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冬晨,楊江,韓新民
針刺治療腦性癱瘓動物實驗研究進展①
徐冬晨1,楊江2,韓新民3
本文綜述針刺對中樞神經系統(tǒng)結構與功能的影響。針刺治療腦癱能有效改善其運動功能和學習記憶能力,作用機制非常復雜,涉及腦血流量、病理形態(tài)學、能量代謝、自由基代謝、細胞凋亡、突觸聯(lián)系、神經營養(yǎng)因子表達等方面。
腦性癱瘓;針刺;動物實驗;綜述
[本文著錄格式] 徐冬晨,楊江,韓新民.針刺治療腦性癱瘓動物實驗研究進展[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4,20(4):331-333.
腦癱是自受孕開始至嬰兒期非進行性腦損傷和發(fā)育缺陷所導致的綜合征,主要表現(xiàn)為運動障礙及姿勢異常,可并發(fā)智力障礙、癲癇、感知覺障礙、交流障礙、行為異常及其他異常[1]。腦癱是一種常見的兒科疾患,屬于中醫(yī)“痿證”“五軟”“五遲”“五硬”“癡呆”等病癥范疇。腦癱后的功能障礙不同程度地影響其獨立生存能力、生活質量和未來的職業(yè)能力,給家庭、社會造成不同程度的負擔。針刺作為中國傳統(tǒng)康復治療手段之一,是腦癱治療的常用方法,有效、經濟、不良反應少。目前,很多學者借助現(xiàn)代科學技術,不斷探索著可能的療效及其機制,其中腦癱建模常常以缺血缺氧性腦損傷為主。本文主要綜述2003年以來國內外有關針刺治療腦癱動物的研究,為針刺療法在腦癱中更合理地應用及相關深入研究提供參考。
腦缺血缺氧或宮內感染致腦損傷幼鼠站立不穩(wěn),多種運動功能評估包括觸覺刺激試驗[2-4]、懸吊實驗[5-7]、斜坡實驗[5-6]、Morris水迷宮[8]和Y迷宮測試[5,9]等,顯示其神經功能明顯下降,隨著針刺時程增加,神經功能改善明顯,協(xié)調性增強,早期介入[2-3]或結合其他療法[5,9-10]后效果更佳??傊槾讨委?,尤其是早期介入或聯(lián)合其他療法的應用,可顯著促進缺血缺氧性腦癱幼鼠運動功能和學習記憶能力的改善。
幼鼠腦缺血缺氧后腦部血流量顯著下降,腦缺血缺氧后2~4 d血流量升高,仍低于正常血流量,腦組織水腫加重,至第4天恢復正常[11]。應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測定儀測定,發(fā)現(xiàn)經針刺治療后其血流量較基礎狀態(tài)明顯升高,運動功能改善[6,10,12],2周后腦血流增長率較首次針刺后有所下降,針刺同時也能減輕腦組織水腫[6,12],證明針刺能有效改善缺血缺氧性腦癱幼鼠大腦微循環(huán)。
幼鼠腦缺血缺氧后部分細胞變性、壞死,出現(xiàn)典型的凋亡,胞漿中作為神經細胞機能狀態(tài)標志的尼氏體大量減少甚至消失,樹突減少或消失,血管閉塞,腦軟化灶形成,小膠質細胞增生改變,隨著時間的延長逐漸加重,以72 h左右最為明顯。結扎側腦半球呈程度不等的萎縮,經針刺治療,細胞變性壞死、凋亡[5,13]及尼氏體脫失有減輕的趨勢,腦部形態(tài)結構逐漸恢復[2,5,14-17],腦萎縮減輕,重量較治療前明顯增加[2-4,18],尤其是早期針刺介入的幼鼠[2-3,18],運動功能也會相應改善[2-4]。
腦組織能量代謝障礙是缺血缺氧性腦損傷病理生理過程中發(fā)生的首要環(huán)節(jié)。幼鼠腦缺血缺氧后ATP酶活性、ATP酶分解活性、ATP生成率均明顯下降,并伴隨血糖的下降,神經細胞變性壞死;經針刺的幼鼠ATP酶活性高于自然恢復的幼鼠,同時病理改變減輕,學習和記憶能力得到明顯提高[9],提示能量代謝變化可能是針刺治療腦癱的重要機制之一。
