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試析《租借法案》在英美經(jīng)濟霸權轉(zhuǎn)移中的作用

        2014-01-22 06:08:37楊永鋒
        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年3期
        關鍵詞:羅斯福英美援助

        楊永鋒

        (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四川成都,610064)

        《租借法案》原是美國總統(tǒng)富蘭克林·羅斯福在二戰(zhàn)初期出于對美國國家安全的考慮,本著“助人即助己”的原則,在英國財政困難無力購買美國軍火時,為了繞開國會限制又能使英國繼續(xù)得到美國的援助而制定的一項法律(后擴展至其他反法西斯國家)。但這一“高尚”的法案在出臺后就立即成為美國用來實現(xiàn)自己重建戰(zhàn)后國際經(jīng)濟秩序而向英國施壓的有力武器。為此,英美兩國圍繞租借援助展開了激烈較量。

        對《租借法案》的研究,我國學術界已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就文章而言,主要敘述了該法案出臺的緣由,或分析了此法案對二戰(zhàn)勝利所起的作用[1?9];就著作而言,在眾多學者有關二戰(zhàn)史、世界通史、國際關系史等專著中對此問題也有所涉及,但論述均很簡略,或寥寥數(shù)語,或以百余字概述。就整體而言,國內(nèi)學術界對這一重要學術問題的研究還很不充分:就筆者所能檢索到的資料來看,目前國內(nèi)還沒有學者就英美圍繞租借援助展開的三個階段①的談判做全面和系統(tǒng)的論述。而且,探討該問題也對英美霸權的轉(zhuǎn)移和大國的興衰具有重要的意義,正如保羅·肯尼迪所說,經(jīng)濟實力的此消彼長是決定大國興衰的核心要素之一。

        一、《租借法案》的出臺

        二戰(zhàn)爆發(fā)后一年,英國的美元儲備就將告罄,從而無力繼續(xù)購買美國軍火,對此,英國不得不向美國求援。而美國總統(tǒng)羅斯福在二戰(zhàn)前就密切關注著歐洲形勢,戰(zhàn)爭爆發(fā)后,隨著德國不斷取勝,羅斯福呼吁給予英國等反法西斯國家必要的援助,但由于受國內(nèi)孤立主義者反對,加之,1940年正值美國選舉年,致使羅斯福在援英一事上非常謹慎,直到11月底大選結束,羅斯福成功連任后便外出休假,以便尋找到一種既不違背美國憲法②又能使美元儲備已瀕于枯竭的英國能繼續(xù)獲得美國軍火的方法。12月8日,仍在休假中的羅斯福收到了英國首相丘吉爾的求援信,告知“我們不能再以現(xiàn)金支付船舶和供應品的時候即將到來”,期待美國總統(tǒng)和人民一定能找到將來為大西洋兩岸的子孫后代贊揚的途徑和方法來[10](102?109)。經(jīng)過數(shù)日深思后,12月16日,羅斯福結束休假回到華盛頓,第二天便在記者招待會上大造援英輿論。他借用花園澆水管的關系來比喻英美安全密不可分,保衛(wèi)英國就是保衛(wèi)美國。[11](1)隨后,便委托財政部長亨利·摩根索主持起草一項援英法案。

        得到羅斯福的授權后,摩根索將此項任務交給了財政部法律顧問愛德華·弗利和奧斯卡·考克斯兩人,并指示他們:“為了效率和速度,羅斯福先生要求有個全面的自由決定的權限,這樣分配國防產(chǎn)品時就毋需經(jīng)常去找國會,也可以避免那浪費時間的爭論?!盵12](255)在起草法案查閱檔案時,考克斯找到了1892年的一條舊法規(guī):“陸軍部長可以在職權范圍內(nèi)把陸軍部不用的物資租給別的國家,只要這樣做有利于公共利益。”[11](63)弗利和考克斯以此法規(guī)為依據(jù),迅速完成了初稿,開始征求意見。最后經(jīng)總統(tǒng)和國會兩院領袖反復磋商修改后,法案定名為“增強美國防御法”(即《租借法案》),并于1941年1月10日提交參眾兩院審核。隨后,國會眾、參兩院分別舉行了一系列聽證會③,并對該法案做了修正④之后,先后表決通過了《租借法案》。3月11日,羅斯福總統(tǒng)簽署了該法案,幾分鐘后,大批軍用物資被迅速運往英國。在英國歷史上,如此急切地期待美國通過一項法律是破天荒的第一次,因為英國深知,這項法律正關乎自己的命運。[13](259)

        二、租借補償?shù)谝惠喺勁?/h2>

        《租借法案》的出臺讓以國務卿科德爾·赫爾為首的經(jīng)濟多邊主義者看到了重塑以美國為主導的世界經(jīng)濟秩序的良機。早在二戰(zhàn)爆發(fā)初,美國就已開始積極謀劃構建能促進和維護其政治和經(jīng)濟利益的國際新秩序。在1939年12月,赫爾在國務院設立了研究戰(zhàn)后問題的“和平與重建問題委員會?!逼渲饕蝿帐恰案鶕?jù)對美國利益最為有利的方式,研究當前敵對的國際關系結束之后支撐一個理想國際秩序基礎的基本原則?!盵14](20)理想的國際秩序就包括重塑戰(zhàn)后世界經(jīng)濟秩序。

