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曉虹,杜心濤
(陽江市衛(wèi)生學校,廣東 陽江 529500)
Seminar教學法在成人高職內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
譚曉虹,杜心濤
(陽江市衛(wèi)生學校,廣東 陽江 529500)
目的 探討Seminar教學法在內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將我校2011級成人高職學生96人隨機分為對照班和實驗班,每班各48人,在內科護理學教學中分別采用傳統(tǒng)教學法和Seminar教學法進行教學。結果 實驗班內科護理學期末考試成績顯著優(yōu)于對照班(P<0.05);80.43%~91.30%的學生認為Seminar教學法能激發(fā)學習興趣,提高自學、語言表達、人際交往與溝通、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啟發(fā)思維和擴展知識面,培養(yǎng)團隊合作精神。結論 Seminar教學法是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有效途徑,是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維及科研能力的一種有效方法,能提高內科護理學教學質量。
Seminar教學法;內科護理學;教學方法
Seminar一詞通常直譯為“研討會”或“討論會”。Seminar指大學或暑期學校學生為研究某問題而與教師共同討論之班級或研習班,是歐美大學課堂教學的一種重要形式[1]。它是學生為研究某一問題而與教師、專家共同討論的一種交互式的教學路徑,亦即“討論式教學”,重在強調學生的參與[2]。內科護理學是護理教育中一門重要的課程,在深化教學改革的過程中,傳統(tǒng)的大課講授模式已經跟不上醫(yī)學發(fā)展的步伐。如何把握學科特點,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高素質實用型護理人才是護理教育者面臨的重要課題[3]。近年來,本教研室遵循“突出能力培養(yǎng)”的課程理念,在改革教學內容、方法等方面進行了嘗試和探索,將Seminar教學法應用于內科護理學教學中,取得了一定成效。
將我校2011級成人高職學生共96人分為實驗班和對照班,兩班學生前置課程成績比較差異無顯著性,內科護理學由同一名教師授課,教學內容完成后,采用同一份試卷,于同一時間進行考試。
對照班采用傳統(tǒng)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方法,即教師課堂講授,學生聽講、記筆記、完成課堂練習題,以教材為中心進行總復習和考試。
實驗班在內科護理學部分章節(jié)(第二、三、四、六、七、十章)采用Seminar教學法。
(1)Seminar題目設置。選擇《內科護理學》[4]教材中慢性支氣管炎病人的護理、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護理、急性腎炎病人的護理、糖尿病病人的護理、腦出血病人的護理5個章節(jié)作為開展Seminar教學法的主題內容,總計20個學時。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任意選擇其中1個主題,主題相同的學生組成1個組。教材其他章節(jié)穿插Seminar教學法。
(2)準備階段。課前準備:開課前,將Seminar選題告知學生,并且根據(jù)教學計劃確定Seminar教學時間。教師在Seminar教學中的角色是主持人,提前1周將擬定好的主題、需要討論的問題以及重要的參考文獻印發(fā)給學生。每次指定1組為發(fā)言人,各小組輪流在不同的課次中充當發(fā)言人。發(fā)言組利用業(yè)余時間,針對選定的主題查閱資料,并召開小組討論會,對各組員查找的資料進行分類整理,然后提取富有意義的資料制作成幻燈片等形式,形成小組發(fā)言報告稿。小組推選(保證組員機會均等)1名成員發(fā)言,正式發(fā)言之前要在小組內演練,并得到一致認可。其他小組也需查找資料,討論后擬定待辯論和質疑的問題。
(3)Seminar課堂。課堂配備粉筆、激光筆、黑板、多媒體設備,具體步驟如下:①主持人介紹。先由主講教師簡要介紹主題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內容和要求,但不作任何界定與評價,以免影響學生的自我判斷,時間5~10m i n。②主題報告宣講。每組派1名學生代表作Seminar主題發(fā)言,時間25~30m i n。③討論與交流。這一階段主要圍繞主題,針對報告人的發(fā)言,報告人所在小組成員可以補充或解釋,其他小組成員也可以向報告人提問,提出自己的觀點及相對立的命題并進行辯論,師生間的討論和學生間的辯論均不受任何形式的限制與約束,也不規(guī)定正方和反方,學生充分展示知識積累、思維方法和才智,時間35~40m i n。④總結與評價。由主持人進行專題評價,簡要總結討論Seminar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表現(xiàn)情況,如學生表現(xiàn)是否積極主動,是否內容準備充足、條理清楚、準確無誤,是否提出了最主要的問題及其解決方法,回答問題是否確切,并指出下次Seminar課堂應該發(fā)揚和改進的地方,時間5~10m i n。⑤課后。Seminar課堂結束后,要求每位學生根據(jù)報告過程中教師、學生等所提出的意見,認真修改自己的Seminar報告論文。最后將學生的Seminar報告論文裝訂成冊,作為資料保存。
