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艷 史大卓 董國菊
(中國中醫(yī)科學院西苑醫(yī)院,北京 100081)
1.1 冠心病患者中醫(yī)脈象:張劍[1]、瞿岳云[2]等分析冠心病患者的脈象信息后發(fā)現,以沉、緩、弱、細、滑、弦脈為主。崔麗霞[3]臨床觀察符合隱性冠心病或早期冠心病改變患者,左右寸脈皆有不同程度的無脈或脈弱。將冠心病患者與非冠心病患者脈象進一步比較后發(fā)現,冠心病組滑脈、沉脈、澀脈、弦細脈組顯著增多[4-6]。并且,脈象特征與證候有關聯,何慶勇等[7]采用對應分析技術對冠心病不同證候和脈象進行統計分析,結果示氣虛血瘀證、氣陰兩虛證與脈細弱相關、痰瘀互阻證與脈弦滑最相關、陽虛寒凝證與脈沉細相關。
1.2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脈象:楊俊華等[8]觀察后發(fā)現,以弦滑、細弱脈為主。
李福鳳等[9,16]運用脈象檢測系統(本系統由上海中醫(yī)藥大學與上海交通大學研制)采集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支架前后的脈圖,采用時域方法和Hilbert-Huang變換方法分析。結果發(fā)現冠心病患者支架后脈圖時域波幅較支架前有降低趨勢;支架置入對脈圖波形有很大的影響;支架后脈象趨于和緩,接近于正常人的狀態(tài)。且脈圖改變程度與冠狀動脈狹窄程度相關。①冠心病患者與非冠心病患者脈圖比較:李福鳳等[10]比較冠心病患者與非冠心病者的脈圖參數,二者在脈圖參數值方面存在顯著差異。陳寶珍等[11]對冠心病患者和健康人做的脈圖檢測分析發(fā)現,與健康對照組比較,冠心病患者在反映血流變方面的參數值較健康人明顯降低(P<0.05)。郭睿等[12]分析了冠心病患者與正常成人脈搏波的非線性動力學特征,根據遞歸圖反應的特征,推測冠心病組的脈搏信號具有較高的規(guī)律性和確定性。②冠心病患者脈圖與血生化指標的關系:康萍等[13]分析了冠心病患者的脈圖參數和血脂、凝血變化的相關性。結果,血脂中低密度脂蛋白、載脂蛋白 B 的變化對脈圖主波幅度、重搏前波幅度、左心室舒張期時間與左心室收縮期時間比值的影響較大(P<0.05);脈圖參數可以較好地預測血脂指標的典型變量。血脂中低密度脂蛋白的變化與脈動周期、左心室舒張期時間與左心室收縮期時間比值呈正比關系;脈圖參數與凝血四項無明顯相關性。楊天權等[14]運用脈象冠心病概率診斷法探討冠心病概率與血脂的關系。脈象冠心病概率是由收縮壓、脈率、脈象圖、實足年齡等四項指標計算而得的一種綜合指標。結果其與血清膽固醇值(r=0.222,P<0.0001)、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值(r=0.3172,P<0.01)呈顯著正相關。③冠心病患者脈圖與超聲心動圖的關系:李福鳳等[15,16]研究了冠心病患者脈圖參數和超聲心動圖指標,心臟超聲指標中主動脈瓣口徑、二尖瓣E峰的變化與脈圖參數呈負相關;心臟室間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與脈浮程度正相關。脈有力程度與主動脈流速、肺動脈流速正相關;與二尖瓣E峰負相關。脈象緊張程度與心臟左房內徑、右室內徑、室間隔厚度、主動脈流速、肺動脈流速正相關;與左室舒張末期內徑、左室收縮末期內徑、二尖瓣E峰、二尖瓣A峰、射血分數負相關。脈象滑利程度與主動脈流速、肺動脈流速正相關;與二尖瓣A峰、射血分數負相關 (P<0.05)。
20世紀80年代的研究多是用時域分析法和頻域處理方法,而HHT方法是一種更具適應性的、基于模態(tài)分解時間序列數據處理方法,適合進行非線性、非平穩(wěn)信號的處理[10]。①時域分析方法:李福鳳等[9,10]使用上海中醫(yī)藥大學與上海交通大學研制的脈象儀。采用傳統時域信號分析方法直接觀測,得到波峰、波谷幅值和收縮期、舒張期時間等時域信息特征指標。②HHT方法:通過經驗模態(tài)分解方法對一段時間內的信號序列直接分解(EMD),產生一組內在模函數,其每一種模態(tài)對應于一種物理狀態(tài),隨后使用HT(Hilbert Transform)得出瞬時的頻率和振幅,進而得到邊際譜。對于同一位患者,所有控制條件都保持一致。通過EMD分解可以得到按照不同頻率區(qū)別的不同模態(tài)波形數據,對區(qū)別冠心病患者與健康人之間的脈象信息有顯著意義[10]。③遞歸定量分析(RQA)方法:遞歸圖是判斷數據中是否存在某些確定性規(guī)律的有效工具。對實際采樣所得脈搏信號一維時間序列,為重現系統相空間軌道動力學行為可以構造其遞歸圖。為量化系統遞歸現象,采用如下RQA參數:遞歸率(RR,指遞歸圖中遞歸點的百分比,反應相空間點遞歸頻率及軌跡在相空間的聚集度),確定性(DET,指構成45o對角線結構的遞歸點的百分比,描述軌跡周期遞歸的程度),對角線長度的均值(L),最長對角線(Lmax),遞歸熵(ENTR,遞歸圖中45°對角線分布的Shannon熵,反應遞歸圖中對角線長度分布的復雜度),層狀度(LAM,構成豎直或水平線段結構的遞歸點的百分比),豎直或水平線段長度均值(TT),最長豎直或水平線段長度(Vmax),其中LAM、TT、Vmax反映系統的穩(wěn)定性。接受者工作特征(ROC)曲線以靈敏度為橫坐標,(1-靈敏度)為縱坐標,ROC曲線下的面積表示診斷系統中陽性和陰性診斷結果分布的重疊程度,反映診斷價值的大小。通過比較顯著性差異的RQA參數的ROC曲線下面積來評價診斷效率[12]。