        美國決策者之所以熱衷于構建戰(zhàn)后世界新秩序,其一是他們吸取了一戰(zhàn)后威爾遜失敗的教訓:要想分享戰(zhàn)利品須得要趁早;其二是美國決策層認為戰(zhàn)后美國利益將遍布全球,這就需要塑造一個以美國為主導的國際體系才能更好地保護之;其三是確保戰(zhàn)后世界的長久和平。羅斯福政府認為30年代主要資本主義大國采取自給自足、國家壟斷貿(mào)易和組建相互競爭的貿(mào)易集團的政策是導致二戰(zhàn)爆發(fā)的主要原因。[16](39)

        對美國決策者來說,建立一個開放和自由的戰(zhàn)后世界經(jīng)濟新秩序的最大障礙來自實行歧視性貿(mào)易政策的大英帝國。而《租借法案》的出臺為掃除這種障礙提供了良機,因為該法案并非不計回報的無償施舍,它規(guī)定“美國從租借物資的供應中應得的利益可以用實物或財產(chǎn)來支付,也可以是總統(tǒng)所滿意的其他直接或間接利益”[16](35)。由此,幾乎在《租借法案》出臺的同時,美國就租借補償問題與英國展開了談判,從而拉開了英美第一階段租借談判的序幕。

        從英國獲得補償是美國政界的共識,但具體如何“補償”,美國政府內(nèi)部意見不一。其中財政部傾向用實物償還,而國務院則要求只將剩余的租借物資償還,消耗掉的一筆勾銷,作為回報,英國必須支持美國所主張的自由貿(mào)易政策,限制渥太華協(xié)議并進行消減關稅談判等。[16](41?42)國務院的方案反映了赫爾的心聲,也得到了羅斯福的認同。羅斯福對一戰(zhàn)后長期困擾美國與協(xié)約國之間的戰(zhàn)債問題記憶猶新,所以這次力主消除那種“愚笨的美元記賬方式”,以免重蹈覆轍。羅斯福在對國務院方案肯定的同時,也將與英國進行談判的權利授予之,這使與財政部長期爭奪租借談判主導權的赫爾喜出望外。后者認為《租借法案》造成的形勢可能是確保英國給予合作完成他的使命并開始大膽行動減少貿(mào)易障礙的時機”[17](542)。由此,這一“最高尚的”法案變成了國務院實施其戰(zhàn)后經(jīng)濟藍圖的有力工具。

        為了向美國解釋英國的財政困難,確定《租借法案》的援助范圍,解決租借援助前的英國財政困難,進行租借補償談判,[18](221)在1941年5月,英國派著名經(jīng)濟學家、財政部經(jīng)濟顧問約翰·梅納德·凱恩斯赴美談判。行前,丘吉爾指示凱恩斯:與美國達成的租借補償協(xié)定既不能限制戰(zhàn)后英國經(jīng)濟的充分自由權,也不能討論任何社會與經(jīng)濟政策,只能在政治、軍事以及經(jīng)濟方面尋求補償。[19](28?29)凱恩斯到達美國后與財政部官員接觸頻繁,向其解釋英國財政困境,直到6月上旬,凱恩斯才與美國助理國務卿迪安·艾奇遜舉行了關于租借補償?shù)姆钦綍?。會談中,艾奇遜要求英國放棄歧視性的雙邊貿(mào)易做法,廢除帝國特惠制,支持美國戰(zhàn)后經(jīng)濟政策,這一要求立即遭到了凱恩斯的拒絕。6月12日,美國副國務卿薩姆納· 韋爾斯與英國駐美大使哈利法克斯舉行了租借補償?shù)氖状握綍?,韋爾斯要求:英國對戰(zhàn)后的貿(mào)易政策做出政治允諾,建立一個英美聯(lián)合委員會來制定有關經(jīng)濟政策,韋爾斯的提議同樣遭到了拒絕。7月8日,凱恩斯和哈里法克斯拜會了羅斯??偨y(tǒng),后者對英國的立場表示理解。根據(jù)與羅斯福的談話精神,凱恩斯起草了一份“租借補償協(xié)議草案”,并直接發(fā)回倫敦征求意見,隨后凱恩斯約見艾奇遜,傳達了羅斯福的談話精神,并希望待草案返回后就此達成協(xié)議。[20](6?7)凱恩斯這種一廂情愿的做法令艾奇遜非常不滿,7月28日,艾奇遜將最終完稿的美國方案交給了凱恩斯,其中方案中的第七條這樣寫道:

        經(jīng)雙方最后決定,英國從美國接受的防務援助以及美國由此獲得的利益應當以不為兩國間的貿(mào)易造成負擔為條件,而是應當促進兩國間互利的經(jīng)濟關系以及世界范圍內(nèi)經(jīng)濟關系的改善;它們要求英美兩國都要反對任何針對原產(chǎn)于對方國家產(chǎn)品的進口歧視;雙方將為達到上述目的而采取有關措施。[21](187)

