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英漢隱喻對比與翻譯

        2014-01-21 22:17:44程亞麗
        關鍵詞:喻義明喻喻體

        程亞麗

        (山西農(nóng)業(yè)大學 文理學院,山西 太谷 030801)

        英漢隱喻對比與翻譯

        程亞麗

        (山西農(nóng)業(yè)大學 文理學院,山西 太谷 030801)

        隱喻是一種隱含著比喻的修辭格。英語和漢語都蘊含著大量的隱喻。隱喻作為一種語言現(xiàn)象,承載著其所在語言的文化內(nèi)涵。不同語言的隱喻差異主要體現(xiàn)在喻體上,因此從喻體的角度對比分析了英漢隱喻的異同。在此基礎上探討了隱喻的英漢互譯策略:直譯、歸化、増譯、異化加注釋、釋義、譯為明喻。對每一策略的適用性進行了細致的說明。在翻譯的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兩種語言背后的文化。在具體的翻譯實踐中應根據(jù)目的語中是否存在相同的喻體,翻譯目的、譯文讀者的文化期待、理解程度和接受程度以及行文的流暢等實際情況選擇恰當?shù)姆g策略。

        英漢隱喻;對比;翻譯策略

        古今中外對隱喻的定義有很多論述。傳統(tǒng)的隱喻觀認為隱喻是一種修辭格,是用來裝飾語言的工具。如《辭?!返亩x:隱喻是“比喻的一種。本體和喻體的關系,比之明喻更為密切。明喻在形式上只是相類的關系,隱喻在形式上卻是相合的關系。本體和喻體兩個成分之間一般要用‘是’、‘也’等比喻詞?!边@一定義從本質(zhì)上把隱喻作為一種語言和修辭現(xiàn)象,揭示了隱喻的基本特征和用法,即隱含的比喻。與明喻相比,隱喻賦予讀者更廣闊的聯(lián)想空間。如果說Jim was as cunning as a fox和Life is like a journey是明喻,那么這兩句話如果用隱喻來表達則為Jim was a fox和Life is a journey。讀者會體會到,后面的隱喻比前面的明喻更為生動活潑,簡潔明快,更能激發(fā)讀者豐富的想象。

        任何語言都會使用隱喻,隱喻給語言帶來了生機。本文擬對比分析作為修辭手段的英漢隱喻的異同并著重探討兩者互譯的翻譯策略。

        一、英漢隱喻對比分析

        漢語和英語都有大量的隱喻。喻體和喻義是比喻的兩個主要因素,不同語言比喻的差異主要不在喻義而在喻體上。[1]因此本文以喻體為標準從四個方面分析英漢隱喻的異同。

        (一)喻體相同

        英漢修辭性比喻在喻體的選擇方面常常表現(xiàn)出共性,也就是采取同一喻體去喻指同一事物,因為人類本身以及賴以生存的一切外部條件,包括地理、氣候、生態(tài)、物質(zhì)諸多方面,乃至整個人類社會的發(fā)展過程,都存在種種共性;這種共性形成了人類對自身及外部世界的種種共識,諸如“人頭”是全身的指揮機構,“花”是香的,“狐貍”是狡猾的,等等。(李國南,1992)雖然中英兩個民族相距遙遠,但人類的共性使得漢英兩種語言中存在一些喻體相同喻義也相同的隱喻。例如:

        趁熱打鐵 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

        火上澆油 pour oil while the iron is hot

        破釜沉舟 burn one’s boat

        水滴石穿 constant dropping wears stone

        見風使舵 trim the sail to the wind

        Fish in troubled water 渾水摸魚

        Castles in the air 空中樓閣

        A ray of hope 一線希望

        At lightning speed 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

        Pass fi sh eyes for pearls 魚目混珠[2]

        (二)喻體錯位

        英漢語有文化重合現(xiàn)象,即自然選用相同的喻體來表達相同的喻義。但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由于兩個民族在地理位置、歷史沿革、信仰和風俗上的大相徑庭,英漢隱喻表現(xiàn)出各自強烈的民族個性。這種民族性使得中英兩個民族在表達相同或相近意義時使用不同的喻體,這就形成了喻義相同而喻體錯位的現(xiàn)象。

        吹牛 talk horse

        牛飲 drink like a fi sh[3]

        攔路虎 a lion in the way

        一箭雙雕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無風不起浪 Where there is smoke, there is fi re.