冠心病患者多見沉、弱、滑脈。沉脈主里證;弱脈主氣血虧虛;滑脈主痰濁內阻。在982例冠心病心絞痛合并動脈粥樣硬化性血栓性腦梗死患者信息中,痰瘀互結證160例,明顯高于其他單純證型,證名中含單證素痰者574例,含單證素瘀者497例,含痰、瘀雙證素者298例[1]。冠心病血瘀證是最常見的證型,患者微循環(huán)嚴重障礙、微血管畸形、管徑變細、流速變慢、出現白色微血栓等,血流變呈高度濃、黏、聚狀態(tài)。研究顯示:高脂血癥各證與健康對照組相比,均有速射時間和心縮時間延長、快速充盈系數降低的表現,痰瘀阻絡證速射時間延長更明顯,反映在脈圖上可見升支緩慢,主要因為血管阻力增大、大動脈順應性下降所致[11]。瞿岳云等[4]對480例冠心病患者研究后發(fā)現,脈象特征與證型之間存在關聯,冠心病不同證候有其特征性的脈象特點。
綜上所述,冠心病患者脈象確有特異性,脈象的客觀化研究進一步證實并將冠心病脈象特征進行了量化。但目前仍存在局限性,體現在幾個方面:①缺少對冠心病不同分型、不同證型的脈象分析;②對冠心病患者的脈圖研究缺乏統一的標準,可能因為檢測設備的差異而遺漏關鍵信息;③未進行大規(guī)模、不同地區(qū)人群的比較分析。對不同地區(qū)冠心病患者各分型的脈圖分析、中醫(yī)各證型的脈圖分析,充實對冠心病特征人群的分析,將是今后研究的重點。
[1]張劍,陳智慧,張哲,等.982例心腦合病患者舌象、脈象分析[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3,15(6):61-64.
[2]瞿岳云,孫智山,顧星.冠心病心絞痛脈象脈圖與證素相關性臨床研究[J].湖南中醫(yī)學院學報,2006,26(1):31-33.
[3]崔麗霞.寸脈與冠心病的相關性探討[J].中醫(yī)研究,2006,19(5):9-10.
[4]韋湘林.135例冠心病的中醫(yī)證型及舌脈象分析[J].新中醫(yī),1996,28(1):8-10.
[5]韋湘林.冠心病與舌脈象的關系[J].遼寧中醫(yī)雜志,1996,23(1):17-18.
[6]汪濤,虞東玲.冠脈造影結果與中醫(yī)舌診脈診關系研究[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9,18(24):2888-2889.
[7]何慶勇,王階,張允玲.對應分析技術在冠心病舌脈象定量提取中的應用[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09,24(3):287-290.
[8]楊俊華,張虹,巫心培.急性心肌梗死與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高血壓病舌象、脈象辨證分型的比較[J].天津中醫(yī),1998,15(2):64-65.
[9]李福鳳,王憶勤,孫仁,等.14例冠心病患者冠脈支架介入治療前后脈圖變化觀察[J].中醫(yī)雜志,2008,49(8):734-737.
[10]李福鳳,王憶勤,孫仁,等.基于Hilbert-Huang變換和時域方法的冠心病患者脈圖波形特征研究[J].中國心血管病研究,2008,6(4):244-246.
[11]陳寶珍,胡志希,明荷.66 例冠心病心血瘀阻證脈圖檢測分析[J].中國中醫(yī)藥信息雜志,2008,15(3):19-20.
[12]郭睿,王憶勤,顏建軍.基于遞歸定量分析得冠心病中醫(yī)脈象特征提取與分析[J].中西醫(yī)結合學報,2011,9(11):1226-1233.
[13]康萍,李福鳳,姚笛,等.冠心病脈象信息與血脂、凝血系統變化的關聯研究[J].世界科學技術—中醫(yī)藥現代化,2011,13(5):811-815.
[14]楊天權,張曼韻,陳麗英.脈象冠心病概率與血脂關系的研究[J].中醫(yī)藥學刊,2003,21(3):331-332.
[15]李福鳳,王憶勤,姚笛,等.冠心病心絞痛患者超聲心動圖變化與其脈象要素的關聯研究[J].遼寧中醫(yī)雜志,2009,36(9):1441-1443.
[16]李福鳳,王憶勤,姚笛,等.冠心病脈圖特征與冠脈狹窄程度、超聲心動圖的關聯研究[J].世界科學技術—中醫(yī)藥現代化,2008,10(1):5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