        凱恩斯看到第七條后非常憤怒,表示“(美國)國務院的做法為未來套上一副 19世紀的鐐銬,……當(戰(zhàn)后)英國出現(xiàn)巨大的貿(mào)易赤字而美國卻有大量貿(mào)易盈余時,第七條就不可能實現(xiàn)。”[18](225)并聲稱第七條“是赫爾先生的瘋狂建議”,對此,英國政府絕不會接受。[17](544)而艾奇遜堅持,“這僅是一個總體目標,它只要求英國與美國合作,采取措施消除(貿(mào)易)歧視和民族主義(經(jīng)濟)做法”[18](225)。雙方都不愿妥協(xié),至此,英美雙方在租借補償問題上的初步談判無果而終。最后,只能由兩國最高領導人出面協(xié)商解決。

        在1941年8月召開的大西洋會議上,美國要求在會談后發(fā)表的聯(lián)合聲明中宣布:兩國將共同采取措施以“消除在國際貿(mào)易中的歧視性待遇”,其實質(zhì)是要求英國廢除帝國特惠制。但丘吉爾聲稱,美國的要求涉及到渥太華協(xié)議,英國必須征詢英聯(lián)邦國家的意見,這至少需要一周時間。對此,急于發(fā)表聯(lián)合聲明的羅斯福只好讓步。最終,英美發(fā)表的《大西洋憲章》中關于經(jīng)濟條款的表述非?;\統(tǒng),更沒有涉及到帝國特惠制。在這次英美首腦會晤中,丘吉爾成功地保衛(wèi)了帝國特惠制而使美國國務院計劃再次受挫。但會后,美國國務院準備繼續(xù)向英國施壓:“強迫英國接受第七條,實質(zhì)性地廢除帝國特惠制和放棄雙邊主義?!盵19](54)對于美國的步步緊逼,有求于美國的丘吉爾,不敢強硬反擊,只能極力拖延和回避。

        然而,拖延和回避并不能解決問題,凱恩斯帶回的艾奇遜草案在英國政府內(nèi)部引起了激烈爭論。右翼社會主義者和帝國同情者極力反對廢除帝國特惠制,他們認為特惠制不僅使英國免受大蕭條的沖擊,保持了帝國的榮耀,在戰(zhàn)后也將阻止美國奪取世界經(jīng)濟霸權;但大多數(shù)內(nèi)閣成員則認為與美國合作至關重要。[22](82)對于美國的不斷催促,1941年10月3日和9日,哈利法克斯分別約見了艾奇遜和韋爾斯,表示第七條在英國政府內(nèi)部產(chǎn)生了極大的分歧,需要時間去協(xié)商解決,但首相支持美國的立場,并對達成協(xié)議很有信心。[20](38?40)10月17日,英國對于第七條的修改稿終于出爐了,其對美國的要求依然采取了回避,當艾奇遜看到哈利法克斯遞交的修改稿后非常不滿。對此,國務院決定采取強硬態(tài)度,12月2日晚,艾奇遜直接向哈利法克斯遞交了略作修改的第七條,[28](228)英美的不妥協(xié)再次使談判陷入了僵局。

        然而,幾天后珍珠港事件發(fā)生了,羅斯福督促國務院盡快完成與英國的租借補償談判,以便國會早日批準新?lián)芸?。赫爾立即致電美國駐英大使約翰·懷南特,命令后者馬上與丘吉爾和外交大臣羅伯特·安東尼·艾登聯(lián)系,督促英國對“第七條”表態(tài)。對此,在英國政府內(nèi)部,以艾登為首的外交部主張接受美國略作修改的“第七條”,而財政大臣霍華德·金斯利·伍德則極力反對,首相丘吉爾則要求起草的新方案能夠保衛(wèi)帝國特惠制。對于英國內(nèi)閣的分歧情況,懷南特致電告知了國務院,并在電文中指出,英國之所以拖延,是因為他們認為只有國務卿赫爾熱衷于實行自由貿(mào)易政策,而羅斯福和摩根索不感興趣。所以,請總統(tǒng)和財政部長親自向英國施加壓力。對此,摩根索和羅斯福迅速做出反應,相繼致函英國財政大臣伍德和首相丘吉爾,督促英國盡快接受美國的方案。[20](53)這一做法收效甚快,英國很快就做出了回應,但丘吉爾再次故伎重演,聲稱“在接受對現(xiàn)行帝國特惠制進行任何修正的承諾之前,英國政府自然需要與英聯(lián)邦國家進行協(xié)商”[23](534?535)。面對英國的頑固立場,羅斯福決定結束這場曠日持久的爭論,因為他認為:“贏得戰(zhàn)爭才是首要目標,而英國對戰(zhàn)爭勝利舉足輕重,所以不能在戰(zhàn)后經(jīng)濟秩序的安排上與英國發(fā)生爭吵而破壞(反法西斯)大聯(lián)盟?!盵22](84)最后,在羅斯福的干預下,英美最終在1942年2月23日達成了《租借互助協(xié)定》。至此,長達一年之久的租借補償談判到此結束。盡管在第一階段租借補償談判中,美國并沒有實現(xiàn)其全部目標,但英國已經(jīng)同意把“不歧視”一詞寫入國際協(xié)議,⑤這為以后廢除帝國特惠制奠定了基礎。

