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勇志,閆 續(xù),魯巧稚,劉亞坤
(1.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北京 100039;2.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45)
在我國,司法鑒定意見素有“證據(jù)之王”的美稱,在一些案件中,司法鑒定的結(jié)論往往成為法院判案的重要依據(jù)。近年來,隨著司法鑒定行業(yè)的迅猛發(fā)展,尤其是中外工程司法鑒定活動的日益頻繁,相關(guān)專業(yè)語匯的英譯研究逐漸進入人們視線。對于“司法鑒定”、“司法鑒定文書”等詞,存在著學者及業(yè)界人士從不同角度給出的多種多樣的英譯形式,至今在業(yè)界還未達成統(tǒng)一。為使我國司法鑒定行業(yè)在自我發(fā)展的同時更好地實現(xiàn)與國際接軌,本文就“司法鑒定”、“司法鑒定文書”兩詞,站在不同語言、不同文化、不同法律體制的角度進行拋磚引玉的研究,探討其既能與我國鑒定行業(yè)發(fā)展相適應,又能與鑒定行業(yè)國際慣例相融合的翻譯形式。
“司法”一詞在直譯對應于英文中的“judicial”與“forensic”。此二詞中文的譯義雖然十分相近,但在其用法上仍存在著顯著性差異?!癹udicial”在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8th Ed(以下簡稱為“OALD”) 中的 解釋 為 :“connected with a court, a judge or legal judgement”,即“法庭的;法官的;法律審判上的。”而“forensic”在OALD中亦存在兩種釋義,其一為:“connected with the scientific tests used by the police when trying to solve a crime”,直譯為“警方偵破時進行的科學測試”;另一種為:“connected with or used in court”,即“法庭的;適用于法庭的”,雖此處釋義與judicial皆有“法庭的”之意,但依據(jù)其范例:“a forensic psychiatrist(法醫(yī)精神病學家)”來推斷,明顯偏重于科學領(lǐng)域。因司法鑒定主要集中在傳統(tǒng)的法醫(yī)類鑒定上,所以“forensic”在狹義范圍內(nèi)主要用于醫(yī)學類測試,即代表與法醫(yī)學科相關(guān)的事物,例如:the forensic laboratory(法醫(yī)實驗室)、forensic science(法醫(yī)科學)、Forensic entomology(法醫(yī)昆蟲學)、American Board or Forensic Toxicology(美國法醫(yī)毒理學委員會)。
在英語中,“Forensic Engineering”正是與工程司法鑒定相對應的詞條,其在維基百科網(wǎng)(WIKIPEDIA)中的定義為:“the investigation of materials, products,structures or components that fail or do not operate or function as intended,causing personal injury or damage to property”,即對于由于失效或不能正常工作而引起人員傷亡或財產(chǎn)損失的材料、產(chǎn)品、結(jié)構(gòu)及零件的調(diào)查,即為工程司法鑒定。
綜上所述,“judicial”與“forensic”此兩詞在詞意層面上存在著本質(zhì)上的不同:“judicial”側(cè)重于司法程序,而“forensic”側(cè)重于科學分析。
我國作為大陸法系國家,在《刑事訴訟法》第四十二條、《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三條、《行政訴訟法》第三十一條中,均將鑒定意見(結(jié)論)作為證據(jù)的一類,單獨列出。《中國大百科全書法學卷》對鑒定相關(guān)事項作出的釋義為:“在訴訟中運用專門知識或技能,對某些專門性問題進行檢驗、分析后所作出的科學判斷,稱為鑒定。進行這種鑒定活動的人,稱為鑒定人。鑒定人對案件中需要解決的專門性問題進行鑒定后作出的結(jié)論,稱為鑒定結(jié)論?!痹谖覈V訟實踐中,實際上當事人雙方都有權(quán)向法院提出自己的鑒定結(jié)論,但只有得到法院的認可才能成為法定的鑒定結(jié)論[1]。
英美等主要英語國家采用普通法系,而普通法系國家將鑒定人歸為證人的一種。
