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溟
(湖南大學設計藝術學院,湖南長沙 410082)
花為媒
——明清徽州民居花卉陳設對“禮”文化的表達
■汪 溟
(湖南大學設計藝術學院,湖南長沙 410082)
《禮記?曲禮》中對于“禮”的解釋說:“夫禮者,所以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绷菏橄壬凇吨袊幕拿\》一書開篇即指出:“中國文化是構建在倫理框架之上的文化?!敝袊糯饨ㄉ鐣娬{社會倫理道德,所以以“禮”為核心價值和行為準則的文化,成為整個中國封建社會絕對權威的正統(tǒng)文化。從根本上說,“禮”既是規(guī)定天人關系、人倫關系、統(tǒng)治秩序的法則,也是規(guī)范生活行為方式、思想情操、倫理道德的法規(guī)。它帶有強制化、規(guī)范化、普遍化、世俗化的特點[1]。儒家認為“禮”的精神就是秩序與和諧,其內核是宗法和等級制度[2]。“禮”文化更是各種社會實踐的理論指導基礎,滲透到了社會的各個層面:從人與人的相處,到國家之間的往來;從建筑的空間格局、比例尺度,到室內陳設的選材、色彩、質感、經(jīng)營都有嚴格的守“禮”要求。本文中涉及到的“禮”突出的是“禮制”所涵攝和強調的“等級名分”,屬于禮的精神特征。
2.1 明清徽州民居
本文研究討論的是存在于安徽南部、江西東北部、浙江北部等地的民居,這一地區(qū)在明清時期統(tǒng)稱為“徽州”。民居是提供給普通大眾居住生活使用的建筑。我國古代民居建筑多為木結構。由于木材不易保存,同時大多數(shù)古代民居的使用者忽視對傳統(tǒng)民居的修繕維護,所以現(xiàn)存歷史最長的古代傳統(tǒng)民居遺存多數(shù)是始建于明清時期(1368—1911)年間的。明清民居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特點十分突出。由于各個地區(qū)的地域條件、經(jīng)濟技術基礎和建筑文化以及習俗有明顯的差異,各地民居的的外觀、結構等特征迥然各異,但在室內陳設上都遵循著“禮”文化的要求,徽州民居陳設就是很好的例證。
2.2 明清徽州民居室內空間布局
從功能角度來劃分明清徽州民居內部空間,基本可以將它分成祭祀(會客)空間、交通空間、臥室、廚房、宴會餐廳、書房以及其它附屬空間等。在空間體量上,俗稱“明堂”同時具備祭祀、會客等功能的空間是民居中最大面積的公共空間,也是陳設品較多的區(qū)域。一般情況下,明堂不僅面積最大,而且處于建筑或是建筑群的中心位置。(圖1)半開敞的廳堂與天井空間聯(lián)系在一起,形成內外滲透的空間,這里大多設置花卉的種植區(qū)域或放置盆栽、盆景。(圖2)天井與廳堂之間自然形成軸線,廳堂中的陳設根據(jù)軸線對稱布局。這條軸線往往也是建筑單體或者建筑群的軸線。根據(jù)軸線,對稱分布的東西(左右)廂房是臥室。筑隨著軸線的延伸,形成若干遞進的院落組合。往內部行進,空間的私密逐漸增強。宴會、餐廳、書房這類必須使用較大面積且有一定私密要求的公共場所往往被安排在采光相對理想的內部小型廳堂中。廚房則往往被安排在空間軸線的最后部分。層層遞進的院落被曲折的交通空間聯(lián)系在一起。不同功能的空間往往決定了相應陳設品的內容、造型、材質以及其陳列方式[3]。室內陳設品的題材和陳列方式對于生活其中居民的言行舉止也起到了規(guī)范以及潛移默化的教化作用。
《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對陳設解釋為擺設或者擺設的東西[4],現(xiàn)代設計中也俗稱“軟裝飾”,“系指在室內裝修的基礎上,對家具器用、照明燈具、生活器具、楹聯(lián)匾額、裝飾織物、陳設物品、藝術與工藝品以及綠化盆景等,進行功能和審美方面的綜合規(guī)劃和設計布置;陳設的內容和對象通常獨立或游離于建筑構架和實體之外,具有移動性和變異(易)性強的特點?!?/p>
“文化精神規(guī)范著審美創(chuàng)造?!盵5-7]中國人素有喜愛花卉、種植花卉、以花卉寄托情思、表達個人喜好等傳統(tǒng)?;ɑ苤参镆蛎赖男螒B(tài)和理想化的人格象征而成為我國人民重視的審美對象。作為陳設的組成部分,花卉植物本身可陳列擺設,也能以書畫、圖案、紋樣的形式出現(xiàn)在其他陳設品類中。從陳設的性質和功能角度分析,花卉植物陳設屬于柔性的、裝飾性的陳設,具有柔化空間、調節(jié)環(huán)境色彩、強化室內環(huán)境風格、烘托室內氣氛、賦予空間涵義、創(chuàng)造環(huán)境意境、反映主人社會地位和個人品位、陶冶情操等作用。特別是在創(chuàng)造意境以及彰顯主人社會地位、表達其審美情趣時,花卉陳設具有獨到的作用。正因為花卉陳設的這些作用,古往今來,我國傳統(tǒng)民居陳設中都不缺乏它(圖3)。
