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端林 郭萬正 嚴念東 王曉娟
(武漢高龍水產(chǎn)食品有限公司,湖北武漢430418)
近年來蛋白質飼料原料日益緊張,價格居高不下。為緩解供不應求的局面,適當提高飼料中的脂肪含量,可節(jié)約作為能源消耗的部分蛋白質,提高飼料蛋白質的效率,改善養(yǎng)殖效果,而且可盡量減少氮的排放量,減輕對水質的污染。菜籽作為一種產(chǎn)量高、價格低廉且含油量高的非常規(guī)能量原料,在水產(chǎn)飼料中的應用并不多見。本試驗通過研究不同蛋白水平和膨化菜籽添加量對斑點叉尾鮰生長性能、臟器指數(shù)及肌肉營養(yǎng)成分的影響,尋求斑點叉尾鮰配合飼料中粗蛋白和膨化菜籽的最適添加比例,為設計膨化菜籽高效環(huán)保優(yōu)質飼料配方提供試驗性依據(jù)。
試驗分為10個處理組,以武漢福龍公司自配的鮰魚飼料作為對照,試驗基礎飼料以魚粉、豆粕(菜粕、棉粕)為蛋白源,膨化菜籽蛋白質含量分為28%、32%、36%三個水平,每一蛋白水平設3個膨化菜籽水平(7%、11%、15%),試驗飼料配方及營養(yǎng)水平見表1。
表1 試驗配合飼料配方及營養(yǎng)水平
斑點叉尾鮰購自武漢福龍飼料有限公司試驗漁場,于暫養(yǎng)池(2 m×1.2 m×1 m)中馴養(yǎng)2周,期間投喂商品飼料。挑選體表無損傷,平均初始體重約(8.02±0.009)g,大小基本一致的健康魚種進行試驗,試驗共分10個處理組,每組3個重復,每個重復20尾魚。試驗期間使用空氣壓縮機24 h不間斷增氧,試驗用水使用經(jīng)曝氣處理后的自來水,水溫26~28 ℃,每天8:30~9:30、12:30~13:30和16:30~17:30投喂,采用飽食投喂方式,觀察魚的攝食情況,直到魚不再游到水面搶食為止。投喂量為體重的3.0%~5.0%,24 h充氣增氧,溶解氧>5 mg/l,氨氮<0.1 mg/l,pH值6.5~7.5,試驗期為30 d。
①生長性能、形體指標測定及計算增重率、特定生長率、飼料系數(shù)、蛋白質效率、肥滿度等指標。
增重率(%)=(平均末重-平均初重)/平均初重×100;
飼料系數(shù)=飼料攝入量/(魚體末重-魚體初重);
特定生長率(%/d)=(ln末均重-ln初均重)/試驗天數(shù)×100;
蛋白質效率(%)=增重/(攝食量×飼料蛋白質含量)×100;
肥滿度(%)=末重(g)/[體長(cm)]3×100。
②臟器指數(shù)的影響
試驗結束后,分別取每個重復的斑點叉尾鮰5尾,在冰盤中解剖,進行臟器指數(shù)測定。分別取出待測臟器,剝除多余的脂肪和結締組織,電子分析天平稱重(精確到0.000 1 g)。
腸體指數(shù)(%)=100×腸重(g/尾)/體重(g/尾);
腸長指數(shù)(%)=100×腸長(mm)/體長(mm);
臟體比(%)=個體內臟團重量/個體重量×100;
肝膽指數(shù)(%)=個體肝膽重量/個體重量×100;
腹脂指數(shù)(%)=個體腹脂重量/個體重量×100。
③肌肉營養(yǎng)成分的影響
試驗結束后,分別取每個重復的斑點叉尾鮰5尾,取背側肌肉,剔骨,測定其總水分、粗蛋白質、粗脂肪,分別采用烘箱干燥法(GB6435—1986)、凱氏定氮法(GB/T6432—1994)、索氏抽提法(GB5009—2003)進行測定。
用SPSS13.0軟件進行單因素方差統(tǒng)計分析,用Duncan's法進行最小顯著性檢驗,結果以“平均數(shù)±標準誤”表示。
表2 膨化菜籽對斑點叉尾鮰生長性能的影響
①日均增重、增重率、特定生長率
由表2可知,試驗6組(粗蛋白含量32%,膨化菜籽15%)斑點叉尾鮰的日均增重、增重率、特定生長率最大,其日均增重、增重率、特定生長率較添加15%(粗蛋白含量28%)、添加7%(粗蛋白含量32%)、添加11%(粗蛋白含量32%)、添加11%(粗蛋白含量36%)、添加15%(粗蛋白含量36%)的膨化菜籽組(試驗3、4、5、8、9組)顯著提高了30.77%~41.67%(P<0.05)、30.23%~41.52%(P<0.05)和26.24%~36.21%(P<0.05)。