腦缺血缺氧后,自由基的產生與清除失去平衡,可引發(fā)腦組織生成大量的自由基,如一氧化氮(NO),它能與超氧陰離子O2?-結合,引起細胞膜、細胞器發(fā)生脂質過氧化,加重腦損傷,而脂質過氧化的主要降解物為丙二醛(MDA)[19-20]。有實驗顯示,接受針刺的幼鼠,腦組織中NO和MDA水平下降,較自然恢復的幼鼠明顯,同時腦水腫相應減輕,提示針刺治療可以有效抑制缺血缺氧后NO的產生,減輕NO和氧自由基對腦組織的損傷作用[12]。
腦缺血缺氧后,幼鼠大腦皮層、海馬等腦部組織會發(fā)生細胞凋亡,是神經細胞損傷的重要形式之一,有學者觀察到細胞凋亡在腦缺血缺氧后2~3 d達高峰[17,21]。參與細胞凋亡調控的主要有Bcl-2家族和Caspase家族。Bcl-2家族的成員包括抑制細胞凋亡成員(如Bcl-2、Bcl-xL等)、促進細胞凋亡成員(如Bax、Bak等)和BH3-only死亡蛋白。近年來對于前兩類的研究較多,并已表明,Bcl-2和Bax的比例關系是決定對細胞凋亡抑制作用強弱的關鍵因素。研究顯示,腦缺血缺氧后Bax表達明顯增多,且比Bcl-2顯著[22],針刺可以提高Bcl-2的表達,同時降低Bax的表達,細胞凋亡數(shù)顯著減少[13],且干預越早越明顯[18],說明針刺能有效減少腦缺血缺氧后的細胞凋亡。
神經細胞間的突觸包括化學性突觸和電突觸,信息傳遞的媒介物分別是神經遞質和局部電流。突觸的結構和信息傳遞效能影響著神經系統(tǒng)的功能。
7.1 對突觸結構的影響
目前針刺研究主要集中在對微管相關蛋白-2(MAP-2)、突觸素p38等的影響。
MAP-2主要存在于中樞神經系統(tǒng)神經細胞胞體、樹突和樹突棘等,參與構成細胞骨架,調節(jié)突觸可塑性。劉波在實驗中發(fā)現(xiàn),給予腦缺血缺氧幼鼠頭穴叢刺,海馬CA1區(qū)MAP-2表達隨著時程增加,增高幅度明顯下降,結合環(huán)境刺激法后療效相應地進一步提高。實驗中還觀察到學習記憶能力變化與MAP-2表達變化相一致,表明海馬CA1區(qū)MAP-2表達增加是頭穴叢刺或頭穴叢刺結合環(huán)境刺激法能有效促進腦缺血缺氧幼鼠學習記憶能力改善的機制之一[8,23]。
突觸素p38廣泛存在于神經細胞的突觸前囊泡中,參與神經發(fā)育、分化、再生與修復。有研究顯示,幼鼠腦缺血后,突觸素表達增加,經過頭穴叢刺后突觸素的表達更高,提示頭穴叢刺可增強突觸可塑性,研究還表明聯(lián)合環(huán)境刺激法后作用更大[23-24]。
7.2 對神經遞質的影響
李曉捷等發(fā)現(xiàn),幼年實驗動物因缺血缺氧或高膽紅素致腦癱后腦內單胺類神經遞質含量下降,針刺患側和督脈穴位時能明顯升高腦內5-羥色胺(5-HT)含量、腦干去甲腎上腺素(NE)含量和基底核多巴胺(DA)[25-26]。但也有學者發(fā)現(xiàn),該法對腦內和脊髓內的NE含量均無明顯影響[27]。這些說明針刺對腦癱模型腦內單胺類神經遞質含量有一定的調控作用。但兩項實驗結果存在明顯的差異,可能與腦癱模型不同、電針刺激方案不同、腦組織取材部位不完全相同等因素有關,有待深入研究。
興奮性氨基酸類神經遞質谷氨酸(Glu)含量的升高是缺血缺氧性腦病發(fā)病過程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降低腦中Glu含量是關鍵[17]。楊進廉等研究發(fā)現(xiàn),單純針刺患側穴位能明顯升高腦內抑制性氨基酸類神經遞質甘氨酸(Gly)和γ-氨基丁酸(GABA)含量;針刺患側穴位加上督脈穴位則能明顯降低腦內和脊髓內Glu含量,升高脊髓內GABA含量,對其他神經遞質含量的影響與針刺患側穴位效果相同或更強[27]。這些研究結果提示針刺對腦和脊髓內興奮性與抑制性氨基酸類神經遞質的調控具有廣泛性、復雜性,而同時選用患側和督脈具有協(xié)同作用。
另外,乙酰膽堿(Ach)作為中樞膽堿能神經系統(tǒng)的重要遞質之一,參與學習、記憶等重要的生理活動。但由于目前尚無直接顯示Ach的組織化學方法,而膽堿乙酰轉移酶(ChAT)為細胞內Ach合成的關鍵酶,一般以此代表膽堿能神經細胞的功能狀態(tài)。李宛青等的研究發(fā)現(xiàn),針刺治療能有效促進腦缺血缺氧幼鼠海馬結構CA1區(qū)內ChAT表達增多、增強,逐漸接近正常幼鼠,從而催化Ach合成增多,促進功能恢復[15,28]。
