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中醫(yī)藥大學,福建 福州 363000
恢刺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腰痛探討
楊靜
福建中醫(yī)藥大學,福建 福州 363000
文中通過回顧近20年來運用恢刺法治療臨床常見運動系統(tǒng)痛癥的針法特點、取穴特點及用恢刺法治療腰部疾病的研究現狀,認為恢刺法治療筋痹等運動系統(tǒng)痛癥療效確切,對腰部疾病治療亦有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腰痛具有一定的理論和實踐基礎,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恢刺法;腰椎間盤突出癥;筋痹;腰痛
恢刺法首見于《黃帝內經》?!鹅`樞·官針》:“恢刺者,直刺傍之,舉之前后,恢筋急,以治筋痹也?!迸R床實踐中恢刺主要用于治療筋痹,可以舒緩筋急。
歷代古籍對恢刺均有一定的解釋?!墩f文解字》對“恢”字解釋:“恢,苦回切,大也?!痹诖藦挠栐b、釋音、及版本、校勘方面來考證,元簡引《說文解字》的解釋以證,使其具有權威性[1]。 張志聰《黃帝內經靈樞集注》曰:“‘恢’,大之也。前后恢蕩其筋之急,以治筋痹也?!?馬蒔《黃帝內經靈樞注證發(fā)微》云:“三曰恢刺,以針直刺其旁,復舉其針,前后恢蕩其筋之急者,所以治筋痹也。”
郭靄春《黃帝內經靈樞校注語譯》的現代研究繼承了前人基礎,認為“恢訓‘大’,引申有寬敞之意。直刺在筋的旁邊,或前或后提插捻轉,緩解筋之急。恢刺是直刺在筋的旁邊,提插捻運,或前或后,這樣的方法,可以舒緩筋急的現象,治療筋痹的疾病[2]。
《靈樞·官針》云:“凡刺有十二節(jié),以應十二經”。恢刺屬于經筋刺法的一種,為十二刺之一,十二針法中一穴多刺或多向刺的代表?!端貑枴らL刺節(jié)論》云:“病在筋,筋攣節(jié)痛,不可以行,名曰筋痹,刺筋上為故,刺分肉間,不可中骨也?!闭f明治療筋痹,針對拘攣性病灶,可在痙攣拘急的筋肉附近取穴治療。針刺時,針尖朝向病痛筋肉,直刺進針,得氣后提針至淺層,改變方向再進針,向前、后、左、右分別行提插捻轉以增強針感,增大刺激面,以達到疏通經氣、舒筋緩急的目的[3]。
用恢刺的多向刺手法,以求強烈得氣或快速感傳,從而調和陰陽,行氣活血,扶正祛邪,疏經通絡,臨床療效確切。嚴書榮、孫樂芹等[4]用恢刺配合按摩治療老年性膝關節(jié)炎64例,吳志明,石瑜[5]運用恢刺針法在肩周炎、肱骨外上髁炎、急性腰扭傷等疾病均獲得滿意的臨床療效。王崢[6]以恢刺法治療肩關節(jié)周圍炎152例,選穴以肩前、肩髃、肩后、臑俞為主,恢刺組取穴后直刺進針,得氣后行恢刺,即針退到皮下,然后再次向下刺入,此時前后左右搖擺針柄,留針30min,間歇行針3次,總有效率為97.6%,臨床治愈率優(yōu)于對照組。張淑杰[7]等運用恢刺法治療肩背部軟組織損傷120例,切診明確壓痛點及筋束樣病變部位,取痛點較近處進針,針刺方向沿皮下逐漸深入至病變處,當有明顯針感時沿病變方向前后多向透刺,前后提插,針感減輕或消失后留針20min,總有效率為96.7%,治愈率80.8%。
通過以上臨床研究發(fā)現,恢刺針法的特點是一針多向刺,針刺角度多,刺激量大,針感強。操作主要為進針后行手法,得氣后再提針至皮下,改變方向再次進針,再次得氣,反復數次,根據病情決定刺激的強度,最后留針。
恢刺法有“直刺傍之,舉之前后”的特點,故恢刺法的現代研究多以局部取穴為主。劉軍[8]等運用恢刺法治療頸肌筋膜疼痛綜合征68例,根據“以痛為腧”的原則取穴,痛點一般集中于枕外隆突、頸椎棘突、橫突尖、肩胛骨上角等處。崔正友用恢刺為主治療腰肌筋膜炎[9],以腰部激痛點為主穴,配以腰部氣海俞、大腸俞、小腸俞、關元俞等背俞穴,臨床效果較好??梢姡执谭ǘ嗑植咳⊙?,以痛點或切診取得的壓痛點為主。