②蛋白質效率、日均投飼量、飼料系數(shù)
由表2可見,添加7%(粗蛋白含量28%)、添加11%(粗蛋白含量28%)、添加15%(粗蛋白含量32%)、添加7%(粗蛋白含量36%)的膨化菜籽組(試驗1、2、6、7組)與對照組(10組)相比,其日均投飼量提高了 3.14%~9.43%(P>0.05);蛋白質效率上,添加7%(粗蛋白含量28%)、添加11%(粗蛋白含量28%)、添加15%(粗蛋白含量32%)的膨化菜籽組(試驗1、2、6組)與對照組相比提高1.69%~11.73%(P>0.05);在飼料系數(shù)上,添加15%(粗蛋白含量28%)、添加7%(粗蛋白含量32%)、添加11%(粗蛋白含量32%)、添加11%(粗蛋白含量36%)、添加15%(粗蛋白含量36%)的膨化菜籽組(試驗3、4、5、8、9組)與對照組相比顯著提高了19.92%~25.09%(P<0.05)。
表3 膨化菜籽對斑點叉尾鮰臟器指數(shù)的影響(%)
由表3可知,添加膨化菜籽對斑點叉尾鮰臟體指數(shù)、腸體指數(shù)、肝膽指數(shù)和腹脂指數(shù)各組間均沒有顯著性影響(P>0.05)。添加膨化菜籽組與對照組相比,臟體指數(shù)、肝膽指數(shù)有提高趨勢;腹脂指數(shù)有降低趨勢;腸體指數(shù)變化不大。
由表4數(shù)據(jù)可得,添加膨化菜籽對斑點叉尾鮰肌肉水分、肌肉粗蛋白和肌肉粗脂肪含量各組間均沒有顯著性影響(P>0.05)。添加膨化菜籽組與對照組相比,斑點叉尾鮰肌肉水分含量變化不大(P>0.05);肌肉粗蛋白、肌肉粗脂肪含量有提高趨勢。
本研究中,以飼料粗蛋白含量為32%,膨化菜籽添加量為15%斑點叉尾鮰的日均增重、增重率、特定生長率最大,飼料轉化率最優(yōu),對斑點叉尾鮰促生長效果最好。且當飼料粗蛋白含量偏低或過高時,隨著膨化菜籽添加量的提高,飼料中脂肪含量逐漸增大,日均增重、增重率、特定生長率有降低趨勢,這與甘暉等(2009)[1]的研究結果相類似。由此可見,飼料的蛋白質水平和脂肪水平對斑點叉尾鮰幼魚的生長起決定性作用,飼料中粗蛋白和脂肪含量過低和過高均會降低其生長性能。飼料脂肪水平過低時,過多的蛋白質被消耗用于動物的能量需要,同時不能滿足動物對脂肪酸的需要,導致生長性能降低,并會出現(xiàn)多種異?,F(xiàn)象。飼料脂肪水平過高時,魚體蓄積脂肪過高而使質量下降,且配合飼料因脂肪過多不便加工,易氧化變質,影響適口性,減少動物攝食,因而導致生長減慢和食物效率降低的現(xiàn)象[2],這在很多文獻上均有過相關報道[3-5]。
表4 膨化菜籽對斑點叉尾鮰肌肉營養(yǎng)成分的影響(%)
有研究報道,當魚類攝入過量的糖物質及脂肪會導致肝細胞內堆積大量脂肪,引起肝細胞變性,壞死,引起肝功能下降甚至衰竭,造成魚類脂類代謝失調,飼料效率降低[6]。而本研究表明,添加膨化菜籽對斑點叉尾鮰臟體指數(shù)、腸體指數(shù)、肝膽指數(shù)和腹脂指數(shù)各組間均沒有顯著性影響(P>0.05)。說明膨化菜籽的添加量在一個適度范圍內未對斑點叉尾鮰的脂肪代謝產(chǎn)生較大影響。
本試驗得出,添加膨化菜籽對斑點叉尾鮰肌肉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差異不顯著(P>0.05)。本試驗結果與馬平(1996)[7]、曹俊明等(1997)[8]、向梟等(2008)[9]的報道相似。這可能是因為當膨化菜籽提供給魚體的脂肪過剩時,魚體會將一部分脂肪轉化為體脂貯存在肝臟和肌肉中。而當飼料中脂肪過多時,會增加魚體肝臟、內臟及魚體全組織中脂肪含量,導致脂肪大量沉積,影響魚肉品質[10],其作用機理有待進一步研究。
綜上所述,當斑點叉尾鮰飼料粗蛋白含量為32%,膨化菜籽添加量為15%時,可顯著提高斑點叉尾鮰的日均增重、增重率、特定生長率(P<0.05),對斑點叉尾鮰促生長效果最好;對斑點叉尾鮰臟體指數(shù)、肝膽指數(shù)和腹脂指數(shù)及斑點叉尾鮰肌肉中水分、粗蛋白和粗脂肪指標均沒有顯著性影響(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