神經營養(yǎng)因子已越來越多地用于腦損傷的研究與干預中,但大多限于成熟的腦組織,對在發(fā)育期腦損傷的應用較少。
有實驗發(fā)現(xiàn),幼鼠腦缺血缺氧后,抗氧化防御系統(tǒng)中的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的活力、谷光甘肽的含量均明顯下降[20,28]。此時結扎側大腦半球的腦源性神經營養(yǎng)因子(BDNF)、神經生長因子(NGF)表達明顯增多,逐漸達到高峰,但時程短,增加的水平有限,隨著生長發(fā)育其水平又逐漸降低,并維持在較低水平。針刺后能持續(xù)上調BDNF、NGF表達水平,在各時間點數(shù)量和強度上均顯著高于自然恢復的幼鼠[2,15,23,29],還進一步發(fā)現(xiàn)在刺激和維持NGF表達上,早期針刺效果更明顯[2,30]。也有學者應用宮內感染致早產模型進行研究[31],在BDNF表達變化顯示出與以上一致的結果。BDNF大量增加后,可以調節(jié)自由基代謝,增加SOD和谷光甘肽過氧化物酶等在神經細胞中的活性,使自由基積聚減少,還可以對抗代謝性和興奮性氨基酸毒性損傷,調節(jié)細胞內Ca2+的水平,穩(wěn)定細胞內環(huán)境,對NO介導的谷氨酸神經毒性也有抵抗作用,從而保護腦組織免受進一步損傷。NGF、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bFGF)在調節(jié)抗氧化防御系統(tǒng)的作用方面有著與BDNF類似的作用。有實驗顯示,腦缺血缺氧或宮內感染致腦損傷幼鼠的受損腦組織和鄰近區(qū)域bFGF表達增加,經針刺治療bFGF表達較自然恢復增加,并可延長強陽性表達,前肢功能恢復明顯,而且早期介入對于bFGF的表達和前肢功能有著更為顯著的影響[3,32]。說明針刺能改善神經功能,調節(jié)bFGF表達可能是其機制之一。
腦組織生長相關蛋白-43(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GAP-43)是神經細胞軸突再生的分子標志。黃雄昂等研究表明,針刺治療促進腦組織各部位(尤其是運動皮質)GAP-43的表達,并使其表達在一定時間內維持在較高水平,從而有利于神經組織再生和突觸重建[14]。目前,GAP-43表達的調控機制尚不完全清楚。
膠質纖維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是中樞神經系統(tǒng)中星形膠質細胞特異性蛋白。王琴玉等應用SABC (Strept Avidin-Biotin Complex)法檢測腦組織GFAP表達,發(fā)現(xiàn)經針刺后GFAP表達增加,前肢功能相應改善[4,7],提示針刺能促進GFAP表達,可能是其治療腦癱在細胞層面的重要機制之一。
有關針刺治療腦癱作用機制的研究是多層次、多方面的,涉及腦血流量、病理形態(tài)學、能量代謝、自由基代謝、細胞凋亡、突觸聯(lián)系、神經營養(yǎng)因子表達等,還有很多不為所知的機制需要進一步的探索。目前的實驗設計存在一些問題,如動物模型、針刺方案不統(tǒng)一,選穴標準不同,針刺常常與電刺激結合,刺激量、強度、持續(xù)時程不一等,導致很多實驗結果之間無法進行比較和利用。另外,有學者研究針刺的早期介入,但能早到什么程度,什么時候介入最適合,尚缺乏專門的實驗及臨床研究,這些都是針刺治療腦癱進一步研究的切入點,應加強研究,為深入的基礎研究和臨床療效的提高、治療標準化的完善等提供依據和參考。
[1]陳秀潔,李樹春.小兒腦性癱瘓的定義、分型和診斷條件[J].中華物理醫(yī)學與康復雜志,2007,29(5):309.