        三、租借援助的再次談判

        在第一階段談判中,國務院原打算以租借援助為杠桿迫使英國同意戰(zhàn)后支持美國構建世界經(jīng)濟新秩序的想法未能實現(xiàn)。出于維護反法西斯大同盟的團結,美國最高決策者沒有向英國進一步施壓,英國在羅斯福的“庇護”下也可繼續(xù)得到大量的租借援助,但其嚴重的經(jīng)濟問題并未從根本上得以解決,而且當?shù)聡ㄎ魉箶【忠讯?,歐洲和平即將來臨時,如何應對歐戰(zhàn)結束后英國經(jīng)濟面臨的困境?如何使英國經(jīng)濟和平轉(zhuǎn)型?要解決這些棘手的問題還得繼續(xù)求助于美國,誠可謂“解鈴還須系鈴人”。

        除此之外,英國決策層還面臨如下經(jīng)濟困境:其一,美國為了搶占英國的出口市場,對租借物資的用途及英國的美元儲備做了嚴格限制:“美國援助英國的任何租借物資不得以任何形式用于出口。由于(英國)必須動員它全部的資源和人力用于戰(zhàn)時生產(chǎn),(所以)英國的出口將被限制在最低限度僅為供應或獲得與戰(zhàn)爭相關的必要物資”;英國的美元儲備不能超過 1億美元。[22](85?86)該規(guī)定對以靠進出口來維持生存的英國影響很大,英國要想使其經(jīng)濟在戰(zhàn)爭結束后順利轉(zhuǎn)型,就必須解除對其進口的限制,擴大出口。英國決策層考慮,如果在歐戰(zhàn)結束后,美國大量減少租借物資,那么英國為了參加對日作戰(zhàn),將不得不動用其全部經(jīng)濟資源。而且,隨著美援的減少,英國也不得不動用其非常有限的美元儲備來進口必要的物資,這樣只能進一步加劇財政赤字。但如果美國在此期間的租借援助緩慢而適量的減少,那么,英國就可將部分軍工生產(chǎn)轉(zhuǎn)入民用生產(chǎn),從而開始經(jīng)濟轉(zhuǎn)型和重建工作。其二,英國決策層認為戰(zhàn)后英國經(jīng)濟形勢不容樂觀:外債急劇上升,財政赤字不斷擴大。面對如此慘淡的經(jīng)濟前景,美國的經(jīng)濟援助必不可少。其三,隨著戰(zhàn)事不斷發(fā)展,美國軍方、國務院及國會對租借援助英國的態(tài)度也發(fā)生了變化。從1943年起,隨著美軍在戰(zhàn)爭中所起的作用越來越大,美國軍方認為租借物資應優(yōu)先供應美國軍隊,“我們必須有足夠強大的軍事力量以便在和平的談判桌上拿回我們想要的東西”。因而,“我們應該僅向我們的盟國提供急需的軍事物資?!盵24](282)在國務院和國會中,一些高級官員和重要議員都認為在戰(zhàn)爭結束后應停止租借援助。如在1944年4月,美國副國務卿愛德華·斯退丁紐斯聲稱:“戰(zhàn)爭結束后將停止租借協(xié)定?!泵绹鴩鴷舱J為“租借法案是戰(zhàn)時一個獨有的工具,不能被應用到戰(zhàn)后,美國政府不能挑戰(zhàn)這一原則”[25]。

        出于對上述不利因素的擔憂及爭取在歐戰(zhàn)結束到日本投降這段期間(英國決策層估計對日作戰(zhàn)需要 18個月時間),英國能繼續(xù)得到美國的租借援助,來幫助其經(jīng)濟順利轉(zhuǎn)型和重建,英國政府決定就第二階段租借援助與美國進行談判。對于英國的要求,美國決策層看法不盡相同。國務卿赫爾堅持一貫立場,主張“在第二階段,(美國)在一個適度、合理規(guī)模的基礎上通過租借法案繼續(xù)援助英國,以使其盡可能再次建立一個合理的經(jīng)濟基礎,但作為交換條件,英國必須對(美國提出的)貿(mào)易政策有一個明確的承諾”。[26](53?56)而總統(tǒng)羅斯福認為過早做出承諾不明智,德國戰(zhàn)敗后,日本可能馬上就會崩潰,到時候,租借法案的前景可能會急劇發(fā)生改變。[16](189)所以,他不愿做出任何明確的承諾。

