大的文學審美性缺失。
2.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針對收回之有效問卷166份,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套裝軟件整理數據,進行百分比頻次分配、描述性分析、獨立樣本t檢驗及統(tǒng)計學意義討論,*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為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
3.1 中醫(yī)專業(yè)學生對五行原型的信息分析 由表1統(tǒng)計結果得知:兩群組對五行的原型認知,各行最高頻次的認知內容,分別為:木原型(“生長的喬木”)、火原型(“爐中的火”)、土原型(“田地土”)、金原型(“礦石”)、水原型(“江河湖?!保R繮F值由高至低排列為:本科生群組為:土>木>金>水>火,研究生群組為:土>木>水>金>火。PF值分別為:本科群組:土(84)、木(78)、金(58)、水(48)、火(20),研究生群組:土(91)、木(72)、水(64)、金(31)、火(22)。
分析:土原型的認知一致性最高(本科生84%認為土原型為“田地土”,研究生91%認為土原型為“田地土”);火原型的認知一致性最低(本科生20%認為火原型為“爐中的火”,研究生22%認為火原型為“爐中的火”)。
表1 中醫(yī)專業(yè)學生對五行原型的信息分析
3.2 中醫(yī)專業(yè)學生對五行特性的信息分析 由表2統(tǒng)計結果得知:兩群組對五行的特性認知,各行最高頻次的認知內容,分別為:木特性(“生長”)、火特性(“取暖”)、土特性(“生長植物”)、金特性(“制造工具以供使用”)、水特性(“滋潤萬物,灌溉土地”)。依PF值由高至低排列,本科生群組為:土>水>木>金>火,研究生群組為:土>木>水>金>火。PF值分別為:本科群組:土(87)、水(72)、木(70)、金(55)、火(52),研究生群組:土(88)、木(73)、水(68)、金(64)、火(55)。
分析:土特性的認知一致性最高(本科生87%認為土特性為“生長植物”,研究生88%認為土特性為“生長植物”);火特性的認知一致性最低(本科生52%認為火特性為“取暖”,研究生55%認為火特性為“取暖”)。
表2 中醫(yī)專業(yè)學生對五行特性的信息分析
3.3 中醫(yī)專業(yè)學生對五行原型的認知差異 由表3統(tǒng)計結果得知:1)兩群組對木、土、水原型認知為“基本一致”(>5);2)兩群組對火原型認知為“非常不一致”(<5),說明兩群組對火原型的認知程度是模糊離散;3)本科生群組對金原型認知為“基本一致”(>5),研究生群組對金原型認知為“非常不一致”(<5),說明兩群組對金原型的認知程度落差大。
表3 中醫(yī)專業(yè)學生對五行原型的認知差異(±SD)
表3 中醫(yī)專業(yè)學生對五行原型的認知差異(±SD)
注:**P<0.01,*P<0.05。
問卷本科(n=92)碩博(n=74)t值P值“木”應該是什么樣子?6.95±3.67 9.03±4.75 1.99 0.048*“火”應該是什么樣子?3.15±3.57 3.49±2.97 1.23 0.221“土”應該是什么樣子?6.53±3.53 10.11±4.78 2.59 0.011*“金”應該是什么樣子?7.03±5.22 4.65±4.20 1.41 0.163“水”應該是什么樣子?5.04±4.07 6.78±2.86 3.31 0.001**
3.4 中醫(yī)專業(yè)學生對五行特性的認知差異 由表4統(tǒng)計結果得知:兩群組對五行特性認知,木、火、土、金、水特性認知都為“基本一致”(>5),說明兩群組對五行特性認知有基本程度以上的理解。
表4 中醫(yī)專業(yè)學生對五行特性的認知差異(±SD)
表4 中醫(yī)專業(yè)學生對五行特性的認知差異(±SD)
注:*P>0.05。
問卷本科生(n=92)研究生(n=74)t值P值“木”的特性是什么?6.99±4.37 7.89±3.94-1.38 0.169“火”的特性是什么?6.62±4.61 6.55±4.72 0.10 0.921“土”的特性是什么?7.47±3.54 8.43±2.98-1.85 0.067“金”的特性是什么?6.20±4.43 5.83±4.18-0.55 0.585“水”的特性是什么?7.91±4.84 8.25±3.55 0.57 0.573
3.5 中醫(yī)專業(yè)學生對五行學說整體構面的認知差異
由表5統(tǒng)計結果得知:兩群組對于五行學說整體構面的認知,除了五行相侮構面為“非常不一致”(<5)外,其余七個構面為“基本一致”(>5)。
表5 中醫(yī)專業(yè)學生對五行學說整體構面的認知差異(±SD)
表5 中醫(yī)專業(yè)學生對五行學說整體構面的認知差異(±SD)
注:**P<0.01,*P<0.05。
八個構面本科生(n=92)研究生(n=74)t值P值五行原型6.81±2.81 5.42±1.83 3.90 0.000**五行特性7.34±1.14 6.12±2.16 3.76 0.000**五行與四季5.13±0.31 5.57±2.34-1.34 0.179五行與五方4.57±0.71 5.03±1.99-1.55 0.126五行相生6.14±0.54 5.12±2.03 3.47 0.000**五行相克5.91±1.14 5.58±2.34 0.92 0.360五行相侮3.92±1.13 3.37±1.54 2.18 0.032*五行與五色5.49±1.03 5.60±2.14-0.32 0.750總體問卷5.67±1.10 5.23±2.05 1.37 0.173
從總體受試樣本中,依頻次出現(xiàn)率最高的選項,得知總體樣本對五行原型與特性的認知為:“土”(田地土,生長植物)、“木”(生長的喬木,生長)、“水”(江河湖海,滋潤萬物灌溉土地)、“金”(礦石,制造工具以供使用)、“火”(爐中的火,取暖)。苗凌娜[5]認為,五行學說是用五行的特性來推演和歸類事物的五行的屬性,因此,事物的五行屬性并不等同于木、火、土、金、水本身,而是將事物的特性和作用與五行的特性相類比得出的五行的屬性。
整合原型及特性兩個認知變量,廣義言之,“土”的特性在于“生長植物”,凡是具栽培植物性能的土,皆可視為土原型,本次對五行原型認知差異的調查統(tǒng)計,“土“的認知程度最具一致性;其次,“木”的特性在于“生長”,凡是具生長性能相似于喬木那般高大支干的植物,皆可視為木原型;次之,“水”的特性在于“滋潤萬物”,凡是具滋潤萬物的各種水液,皆可視為水原型,以上三種原型認知在總體樣本的認知評價為基本一致。