利用原有的試卷庫組卷,采用標準化試題,任課教師不參與組卷。成績≥85分為優(yōu)秀。對兩班成績采用χ2檢驗和t檢驗,結果見表1。
表1 兩班考試成績比較
實驗班、對照班客觀題與主觀題優(yōu)秀率均有顯著性差異(P<0.05)。
表2 實驗班對Seminar教學法評價結果[n(%)](n=46)
由表2可見,大多數(shù)學生認為Seminar教學法在提高學習興趣和能力等方面有顯著效果。
Seminar教學中,學生查閱各種資料時能夠了解學科的最新動態(tài),激發(fā)了學習熱情和探索未知的興趣,讓思考成為習慣,學生獲益良多。對于成人高職護生來說,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會導致厭學情緒。Seminar教學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使其認識到拓展知識領域的必要性,幫助學生充分理解和吸收知識。通過專題發(fā)言和交流以及點評,啟發(fā)學生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提高了學習效果。
傳統(tǒng)的以知識傳授為主的教育模式已經開始被重視能力培養(yǎng)和整體素質提高的模式所取代[5]。Seminar教學中學生通過查閱文獻,不但獲得了大量知識,而且學會了各種檢索方法,有效提高了自學能力。通過制作P P T、作報告、提出與解答問題、各小組成員辯論等環(huán)節(jié),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fā)了學生思維,擴展了知識面,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增強了溝通能力和應變能力,培養(yǎng)了團隊合作精神。L o u等[6]研究表明,Seminar教學還能提高學生的評判性思維能力,因此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教師在進行Seminar教學前需要提煉課程內容,收集、準備具體的案例,提出合適的討論問題,指導學生的準備活動等,這些都需要投入較多的精力,但這一過程也促進教師不斷學習,使其專業(yè)知識水平不斷得以提升。在課堂中,教師以平等的身份參與討論,有更多機會了解學生,從而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同時,課堂中激烈的思想碰撞能給教師帶來靈感,學生的匯報也能給教師諸多啟迪。因此教師普遍認為,Seminar教學真正發(fā)揮了教學相長的作用,值得推廣[7]。
在教改活動中,我們也發(fā)現(xiàn)了一些問題:(1)不是所有學生都有機會展示自己;(2)學生自學能力未得到充分發(fā)揮;(3)學生沒有充足時間理解所有內容;(4)評分過程不夠透明和民主,應有學生代表參與部分評分工作。究其原因,一是由于醫(yī)學生學習任務比較繁重,且是第一次接觸Seminar這種學習方法,沒有時間做充分準備;二是因為成人高職擴招,學生數(shù)量增多,在大課堂開展Seminar教學不能保證每位學生都有發(fā)表意見和回答問題的機會。
Seminar教學法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主動思考和探索的學習習慣,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Seminar教學法為學生提供了獲得知識的方法,并提供了按照這種方法獨立、主動進行課題研究的有效途徑。Seminar教學法在內科護理學教學中應用效果顯著,值得推廣。
[1]White A H.Clinical decision making among fourth-year nursing students:an interpretive study[J].J Nurs Ed,2003(42):113-120.
[2]唐志強.以科研為中心的Seminar創(chuàng)新型教學模式探索[J].中國醫(yī)學教育技術,2011,6(3):336-338.
[3]范嵐,謝海棠,張偉,等.Seminar教學法在遺傳藥理學課程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09,3(18):191-194.
[4]李秋蘋.內科護理學[M].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1.
[5]賀棋,王惠珍.Seminar在基礎護理學本科教學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11,8(15):62-64.
[6]Lou M F,Chen Y C.Preliminary evaluation of the learning outcome achieved by a nursing research seminar course for doctoral students[J].J Nurs Res,2008,16(2):87-96.
[7]柯永紅.Seminar教學法在護理學導論教學中的運用[J].護士進修雜志,2008,23(5):433-435.
G424.1
B
1671-1246(2014)19-005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