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維清
王某某故意傷害案的刑法因果關系
文◎楊維清
[案情]2012年3月3日22時許,王某某伙同李某等人到田某某家找李某某(田某某家的租房戶)時,將李某某承租房屋門玻璃砸壞,并和田某某的妻子趙某某發(fā)生爭吵。后田某某將王某某等人追至街口路上,王某某等人將田某某毆打致倒地,又拳打腳踢后離去。之后躺在地上的田某某被開車經(jīng)過的張某某碰撞。交警部門認定張某某承擔本次事故的全部責任,田某某無責任。經(jīng)法醫(yī)鑒定,田某某傷情屬輕傷。
上述案件由田某某之妻趙某某于2012年3月3日報案,公安機關立案偵查。王某某于7月10日被公安機關刑事拘留,經(jīng)檢察機關批準7月25日被依法逮捕,李某于8月9日被公安機關取保候審。檢察機關于2013年2月向法院提起公訴,由于民事部分已作賠償,并取得被害人的諒解,王某某、李某當庭認罪,王某某系累犯,審判機關于2013年4月18日以故意傷害罪判處王某某有徒刑十個月,判處李某有徒刑十個月,緩刑一年六個月。
本案的爭議焦點在于,案件事實是否清楚,證據(jù)是否確實充足,王某某、李某的行為構成故意傷害罪還是尋釁滋事罪。
第一種意見認為,本案事實不清,證據(jù)不足。理由是被害人田某某受到傷害確實與王某某、李某等人的毆打有因果關系,但是輕傷結果是否由此造成不清楚,缺乏相應證據(jù)證明。
第二種意見認為,應對王某某、李某以涉嫌尋釁滋事罪追究刑事責任。被害人的傷情與王某某、李某等人的傷害行為沒有必然的直接因果關系,但是王某某、李某等人在到田某某家找李某某未果的情況下,隨意將李某某承租房屋門玻璃砸壞,不分青紅皂白將田某某毆打倒地進行拳打腳踢后離去,被開車經(jīng)過的張某某碰撞,其行為符合尋釁滋事罪的構成要件。
第三種意見認為,王某某、李某涉嫌故意傷害的事實清楚,證據(jù)確實充分,應以故意傷害罪追究王某某、李某的刑事責任。在因果關系上,是王某某、李某的先前行為致使被害人田某某受傷躺在公路上被車撞,公路是個高度危險的地方,前期行為引發(fā)加重危害后果,其行為特征符合故意傷害罪的構成要件。
[速解]第一種意見只側重考慮了造成被害人輕傷的直接證據(jù),忽略了“先前行為引發(fā)的后期加重危害結果”,王某某、李某等人將被害人田某某毆打(昏迷)躺在車來車往的公路上,王某某、李某作為成年人對自身行為的危害性應有認識,如果導致后續(xù)危害結果的發(fā)生,前行為應對后結果承擔相應的責任。
第二種意見直接混淆了故意傷害罪和尋釁滋事罪所侵犯的客體,故意傷害罪往往侵犯的是特定人的身體健康權,而尋釁滋事罪是在公共場所無事生非,起哄鬧事,毆打傷害無辜,肆意挑釁,橫行霸道,破壞公共秩序的行為。本案中出租房并非公共場所是顯而易見的,同時侵害的對象非常明確,就是該出租房的房東,并非路人,以涉嫌尋釁滋事罪處理本案顯然不符合法律規(guī)定。
縱觀全案,筆者同意第三種意見,無論被害人的輕傷結果是毆打造成的,還是車輛碰撞造成的,王某某、李某的行為與田某某的輕傷是有因果關系的。刑法上的因果關系,指的是危害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這種因果關系是在危害結果發(fā)生時要求行為人負刑事責任的必要條件。一般而言,刑法上的因果關系主要是指必然的因果關系,必然因果關系是指行為與結果之間有著內在的、必然的、合乎規(guī)律的引起與被引起的聯(lián)系。偶然因果關系則是指某種行為本身并不包含產(chǎn)生某種危害結果的必然性,但是在其發(fā)展過程中,偶然又有其他原因加入其中,并由后來介入的原因合乎規(guī)律地引起這種危害結果??剂窟@種行為是否構成犯罪,不僅要求行為人對行為后果主觀上存在罪過(故意或者過失),而且要求先前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未被切斷。從本案來看,田某某確實被王某某、李某毆打倒在公路上,而公路又是一個發(fā)生后續(xù)結果的高危環(huán)境,王某某、李某毆打之后就逃之夭夭,棄之不管,采取放任的態(tài)度,其主觀上具有間接故意。同時田某某已經(jīng)昏迷,沒有自救的能力,加之已到晚上10時多,由于汽車照明干擾導致再次被撞的嚴重后果,不存在介入因素中斷前行為的持續(xù),符合刑法上的因果關系,王某某、李某應當承擔傷害(現(xiàn)實結果)的法律責任。
(作者單位:甘肅省永登縣人民檢察院[73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