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萬達
下肢缺血性疾病介入治療的臨床效果研究
李萬達
目的 通過對下肢動脈缺血性疾病患者進行介入治療 , 研究介入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 下肢動脈缺血性疾病患者 150 例對其進行血管造影檢查 , 并分為介入治療組與保守治療組 , 介入治療組采用自膨式支架置入術進行治療 , 保守治療組則采用內科保守藥物進行治療 , 臨床隨訪 6 個月 ~3 年 , 將兩組患者治療的臨床效果進行對比。結果 介入治療組下肢動脈缺血性疾病患者手術成功率 100%, 臨床效果 90%, 12 個月內病情出現再狹窄進行截肢患者 10% ;保守治療組臨床有效率 62.2%, 截肢率 37.8%,兩組之間實驗數據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結論 介入治療有利于下肢動脈缺血性疾病患者的臨床治療 , 能夠提高臨床有效率。
下肢動脈缺血性疾病 ;介入治療 ;臨床療效
下肢動脈缺血性疾病主要包括糖尿病足、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等 , 既是一種常見的外周血管疾病 , 又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 , 影響著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活水平。因此 , 這類疾病需要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 , 保證患者的生活質量。
1. 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選取自 2009 年 8 月 ~2011 年 2 月本院收治的下肢動脈缺血性疾病患者 150 例 , 其中男 110 例 ,女 40 例 ;年齡在 35~80 歲之間 , 平均年齡 (54.32±4.63)歲 ,平均病程為 (15.5±4.3)年。
1. 2 治療方法 將選中的 150 例患者分為介入治療組 60 例 ,保守治療組 90 例 , 介入治療組患者采用球囊導管進行擴張 ,對下肢動脈嚴重狹窄者進行自膨式支架置入手術治療并進行常規(guī)靜脈注射普通肝素 , 手術后 12 個月內服用凝劑 ;保守治療組則采用內科保守藥物進行治療 , 以達到控制原發(fā)病的要求。
1. 3 隨訪記錄 本次研究對下肢動脈缺血性疾病患者治療后進行 6 個月 ~ 三年的臨床隨訪 , 臨床隨訪要詳細記錄以下兩項指標:①下肢動脈缺血性疾病患者肢體溫度、疼痛程度、膿性分泌物、創(chuàng)面肉芽腫臨床癥狀與體征;②測量下肢動脈缺血性疾病患者踝肱指數。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 PEMS3.1 軟件對本次實驗研究所得數據進行分析 , 計數資料采用χ2進行檢驗 , 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根據本次研究數據顯示 :①介入治療組 30例下肢動脈缺血性疾病患者采用 PTA 和 PTA 聯合支架置入手術進行治療 , 手術成功率為 100%, 術后沒有發(fā)生明顯的并發(fā)癥 , 臨床效果 90%, 12 個月內病情出現再狹窄進行截肢患者 10%, 36個月內臨床有效率與截肢率分別為 57.7%、23.1% ;②保守治療組臨床有效率 62.2%, 截肢率 37.8%。兩組之間實驗數據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在術后臨床隨訪中 , 介入治療組 26 例下肢動脈缺血性疾病患者隨訪 3 年 , 開通率為 57.7% ;11 例患者出現再狹窄情況 , 其中 6 例患者進行截肢 , 截肢率 23.1%。
下肢動脈缺血性疾病會導致出現患者靜息痛、借鑒性跛行等癥狀 , 病情嚴重者則要進行截肢治療。由于受到社會環(huán)境不斷變化影響和人口老齡化特點的制約 , 下肢動脈缺血性疾病的發(fā)病率逐漸變高 , 嚴重危害患者的身體健康狀態(tài)和生活質量水平的提高 , 因此 , 患者要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 , 減少患者截肢情況[1]。下肢動脈缺血性疾病比較容易發(fā)生病變 ,病變的范圍廣、影響患者支動脈、創(chuàng)傷大、手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與死亡率均較高 , 尤其是老齡患者和伴有嚴重心腦血管疾病患者 , 手術的安全性偏低。下肢動脈缺血性疾病相關手術操作復雜、手術時長長、容易產生失血過多等情況 , 內科保守治療臨床療效不明顯。介入手術對下肢動脈缺血性疾病的治療具有創(chuàng)傷小、安全性高、并發(fā)癥少和可重復性好等特點 ,是目前為止治療下肢動脈缺血性疾病臨床療效較好的治療方法[2]。
近幾年來 , 介入手術得到廣泛應用 , 治療下肢動脈缺血性疾病取得了很好的臨床效果 , 越來越多的患者都接受 PTA聯合血管內置入支架的治療方法 , 提高了成功率 , 但是肱動脈支架置入方法要慎重使用。大量研究表明 , 下肢動脈缺血性疾病患者治療越早臨床效果越好 , 介入治療還能夠有效地減低患者的截肢率。近幾年來 , 我國血管介入治療器械裝備越來完善 , 下肢動脈缺血性疾病患者的治療條件也日益改善[3]。
綜上所述 , 下肢動脈缺血性疾病患者的早期診斷治療對患者的病情有很大程度的幫助 , 內科保守藥物的臨床治療效果不能很好地改善患者的病情狀況 , 介入手術治療方法有利于下肢動脈缺血性疾病患者的臨床治療 , 能夠提高臨床有效率。保證患者的生活質量。
[1]周海蒙 ,殷艷花 .血管腔內治療下肢缺血性疾病 37 例報告 .山東醫(yī)藥 , 2010,13(22):203-204.
[2]陳風 .冠狀動脈介入診治術后外周血管并發(fā)癥的原因分析及處理 . 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 , 2010,4(11):67-68.
[3]牛國晨 ,鄒英華.腔內血管成形術治療膝下動脈缺血性疾病 .中國介入影像與治療學 , 2010,6(02):99-100.
2014-04-17]
473000 南陽醫(yī)學高等??茖W校第一附屬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