        大雨瓢潑 rain cats and dogs

        膽小如鼠 as timid as rabbit

        非驢非馬 neither fi sh nor fowl

        Beard the lion in his den 太歲頭上動土

        Love me, love my dog 愛屋及烏

        Birds of a feather 一丘之貉

        Better be the head of a dog than the tail of a lion寧為雞頭,勿為牛后

        (三)喻體矛盾

        隱喻的民族性還表現(xiàn)為兩種語言雖然都會用同一事物作為喻體,但其間所隱含的文化心理卻大相徑庭,也就是說用作喻體的同一事物在兩種語言中地位懸殊,這種情況稱為喻體矛盾。例如,英語中如果表達某個人的運氣好,就會說He is a lucky dog,而被夸的人不會覺得貶義,因為西方人視狗為友,但在漢語言文化中,人們對狗的隱喻往往都是貶義的,如“狗腿子”,“狗仗人勢”,“狗眼看人低”。Bat 在西方往往與壞特征聯(lián)系在一起,喚起人們丑陋、兇惡的聯(lián)想,“bat out” 是“粗制濫造” ,“batblind”是“有眼無珠的”。而在中國文化里,蝙蝠卻象征著吉祥,“蝠”諧音“?!?。民間有許多圖案用蝙蝠來表達吉利。紅蝙蝠更是大吉大利的象征,因“紅蝠”諧音“洪?!?。又如西方人喜歡白色。西方的新娘一般都是白婚紗、白手套、白頭花,新郎身著白色西裝或燕尾服,代表純潔與忠貞。白色還代表吉利、善 良, 如“white day”(吉日)、“white-headed”(得寵的),“white lie”(善意的謊言)、“white soul”(純潔的心靈)。而在中國文化里,白色更多的代表兇喪、反動、徒勞。如“白喜事”、 “白匪”、 “白軍”、 “白費心機”。[4]

        (四)喻體空缺

        同樣源于語言背后的文化的差異,一種語言用作喻體的事物在另一種語言中一般不用來設喻,即在后一種語言中出現(xiàn)喻體空缺的現(xiàn)象。這種情況是比較常見的。在漢文化中,竹子這種植物既是“花中四君子”(梅、蘭、菊、竹)之一,又是“歲寒三友”(松、竹、梅)之一。竹子高聳挺拔、質(zhì)地堅硬,中空有節(jié),因此中國人常用它形容高風亮節(jié)、謙遜堅強的品質(zhì)??墒怯⒄Z中對應的bamboo 一詞幾乎沒有什么特別的聯(lián)想意義,甚至這個詞本身都是從其他語言中借用過來的。因為英國不生長竹子,所以英國人對于竹不像東方人那樣熟悉,在多數(shù)情況下,它只是一種植物的名稱而已?!吧彙庇址Q為“芙蓉”。漢民族似乎天生就對蓮有好感,認為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清新脫俗、廉潔正直;人們也喜歡用“并蒂蓮”來形容愛情。而lotus在英語里沒有任何的喻義。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英漢隱喻在喻體的選擇上存在一定的共性,但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由于文化的巨大差異,漢英兩個民族會使用不同的喻體來描述同一事物,并且同一喻體在各自的語言中所承載的文化內(nèi)涵也不盡相同。千姿百態(tài)的喻體在民族文化和民族語言發(fā)展的長河里熠熠生輝,折射出各具特色的民族色彩。然而,也正是隱喻中熠熠生輝的民族特色給溝通兩種語言的翻譯設置了道道難關。