        為了協(xié)調(diào)對日作戰(zhàn)和商討處置戰(zhàn)敗后的德國問題,1944年9月,羅斯福和丘吉爾在加拿大的魁北克進行了會談。會談一開始,丘吉爾就對羅斯福說:“這件事(第二階段租借援助)關系到生死存亡,極其重要……,其理由顯而易見,實在令人痛感其必要性。”[27](667)然而,對美國來說,與英國協(xié)調(diào)對日作戰(zhàn)和處置戰(zhàn)敗后的德國則更為重要。在對日作戰(zhàn)問題上,英美很快就達成了共識,但在處置德國問題上,卻產(chǎn)生了嚴重分歧。羅斯福和財政部長摩根索都主張嚴厲處置戰(zhàn)敗后的德國,但丘吉爾強烈反對。對此,摩根索在得到羅斯福的同意后提出,只要英國同意美國的處置方案,那么,在第二階段租借援助中,英國不僅能獲得高達35億美元的軍用租借物資,還可獲得30億美元的非軍事用途貸款。在此誘惑下,丘吉爾同意了美國計劃。然而,此次會議上關于處置德國的政策及對英慷慨援助的消息被泄露出去后,在美國引起了軒然大波。羅斯福主動放棄“誘餌”的做法使國務卿赫爾非常憤怒,在向羅斯福接連發(fā)出3封抗議信后,在憤恨與失望的雙重打擊下,赫爾住進了海軍醫(yī)院,同時向羅斯福遞交了辭職信。[16](200)以陸軍部長亨利·史汀生、海軍部長詹姆斯·福萊斯特爾和海軍上將威廉·李海為代表的軍方均對羅斯福繞過國會與英國達成租借援助的做法表示擔憂和不滿,面對責難的浪潮,加之1944年又是美國選舉年,爭取連任的羅斯福不得不選擇后退。

        根據(jù)羅斯福和丘吉爾在魁北克達成的初步協(xié)議,在1944年秋,英美組成了以凱恩斯和摩根索為首的專家委員會來具體商討第二階段的租借援助問題。由于赫爾已辭職,而摩根索在魁北克會議上已拿租借援助在處理德國問題上做了交易。所以,這次談判比較順利,雙方最后達成協(xié)議:在第二階段,美國同意放松對英國出口的限制,給予英國27億美元的軍事物資援助和28億美元的非軍事用途貸款。然而,在魁北克會議上吃過苦頭的羅斯福變得非常謹慎,不愿簽訂正式條約。⑥對此,摩根索提出抗議,羅斯福答道:“英國不得不依賴美國的善意?!盵28](279?280)已基本實現(xiàn)了求援目標的英國,考慮到與美國的進一步爭吵可能會公開暴露其經(jīng)濟上的弱點,從而在政治上產(chǎn)生嚴重后果,即加速英聯(lián)邦國家的獨立傾向;考慮到如果進一步施壓可能導致美國的強力反彈,提出更高的談判條件;考慮到“如果這次的(援助)計劃不能解決問題的話,羅斯福將會像1941年提出《租借法案》一樣,再次產(chǎn)生‘靈感’,想出援救他們(英國)的辦法,”[25](270)鑒于此,英國最后選擇了后退,然而事實證明,凱恩斯和丘吉爾的想法太過樂觀。羅斯福拒絕簽署正式協(xié)議為以后美國不履行第二階段租借援助義務乃至最終停止租借援助埋下了伏筆。

        四、租借總清算與財政貸款談判

        由于羅斯福在戰(zhàn)時深孚眾望,故其“態(tài)度在英美租借談判中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22](84)。然而,1945年4月12日,羅斯福突然病逝,繼任總統(tǒng)哈里·杜魯門不僅缺乏外交經(jīng)驗,更是對援助英國的復雜性和重要性認識不足。隨著歐戰(zhàn)即將結束,美國開始逐漸減少租借物資的供應。美國連續(xù)消減租借物資的舉措致使丘吉爾不得不在5月28日緊急致電杜魯門,督促美國履行第二階段租借援助計劃,并要求就關于《租借法案》的未來與美國進行談判。[16](219?220)但三天后,杜魯門收到了眾議院中幾名共和黨人聯(lián)名發(fā)來的一份措辭嚴厲的警告信,稱任何試圖將租借物資用于戰(zhàn)后重建都將可能帶來災難性后果。[29](130)在7月舉行的波茨坦會議上,丘吉爾向杜魯門抱怨:美國運往英國的軍用物資幾乎為零,對此,杜魯門僅表示:他必須遵守法律。至此,英國只能把延長租借的希望寄托于日本能堅持抵抗18個月,“到1945年,英國官員一直認為,日本將不使我們倒下”[30](22)。然而,日本在美蘇的聯(lián)合打擊下,尤其是在原子彈的轟炸下,很快就投降了。隨之,美國在未與受援國磋商的情況下,突然宣布停止租借援助,美國此舉使“英國直接掉入了第三階段租借援助的凄涼困境”[31](533)。

        美國突然停止租借援助使得剛剛上臺的工黨政府立刻陷入了財政危機,正如凱恩斯所說英國在經(jīng)濟上的“敦刻爾克時刻”已經(jīng)來臨。環(huán)顧戰(zhàn)后世界,唯有美國有實力提供大批援助,而且,因租借援助而使英國經(jīng)濟嚴重依賴美國,所以,向美國繼續(xù)求援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作為財政部經(jīng)濟顧問的凱恩斯早在3月份就提交了一份第三階段租借援助的方案,建議政府設法利用租借援助進行戰(zhàn)后重建。丘吉爾在離開首相官邸前兩天,向杜魯門發(fā)去兩封信,要求兩國在秋季展開經(jīng)濟對話,以解決英國戰(zhàn)后重建之需。[32](1180?1181)

