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付會, 昌 霞, 張小彬, 黃偉九
(重慶理工大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重慶400054)
鋁合金具有比重小、比強度高、容易加工、價格低廉、耐蝕性好、熱導率高等特點,已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汽車、包裝、建筑、電子、兵器等領域[1-2]。但耐磨性差、摩擦因數(shù)大、容易拉傷且難以潤滑等缺點,嚴重限制了鋁合金零件作為摩擦副運動零部件的應用[3-4]。因此,研究并開發(fā)鋁合金的表面強化技術,提高其顯微硬度和耐磨性,對擴大鋁合金的應用及實現(xiàn)運載工具的進一步輕量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5-6]。目前常見的鋁合金表面處理工藝有微弧氧化、陽極化、化學轉(zhuǎn)化膜處理、激光、氣相沉積等。陽極化和化學轉(zhuǎn)化膜處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鋁合金的耐蝕性,但涂層薄且顯微硬度低。電鍍雖然可以在鋁合金上制備耐磨、耐蝕的涂層,但會導致氫脆,從而降低基體的機械性能。而熱噴涂由于可以快速地在基體上制備耐磨、耐蝕等功能涂層而受到廣泛關注。
劉慎中等[7]在鋁合金表面等離子噴涂一層金屬鎳涂層,以提高發(fā)動機活塞的使用壽命。研究結果表明:在噴涂層與基體間形成了一層氧化膜隔離層,進而影響了涂層與基體的結合。Ji G等[8]則利用熱噴涂技術在鋁合金表面獲得了含有納米晶的Fe-Al涂層。而本文所使用的氧-乙炔火焰噴涂技術是利用燃氣(乙炔)與助燃氣(氧氣)燃燒產(chǎn)生的熱量加熱絲狀或粉末態(tài)噴涂材料,使其達到熔融或軟化狀態(tài),借助火焰流動或噴射加速氣體,將噴涂材料噴射到經(jīng)預處理的基體表面,形成涂層的工藝方法?;鹧鎳娡渴且环N常用的噴涂方法,它具有價廉、節(jié)能、高效、靈活、方便等特點,因而應用廣泛[9-11]。
火焰噴涂的生產(chǎn)效率高,生產(chǎn)現(xiàn)場所使用的設備都比較簡單,工藝方法靈活。尤其是在中小型零件的修復性噴涂中,對現(xiàn)場的操作環(huán)境沒有太多專門的要求,既可作為常規(guī)修復,又可用于現(xiàn)場搶修,可以為企業(yè)帶來可觀的經(jīng)濟效益。
本文通過氧-乙炔火焰噴涂技術,在ZL109鋁合金上制備Ni60涂層。通過顯微硬度測試、摩擦磨損實驗、形貌觀察等來研究涂層的耐磨性及磨損機制,從而加深對鎳基涂層的認識,為進一步提高其在行業(yè)中的應用提供理論依據(jù)。
基體材料為ZL109鋁合金,尺寸為30mm×20 mm×5mm。實驗前,試樣經(jīng)過除油、除銹、噴砂粗化等處理。噴涂材料為北京礦冶研究總院生產(chǎn)的Ni60自熔性合金粉末,使用前在120℃的烘箱中烘干3h。
在完成凈化、粗化處理后,盡可能地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進行噴涂,以防止氧化和灰塵的污染。移動噴砂粗化后的試樣,避免用手直接接觸已粗化的表面,應佩戴清潔的不脫絨的手套。
實驗采用QT-7H/E2000型火焰粉末噴槍進行噴涂。該噴槍是以氧-乙炔火焰為熱源,以各種自熔性合金粉末及各種專用噴涂粉末為材料的專用噴涂工具,噴槍的氧-乙炔氣體混合方式和輸送合金粉末均是以射吸原理形成的。噴涂參數(shù)為:氧氣壓力0.4~0.6MPa,乙炔壓力0.05~0.07MPa,空氣壓力0.2MPa,噴粉距離200mm,噴涂角60°~90°,噴涂前預熱溫度60~100℃。噴涂鎳基粉末時,試樣溫度一般控制在150℃以下,噴槍均勻連續(xù)移動,可以噴噴停停,直至噴到所需尺寸。本實驗的涂層厚度約為300μm。由于鎳基涂層的顯微硬度較高及后續(xù)的加工量很小,采用磨削的方法把實驗工作面打磨平整即可。另外,噴涂層形成的多孔組織具有一定的儲油潤滑性能,可以提高材料的耐磨性。
采用HVS-1000型數(shù)顯顯微硬度計測定涂層的顯微硬度,載荷1N,加載時間15s,測量3次取平均值。室溫干滑動磨損實驗在HSR-2M型高速往復摩擦實驗機上進行。采用球盤接觸方式,對偶件為直徑5mm的GCr15軸承鋼球(洛氏硬度61~63),測試載荷30N,磨損時間5min。摩擦因數(shù)由實驗儀器給出,材料的磨損量由精度為0.1mg的電子天平稱量得出。采用JSM-6460LV型掃描電子顯微鏡(SEM)觀察磨損形貌并分析磨損機制。
圖1是距涂層表面不同距離處的顯微硬度值。涂層的最大顯微硬度達到了7 670MPa,平均值為7 170MPa,約為基體的4.8倍,起到了表面強化的作用。Ni60自熔性合金中的碳化物、硼化物等硬質(zhì)相本身的顯微硬度就很高,加上彌散強化作用,使得涂層具有很高的顯微硬度,也提高了涂層的耐磨性。
圖1 Ni60涂層的顯微硬度分布曲線
涂層的磨損量與摩擦因數(shù)有關[12]。摩擦因數(shù)越高,跳動越大,則往往磨損量就越大,耐磨性就越差。圖2為摩擦因數(shù)對比圖。由圖2可知:基體的摩擦因數(shù)較大(約為0.55),而且跳動很大;涂層的摩擦因數(shù)穩(wěn)定在0.28左右,且跳動很小,呈現(xiàn)出良好的減摩性能及平穩(wěn)較低的摩擦因數(shù)。