        二、隱喻的英漢互譯

        一般說來,科技文中使用隱喻的情況比較少,描述類文體,尤其是文學作品中,使用隱喻的情況比較多,因為隱喻是讓作品更生動、更具魅力的一種重要手段。隱喻的翻譯當然也不能忽視,因為好的隱喻翻譯讓譯文在忠實原文的同時能更好地吸引目的語讀者。當然隱喻的翻譯方法要隨語境的不同而不同,這個語境不僅包括文本語境本身,更包括社會文化語境,要將兩種語言背后的文化異同考慮在內(nèi),才能更好地處理隱喻的翻譯問題。

        以下是作者在翻譯實踐中以描述性的態(tài)度總結出的較為全面的隱喻翻譯策略,并對每種策略的適用性作了詳細的介紹。

        (一)直譯(Literal translation)

        這里所說的“直譯”實際上是指用目的語中相同的喻體代替原語中的喻體,這一翻譯策略適用于兩種情況,一是中英文中的喻體一樣,喻義也相同,也就是說兩種語言所承載的文化有共同的地方,二是盡管目的語中不存在相同的喻體和喻義,但是翻譯過來,目的語讀者依然能夠明白該隱喻的意義。請看下面的例子:

        例1:What a dull speech! He’s merely parroting what many others have said.

        多么枯燥的講話!不過是鸚鵡學舌,重復許多人的話而已。

        例 1中,parrot 意 指 to repeat the words of somebody else without thinking。而漢語文化中也會用“鸚鵡學舌”來比喻只是重復別人的話,所以可以直譯。 同樣道理,英文中的隱喻如a barking dog never bites, a rolling stone gather no moss, a cat has nine lives, 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均可以直譯為“吠犬不咬人”,“滾石不生苔”,“貓有九條命”,“披著羊皮的狼”,因為中文中有相同的隱喻。這屬于第一種情況的直譯。第二種情況的直譯請看以下例子:

        例2:In the short time Jack was with us, he upset every member of my family. Such a bull in a china shop.

        杰克和我們在一起沒多一會,就使我家里的所有人都煩他。 真是大公牛闖到瓷器店去了。[5]

        例2中a bull in a china shop喻義為魯莽闖禍的人,笨手笨腳的人,直譯為“大公牛闖到瓷器店”,漢語讀者也能想象到是一個什么樣的形象,所以直譯是可行的。

        (二)歸化(Domestication)

        這里所說的“隱喻歸化”翻譯是指在目的語中不存在與原語相同喻體的情況下,用目的語中表達相同意義的另一個喻體去取代原語中的喻體。

        例3:My brother is the black sheep of the family.

        我弟弟是家里的害群之馬。

        例3中,black sheep 比喻一個家庭或群體中聲名狼藉的成員或不合群以至煩擾他人的人,但是漢語卻不用“黑羊”來比喻這種人。如果將其直譯為“黑羊”,中國讀者會感到不解,但是漢語中有“害群之馬”這個比喻,其意思為“危害集體的人”,這一意思與black sheep 的意思基本對應,所以將black sheep歸化為“害群之馬”也就基本做到了傳達原文的信息。

        同樣道理,英語中的live a dog’s life, seek a hare in a hen’s nest, teach fish to swim, look for a needle in a haystack, like a rat in a hole,shed crocodile tears可歸化為“過牛馬一樣的生活”,“緣木求魚”, “班門弄斧”,“大海撈針”,“甕中之鱉”, “貓哭耗子假慈悲”。[6]

        下面是漢譯英的例子:

        例4: 總商會卓有成效的工作,使其成為在美中資企業(yè)溝通信息、加強交流,團結互助的重要平臺。

        With its effective work, CGCC has made itself an important channel though which Chinese companies in the US can exchange information, strengthen links,consolidate cooperation and help each other.[7]

        例4中喻體“平臺”是近年來漢語中的一個熱門詞,比喻“途徑;場所”。“平臺”的用法很多,如:遠程輔導平臺,電子支付平臺,廣告交易平臺等。“平臺”若被翻譯為platform, 其隱喻義難以傳遞,因為platform意為a raised level surface; a raised structure on which a speaker addressed。而 channel 有一個比喻義符合“平臺” 的隱喻功能:a medium of communication。

