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青何露東杰張斌彬(.解放軍理工大學 江蘇南京 0000;南京政治學院 江蘇南京 0000 )
我看網絡“style”熱
——從傳播學角度解讀
謝 青1何露東杰1張斌彬2(1.解放軍理工大學 江蘇南京 210000;2南京政治學院 江蘇南京 210000 )
借助網絡無邊無際的全球平臺,《江南Style》風靡全球,模仿主人公跳騎馬舞的行為更是舉不勝舉。《江南style》折射出的是男人的欲望?“屌絲”對上流社區(qū)貴族生活的嫉妒?還是自己終日碌碌無為做“下等公民”的苦澀?因為其適應當前大眾的文化口味,符合“娛樂至上”的潮流,所以才如此流行?本文試圖用傳播學的相關知識,對《江南style》的傳播熱進行粗淺的探索。
網絡;江南style;傳播
麥克盧漢所說“媒介是人的延伸一樣”,樸載相憑借網絡視頻,瞬間擁有將作品傳到“地球村”的任一角落的能力。網絡這個大媒介,是《江南style》傳播熱的平臺保障,通過虛擬構成的“擬態(tài)環(huán)境”讓真實世界的人們相互聯系,信息通過點對點、點對面、面對面的形式進行傳播,構成人機條件下“人-機-人”的“網絡傳播”模式。由此在理論上《江南style》能夠被世界上任何接觸到網絡的網民所接收。
“二次傳播”在《江南style》傳播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國外“小甜甜”布蘭妮在電視節(jié)目上跳起“騎馬舞”,國內的陳奕迅在演唱會上假扮大媽跳騎馬舞……這些重量級明星的模仿,使《江南style》得到“二次傳播”。流行領域的“意見領袖”——擁有眾多粉絲的影星歌星的號召力不容小覷。除了娛樂界,政界、商界的許多公眾性人物也參與到傳播《江南style》的隊伍中來,如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同樸載相會晤時也跳起“騎馬舞”。作為《江南style》的“二次傳播”的傳播者,他們?yōu)椤皊tyle”熱在全球各行各業(yè)的流行立下了汗馬功勞。此外,“二次傳播”還包括三次、四次乃更多次傳播次數,如主持人畢福劍在節(jié)目《星光大道》上現學現賣,學跳“騎馬舞”,展示給現場和電視機前的觀眾,有的觀眾們則模仿主持人學跳“騎馬舞”,并制作成視頻上傳到網絡后完成“二次傳播”,如此延續(xù)下去,同病毒一般的傳染式擴散開來。
網絡環(huán)境下,人們接受信息的門檻低,方便快捷。只要有電腦、網線,世界就在眼前。在人人都是“麥克風”,人人都是自媒體的網絡傳播環(huán)境中,人們有了較于以前更為大、更自由的發(fā)聲權利。由此才有了各種山寨《江南style》如雨后春筍般盛行于網絡。網絡的通達、開放,讓網民們在第一時間了解線上呈現的天下大事?!督蟬tyle》上線后,網民“扣動獵槍的扳機”——點擊鼠標就能準確無疑的打下這只“相貌丑陋”卻要裝酷耍帥跳著“騎馬舞”的“鳥叔”。通過視頻網站、社區(qū)網絡的分享和自身模仿學習,把自己的二代、三代、四代山寨“江南style”上傳上網,進行“二次傳播”,形成更大的影響。
模仿本身是一種情緒上的宣泄和個人情感的表達。因為“鳥叔”跳的“騎馬舞”動作有趣?喜歡進而學習?還是明白該作品極具諷刺性之后感同身受?或是平日里工作壓力太大,完全出于放松為目的進行情緒上的宣泄?還是出于好奇心,“久聞盛名”而來……勒龐在《烏合之眾》中談及到群氓:是一個受無意識支配,易受傳染,個人感情上的宣泄,壓力的釋放的群體,而進行二次《江南style》傳播的意見領袖是否屬于這一群體?還有其他進行模仿的普通民眾是否屬于勒龐所指的群氓?這是有待進一步分析的。
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當人滿足生理上、安全上、情感上和歸屬、尊重的需求后,就達到需求的金字塔頂端——自我實現,所以存在另一種截然相反的判斷:模仿學跳“騎馬舞”是為自我的實現而進行的?!皬囊粋€文本中創(chuàng)造的意義是有快感可言的,這是因為我覺得它們是我的意義,而且這些意義以切實、直接的方式與我的日常生活發(fā)生關系。”學跳“騎馬舞”亦是如此,雖然與傳統美的相違背,但通過走一條“另類”“稀奇”的方式,用反諷的手段博得眾人眼球,也不妨是一種自我實現的途徑。
在大眾傳播時代,很多時候受眾喜歡作“沉默的螺旋”,因為害怕被孤立,不愿把自己的觀點說出來。所以即使不喜歡“鳥叔”那蹩腳的“騎馬舞”和快節(jié)奏的音樂也不說,往往保持沉默,保護自己。有的人被動地學習一番,至少不落后潮流。進而反對的聲音越來越少,反之則是學“騎馬舞”的越來越多。讓人覺得倘若不學反而與流行文化背道而馳的假象出現。
網絡是《江南style》全球熱播的物質技術保障。他是個低成本、易接觸的傳播渠道,為傳播者傳播《江南style》,受眾接收《江南style》,進而擴散傳播影響力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網絡不光提供平臺,網絡上的各種媒體對受眾還產生深遠的影響。隨著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們認識世界、了解世界的能力也在逐步增強。人際傳播仍是信息獲取的重要渠道之一,然而大眾傳播已漸漸將我們與真實的現實環(huán)境所割裂。我們通過媒介接收信息,認識世界。“地球村”再怎么轉,也還是“把關人”所控制的世界,事件的發(fā)生運行同電影《楚門的世界》般,按照“議程設置”進行。報紙、廣播、電視和網絡上新聞信息、娛樂節(jié)目都會影響到通過媒介接收信息的人,影響他們的想法,進而影響現實生活中的行為。媒體是傳媒世界的上帝(理想狀態(tài)),擁有無比強大權利,可以制造、推銷各種事件的發(fā)生。
