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光華
文山州人民醫(yī)院兒二科,云南文山 663000
小兒危重疾病具有病情嚴重、復雜多變等特點,增加治療或護理難度。若對患者病情評估有誤,延誤治療或護理時機,可能會威脅到小兒患者生命[1]。為此對小兒危重病患者病情進行全面的、科學合理的評估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不僅能給搶救治療及護理提供重要依據(jù),而且能提高護理水平,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及死亡率。目前危重病患者評分使用比較廣泛的是小兒危重病護理評分方法[2],一些研究文獻及臨床實踐均肯定小兒危重病護理評分法在小兒護理中的指導作用。本研究在小兒危重病護理評分法評分基礎上實行相應的護理干預,效果顯著,具體內(nèi)容如下。
選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2月收治的40例小兒危重病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1處或1處以上損傷致命;②滿足急診創(chuàng)傷入院治療要求;③經(jīng)臨床癥狀、影像學檢查、病理檢查等確診為危重疾??;④家長簽訂同意協(xié)議書。男生25例,女生15例,年齡在8個月~9歲之間,平均年齡(5.2±1.5)歲。其中,感染 16例,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8例,腦疝4例,休克 2例,多系統(tǒng)器官功能衰竭(MODS)10例。所有患者經(jīng)由組織學、影像學等檢查后符合小兒危重病診斷標準,且經(jīng)小兒患者父母同意后參與研究,并簽訂同意書。
先進行小兒危重病護理評分,然后根據(jù)評分結果采取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具體來說,按照《小兒危重評分法(草案)》[3]對小兒患者病情進行綜合評分,包括生命體征、血氣、血生化等20項重要指標,每一個指標5分,總分100分,且分數(shù)越高表示小兒患者病情越好。評分時間為小兒患者住院當天、住院1、2、3、7 d以及出院前。評分不大于70分的患者實行特殊護理,準備隨時搶救;70~80分之間的患者實行重點護理;81~90分之間的實行一級護理干預;不小于91分的患者實行常規(guī)護理。對所有患者各時間段的病情情況、并發(fā)癥及死亡情況等進行統(tǒng)計分析。
小兒患者護理效果評定標準分為三個等級:顯效、好轉及無效。
顯效:小兒患者脫離危險,生命體征(呼吸、心率、體溫)恢復正常,且進食正常。
有效:小兒患者脫離危險,生命體征(呼吸、心率、體溫等)穩(wěn)定但還未完全恢復,可適當進食。
無效:小兒患者還沒有脫離生命危險,心率等生命體征不穩(wěn)定,嚴重時甚至死亡。
治療總有效率為顯效率和有效率之和。
應用SPSS 16.0統(tǒng)計學軟件對上述治療進行數(shù)據(jù)的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行χ2檢驗,P<0.05時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在小兒危重病護理評分的基礎上進行對應護理干預,隨著小兒危重病患者入院治療及護理時間的推移,其危重病護理評分明顯提高,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小兒患者病情逐漸好轉。見表1。
表1 40例小兒危重病患者入院不同時間段護理評分變化比較
40例患者入院首次評分中分數(shù)≤70并發(fā)癥5例,占62.5%(5/8),71~80分并發(fā)癥 5 例,占 50%(5/10),81~90 分并發(fā)癥 6 例,占27.27%(6/22)。經(jīng)一段時間的治療及護理后,顯效15例,占37.5%,好轉20例,占50%,無效 5例,占12.5%,其中1例死亡;治療總有效率87.5%。