        可見,如果原文的隱喻在目的語中找不到相同的喻體,但能找到意義相同,用另一種喻體表達的隱喻,則采用歸化的翻譯法。歸化翻譯法能讓目的語讀者在自己母語文化的背景下體會原文文化的魅力。

        (三)増譯(Amplif i cation)

        這里所說的“増譯” 是指對一些與目的語的文化語境關聯(lián)密切的隱喻,可以將其在譯者的思維中稍加擴展,增補喻體的適當喻義。這就好比譯者把一些讀者難以消化的“食糧”先行加工一下再端給譯文讀者享用,原味依舊,營養(yǎng)未變,便于消化罷了。這種策略適用于喻體空缺的現(xiàn)象。

        例5:生在蘇州,穿在杭州,吃在廣州,死在柳州。

        It is a great luck for anyone to be born in Suzhou with the most promising living environment, to dress himself in Hangzhou with the most beautiful silk clothes, to dine in Guangzhou with the most delicious food, and to die in Liuzhou with the most elaborate funeral.

        原文中的“蘇州”,“杭州”,“廣州”,“柳州”不僅僅是四個地名,其中隱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寓意。漢語者尚需認真思維才能領悟這句民諺的隱喻義。“生在蘇州”, 喻指蘇州風景優(yōu)美,人杰地靈,生在那里的人們環(huán)境好,成才的機會多?!按┰诤贾荨?喻指杭州盛產(chǎn)絲綢,那里的人們有好衣服穿?!俺栽趶V州” 喻指廣州美食豐富,名吃最多,那里的人們可享最好的美味佳肴。“死在柳州” 喻指古時柳州棺材質(zhì)優(yōu)工巧,那里的人們講究厚葬。這么豐富的內(nèi)涵英文讀者從“Being born in Suzhou,dressing in Hangzhou, eating in Guangzhou ,dying in Liuzhou.”字面上是領略不到的,因為他們沒有漢語文化關聯(lián)語境的支撐,體會不到其中的寓意。而我們把四個地名喻體所含的喻義補出一些,譯文就栩栩如生了。這種増譯方法也使用于英譯漢:

        例6:I was not Pygmalion, I was Frankenstein.

        我不是皮革馬利翁一樣的人,自己能享受自己創(chuàng)造的美,我是弗蘭肯斯坦一樣的人,作繭自縛,自作自受。

        Pygmalion是臘神話中的塞浦路斯國王,他用神奇的技藝雕刻了一座美麗的象牙女像,并愛上了她。Frankenstein 是英國詩人雪萊的妻子瑪麗·雪萊在1818年創(chuàng)作的科幻小說《弗蘭肯斯坦》中那個瘋狂科學家的名字,他創(chuàng)造了一個怪物,而本性善良的怪物因得不到社會的理解和同情,最終走上了弒主憤世的毀滅道路。Frankenstein喻指創(chuàng)造怪物卻受到怪物傷害的人。在這句話的譯文中譯者適當增補了這兩個隱喻喻體的喻義,使得漢語讀者在沒有英語文化關聯(lián)語境的情況下順暢地理解了原文所想要表達的信息內(nèi)涵。

        (四)異化加注釋(Foreignization plus annotation)

        這里的異化加注釋翻譯,就是在目的語不存在相應喻體的情況下仍然異化譯出原隱喻中的喻體,同時用注釋的方式說明此喻體的意思,這樣就會使譯文讀者更清楚地理解原文隱喻的意思。這種策略一般用于帶有典故性質(zhì)的隱喻翻譯,或者用在譯者想讓讀者領略異域文化的情況下。

        例 7:A Daniel come to the judgement! Yea, a Daniel! O wise young judge, how I honour thee! (W.Shakespeare: The Merchant of Venice)

        一個但尼爾來做法官了!真的是但尼爾再世!聰明的年輕法官啊,我真的是佩服你!(注:Daniel,以色列人的著名士師,即審判官,以善于折獄稱)[8]