以美國法律為例,2012年的《美國聯(lián)邦證據(jù)規(guī)則》(Federal Rules of Evidence 2012)第 702 條(Rule 702 Testimony by Expert Witnesses)定義“因其知識、技術(shù)、經(jīng)驗、訓練或教育而具有專家資格的證人(A witness who is qualified as an expert by knowledge, skill, experience, training, or education may testify in the form of an opinion or otherwise if……)”為專家證人,即我國法律制度下的鑒定人。因此,在美國證據(jù)規(guī)則中,鑒定人實質(zhì)上是證人的一種,即具有專家身份的證人。
英國的證據(jù)法亦明確了證人包括陳述案件事實的當事人以及提供專業(yè)意見的專家證人(Expert Witnesses)[1]。鑒定人與專家證人相對應,鑒定人所提出的鑒定結(jié)論則與專家證人的證言(Testimony by Expert Witnesses)相對應,歸為證人證言的一種,并未在證據(jù)類型中單獨劃歸一類[2]。
正因鑒定制度在兩大法律體系中的法律差異,所以英美兩國在使用“司法鑒定”詞意時,多用側(cè)重科學分析的“forensic”表示“司法”,而不用“judicial”,以強調(diào)此證言為專家證人證言,屬于經(jīng)過科學分析的證言,與一般感覺證人證言性質(zhì)的不同。而在我國,已有相關(guān)法律將鑒定意見明確歸為證據(jù)中的一類,并將提交鑒定相關(guān)事項作為法律程序中的一環(huán),因此,筆者認為可將“司法鑒定”中的“司法”譯為“judicial”,以強調(diào)其具有法律性以及鑒定意見的法定性,而非一般意義上的科學鑒定。
在CNKI中國知網(wǎng)中,利用翻譯助手,對“司法鑒定”、“鑒定”兩詞進行翻譯,可對“鑒定”一詞得到“appraisal”、 “authentication”、 “certification”、 “characterization”、“expertise”、“identification” 主要六種翻譯形式,并皆被廣泛用于對“鑒定”的翻譯,但含義及用法各有不同,通過詞意分析其字面意義已很難顯示其應用特點。
“appraisal”的指向性很明確,當其用于鑒定領(lǐng)域時,專指對于各類財產(chǎn)的評估,例如對于收入、房產(chǎn)、藝術(shù)品價值的鑒定,皆可用appraisal表示。
對于“authentication”的動詞形式“authenticate”,OALD 解釋為:“to prove that something is genuine, real or true”,即判斷事物的真假,“authentication”在作為“鑒定”時,也正如此意,主要側(cè)重于真?zhèn)涡澡b定,其涉及鑒定領(lǐng)域繁多,但都為真?zhèn)涡澡b定。例如:鑒別畫作的真?zhèn)?,鑒別錄音是否被剪輯過等。
“identification”作為“鑒定”使用時,強調(diào)“識別”之意,主要指通過指紋、DNA、骨骼、字跡等現(xiàn)場遺留痕跡或證物識別相關(guān)人或相關(guān)物,例如:通過指紋或DNA識別被害者身份、通過子彈找到作案槍械等。
“certification”與“forensic”組合出現(xiàn)時,多表示為司法類證書,只有極少情況下含有證明、鑒定之意??梢?,將鑒定譯為“certification”并不可取,恐產(chǎn)生歧義。
在OALD中,定義“characterization”的本意為“the way in which somebody/something is described or defined”,即描述之意,鑒定為其引申意。因此,當“characterization”用作“鑒定”之時,通常帶有提取特征的含義,尤指利用生化或電子信息技術(shù),分析證物的化學元素、電子信號等,例如:分析血漬血型,證實數(shù)碼產(chǎn)品中存儲內(nèi)數(shù)據(jù)的真實性。
“expertise”在 OALD 中的解釋為:“expert knowledge or skill in a particular subject, activity or job”,意為特定領(lǐng)域、活動、工作中的專家意見或技能,與“鑒定”之意相去甚遠,在實際使用時,也皆表示為專家經(jīng)驗之意,而非鑒定。概因現(xiàn)行的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及行政訴訟法英文版中,將“鑒定結(jié)論”譯作“expert conclusions”(直譯為專家結(jié)論),以及“Expert Witness”對應于我國法律體系中的鑒定人,可能使人們產(chǎn)生誤解,認為“expert”有鑒定之意,產(chǎn)生誤用。
