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小燕
德育研究中“教育科學研究范式”的應用
繆小燕
“教育科學研究范式”分為定量的科學主義研究范式和定性人文主義研究范式兩類,在德育研究工作中靈活運用這兩種研究范式,既能體現(xiàn)德育研究的科學性又能體現(xiàn)出德育工作以人為本、注重差異個性的特點。
德育研究;定量;定性;教育科學研究范式
1962年,美國著名哲學家托馬斯·庫恩在《科學革命的結構》一書中提出了“范式”這個概念。我們把“范式”理解為某一領域中所遵守的研究規(guī)則、典型或模型,它有三個基本構件:一是遵守它的研究者;二是一套規(guī)則、典范;三是所取得的歷史性成就。有了三個構件,便可構成一個“范式”。[1]
教育研究作為一門科學,所研究的不僅是冰冷的事物的行為和現(xiàn)象,更是要研究被教育者所蘊涵的生命意義。在研究的過程中,重視每個被研究者的個體性,全面了解他的生活史、所處環(huán)境對他的影響。[2]因此,教育科學的研究既具有科學縝密的邏輯性,又富有人情味。
教育家們從庫恩的“范式”理論中得到啟發(fā),定義了“教育科學研究范式”。胡森(T.Husen)在《國際教育百科全書》中指出,20世紀教育研究的兩大主要研究范式:“一是模仿自然科學,強調適合于用數(shù)學工具來分析的、經驗的、量化的觀察,研究的任務在于確立因果關系,并作出解釋。另一種范式是從人文學科推衍出來的,所注重的是整體和定性的信息以及理解的方法”。[3]因此,我們可以將“教育科學研究范式”分為科學主義研究范式和人文主義研究范式。
德育工作是一個學校的社會使命和歷史使命,如何更好的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道德、更好的讓學生找到自身發(fā)展的意識形態(tài)和價值方向,這都與學校的德育工作分不開。德育工作的內容、方法、途徑是具有系統(tǒng)性的,需要我們去進行思考研究。[4]德育研究是為了探究德育工作的規(guī)律,更好去進行德育教育,也是一所學校必須要進行的一項科學研究,其重要性高于其他任何一門學科。
德育研究中,方法的應用至關重要。德育研究的傳統(tǒng)方法是觀察、調研、統(tǒng)計和分析,隨著社會的進步,心理研究法、計算機信息研究法等科學手段研究的應用,德育研究的方法變得多種多樣。這些研究方法,我們可以通過定量和定性來分類。
根據《國際教育百科全書》中的定義,“科學主義研究范式”是一種定量的研究范式,主要研究方法有教育實驗法、調查法、定量觀察法等,其操作技術有抽樣、資料收集、數(shù)據統(tǒng)計、教育測量。
在德育研究中,往往在對整個群體進行某項研究時,需要運用“科學主義研究范式”。例如,一位班主任,要對班級進行內涵建設,首先要了解班級的整體情況,就可以運用調查法對班級成員進行資料收集、數(shù)據統(tǒng)計。男女生數(shù)、生源結構、家庭背景、班集體形成情況(團結、輿論、班風等)、班級歷史狀況、班委組織情況、班與班的關系、班級與任課(專業(yè))教師等這些都可以通過“科學主義研究范式”進行定量研究。而在這樣的研究中,我們就能夠回答出“家庭背景”與“成績差異”之間的關系,也能夠找出“男女生比例”與“參與學校活動類型”之間的聯(lián)系。以常州建設高等職業(yè)技術學校設備工程系建安11中職班進行定量研究,如表1所示。
表1 常州建設高等職業(yè)技術學校設備工程系建安11中職班進行定量研究結果
這種定量的研究范式可以給出普遍的客觀事實,也能找出其中出現(xiàn)的變量的相互關系。以活動為例,建安11班需要展現(xiàn)個人風采的活動(唱歌、演講、主持等)一般城市孩子報名的多;而集體性的項目,農村的孩子奉獻精神要更加強烈些。以成績?yōu)槔?,學習成績與宿舍衛(wèi)生成績是成正比的。
