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董紅梅,金 鳳,陳小龍
(佳木斯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眼科,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3)
視網膜脫離復位手術常伴視網膜功能異常及屈光介質混濁的疾病,通過玻璃體切割手術聯合視網膜復位整復手術大部分患者雖然可以視力得到一些提高,但仍然有一些患者術后視力提高不理想甚至下降。為了在術前預測這類患者的手術效果及確定合適的手術方式及手術時機,我們對47例(47只眼) 視網膜脫離復位手術的患者在行玻璃體切除內路復位術前3d內進行閃光視網膜電圖(F-ERG)及閃光視誘發(fā)電位(F-VEP)測定,術后3個月進行視力檢查,現將觀察結果報告如下
本次觀察的患者共47例(47只眼),男32例,女15例。年齡13~70歲,平均46.5歲。術前進行視力檢查:視力在0.01~0.1有34只眼;光感及眼前指數的11只眼;光感不確的2只眼。術后隨訪1年。未能隨訪者和術后出現影響視功能的并發(fā)癥者除外。
電生理儀檢查儀器為德國羅蘭公司生產。F-VEP視覺電生理檢查參數設為:30°視野刺激,閃光強度為3(2.7~3.3)cd.s/m2,閃光頻率為1Hz/S(1.0Hz±10%),暗適應白光刺激,用銀氯化銀皮膚電極,每次記錄的平均次數64次,高通濾波≤1Hz,低通濾波≥100Hz,分析時間為≥250ms,作用電極位于沿中線的Oz位,參考電極位于Fz位,地電極于耳垂,檢查距離為100cm,主要分析P100及N75波的振幅及潛時。F-ERG視網膜電圖檢查參數設為:病人盡量擴大瞳孔并記錄瞳孔大小,暗適應20min,在暗的紅光下置入電極,刺激光為白光,全視野閃光刺激,閃光強度一般為3(2.7~3.3)cd.s/m2,視桿細胞刺激0.01cd.s/m2,閃光頻率為1Hz/S,刺激光色溫7000K,刺激持續(xù)時間≤5ms,主要觀察a,b波振幅及潛時。所有患者均于電生理檢查后3d內行視網膜脫離復位手術(玻璃體切除內路復位術)。
進行F-VEP及F-ERG檢查時將同一患者的雙眼檢查報告對比后進行綜合分析分為:輕度異常;中度異常;重度異常及記錄不到波形。術后視力檢查情況為術后3個月的最佳矯正視力:患者的視力較術前下降者為下降;較術前視力提高大于等于2行者定為提高;其余的示為無改變。
F-ERG檢查結果輕度異常18只眼,術后視力提高13只眼(72.2%),有29只眼F-ERG波形表現為中度異常或重度異常以及記錄不到正常的a波和b波,在整復手術后3個月進行檢查視力,其中有9只眼視力提高,提高率為31.0%。對以上患者進行了F-VEP檢查27只眼檢查結果為P100及N75峰值時和振幅輕度異常,在整復手術后3月進行視力檢查有24只眼術后視力提高, 提高率為88.9%,在F-VEP檢查中有20只眼顯示為P100及N75峰值時和振幅重度異常和記錄不到波形,術后3個月進行視力檢查有3只眼視力提高,提高率為 15.0%。綜合檢查結果F-VEP及F-ERG均顯示輕度異常的14只眼中術后3個月視力均提高,且術后視力均恢復至0.3以上。但是F-VEP及F-ERG檢查均顯示重度異?;蛴涗洸坏讲ㄐ蔚?只眼中術后3 個月視力檢查結果為2只眼下降,1只眼不變,1只提高。見表1。
表1 視力與F-VEP及F-ERG異常的關系