[2]王琴玉,孫硯輝,許能貴,等.不同時窗針刺對腦癱幼鼠海馬CA1區(qū)神經元及腦組織神經生長因子表達的影響[J].針刺研究,2004,29(3):174-178.
[3]王琴玉,孫硯輝,靳瑞.不同時窗針刺對窒息腦癱幼鼠腦組織bFGF表達的影響[J].中國康復,2005,20(4):195-197.
[4]王琴玉,王文花,靳瑞.針刺對窒息腦癱幼鼠腦組織膠質纖維酸性蛋白表達的影響[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05,20(6): 423-425.
[5]付強,祁巖超,唐純志,等.針刺和神經干細胞聯(lián)合治療腦癱幼鼠的效果評價[J].湖南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1,31(6):51-53.
[6]劉穎,鄒麗萍.電針對缺氧缺血性腦損傷幼鼠大腦皮質血流的影響[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1,26(3):198-200.
[7]遲瑛嬌,李曉捷,李瑩.針刺對宮內感染致腦損傷仔鼠腦組織膠質纖維酸性蛋白表達的影響[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7, 22(15):1168-1169.
[8]孔妍,唐強,朱路文,等.缺氧缺血性腦損傷后針康法對幼鼠學習記憶能力及海馬微管相關蛋白-2表達的影響[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1,17(4):310-312.
[9]閆丙川,劉合玉,賈天明,等.針刺對缺氧缺血性腦損傷大鼠保護作用的實驗研究[J].神經疾病與精神衛(wèi)生,2005,5(1):33-35.
[10]Liu Y,Zou LP,Du JB,et al.Electro-acupuncture protects against hypoxic-ischemic brain-damaged immature rat via hydrogen sulfide as a possible mediator[J].Neurosci Lett,2010, 485(1):74-78.
[11]丁春華,劉煥榮,張少丹,等.針灸治療窒息腦癱幼鼠的實驗研究[J].河北醫(yī)科大學學報,2000,21(3):155-156.
[12]丁春華,劉煥榮,張少丹,等.針灸治療幼鼠缺血缺氧性腦病的實驗研究[J].中國應用生理學雜志,2005,21(4):400-401.
[13]吳至鳳,溫恩懿,趙聰敏,等.針刺對發(fā)育期腦損傷大鼠腦組織細胞凋亡及Bcl-2、Bax蛋白表達的影響[J].重慶醫(yī)學,2010, 39(21):2898-2900.
[14]黃雄昂,劉繼明,唐紹燦.電針對窒息腦癱幼鼠海馬、紋狀體和運動皮質GAP-43表達的影響[J].山東大學學報(醫(yī)學版), 2009,47(9):44-48.
[15]李宛青,劉偉,吳愛群,等.電針對新生大鼠缺血缺氧后腦組織ChAT和BDNF表達的影響[J].解剖學研究,2003,25(4):295-297.
[16]李宛青,吳愛群,劉偉,等.電針治療缺血缺氧新生大鼠對海馬神經元尼氏體的影響[J].鄭州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5,40 (2):271-273.
[17]陳健,江蓮,武秀華,等.缺氧缺血時新生大鼠腦中谷氨酸含量的變化及與腦損傷的關系[J].河北醫(yī)科大學學報,2004,25 (1):22-24.