        例7中的Daniel代表了一個聰明智慧的法官形象,如果采用増譯的方法,就會和后文wise young judge的翻譯重復,所以不如直接先將其譯為漢語“但尼爾”,然后再加上注釋,這樣不但譯文在語義上不會造成重復,還能讓中國讀者知道不僅在中國有“包青天”,在西方還有相似的“但尼爾”,可謂一舉兩得。這種處理方法也同樣適用于漢譯英。

        例8:“難道這也是個癡丫頭,又像顰兒來葬花不成?”因又笑道:“若真也葬花,可謂東施效顰,不但不為新奇,而是更是可厭?!保ú苎┣郏骸都t樓夢》)

        “Can this be another crazy maid who has come to bury flowers as Daiyu does?” he wondered in some amusement. “If so, she is ‘Dongshi imitating Xishi’, which isn’t original but rather ridiculous.”(Xishi was a famous beauty in the ancient Kingdom of Yue. Dongshi was an ugly girl who tried to imitate her ways.)[9]

        “東施效顰”是中國的一個典故,如果不加注釋,直譯為Dongshi imitating Xishi,英語讀者勢必會感到茫然,所以應該添加注釋。這樣添加注釋以后,英語讀者就會明白Dongshi imitating Xishi在整個上下文中的比喻意義,而且還有助于英語讀者了解中國的文化。

        由此可見,如果在目的語中找不到對應的喻體,也找不到有類似意義的其他喻體,或者譯者有意向目的語讀者傳達原語文化,就可以采取異化譯法。由于異化法是完全直譯原語中的隱喻,讀者會感到陌生或者不理解隱喻的意義,所以不妨加上注釋,使讀者了解隱喻的真正含義,從而了解原語的文化,又不至于造成誤解。

        (五)釋義(Paraphrase)

        釋義就是解釋原文意思,而隱喻的釋義是指舍棄原文的喻體,直接提供比喻意義。這種方法一般適用于不適宜用以上四種譯法的情況下。一般是因為兩種文化背景的差異太大,直譯無法讓譯文讀者理解其喻體形象,歸化又無法在目的語中找到相對應的喻體形象,増譯或異化加注釋顯得突?;驔]有必要(特別是隱喻不屬于典故的情況下),這時用釋義的方法反而能更好地傳達原文的喻義,而且能保證譯文的簡潔流暢,并有利于目的語讀者更好地理解原文。

        例 9:Every family is said to have at least one skeleton in the cupboard.

        據(jù)說家家戶戶多多少少都有自家的丑事。

        例9中的skeleton in the cupboard如果直譯為“柜櫥里的骷髏,就會讓中國讀者既感到恐怖,又感到費解,所以譯文直接將其意思解釋出來,會更有效地傳達原文的信息。同樣道理,一些英語隱喻如a wet blank﹑a fi sh out of water﹑horse sense 等均可以根據(jù)情況在譯文中進行釋義處理,分別翻譯為“令人掃興的人”、“不自在”、“常識”。該策略也適用于漢譯英。

        例10:蘇小姐似嗔似笑,左手食指在空中向他一點道:“你這人就愛吃醋,吃不相干的醋?!保ㄥX鐘書:《圍城》)

        Miss Su was half and half amused. Waving her finger at him, she said, “you like being jealous, and it’s over nothing.”

        例10中的“吃醋”如果用直譯法“eat vinegar”肯定會讓英語讀者感到莫名其妙,所以譯者用being jealous明晰地傳達了原文的意思。同理,“飯碗”、“敲竹杠”、“穿小鞋”、“桃花運”等帶有深厚漢語民族文化色彩的詞,可直接翻譯為“job”、“blackmail”,“make things hard for somebody”, “l(fā)ucky with beautiful girls”。[10]

        由此可見,如果在目的語中找不到對應的喻體,也找不到有類似意義的其他喻體,而且譯者認為沒有必要向讀者介紹隱喻背后的原語文化,或者認為用増譯法或異化加注釋法顯得啰嗦,從而影響讀者的閱讀興趣,不妨采用這種釋義法,在目的語中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把原文中的隱喻解釋出來。