何悅碩[10]運用恢刺法治療急性腰扭傷50例,患者取側臥位,患側向下,針刺背部痙攣部位,垂直進針后小幅提插至得氣后提至皮下,再換方向針刺,方法同前,結果治愈32例,好轉15例,無效3例。丁麗玲[11],運用四針恢刺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66例,取穴以督脈上突出椎間盤為中心點,上下二組膀胱經背俞穴為進針點,向中心點進針,治療后癥狀完全消失、陽性體征轉陰、直腿抬高70°以上、恢復工作或勞動40例,顯效60.6%,總有效率達90.91%,除腰椎間盤突出外,肩周炎、網球肘、腰肌筋膜炎、肌肉攣急疼痛等病癥均可歸于中醫(yī)經筋病中筋痹的范疇,恢刺對于上述疾病的治療均有一定療效。
《素問·痿論》曰:“宗筋主束骨而利機關也”,經筋與人體肌肉、肌腱的起止、走行和分布基本一致。兩者在形態(tài)結構及生理功能上相似,在與骨骼的聯系方面也具有相似的規(guī)律和特點。在解剖生理及其功能上,可以認為人體椎間盤周圍的肌肉、韌帶、筋膜等組織均屬于經筋范疇。
十二經筋是對人體肌肉及其附屬組織的高度總結概括?!鹅`樞·經筋》分別記述了十二經筋的分布及病候。十二經筋病候雖各有差異,但總的來看,主要表現為各條經筋所在部位的筋肉、關節(jié)運動障礙和疼痛,如筋脈的牽掣、拘攣、掣痛、轉筋、強直和關節(jié)活動不利等?!端貑枴らL刺節(jié)論》“病在筋,筋攣節(jié)痛,不可以行。名為痹痛”,也說明了筋痹的主要表現為攣急疼痛。
腰椎間盤突出癥有腰腿痛及腰骶部、下肢肌肉的拘攣疼痛癥狀,與筋痹表現相符。疼痛部位多為腰骶部、臀部、大腿外側及后側、小腿外側等。這些部位與《靈樞·經筋》中記載的足少陽經筋、足太陽經筋的循行分布部分吻合[12],所以可利用經筋理論和經筋走行分布,結合“恢刺治筋痹”的思想,對本病辨證施治。
腰椎間盤突出癥主要癥狀為腰腿疼痛,對于腰腿痛的形成原因不同學者有多種角度的闡述。許平等[13]認為針刺可改善神經根微循環(huán),陳漢平[14]認為針刺具有抗炎作用,趙勇等[15]認為腰突癥病變部位筋膜表面張力增高和筋膜代償性增生肥厚可造成疼痛。趙勇、董福慧[16]認為是病變部位筋膜的相對位移和軟組織張力變化刺激或壓迫感覺神經引起疼痛。劉亞等[17]對腰痛患者的椎旁肌肉進行了病理學研究,見其椎旁肌肉的肌纖維呈不同程度的變形萎縮,肌纖維水腫、變性壞死,肌纖維及肌束見結締組織增生,其橫切面可見小空泡、靶樣纖維和角狀纖維,這些肌纖維的改變使腰部疼痛癥狀和腰椎病變形成惡性循環(huán)??梢姡执谭ㄖ委熝甸g盤突出癥的機制是利用針刺緩解腰部軟組織過高的張力,抗炎作用,改善局部神經根等軟組織微循環(huán),刺激病變的椎旁肌纖維,通過組織自身修復使軟組織及肌肉恢復正常,疼痛緩解。
恢刺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取穴多取病變部位局部,行多方向提插捻轉,可以較大限度地改善病變部位的血液循環(huán)狀況,有利于局部新陳代謝和致痛物質的清除,促進炎性物的吸收,加快局部功能恢復。
恢刺法臨床多用于軟組織損傷性疾病,臨床常見屬于筋痹的疾病有肩周炎、網球肘、腰肌筋膜炎、肌肉攣急疼痛等病癥,恢刺對于上述疾病的治療均有一定療效。目前恢刺研究大部分集中于頸肩部、肘部、肌肉筋膜等軟組織豐富的部位,對于腰部的疾病應用恢刺法的臨床研究有限。
對于腰椎間盤突出癥,長期以來大多根據經絡辨證,從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陽膽經及督脈角度論治。隨著近幾年中醫(yī)理論的深入研究,經筋的概念逐漸進入眾學者的視野。經筋屬于經絡系統(tǒng),是經絡的連屬成分,經絡的內涵之一。經筋與經脈密切關聯,但其生理功能及病理改變方面卻與經絡有很大的不同,在循行分布上也有一定的差異,在病癥表現和治療方面都有自身特點。從經筋理論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近年來有一些推拿方面的研究[18],取得了較好的療效。故根據經筋理論及恢刺治筋痹的思想,將恢刺方法運用到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中,可為臨床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打開了思路,增加了治療方法。