圖2 摩擦因數(shù)對比圖
圖3為磨損量的對比圖。由圖3可知:基體的磨損量為12.86mg;而涂層的磨損量為4.26mg,大約是基體的1/3。ZL109鋁合金基體經(jīng)過噴涂后,其耐磨性得到很大的提高。一方面,Ni60自熔性合金中的鎳基固溶體本身具有很好的強韌性,不易產(chǎn)生裂紋,耐磨損能力較強;另一方面,由于涂層中的碳化物、硼化物等硬質(zhì)相提高了涂層的耐磨性,而且可以起到彌散強化作用,使得涂層表現(xiàn)出很好的耐磨性。
圖3 磨損量對比圖
圖4(a)為涂層磨損前的表面形貌,可見涂層呈粒片狀的積層。由于高溫粒子和已凝固粒子的黏附,Ni60粉末粒子在熱噴涂過程中以一定的速率沉積時,粉末會自發(fā)形成團聚體,致使涂層表面呈微粒堆積狀,存在一些空隙和凹坑。圖4(b)和4(c)為涂層磨損的低倍宏觀SEM照片,可以發(fā)現(xiàn)磨痕明顯,有大量疲勞磨損面。圖4(d)為涂層磨損的高倍微觀SEM照片,可見涂層呈現(xiàn)出明顯的疲勞磨損特征。由于有一定載荷的壓力周期性地作用在涂層表面,涂層表面會產(chǎn)生疲勞。一方面,使得涂層中原有的微裂紋擴展;另一方面,在氣孔、夾雜等缺陷處極易產(chǎn)生大量的新裂紋。當這些裂紋擴展到一定程度時,就會使得裂紋包圍區(qū)域的微粒脫離,形成磨粒。
圖4 磨損形貌
涂層沿層深的顯微硬度是基體的4.8倍左右,達到了表面強化的目的;涂層呈現(xiàn)出良好的耐磨性及平穩(wěn)較低的摩擦因數(shù);涂層的磨損機制以疲勞磨損為主。
[1]WANG A H,XIE C S,WANG W Y.Cracking behavior in the transitional region of laser-clad coatings on Al-Si alloy under multiple impact loading[J].Materials Characterization,2002,49(3):247-254.
[2]WONG T T,LIANG G Y,HE B L.Wear resistance of laserclad Ni-Cr-B-Si alloy on aluminum alloy[J].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2000,100(1):142-146.
[3]MAN H C,ZHANG S,YUE T M,etal.Laser surface alloying of NiCrSiB on Al6061aluminum alloy[J].Surface and Coatings Technology,2001,148(2):136-142.
[4]FERNANDES J C S,PICCIOCHI R,F(xiàn)ERREIRA M G S,etal.Capacitance and photoelectrochemical studies for the assessment of anodic oxide films on aluminum[J].Electrochimica Acta,2004,49(26):4 701-4 707.
[5]林中進,朱有蘭,黃偉新.鋁硅合金表面復合化學鍍(Ni-B)-SiC的研究[J].表面技術,2005,34(4):45-47.
[6]LIAO J X,XIA L F,SUN M R,etal.The tribological properties of a gradient layer prepared by plasma-based ion implantation on 2024aluminum alloy[J].Surface and Coatings Technology,2004,183(2):157-164.
[7]劉慎中,龔曉輝.鋁合金上等離子噴涂金屬鎳層的研究[J].復合材料學報,1999,16(1):30-34.
[8]JI G,ELKEDIM O,GROSDIDIER T.Deposition and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HVOF sprayed nanocrystalline iron aluminide coatings[J].Surface and Coatings Technology,2005,190(2):406-416.
[9]葉宏,孫智富,吳超云.鎂合金表面熱噴涂Al-Al2O3/TiO2梯度涂層研究[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06,28(7):9-11.
[10]王濤,趙淑金.Mg-8.5Li合金表面氧-乙炔火焰噴涂鋁涂層的研究[J].輕合金加工技術,2010,38(6):42-44.
[11]陳志剛,朱小蓉,湯小麗,等.火焰噴涂重熔Ni基WC復合涂層的耐磨性能試驗研究[J].物理學報,2007,56(12):7 320-7 329.
[12]陳志坤,劉敏,曾德長,等.銅表面激光熔覆NiCrWB合金的組織結構與耐磨性能研究[J].摩擦學學報,2010,30(4):344-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