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玉潔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藝術與傳媒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4)
青年記者在采訪中的方法和技巧
□謝玉潔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藝術與傳媒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4)
新聞采訪是一門學問。本文結合新聞理論和工作實踐,就青年記者在采訪時如何與采訪對象進行良好交流和深入細致采訪,應該注意哪些問題,采取哪些采訪技巧,進而獲取最具價值的新聞素材進行了簡要闡述。
青年記者 新聞采訪 方法技巧
采訪是新聞記者了解新聞真相的過程。新聞界素有“七分采訪,三分寫作”的說法,可見采訪在寫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高水平高質量的采訪,既是對記者能力的考驗,又是新聞寫作的基本功。然而,不少年輕記者在采訪中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如:采訪準備不夠充分,新聞背景了解不夠,采訪對象找得不夠準,提問重點不突出,缺乏采訪禮儀等等,這些不僅影響采訪效果,而且暴露出基本素質的欠缺。如何努力提升青年記者的職業(yè)素養(yǎng)和采訪的基本素質,最大程度收集與核心事實有關的新聞素材呢?筆者以為,在新聞采訪中應該主要把握以下幾個問題:
采訪必須提前介入。毛澤東同志說過:“不打無準備的仗,不打無把握的仗……要有把握,就要有準備,而且要有充分的準備?!比f事一理,采訪必須要有提前量。一是要了解采訪對象。特別是對于重大題材的采訪,記者更應當事前做好足夠的功課,對即將采訪的事件和人物作適當?shù)牧私猓@樣才能有問題可問,才能很好地駕馭所要采訪報道的題材。二是要制訂采訪提綱。采訪提綱在記者的調查采訪活動中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假如采訪前沒有擬訂采訪提綱,采訪時很可能會陷入盲目,成為一只“無頭蒼蠅”。只有事前擬訂一個采訪計劃,明白需要了解什么情況,提些什么問題等,采訪時才能心中有數(shù)。三是閱讀相關資料是一種必要的準備方法。相關資料大概包括被采訪單位的宣傳稿、會議材料、工作總結、可行性報告等,與被采訪行業(yè)相關的一些知識性資料,某些相關報道的材料等,旨在獲得更多的信息量。四是把提前量設計好,記者的手表總要向前撥快五分鐘,這是個小小的提前量,但很多時候能確保不遲到,不失約。就這短短的幾分鐘,反映了一個人的素養(yǎng),也能影響一生的成敗。
采訪要開門見山。當今社會生活節(jié)奏快,采訪對象大多十分繁忙,不喜歡拖泥帶水。這種方式的特點是開門見山、簡潔明了,適用對象為記者熟悉的人或是有急事的采訪對象,也適用于社會經(jīng)驗豐富、文化層次較高的專家學者、領導干部等。如每年召開的“兩會”期間,采訪新聞發(fā)布會時間有限,要求記者提問必須開門見山、思路明確、重點突出、表達簡潔,把所提問題的核心通過幾個關鍵詞表述清楚。如果采訪對象是一個經(jīng)常接受采訪的人,那么在采訪中,被采訪者就會通過你所提的前幾個問題,判斷你是否是一個值得談話的對手,如果是,就會愿意談而且深入談。這就需要記者在進行一次采訪時除了做好平時準備,鍛煉和提高自身的學識修養(yǎng)外,還需歷練臨場應對、開門見山進入采訪話題的能力。
采訪要選擇好的角度。選擇好新聞角度是記者發(fā)現(xiàn)、挖掘新聞線索、認識和表現(xiàn)采訪對象的著力點。選擇好新聞角度,直接關系到新聞采訪的成功與否。
在具體采訪實踐中,如何選擇一個最具有新聞價值的角度呢?采訪內容是不是讀者所關心的,是不是黨和政府所重點強調的,是不是符合社會發(fā)展方向,如果這三條符合了,就意味著這個采訪具備了較強的新聞價值,才能采寫到有價值的好新聞。特別是年輕的記者在遇到突發(fā)性的新聞事件應具備應對能力。在時政新聞中,會議新聞占了很大一部分,能否寫好會議報道往往決定著專業(yè)新聞報道的成敗。首先,記者要找準切入點,全面了解會議主要內容,不打無準備之仗。其次,要選擇好采訪的角度。目前,一些媒體對會議的采訪報道常常采用固定的模式和套路,千會一面,但會議也是新聞的富礦,其區(qū)別就在于新聞采訪角度和切入點的選擇不同。從一定意義上說,新聞報道都是事實的一個“片斷”、一個“剖面”。選擇新聞采訪角度可以從以小見大、以舊見新、全局高度這三方面去把握。切入點的新穎,能夠使新聞內容瞬間抓住受眾的眼球,激發(fā)受眾進一步深入了解新聞事件的欲求。
采訪要注重提問藝術。記者采訪常與陌生人、陌生環(huán)境打交道,在有限的時間內彼此從陌生到相互交流,是通過提問和語言交流完成的。
首先要學會察言觀色,把握提問時機和提問方式,甚至提問時的語氣。提問有了好的開頭,只是采訪工作的開始,怎么把談話引到正題,達到記者的采訪目的,并且將問題問深問細,獲得事件的真相,記者還得不斷地提問,即追問。為了使采訪不被拒絕,必要時也可以借別人的話“刺激”采訪對象,引出他急于“解疑”、“釋惑”的愿望;或話中有話,設置懸念,勾起采訪對象強烈的好奇心,都是采訪提問的一種設疑。采訪提問的技巧,說到底是記者的一種應變能力。如果采訪對象對記者的提問不感興趣,不愿意回答,或者即使回答,也不能夠令記者滿意,提問就要靈活把握。記者在采訪中有很多變數(shù),提問方法也很多,關鍵在于把握時機。什么時間提問,什么時間追問,什么情況下設疑,都要很好地利用機會。比如,采訪對象不愿開口,可設計疑問,逼他開口解釋;記者與采訪對象觀點不同,可設計反問。不同提問技巧都要視實際情況,靈活掌握。
采訪要做好詳實記錄。新聞采訪中要掌握幾種采訪記錄方法,即心記、畫記、錄音記錄、筆記等。
在現(xiàn)場采訪時,將所見、所聞的真人真事材料記下來,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心記,將所聞、所見的真人真事強記于心中。該方式適合用于以下情況:一是普通人群,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閑聊;二是所遇的事件稍縱即逝;三是由于受到某些客觀條件的制約,無法使用紙和筆進行記錄;四是被采訪者不愿意接受采訪或是不允許進行文字記錄。另一種是筆記,主要是指記者在進行采訪時將所聞所見,以紙和筆記錄下來。另外,采訪要學會速記的方法,建立一套適合自己的書寫符號,以提高記錄效率。
[1]劉姝媛.新聞采訪與寫作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新聞傳播.2010.12.
[2]弭寶華.談新聞采訪中應注意的問題[J].新聞與成才.2009.04.
[3]李靳田.淺議隱性新聞采訪中應注意的問題[J].新聞傳播.2010.04.
[4]王立鳳等.新聞采訪中的提問藝術[J].新聞傳播.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