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底,應英國皇家工程院邀請,中國工程院前往英國進行訪問。按兩院原先達成的協(xié)議,英國皇家工程院與中國工程院合作主題為“低碳能源創(chuàng)新技術”交流研討會。
雙方工程院院士和專家對低碳能源創(chuàng)新技術與開發(fā)(石油、天然氣、煤炭、電力、風能、太陽能、核能等)及環(huán)境保護、節(jié)能、二氧化碳減排、非常規(guī)天然氣,特別是頁巖氣開發(fā)、CCS、CCUS、智能電網、低碳技術等問題進行了廣泛深刻而富有成效的交流。
本次研討會上,討論最熱烈的問題之一就是CCS和 CCUS。
CCS 即“碳”(carbon)、“捕集”(capture)、“埋存”(seguenstration)的縮寫,由西方人提出,意即“二氧化碳的捕集和埋存”。
CCUS即 “碳”(carbon)、“捕集”(capture)、“利用”(untilization)和 “埋存”(seguenstration)的縮寫。此概念由中國提出。但如何利用、怎樣利用尚是問題。
CCS被美國、歐洲極力倡導,用國家千人計劃專家劉科教授話講,“其用意是多解的”。
目前,全世界還沒有從根本上解決二氧化碳的捕集和埋存低成本技術問題,即便是英國至今也沒有一項二氧化碳的捕集和埋存實際工程案例,據說連個規(guī)劃都沒有。因此,二氧化碳的捕集和埋存從實際操作看還是空中樓閣,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是發(fā)達國家給發(fā)展中國家設置的圈套。
CCS的主要成本(70%)是把CO2從尾氣中分離出來得到純的CO2。目前,中國許多煤制化肥廠、煤制甲醇廠和其他化工產品工廠,大量純二氧化碳在排放而沒有實行“捕集”。如果這部分二氧化碳都沒有“捕集”,談電廠尾氣的CCS,更為時尚早。在中國,大量的二氧化碳由發(fā)電時放出,如果一定要限制電廠二氧化碳排放總量,或許核能比火力發(fā)電+CC更為經濟。
如果世界各國不能很好的解決二氧化碳捕集和埋存的低成本技術問題,市場就不會有積極性。而如果某個國家在不計成本的情況下,強力推行CCS或CCUS,必然提高企業(yè)和社會成本,從而影響一個國家和企業(yè)的競爭力,對發(fā)展中國家肯定是不可取的。
我認為,不論是CCS還是CCUS,目前還僅僅是一種概念和一種理想提法,是一種用于宣傳的口號。而把口號變成現實還有很長的過程。
不過,二氧化碳埋存方式目前在中國有四種:鹽水層、深層煤炭層(不能開發(fā)的煤炭層)、可開采煤層氣的煤層和二氧化碳驅油(可埋存部分二氧化碳)。而正在進行的幾個二氧化碳捕集和埋存項目應該說是全球最大的。
相 較 CCS,CCUS概念多出一個“U”(utilization,利用)。二氧化碳利用的主要方向是二氧化碳驅油或驅氣。
目前,中國的“碳”利用,被人們議論最多的是制作化肥以及二氧化碳驅油(三次采油)。二氧化碳驅油僅在吉林油田做了試驗,雖取得了實質性突破和不錯的成效,但未形成規(guī)模。除了驅油外,在地層中還能埋存部分二氧化碳,實現驅油和“埋存”的雙重目的,不失為一件大好事。另外,大慶、勝利等油田也進行了二氧化碳驅油試驗。
不過,擺在中國面前更緊迫的問題是如何減少SOx(硫氧化物)、NOx(氮氧化物)、Hg(汞)和PM2.5的排放,而不是二氧化碳。劉科教授認為:“當我們談CCUS時要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