眼的視網膜玻璃體手術較復雜,術后視力恢復情況很難估計預測尤其伴有白內障、角膜病等屈光介質混濁的患者;在手術前進行眼部B超、OCT等影像學檢查可以大概觀察各層次的解剖結構,而眼部電生理檢查能從客觀地角度了解分析視路及視網膜的功能狀態(tài)[1]。
視網膜電圖能客觀地反映視網膜功能情況,臨床上許多視網膜疾病均可以導致視網膜電圖檢查結果的異常改變。視網膜脫離主要表現為玻璃體增值病變、機械性地牽拉視網膜致使視網膜脫離損傷、外傷性視網膜脫離、滲出性視網膜脫離、孔源性視網膜脫離等病變,它所導致的視網膜電圖a、b波的異常主要反映視網膜脫離損傷視網膜組織的功能。本次觀察的結果顯示術前F-ERG檢查結果表現為正?;蜉p度異常的患者術后3個月的視力明顯好于F-ERG檢查結果表現為中、重度異常者,這與文獻報告的結果是一致的[2]。本次觀察中也有部分患者術前F-ERG檢查結果表現為正?;蜉p度異常,而術后3個月視力檢查卻無改變。這部分患者主要是伴有視神經萎縮或黃斑病變等既往疾病,因全視野F-ERG不能反映黃斑部功能變化以及視神經萎縮等病變。本次觀察中F-ERG檢查結果表現正常或輕度異常術后3個月視力無改變的5只眼,其中2只眼為視神經萎縮,3只眼為年齡相關黃斑變性。另外本次觀察中也有部分患者術前F-ERG檢查結果表現重度異常或記錄不到波形而術后3 個月視力檢查結果顯示視力提高這可能與此類患者玻璃體積血特別濃厚等屈光介質混濁有關。其中有1只眼術前F-ERG檢查結果表現為記錄不到波形,術后3個月視力卻恢復至0.2,這個患者在手術當中可見玻璃體腔內積血較多。所以對術前F-ERG檢查結果表現重度異?;蛴涗洸坏讲ㄐ握邞Y合B超、F-VEP等檢查及患者的病史綜合分析不要輕易放棄手術。
F-VEP主要反映視路對光覺的傳導狀況和視皮質的功能,它只代表視路傳導的總體情況,主要反映黃斑中心凹的功能[3]。此次觀察說明術前F-VEP檢查結果表現為輕度異常者術后視力提高者明顯多于F-VEP檢查結果表現中重度異常及記錄不到波形者。P100及N75波的振幅明顯降低伴潛時延長者視力預后更差。但F-VEP的波形、潛伏期和振幅易受刺激時的物理參數和受檢者生理因素的影響,正常差異和個體變異較大,就會出現假陰性和假陽性。在此次觀察中有一眼術前3d行F-VEP檢查結果顯示重度異常,術前視力檢查結果為光感,但是術后3個月視力卻恢復至0.2,另外有3只眼術前進行F-VEP檢查結果顯示正?;蜉p度異常,但是術后3d及3個月進行視力檢查還是沒有提高。所以在進行F-VEP檢查時要根據患者兩眼的檢查結果對比分析。
對于伴有屈光介質混濁等病變的患者進行F-ERG和F-VEP兩種檢查聯合分析,可提高電生理檢查敏感性[l]。本次觀察結果,術前F-ERG和F-VEP聯合檢查,檢查結果相同的患者術后3個月視力檢查結合術前F-ERG和F-VEP聯合檢查則預測術后視力結果更可靠,若術前兩種檢查結果不一致則還需要結合其它的檢查及患者的病史進行綜合分析來確定手術方式及預測術后結果。所以F-ERG和F-VEP兩種檢查聯合分析可更好地預測視網膜脫離復位手術患者術前患有屈光介質混濁等眼病的術后視功能。
[1]吳樂正,吳德正.臨床視覺電生理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384-385
[2]吳樂正,吳德正,羅苔青,等.玻璃體切除術前視覺電生理測定的意義[J].中華眼科雜志,1997,33:344-346
[3]張效房,楊進獻.眼外傷學[M].河南:醫(yī)科大學出版社,199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