花卉植物應用于居室陳設在我國具有相當長的歷史。屈原的《湘夫人》是這樣描述的:“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蓋。蓀壁兮紫壇,播芳椒兮成堂。桂棟兮蘭橑,辛夷楣兮藥房。罔薜荔兮為帷,擗蕙櫋兮既張。白玉兮為鎮(zhèn),疏石蘭兮為芳。芷葺兮荷屋,繚之兮杜衡。合百草兮實庭,建芳馨兮廡門。九嶷繽兮并迎,靈之來兮如云?!庇纱丝梢?,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我國古人就已經(jīng)開始用各種植物、花卉來裝飾居室,并且當時古人已經(jīng)開始根據(jù)花卉植物的不同屬性,與不同的美德進行類比,賦予其不同的意義。
■圖1 安徽西遞現(xiàn)存明清徽州古民居明堂現(xiàn)狀■圖2 安徽屏山現(xiàn)存明清徽州古民居天井中種植的南天竺■圖3 明紫檀靈芝浮雕畫桌■圖4 清乾隆景德鎮(zhèn)綠釉堆花雙聯(lián)瓷瓶■圖5 清代織物妝花圖案■圖6 鳳穿牡丹■圖7 安徽黟縣宏村民居纏枝花卉門腰板
4.1 明清徽州民居花卉陳設表現(xiàn)了“禮”文化的等差性
“禮”文化的等差性是指:人們的一切行為都要合乎上下尊卑的關系,為了保護社會中所謂的尊者、貴者、長者的利益,社會中的其他角色只能處于低下、卑微得地位。禮制所維護的是一種不平等色社會關系。這種等差性也體現(xiàn)在花卉的寓意上,如牡丹花色彩鮮艷豐富、花型雍容,所以被稱為”花中皇后”,被賦予權利、財富、高貴等象征意義,逐漸成為王室、貴族的象征。牡丹花卉以及牡丹花卉陳設逐漸在皇宮和王公府邸花卉陳設中占據(jù)了最重要的地位。再比如“松”、“竹”、“梅”、“蘭”、“菊”等花卉植物由于所象征的理想人格品質與孔孟儒家所倡導的以“仁”為核心的精神準則一致,逐漸成為了形象化、物態(tài)化的道德規(guī)范和價值標準,因而成為中國文人階層自覺的意識和追求的目標,在明清徽州文人墨客名士的民居花卉陳設中它們是不可或缺的。
4.2 明清徽州民居花卉陳設表現(xiàn)了“禮”文化的調和性
出于維護社會穩(wěn)定的目的以及統(tǒng)治的需要,“禮”文化強調一種“和為貴”的矛盾的調和性,這是一種犧牲一方利益為代價的調和。這種“禮”文化的調和性體現(xiàn)在明清徽州民居花卉陳設中,就是花卉陳設中的花卉圖案紋樣造型非常近似,如果不是圖案紋樣需要強調某種花卉的特殊形態(tài)或者對于圖案寓意有一定了解,現(xiàn)在普通人是很難分辨出圖案紋樣中花卉的具體品種的。以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雕刻以及紡織品上的“妝花”為代表,這種花卉圖案是綜合了牡丹、荷花、水仙、大麗花等多種花卉的形態(tài)特征綜合創(chuàng)作的花卉紋樣,在不同的載體上還可以進行合適的變化。(圖4-5)明清徽州民居花卉陳設品之中,除花卉植物種植、盆景、切花以外,所使用的花卉造型、圖案,都是經(jīng)過提煉、歸納、總結得出的類似符號化得花卉植物,而不是簡單具象的花卉植物原始形態(tài)。消除花卉植物造型的個性,總結得花卉植物造型的共性。也表現(xiàn)了“禮”文化的調和性。
4.3 明清徽州民居花卉陳設表達了“禮”文化的規(guī)范性
“禮”文化的規(guī)范性體現(xiàn)在其目的是為了在人們觀念中造就一種符合倫理的規(guī)范行為準則,在社會上形成一系列嚴格的制約機制。“禮”文化的規(guī)范性制約了明清徽州民居花卉陳設中花卉圖案紋樣的提煉、歸納、變形?;ɑ苤参飯D案高度符號化,傳達的寓意更深受“禮”文化規(guī)范性的制約。這些圖案紋樣繼承和鞏固了唐宋確立的花卉精神品格,造型進一步程式化和規(guī)范化。固定的圖案符號有“喜上眉梢”、“瓜蝶連年”、“鳳穿牡丹”(圖6)、“一束青蓮”、“落葉歸根”等等。花卉植物與動物組成的“纏枝花卉”(圖7)“鳳穿牡丹”、“喜上眉梢”、“瓜蝶綿延”等圖案造型飽滿規(guī)整、色彩艷麗喜慶、寓意吉祥通俗,被廣泛喜愛接受?!耙皇嗌彙比』ɑ苊Q的諧音,對人們進行“清廉”教化。這些頗有內涵的圖案紋樣造型既表現(xiàn)了“禮”文化審美所追求的“美意”、“美德”,同時也成為一種模范,表達了“禮”文化的規(guī)范性。
在明清徽州古民居中,至今仍存在大量體現(xiàn)我國傳統(tǒng)禮文化的花卉陳設,包括了花卉植物本體以及各種陳設品包含的花卉植物紋樣?;ɑ芏际且环N穩(wěn)定的美學符號,包含大量的審美信息。這些信息誕生于人類社會最早期,經(jīng)歷了漫長的歷史演變,成為了具有鮮明的文化、時代烙印的審美符號。時至今日,這些審美符號背后的文化意義已經(jīng)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變得模糊,造成了應用的迷茫與困惑。理清審美符號與文化本源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對于指導現(xiàn)代陳設設計實踐具有深遠的意義。