        美國此時也需要與英國對話來解決戰(zhàn)后經(jīng)濟問題。首先,缺乏外交經(jīng)驗的杜魯門在其顧問的建議下,突然停止了租借援助,激起了盟國的強烈反對,迫使美國政府不得不重新考慮徹底解決租借問題,而英國則是租借物資的最大受援國;第二,美國政府希望利用這次英國的求援之機,把財政援助和貿(mào)易談判聯(lián)系起來,進而在貿(mào)易談判中取得突破[33](110);第三,美國需要英國早日批準《布雷頓森林協(xié)定》;第四,美國決策者擔心,戰(zhàn)后隨著軍隊的大量復原和經(jīng)濟的和平轉(zhuǎn)型將導致大量的失業(yè)和產(chǎn)品過剩,進而再次引發(fā)經(jīng)濟危機,對此,唯有建立一個開放、不受歧視的世界貿(mào)易體系才可避免之;第五,通過體制的確立來保證美國經(jīng)濟霸權的長久化和合法化。鑒于以上原因,對美國來說,無論是實現(xiàn)長遠目標,還是解決迫在眉睫的經(jīng)濟問題,都需要英國的支持和配合。

        英國在接到停止租借援助的通知后,從1945年8月18日至23日,由首相克萊門特·艾德禮親自主持召開了五次內(nèi)閣會議,主要商討租借中斷后的英國財政危機和向美求援問題。經(jīng)過激烈爭論,在23日晚召開的內(nèi)閣會議上決定派遣由凱恩斯、哈利法克斯、時任財政部臨時助理大臣的費雷德里克·哈默等組成的代表團赴華盛頓參加談判。9月6日,英國代表團到達美國,11日會談開始。

        此次英美會談主要包括三個主題:租借總清算以及由此而引發(fā)的財政貸款談判,與財政貸款談判相掛鉤的貿(mào)易談判。由于美國此時已停止了租借援助,《租借法案》作為談判籌碼的價值已不復存在,故英美雙方僅就戰(zhàn)時美國租借給英國的各類物資的價值和英國逆租借給美國的各類物資的價值進行估算,最后再做總的清算。自《租借法案》出臺后,美國朝野就形成共識:在租借償還問題上,力避重蹈一戰(zhàn)之覆轍。所以,在這次租借總清算中,美國表現(xiàn)非常大度:“在戰(zhàn)敗敵人中喪失、毀壞或消費的根據(jù)租借協(xié)定或逆租借辦法提供的物資,并不構成任何一國的財政負擔。這些物資和勞務是用來贏得戰(zhàn)爭的,因此任何一國也沒有犧牲別國的利益而在財政上取得好處。”[34](1204)在此原則指導下,美英雙方很快在租借清算問題上達成了共識:經(jīng)英美兩國專家計算,從租借援助開始到停止,美國租借給英國的各類物資大約為270億美元,英國逆租借給美國的物資大約為60億美元,其中英國所欠美國近210億美元的租借債務一筆勾銷[16](1)。英國只須償還在日本戰(zhàn)敗后,美國國會已經(jīng)批準援助英國的6.5億美元的租借債務。至此,英美圍繞租借援助展開長達4年之久的較量畫上了句號,而租借援助的停止則預示著英美財政貸款談判的開始。最終,美國迫使英國答應廢除帝國特惠制,批準布雷頓森林協(xié)定,與美國聯(lián)合發(fā)表關于國際貿(mào)易政策與成立國際貿(mào)易組織的原則聲明,一起邀請有關國家參加未來的國家貿(mào)易與就業(yè)會議,制定戰(zhàn)后國際貿(mào)易政策等。

        五、結語

        在近代以來的世界歷史舞臺上,很多大國經(jīng)歷了崛起與衰落,探究其原因成為后世學者經(jīng)久不衰的課題之一。美國學者保羅·肯尼迪在其堪稱經(jīng)典的《大國的興衰》一書中指出,國家之間經(jīng)濟力量的此消彼長和軍事沖突的最終結局是導致大國興衰的兩個基本核心要素。縱觀近代以來英國的興衰成敗,可謂興也戰(zhàn)爭,衰也戰(zhàn)爭。得益于工業(yè)革命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巨大財富以及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強大的皇家海軍,使其在近代以來的世界爭霸戰(zhàn)爭中所向披靡,最終建立起了“日不落大帝國”。然而在20世紀上半期相繼爆發(fā)的兩次世界大戰(zhàn)最終耗盡了英國的國力,建立在其上的世界霸權也轟然坍塌。

