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農業(yè)科學》2013年第23期《中華獼猴桃褐斑病病原鑒定及抑菌藥劑篩選》(作者趙金梅等)報道,為確定引起中華獼猴桃褐斑病病原菌種類,研究常用殺菌劑對該病原菌菌絲生長的抑制作用,作者對病原菌進行分離、純化、致病性測定以及形態(tài)學、分子生物學鑒定,確定病原菌種類;選用常用的18種殺菌劑分別對病原菌進行抑菌效果測定,并建立毒力回歸方程;篩選出有效的抑菌藥劑。
從不同病斑上分離出了3個純化菌株,其形態(tài)特征相同。通過病原菌rDNA-ITS克隆測序、比對分析,3個菌株為同一致病菌,應用BLASTn比對結合形態(tài)學特征確定該致病菌為鏈格孢。在10 μg/mL含藥PDA平板上,7種殺菌劑對鏈格孢菌菌株的抑菌率均大于80%,分別為氟硅唑400 g/L、異菌脲 500 g/L、80%戊唑醇、10%多抗霉素 B、12.5%烯唑醇、33.5%喹啉酮和10%苯醚甲環(huán)唑。中華獼猴桃褐斑病由鏈格孢菌引起,氟硅唑400 g/L、異菌脲500 g/L、10%多抗霉素B和10%苯醚甲環(huán)唑對鏈格孢抑菌效果較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