至于,“金”的特性在于“制造”,凡是具制造性能并可作為工具使用的礦石類,皆可視為金原型,但對于“金”的此項認知,本科生與研究生的認知程度明顯不同?;稹钡奶匦栽谟凇叭∨?,凡是具高溫性能可作取暖功用相似于爐中的火,皆可視為火原型,但“火”的認知在總體樣本中,其認知評價為非常不一致,可能原因,從火看中醫(yī)理論體系的特點,孟慶云[6]認為,“火”不是實體而是模型、“火”是一個多元性概念、“火”概念與哲學有密切關系、“火”是一個不斷發(fā)展的概念。例如,雷電之火、爐中的火、森林大火等,在不同生活環(huán)境成長的人群,火特性雖然顯而易解,但典型的原型代表卻可能出現(xiàn)多樣化,致使火原型認知有著明顯的選擇性離散。
對166名高校中醫(yī)專業(yè)學生的問卷調查中,綜合結果分析與討論,受試群組對木、土、水原型認知是基
[1]劉燕池,雷順群.中醫(yī)基礎理論[M].北京:學苑出版社,2004:39.
[2]賈春華.具身心智視域下的中醫(yī)五行概念隱喻的認知心理語言邏輯研究方案[J].世界中醫(yī)藥,2013,8(1):91-95.
[3]史厚敏.原型理論的認知機制[J].湖南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31(1):132-135.
[4]陳衍泰,陳國宏,李美娟.綜合評價方法分類及研究進展[J].管理科學學報,2004,7(2):69-79.
[5]苗凌娜.論五行學說[J].遼寧中醫(yī)學院學報,2006,8(2):11-12.
[6]孟慶云.從火看中醫(yī)理論體系的特點[J].中醫(yī)藥學報,1983,5:15-20.
(2014-09-25收稿 責任編輯:洪志強)
Cognition Research on Prototype of Five Elements based on Prototype Category Theory——Questionnaires conducted on 166 TCM College Students
Zhuang Meiyun,Jia Chunhua,Guo Jin,Yang Xiaoyuan,F(xiàn)u Shumin,Zhu Liying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Beijing 100029,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ognition on prototype category of five elements among college students,and to provide education bases for the five-elements theory of Chinesemedicine.Methods:By using“Category based on the theory of five elements prototype questionnaire”,166 college students in Beijing were investigated.The data were analyzed by percentage frequency distribution,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d independent-samples testswith SPSS 19.0.Results:The cognition ofwood,land and water prototype fell onmiddle level(>5),butgold and fire prototype fell on low level(<5).Compared between undergraduate and graduate students,there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mean value of cognition ofwood,land,gold and water prototype(P<0.01),mutual generation and mutual restriction of five elements(P<0.01),and reverse restriction of five elements(P<0.05).Conclusion:The cognition of five elements of college studentswas atmiddle level.They have the good perception ofwood,land and water elements,but fuzzy in gold and fire elements.This generally means the concept of gold and fire elements is vague,or hasmultiplemeanings,which require further elaboration or specification to understand their applicability.
Questionnaire survey;Five-elements theory;Prototype category of five elements;Cognition
R226
A
10.3969/j.issn.1673-7202.2014.11.01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編號:81173464):“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的認知心理學研究與動態(tài)認知邏輯刻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編號:81373770)具身心智視域下的中醫(yī)五行概念隱喻的認知心理語言邏輯研究
賈春華(1961—),男,醫(yī)學博士,教授,主任醫(yī)師,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基于認知科學的張仲景方證理論體系研究,中醫(yī)元理論研究,E-mail:Jiachunhua12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