本研究對我院收治的小兒危重病患者先實行危重病護理評分,然后根據(jù)評分結果采取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對≤70分的小兒患者實行特殊護理,進行全面的監(jiān)控,準備隨時搶救。對71~80分的小兒患者實行重點護理干預,根據(jù)不同患者不同病情采取相應的措施。對81~90分的小兒患者實行一級護理,對≥91分的小兒患者實行常規(guī)護理。由表1可知,患者入院后時間越長,超過91分及以上的患者人數(shù)越多,由此可見根據(jù)小兒患者病情、生命特征、病史等進行危重病護理評分,并根據(jù)評分結果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可以使下一次評分提高,同時也說明患者治療及護理有一定的效果,病情逐漸好轉。張潔[4]等人研究表明APACHEII評分越低,患兒死亡人數(shù)、并發(fā)癥人數(shù)越低,能對危重患兒病情嚴重程度進行良好的評價,便于醫(yī)護人員根據(jù)評分結果了解預后程度并及時的給予救治。這與本文采取的評分方式不一樣,本研究是分數(shù)越高表明病情越好。雷靜[5]等人將收治的75例危重患兒分為對照組(n=35)和觀察組(n=40),對照組患兒入院后行常規(guī)危重癥護理,臨床總有效率為75%;觀察組患者入院后先行危重病護理評分法,隨后根據(jù)得分分級護理,臨床總有效率為65.7%,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危重病護理評分法在小兒護理中的應用價值。本文采取的小兒危重病護理評分法與雷靜等人基本一致,但本文沒有分組,通過對收治的小兒危重病患兒施行評分,統(tǒng)計評分后護理效果來體現(xiàn)危重病護理評分法在小兒護理中的干預指導作用,相關結論有待進一步研究。
對于護理干預效果來說,本研究對小兒患者進行一段時間的護理后,患者顯效率37.5%,好轉率50%,總有效率87.5%。由此可見,對小兒危重病患者進行全面、科學的評估,能有效的確定患者所對應的護理等級,保證不同等級患者受到相應的護理干預,提高小兒患者護理有效率,降低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及死亡率。本次護理過程中小兒患者死亡1例,死亡率為2.5%。因此,為了充分發(fā)揮小兒危重病護理評分法的護理指導作用,要注意以下幾點:①正確、合理評定病情。小兒危重病護理評分法發(fā)揮作用的重要前提是合理評分。根據(jù)小兒患者多種臨床檢查結果、疾病診斷結果等客觀的評分,并對評分進行多次審核,避免漏評或誤評,耽誤患者治療時機[6]。②提高護理人員水平。通過對小兒患者進行綜合危重病護理評分,可避免護理人員根據(jù)自身經(jīng)驗盲目開展護理活動,提高護理人員采取正確方式評價患者病情能力,并實行分層護理,保證重點護理、一級護理及常規(guī)護理對號入座,提高護理質量,減少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及死亡率[7]。另外,由于病情嚴重、疼痛難忍,患兒易出現(xiàn)害怕、焦慮等不良情緒,依從性較低,影響護理工作。為此針對性護理全過程中加強患兒心理輔導及家長健康教育[8]。具體來說,加強與患兒的溝通,鼓勵家長多陪伴、關心、撫慰患兒,讓患兒的心情有所平復,配合治療及護理。同時加強家長疾病相關知識教育,如疾病發(fā)生機制、治療方法、護理干預重要性、預后等,提高患兒家長意識,自覺的配合護理人員做好患兒心理等護理工作。
總而言之,小兒危重病患者病情多變且復雜,需及時的對患者病情掌握和熟悉,并采取相應的預后護理措施,保證小兒患者生命安全。而小兒危重病護理評分法可準確、合理的對患者實際情況及病情變化進行全面的評估,然后不同分數(shù)患者采取有效護理干預,在提高臨床護理水平及患者生活質量、降低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及死亡率上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值得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利用。
[1]卜淑香.探討小兒危重病房護理評分法對小兒護理干預的指導[J].大家健康,2013(12):1.
[2]羅秀狀,林梅,李強.小兒危重病例評分法在嬰幼兒重癥肺炎中的臨床應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1(44):432.
[3]中華急診醫(yī)學會兒科學會急救學組.第4屆全國小兒急救醫(yī)學研討會紀要[J].中華兒科雜志,1995(33):371-373.
[4]張潔,郭樹海.小兒危重病護理評分法對于小兒護理的干預指導分析[J].成都醫(yī)學學院學報,2012(2):331-332.
[5]雷靜,石正娟.小兒危重病護理評分法對于小兒護理的干預指導研究[J].吉林醫(yī)學,2012(36):8003.
[6]任曉旭,宋國維,宋慧琴.應用評分法評估兒科危重患兒病情與預后[J].小兒急救醫(yī)學,2011(4):232-233
[7]亓淑萍.小兒危重病護理評分法對于小兒護理的干預指導研究[J].醫(yī)學信息,2013(5):109.
[8]孟新科,石少權,趙志剛,等.APACHEⅡ評分對心肺復蘇自主循環(huán)恢復昏迷患者預后預測的研究[J].中國急救醫(yī)學,2009(4):293-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