[18]祁巖超,劉振寰,柴鐵劬,等.針刺抑制幼鼠HIBD腦組織神經細胞凋亡的實驗研究[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1,14 (15):1-4.
[19]辛穎,韓玉昆,李強.bFGF對缺氧缺血新生大鼠腦組織中SOD、MDA和NO的影響[J].新生兒科雜志,1999,14(6): 262-265.
[20]王麗雁,趙聰敏,張雨平.AMPA受體拮抗劑對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腦損傷自由基的影響[J].中國臨床康復,2004,8(13): 2484-2485.
[21]江蓮,陳健,鄺剛,等.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對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腦損傷保護機制的研究[J].中華圍產醫(yī)學雜志,2004,7 (3):152-154.
[22]馬曉麗,張麗華,張士嶺,等.EP對HIBD新生大鼠腦組織BCL-2及BAX表達的影響[J].中國傷殘醫(yī)學,2012,20(1): 24-25.
[23]劉波,唐強,邢艷麗,等.頭穴叢刺結合環(huán)境刺激對缺氧缺血性腦損傷新生大鼠海馬MAP-2和p38表達影響的實驗研究[J].針灸臨床雜志,2011,27(2):63-65.
[24]宋文秀,曹云濤,劉華慶.新生鼠腦缺血再灌注后海馬CA1區(qū)突觸素的表達及意義[J].第四軍醫(yī)大學學報,2004,25(16): 1467-1469.
[25]李曉捷,李艷秋,姜志梅,等.腦性癱瘓仔兔腦組織單胺類神經遞質的實驗研究[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3,18(10):818-819.
[26]劉振寰,潘佩光,趙勇,等.電針對腦性癱瘓幼鼠腦組織單胺類神經遞質的影響[J].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2007,13(8): 619-620.
[27]楊進廉,宋軍,楊金蓉.不同針刺部位對痙攣大鼠模型腦及脊髓內神經遞質含量的影響[J].針灸臨床雜志,2008,24(2):37-39.
[28]寧曉霞,師社會,胡海濤,等.腦源性神經營養(yǎng)因子及其受體TrkB在大鼠新皮質的表達研究[J].陜西醫(yī)學雜志,2007,36 (9):1122-1124.
[29]吳愛群,劉偉,李宛青,等.氦氖激光與電針穴位療法對新生鼠腦缺血缺氧后海馬神經元存活的影響[J].鄭州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3,38(6):890-893.
[30]祁巖超,劉淑華,劉振寰,等.針刺對幼鼠HIBD腦組織發(fā)育及NGF蛋白表達的實驗研究[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08,11(12):1-4.
[31]王風波,李曉捷,唐明薇.電針對先天性腦損傷仔鼠腦組織腦源性神經生長因子表達的影響[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兒科學, 2011,3(3):213-215.
[32]李曉捷,遲瑛嬌,龐偉.針刺對宮內感染致腦損傷仔鼠腦組織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表達的影響[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7,13(12):1101-1102.
Advance in Animal Experiment of Acupuncture for Cerebral Palsy(review)
XU Dong-chen,YANG Jiang,HAN Xin-min.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Science,Nanjing Technical College of Special Education,Nanjing 210000,Jiangsu,China
This article reviewed the effects of acupuncture on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Acupuncture is effective on motor function and ability of learning and memory.The mechanism is complex,including cerebral blood flow,pathomorphism, energy metabolism,free radicals metabolism,cell apoptosis,synaptic connections,and expression of neurotrophic factor,etc.
cerebral palsy;acupuncture;animal experiment;review
10.3969/j.issn.1006-9771.2014.04.007
R742.3
A
1006-9771(2014)04-0331-03
2013-06-13
2013-09-26)
1.南京中醫(yī)藥大學中醫(yī)兒科學重點學科開放課題資助項目(No.EZK2012011);2.江蘇高?!扒嗨{工程”資助項目。
1.南京特殊教育職業(yè)技術學院康復科學系,江蘇南京市210000;2.南京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兒科,江蘇南京市210000;3.南京中醫(y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yī)學院,江蘇南京市210000。作者簡介:徐冬晨(1977-),男,漢族,江蘇江陰市人,碩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兒童康復。通訊作者:韓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