        與英國相比,美國情況正好相反,在英國國力不斷下降的時候,美國國力卻在穩(wěn)步上升,兩次世界大戰(zhàn)不僅使其經(jīng)濟實力大增,也為其崛起提供了千載難逢的良機。一戰(zhàn)后,美國決策層就企圖憑借其強大的經(jīng)濟實力來構建以美國為主導的世界新秩序,最后因種種原因而未能實現(xiàn)。二戰(zhàn)爆發(fā)后,丘吉爾內(nèi)閣放棄了綏靖政策,決定與德國進行一場全面戰(zhàn)爭,但該戰(zhàn)略已遠遠超出了英國的國力,最后不得不求助于美國。這使美國決策層再次看到了從英國手中奪取世界霸權的機會。求援開始后,美國國務院就決定用援助杠桿來撬動英國的經(jīng)濟霸權,這使得英美在第一階段租借補償談判中矛盾重重,交鋒不斷。然而,在戰(zhàn)時,大敵當前,合作為重,在“法西斯威脅”和“重視大國合作的羅斯??偨y(tǒng)的諒解”這兩張王牌的保護下,國務院的目標并未實現(xiàn),英國也暫時逃過了一劫。但受戰(zhàn)爭摧殘,元氣大傷的英國此時已嚴重依賴美國,迫切需要其援助,但能否得到則主要取決于英國提供的回報是否豐厚和美國決策者的“善意”,羅斯福不愿給第二階段租借談判一個正式條約就是明證,這也為以后美國不履行義務提供了理由。二戰(zhàn)的結果對英國來說既是勝利但更是悲劇,戰(zhàn)后英國深陷財政危機,手中已無任何牌可打,而雄踞實力巔峰的美國卻擁有多種選擇,最終利用戰(zhàn)后英美財政談判實現(xiàn)了重建國際貿(mào)易新秩序的夙愿。英國在失去經(jīng)濟霸權的同時,也將世界霸權拱手讓給了美國。

        注釋:

        ①美國將租借援助分為三個階段,即從租借開始至歐戰(zhàn)結束,從歐戰(zhàn)結束至日本投降日和日本投降后。國內(nèi)學者張振江對英美第一階段租借談判有所論述,參見張振江:從英鎊到美元——國際經(jīng)濟霸權的轉(zhuǎn)移(1933—1945).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②在《租借法案》出臺以前,《中立法》和《約翰遜法案》是美國政府對外進行援助的兩個最大的法律障礙。在1939年以前,美國國會通過的前三個《中立法》規(guī)定禁止向交戰(zhàn)國出售武器,1939年修改后的第四個《中立法》規(guī)定交戰(zhàn)國可以向美國購買軍火,但必須遵守“現(xiàn)款交易、自行運輸”的原則。1934年國會通過的《約翰遜法案》規(guī)定不按期償還美國債務的國家不能獲得美國新貸款。當年5月英國被列入“欠債不還”的國家名單中。

        ③從1941年1月15日至1月29日,眾議員外交委員會聽取了29個人的證詞;從1月27日至2月8日,參議院外交委員會聽取了41個人的證詞。其中國務卿赫爾、陸軍部長史汀生、海軍部長費蘭克·諾克斯以及財政部長摩根索均出席了聽證會,力證租借援助英國的必要性。證詞詳見Charles A.Beard.President Roosevelt and the coming of the war: 1941.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 1954: 33?68.

        ④國會中的反對派擔心“租借法案”出臺后可能會使美國卷入戰(zhàn)爭,且授予總統(tǒng)權力過大,故提出了限制總統(tǒng)權力的修正案。

        ⑤在《租借互助協(xié)定》中,英美最終達成的第七條中規(guī)定“消除在國際貿(mào)易中各種形式的歧視性待遇,并縮小關稅和其他貿(mào)易壁壘”。第七條全文見威廉·哈代·麥克尼爾著:美國、英國和俄國:它們的合作和沖突(1941—1946)。葉佐譯,上海譯文出版社,1978: 219.

        ⑥羅斯福謹慎的原因,財政部長摩根索認為是對丘吉爾在 1944年對東歐政策,尤其是與斯大林達成劃分勢力范圍的百分比協(xié)議的不滿;李海則認為羅斯福擔心,如果給予英國數(shù)額巨大的長期貸款可能會產(chǎn)生嚴重的法律和政治后果。

        [1]王孔安.從“租借法案”看羅斯福戰(zhàn)略思想的轉(zhuǎn)變[J].濰坊教育學院學報, 1995(1/2): 13?15.

        [2]于婧.從英美血緣姻親看“租借法案”的誕生[J].經(jīng)濟研究導刊, 2012(4): 286?287.

        [3]高輝.二戰(zhàn)期間英美經(jīng)濟合作[J].遼寧大學學報, 1992(6):14?17.

        [4]陶侃, 魏春初.論“租借法”在反法西斯戰(zhàn)爭中的作用 [J].紹興師專學報, 1996(1): 88?91.

        [5]陳秋菊.美國“租借法案”在二戰(zhàn)中的作用[J].大連大學學報,1997(5): 37?39.

        [6]王正文, 唐利.美國“租借法案”述評[J].固原師專學報,2000(2): 24?27.

        [7]楊建增.淺論“租借法”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的作用 [J].山西大學學報, 1982(3): 112?117.

        [8]張兵.“租借法案”與美國對外政策的轉(zhuǎn)變[J].遼寧大學學報,2002(9): 76?79.

        [9]朱貴生.租借法剖析——論二次大戰(zhàn)時美國對英國的援助及其互助[J].思想戰(zhàn)線, 1986(6): 53?61.