除了CNKI中提供的上述六種翻譯形式外,英文文獻中,還大量存在“inspection”這一習慣用法,在我國普遍被譯為“檢測;檢驗”,在OALD中的解釋為:“1.an official visit to a school, factory, etc.in order to check that rules are being obeyed and that standards are acceptable;2.the act of looking closely at something/somebody,especially to check that everything is as it should be”。第一種解釋強調(diào)檢查法規(guī)、標準是否被執(zhí)行,是否合格;第二種則強調(diào)仔細檢查,是否存在異常。此兩種釋義與建筑工程質(zhì)量鑒定實質(zhì)意義非常接近?!癷nspection”作為“鑒定”使用時,主要用于對于建筑工程的鑒定,其次用于事故現(xiàn)場勘察、電腦搜查、機械事故分析等方面,皆有通過檢測、排查而尋找問題的含義。
對于“鑒定”一詞,存在著多種多樣的翻譯形式,在使用時沒有絕對的對錯之分,只有適用性的差異。在翻譯時,不僅需通過詞典查詢字面意義,更需結(jié)合英語國家生活使用習慣及詞語使用范圍進行恰當翻譯。
根據(jù)我國司法部2007年1月1日發(fā)布的《司法鑒定文書規(guī)范》(以下簡稱“鑒定文書規(guī)范”)第三條,司法鑒定文書分為司法鑒定意見書和司法鑒定檢驗報告書兩類。
其中,司法鑒定意見書是司法鑒定機構(gòu)和司法鑒定人對委托人提供的鑒定材料進行檢驗、鑒別后出具的記錄司法鑒定人專業(yè)判斷意見的文書;司法鑒定檢驗報告書是司法鑒定機構(gòu)和司法鑒定人對委托人提供的鑒定材料進行檢驗后出具的客觀反映司法鑒定人的檢驗過程和檢驗結(jié)果的文書。
由此可見,司法鑒定意見書與司法鑒定檢驗報告書之間的顯著差異在于,前者需要鑒定人提出專業(yè)判斷意見,帶有一定的主觀性,后者呈現(xiàn)的則是客觀的檢驗結(jié)果。
而在英美等英語國家,對于司法鑒定文書并沒有明確分類,對于其名稱也沒有統(tǒng)一的規(guī)定,只是在法律條文中遣用不同詞語作為指代。例如,美國司法委員會頒布的FEDERAL RULES OF CIVIL PROCEDURE 中 Rule 26(B)(2) Witnesses Who Must Provide a Written Report中的written report;美國新南威爾士州最高法院頒布的EXPERT WITNESS CODE OF CONDUCT中的expert reports;加拿大司法部頒布的CODE OF CONDUCT FOR EXPERT WITNESSES中提到的expert's report等,不一而足。
因此,相應地,這些英語國家對于鑒定文書的名稱正式寫法并不統(tǒng)一,存在著多種形式,但普遍使用“report”一詞。 譬如 Report for Something(關(guān)于某事項的報告)、Something Test Report(某事項檢驗報告)、Expert Witness Report:Something (專家證人報告:某事項)、Expert Report of Someone(某人撰寫的專家報告)、Report of Someone on Something(某人撰寫的關(guān)于某事項的報告)等。
對于“司法鑒定意見書”、“司法鑒定檢驗報告書”這一系列司法用語,英文中并沒有恰當對應的詞語形式。因此,本文建議結(jié)合鑒定文書規(guī)范、我國司法體系、中文和英文的語言習慣,對于上述詞語進行如下英譯:“司法鑒定意見書”宜譯作“judicial expert report”,可簡寫作“expert report”,以強調(diào)專家所寫報告,含有個人意見之意;“司法鑒定檢驗報告書”宜譯作“judicial test report”,可簡寫作“test report”,以強調(diào)檢驗之意;兩者統(tǒng)稱“司法鑒定文書”宜譯作“judicial report of expert conclusion”,可簡寫作“report of expert conclusion”,與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及行政訴訟法中鑒定意見的英譯對應。
語言因其自有的靈活性與多樣性,隨著使用對象與使用場合的不同,所表達的含義也是因地制宜。而這些微妙的詞意差異是任何一本權(quán)威的詞典或字典都無法涵蓋的。尤其對于跨文化的專業(yè)名詞,在翻譯時,不能僅作字面翻譯,應從其本意出發(fā),追根溯源考慮歷史文化等因素的影響,進行適當創(chuàng)用。
本文從詞意及法律體系比較兩方面出發(fā),比較了forensic與judicial兩詞對于“司法”一詞翻譯的異同,提出了使用建議;對于“鑒定”一詞的常用翻譯形式,比較了譯詞的使用差異,提出了各個譯詞的側(cè)重性及適用范圍;對于“司法鑒定意見書”,則是結(jié)合相關(guān)國內(nèi)外法律,提出了滿足中英文雙語習慣的建議翻譯形式。望對專業(yè)名詞“司法鑒定”及“司法鑒定意見書”的翻譯起到借鑒作用。
[1] 張衛(wèi)平.外國民事證據(jù)制度研究[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23-24,242.
[2] 洪浩.證據(jù)法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