“科學主義研究范式”通過對群體的調查,將現(xiàn)象與現(xiàn)象之間進行比對,最后再歸納分析,這樣利用統(tǒng)計學的邏輯,能夠得出一個普偏性的結論,有助于我們德育工作在大方向上的開展。
德育研究是對“人”的研究,個體之間由于背景的不同存在極大差異,“科學主義研究范式”的研究方式只能給出現(xiàn)象并揭示整體之間的關系,但是不能找到差異現(xiàn)象的本質。作為教育工作者,在德育過程中,在對個體學生進行教育實踐活動中,我們要關注學生的情感和價值觀,要體現(xiàn)教育的深刻性,這就要求我們使用“定性”的方式來進行研究。
《國際教育百科全書》指出:“人文主義研究范式”是一種定性的研究范式。主要研究方法有案例研究、個案研究、質的研究、理論思辨研究、參與性觀察、實地調查等,其操作技術有訪談、實地觀察、實物分析、文獻查閱、比較推理等。德育研究中對不同學生的研究利用“人文主義研究范式”,強調尊重和維護學生的人格尊嚴、提倡寬容、主張研究者(老師)和被研究者(學生)平等地位、在研究過程中重視維護學生的隱私。
目前,比較常見的有案例研究,案例研究主要是要講述一個故事,擁有從開始到結束的有趣情節(jié),要將注意力集中在一個中心議題上,提出疑難問題的解決方法,最后作出的決策的評價,敘述中能提示人物的內心世界。案例研究可讀性強,可模仿力也比較強,但是研究者(老師)會帶有很強的主觀色彩,研究的結果會比較理想化。另外,比較常見的方法是參與性觀察研究,如在一些班級或者學校的活動中老師會深入的觀察學生,這對老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要求是比較高的,要求老師全面地觀察記錄和分析,不能帶有主觀色彩和偏見,更加不能對不同的學生有好惡情緒。
在一個整體團隊中使用“科學主義研究范式”對普遍性的問題進行歸納總結、數(shù)據分析,有助于宏觀上的進行德育研究,其弱點是只能看現(xiàn)象找規(guī)律,不能看本質;而想要開展深入的德育教育,了解每一位學生,開展每一個成功的活動,則需要運用“人文主義研究范式”,它的弱點在于教師的主觀意識太強烈,對人的科學研究,既要尊重科學型也要以人為本,一切從德育實踐出發(fā),加強科學范式和人文范式的互動,將兩種范式在德育研究中融合運用。
總而言之,“教育科學研究范式”是一種規(guī)范模式,用來研究教育問題的。我們將它應用到德育工作中來,就是要對德育的普遍性和真理性進行研究。德育作為一所學校最重要的命題,充滿了各種不確定的因素,同時,又存在普遍性問題。我們運用“教育科學研究范式”中的“科學主義”和“人文主義”這兩種研究范式去歸納總結普遍性規(guī)律、找到不同現(xiàn)象后面的聯(lián)系,同時又關注了不確定因素、個別和差異。德育問題是相當復雜的,要綜合運用研究范式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去剖析問題,了解本質,從而達到教育的最優(yōu)化效果。
[1]邢偉榮.德育研究:質的研究視角[J].現(xiàn)代教育論叢,2008(5):(6-8).
[2]延鳳宇.教育研究的基本范式[J].文化.教育,2006.11(下):(116-118).
[3]裴娣娜.教育科學研究方法導論[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8.
[4]葉瀾.教育研究方法論[M].上海:上海出版社,1999:325.
G711
A
1674-7747(2014)08-0067-02
繆小燕,女,江蘇聯(lián)合職業(yè)技術學院常州建設分院設備工程系助教,南京理工大學在職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學生教育管理。
[責任編輯 秦 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