[1]日色雄一.日本考證學派《靈樞》研究之考察.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1:13-23.
[2]郭靄春.黃帝內經靈樞校注語譯[M].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89:76.
[3]馬元.《靈樞·官針》中刺法分類重輯并釋疑[J].針灸臨床雜志,2009,25(09):9-13.
[4]嚴書榮,孫樂芹.恢刺、短刺配合按摩治療老年性膝關節(jié)炎64例[J].社區(qū)中醫(yī)藥,2005,7(123):53-54.
[5]吳志明,石瑜.恢刺針法在臨床上的應用[J].云南中醫(yī)中藥雜志,1998,19(2):33-34.
[6]王崢.恢刺治療肩關節(jié)周圍炎療效觀察[J].上海針灸雜志,2009,28(8):471-472.
[7]張淑杰,劉靖.恢刺法治療慢性軟組織損傷120例[J].中國民間療法,2008,16(12):8.
[8]劉軍,范慶花,徐魯云.經筋恢刺法治療頸肌筋膜疼痛綜合征68例[J].中國中醫(yī)急癥,2011,20 (11):1864.
[9]崔正友.恢刺為主治療腰肌筋膜炎46例[J].中國民間療法,1997,5(1):20-21.
[10]何悅碩.偶刺配合恢刺治療急性腰扭傷50例[J].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2012,22(3):47-49.
[11]丁麗玲.四針恢刺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66例[J].云南中醫(yī)中藥雜志,2006,27(5):26-27.
[12]韋英才,梁樹勇,王鳳德.經筋療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觀察[J].中國中醫(yī)藥信息雜志,2009,16(9):58-60.
[13]許平,顧旭東,黃俊軍,等.針刺分型治療頸椎病的血液流變學動態(tài)觀察[J].中國針灸,1996,16(1):7.
[14]陳漢平.現代中醫(yī)藥應用與研究大系(第十六卷)針灸[M].上海:上海中醫(yī)藥大學出版社,I995:115-117.
[15]趙勇,郭振芳.經筋痹痛與軟組織張力的相關性探討[J].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3,26(6):85-86.
[16]趙勇,董?;?經筋痹痛的軟組織力學變化分析與治療思路[J].北京中醫(yī)藥,2008,27(9):705-707.
[17]劉亞,陳淑琴,劉儒森,等.下腰痛與椎旁肌纖維類型特點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醫(yī)學雜志,2001,9(81):1078-1079.
[18]梁樹永,韋英才,吳飛.經筋手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觀察[J].四川中醫(yī),2010,28(10):122-123.
楊靜,在職碩士研究生,E-mail:YYJJ2031020@126.com
R681.5+3
A
1007-8517(2014)16-0024-02
2014.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