(責任編輯:賀 輝)
[1]侯幼彬.中國建筑美學[M].哈爾濱:黑龍江科學出版社.1997.
[2]馬冬梅,咸寶林.析禮制在傳統(tǒng)建筑中的表現(xiàn)[J].上海: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05):45-48.
[3]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M].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6版),北京: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160.
[4]焦宇靜.中國傳統(tǒng)民居室內陳設空間形態(tài)分析——明清時期徽派民居的室內陳設[J].華中建筑,2012(08):129-133.
[5]于劍.青花纏枝蓮紋的起源與審美[J].中國陶瓷,2006(04):68-71.
[6]張亞池.皖南傳統(tǒng)民居與家具[J].家具與室內裝飾,2007(06).
[7]劉瑋,吳智慧,邵曉峰.皖南民俗對皖南傳統(tǒng)民間家具的影響[J].家具與室內裝飾,2012(10).
Flowers for the Midea: the expression of "the ritual culture"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huizhou residence fl ower display
Wang Ming
明清徽州民居花卉陳設對于營造室內空間意境、顯示民居主人社會地位、修養(yǎng)學識、審美情趣均起到了一定作用。從花卉品種的選材到陳列方式,從花卉數(shù)量尺度到布置手法,都受到了“禮”文化的深刻影響。甚至可以說它就是“禮”文化在明清徽州民居中的表達。梳理和總結明清徽州民居花卉陳設對于“禮”文化的表達方式,總結其表意手法,對現(xiàn)代陳設藝術設計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禮;徽州民居;陳設;花卉陳設
ract: The fl owers in Huizhou residential buildings played a part in the aspect of creating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of interior space,showing the master’s social status,morality and knowledge and aesthetic taste.All that from the selection of varieties of fl owers to way of displaying flowers or from the quantitative scale of flowers to the decorated way are affected deeply by “Li” culture. Especially, “Li” culture can be treated as an expression of Huizhou residential buildings of Ming and Qing Dynasty.Finally,the author combed and concluded the expression way of “Li”culture from the fl owers of Huizhou residential buildings of Ming and Qing Dynasty,and summarized the ideographic method,which is of considerable referential importance in modern furnishing design.
rds: Li;Huizhou Residential Buildings;Furnishings;Flowers
TS664.01;TU238+.2
A
1006-8260(2014)12-0064-02
湖南省教育廳2011年立項科學研究課題研究論文(編號:11C1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