        [10]Warren F.Kimball.Churchill and Roosevelt: The complete correspondence (Vol.Ⅰ)[M].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4.

        [11]Edward R.Stettinius.Lend-lease, weapon for victory [M].New York: Macmillan Company, 1944.

        [12]Langer W, Gleason S.The Undeclared War: 1940—1941 [M].New York: Published for the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by Harper, 1953.

        [13]Duncan Hall.North American Supply [M].London: H.M.Stationery Off, 1955.

        [14]Harley Notter.Postwar Foreign Policy Preparation: 1939—1945 [M].New York: Washington, D.C: U.S.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49.

        [15]Patrick J.Hearden.Architects of Globalism: Building a New World Order during World War Ⅱ [M].Fayetteville: University of Arkansas Press, 2002.

        [16]Alan P.Dobson.US Wartime Aid to Britain: 1940—1946 [M].London: Croom Helm, 1986.

        [17]R.E.哈羅德.凱恩斯傳[M].劉精香譯.北京: 商務印書館,1995.

        [18]Donald Markwell.John Maynard Keynes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Economic Paths to War and Peace [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19]Randall Bennett Woods.A Changing Guard: Angle- American Relations, 1941—1946 [M].Raleigh: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e Press, 1990.

        [20]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1941, Vol.Ⅲ)[M].Washiongton D.C.: U.S.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59.

        [21]張振江.從英鎊到美元——國際經(jīng)濟霸權的轉(zhuǎn)移(1933—1945)[M].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6.

        [22]Alan P.Dobson.Anglo-American relations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of friendship, conflict and the rise and decline of Superpowers [M].London: Routledge, 1995.

        [23]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1942, Vol.Ⅰ)[M].Washiongton D.C.: U.S.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60.

        [24]Maurice Matloff.Strategic Planning for Coalition Warfare: 1944[M].Washington D.C.: U.S.Office of the Chief of MilitaryHistory, 1959.

        [25]George C.Herring Jr.The United States and British Bankruptcy:1944—1945, Political Quarterly [J].1971 (6): 264.

        [26]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1944, Vol.Ⅲ)[M].Washiongton D.C: U.S.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65.

        [27]羅伯特·達萊克.羅斯福與美國對外政策: 1932—1945(下冊)[M].陳啟迪譯.北京: 商務印書館, 1984.

        [28]William D.Leahy.I Was There [M].New York: Whittlesey House, 1950.

        [29]哈里·杜魯門.杜魯門回憶錄(第一卷)[M].李石譯.北京: 世界知識出版社, 1964.

        [30]William C.Mallaleiu.British Reconstruction and American Policy, 1945—1955[M].New York: The Scarecrow Press, 1956.

        [31]Hancork W K, Gowing M M.British War Economy [M].London: H.M.S.O, 1949.

        [32]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1945,Vol.Ⅱ)[M].Washiongton D.C: U.S.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67.

        [33]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1945,Vol.Ⅵ)[M].Washiongton D.C: U.S.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69.

        [34]威廉·哈代·麥克尼爾.美國、英國和俄國: 它們的合作和沖突(1941—1946)(下冊)[M].葉佐譯.上海: 上海譯文出版社,1978.

        猜你喜歡
        羅斯福英美援助
        愛心援助
        Onemoretime:comingandgoingLiuYu英美電影與英美文學的互動發(fā)展研究
        A Pre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PoemThe Passionate Shepherd to His Love by Marlowe
        參照 借鑒 提升——中美高中歷史教科書中的“羅斯福新政”
        換個角度看歷史——以《大蕭條與羅斯福新政》為例
        羅斯福的壯舉
        英美文化差異對英美文學評論的影響
        文學教育(2016年27期)2016-02-28 02:35:09
        住房保障與住房援助
        第九屆創(chuàng)富會員援助大行動第6批受援助名單
        第九屆“創(chuàng)富會員援助大行動”第2批受援助名單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蜜桃 | 亚洲黄色在线看|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午夜电影| 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免费av| 国产一级自拍av播放| 中文字幕本久久精品一区| 又大又粗又爽18禁免费看| 亚洲色大网站www永久网站| 色综合久久天天综线观看| 国产精品欧美韩国日本久久| 色婷婷一区二区三区77|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少妇| 日本老熟妇50岁丰满| av无码天一区二区一三区| 亚洲一区二区女优视频|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日本| 久久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亚洲婷婷香蕉久久精品 | 国产影院一区二区在线| 亚洲无av在线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av大片大片在线播放| 久久久精品波多野结衣| 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四虎|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在线| 中文字幕乱码在线人妻| 性刺激的大陆三级视频|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观看| 91精品国产无码在线观看| 五月婷婷丁香视频在线观看| 日本真人边吃奶边做爽动态图| 久久发布国产伦子伦精品| 久久se精品一区二区国产| 亚洲免费福利视频网站| 亚洲乱码av中文一区二区| 男女裸交无遮挡啪啪激情试看 | 久久不见久久见免费影院国语| 国产成人无码免费看片软件| 亚洲精品日本|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免费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