“借助YOUTUBE,《江南style》上線一周獲得了6000多萬的點擊量,到現在點擊超過4億次,一舉打破吉尼斯世界紀錄?!辈还馐荵OUTOBE,社交網站FACEBOOK,微博TWITTER都為《江南style》的爆紅提供了平臺。這些媒介,給受眾編制了一張“天羅地網”,還有成群結隊的受眾在接收《江南style》后變成大小各異的“蜘蛛”為大網修補,進行“二次傳播”,使傳播網絡更大、更牢固。傳統媒體隨即跟進,央視的《新聞30分》也提到了《江南style》,進一步擴大了《江南style》的影響力。
《江南style》娛樂性強、簡單明了、彰顯時代個性。“騎馬舞”有趣可人,是大眾傳播娛樂功能的體現,也符合當下娛樂如潮的趨勢。
《江南style》的舞曲,其唱法和動作都簡潔明了。那句不斷重復的“Oppa 江南style”,循環(huán)播放,省了記歌詞和不懂韓語的大麻煩,符合了網絡時代,快餐消費、簡易明了的特點,這是該信息能夠迅速傳播的重要原因。韓流席卷中國已是不爭事實,此次《江南style》遍及全球也是韓國娛樂文化的重要契機。“鳥叔”雖不是“高帥富”,但其“屌絲”精神無畏,回到現實,很多網民也有如此心理,對現實的無奈,對美好未來的憧憬,但這一些永遠只停留在腦袋中……
MV有圖有聲,通過視覺、聽覺符號的雙重刺激,使《江南style》更易被受眾接收。MV的絢麗畫面加上動感音樂,給受眾從視覺和聽覺兩方面的刺激,身臨其境。直觀的動態(tài)形象在《江南style》的MV里多次出現:男主角的領舞與傳統美相違背的“騎馬舞”……這正是麥克盧漢所提的“熱媒介”:清晰度高,受眾基本不用動腦筋就能解讀MV中的信息,不識字的受眾也能跟著“翩翩起舞”。為該作品的廣泛傳播打下了基礎。
《江南style》熱仍在全球范圍內“發(fā)燒”。我們可以針對模仿熱仔細研究,分析其傳播熱的原因,進而為我國對外傳播所用。“遼寧號”上的地勤人員指揮殲-15“走起”的姿勢——“航母style”就是成功的例子。在央視的《新聞聯播》也對其做了報道,這種全民互動的“接地氣”新聞報道方式值得今后國內媒體借鑒和學習。因其互動性強,容易被受眾接收,擴大了傳播范圍,更易走出去。通過網絡平臺走向國際舞臺,告知全世界,我國的艦載飛機成功升空!比起以往嚴肅的新聞發(fā)布更容易被受眾所接受。還有如中國移動139郵箱發(fā)來的“拒絕模仿,你有你的祝福style”發(fā)動用戶使用飛信;四川消防官兵模仿“航母style”的指揮手勢出車,并介紹消防部門特有的如“奧特曼”式的專業(yè)手勢;南方日報發(fā)文《江南style的年代,粵劇style何在?》呼喚世人對地方戲劇文化的關注等。
所以“style”模仿熱不論是作為“一種娛樂的文化力量,還是以創(chuàng)造財富、就業(yè)、投資等等經濟形式,或是對我們日常生活、身份認同以及社交的需要”,已變成受眾“數字化生存”的一部分。此時的媒介網絡對普通受眾而言,發(fā)揮了娛樂功能。讓其在娛樂聲中共歡顏,放松心情,緩解壓力;對國家而言則是一種較柔性的對外傳播形式;對企業(yè)、商家而言是打出品牌、拓展銷路的重量級形象包裝……但需要警惕的是如此極易形成勒龐在《烏合之眾》中提到的“流氓”群體,沒有判斷力、易受影響,更嚴重的形成“惡俗的模仿熱”。
[1]連娜.“紅段子”的傳播學解讀.《新聞界》.2011年第1期.p 22-24.
[2]楊丁淼.網絡推手的傳播學解讀.《新聞愛好者》.2012年1期(下半月).p75-76.
[3]李瑗瑗.從“無厘頭”到“惡搞”的社會文化分析.《新聞界》.2010年第3期.p87-88.
[4]田華.粉絲電影熱映的傳播學解讀,《編輯之友》,2012年第2期.p84-86.
[5]劉嵐芳.從跨文化傳播的角度解讀江南style的傳播奇跡,“第八屆全國新聞學子優(yōu)秀論文評選參評論文”,2012年11月27日16:00.
http://media.people.com.cn/n/2012/1127/c238969-19714971.html.
[6]沈玎.李韻.江南是什么style.《南都周刊》,2012年度第40期.
[美]約翰?費斯克著.王曉鈺、宋偉杰譯.《理解大眾文化》,中央編譯出版社.2006年9月第二版.p59.
[7]趙兵輝,《江南Style》很火 你怎么看?來源:南方日報-南網2012-10-2314:18.
http://www.nfdaily.cn/weekly/health/list/content/2012-10/23/content_56728 671.htm.
[8][英]詹姆斯?庫蘭.[美]米切爾?古爾維奇編.楊擊譯.《大眾媒介與社會》.華夏出版社.2006年6月第一版.p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