        (六)將隱喻轉譯為明喻(Conversion of metaphor to simile)

        將隱喻轉譯為明喻可以說是一種折中的辦法。這種辦法適用于直譯無法讓讀者明白其中的形象而且又非出自典故,采用歸化又找不到完全對應的喻體,采用釋義的方法又無法生動地再現(xiàn)原文的意義,所以采用明喻的辦法既可以保留原文的喻體,又可以生動地再現(xiàn)原文的信息。

        例 11:Phoebe Anna was thin and black, a very umbrella of a woman.

        菲比·安娜是個又瘦又黑的女人,簡直像把黑雨傘。

        例11中,隱喻a very umbrella轉譯為漢語的明喻“簡直像把黑雨傘” ,要比直接譯為隱喻“一把黑雨傘”意思明確的多。

        例12:這妯娌倆,可真是針尖對麥芒了。

        These two women are like diamond cutting diamond.

        例12中“針尖對麥芒”是極具中國特色的隱喻,喻義貼切。如果直譯則目的語讀者無法理解其義,先歸化譯為英語成語短語diamond cutting diamond,則不僅喻義基本對等,更符合英語的表達習慣,添加了like 使前后更好地連接起來,原文的隱喻也就轉譯為明喻。

        三、結語

        隱喻作為一種語言現(xiàn)象是文化信息的折射,承載著所在語言的文化內(nèi)涵。中英兩個民族因為不同的地理位置、歷史沿革、信仰和風俗而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在大數(shù)情況下,英語隱喻和漢語隱喻大相徑庭。這就給隱喻的翻譯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在翻譯中譯者應充分考慮到兩種語言背后的文化。在具體的翻譯實踐中,譯者應根據(jù)目的語中是否存在相同的喻體,翻譯目的、譯文讀者的文化期待、理解程度和接受程度以及行文的流暢等實際情況選擇恰當?shù)姆g方法。

        [1] 王恩科,李 昕,奉 霞.文化視角與翻譯實踐[M].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2007:148.

        [2] 邵志洪. 英漢對比翻譯導論[M].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10:372

        [3] 賈德江.英漢語對比研究與翻譯[M].長沙:國防科技大學出版社,2002:269

        [4] 李 穎. 從顏色詞匯看中西文化背景下的隱喻[J]. 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6(4): 91.

        [5] 劉純豹.英語動物比喻辭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5.

        [6] 朱 徽.漢英翻譯教程[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4:259

        [7] 劉法公.隱喻漢英翻譯原則研究[M].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2008:174

        [8] 彭 萍.實用英漢對比與翻譯[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9:238.

        [9] 邵志洪. 漢英對比翻譯導論[M].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13: 221

        [10] 周志培.漢英對比與翻譯中的轉換[M].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03:502

        Translating Based on the Contras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Metaphors

        CHENG Ya-li
        (College of Arts and Sciences,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aigu 030801, Shanxi, China )

        Metaphor is a figure of speech containing an implied comparison.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have abundant metaphors. As a phenomenon of language, metaphors in different languages reflect different cultures. The differences in metaphors are mainly ref l ected in the vehicles. Therefore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metaphors is mad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ehicle. Based on this, the strategies for translating metaphors between the two languages are explored, and a detailed introduction to each strategy’s applicability is made. Th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re literal translation, domestication,amplif i cation, foreignization plus annotation, paraphrase, conversion of metaphor to simile. In translation, translators should bear the cultures behind the metaphors in mind. In specif i c translating practice, translators should choose proper translating strategies in accordance with whether there exists the same vehicle or not, the purpose of translation, reader’s cultural expectation, the degree of reader’s understanding, the degree of reader’s acceptance, and the fl uency of the translation version.

        English and Chinese metaphors; contrast; translation strategies

        H315.9

        A

        1673-9272(2014)04-0102-05

        2014-04-11

        程亞麗 (1978- ),女,山西太谷人,山西農(nóng)業(yè)大學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翻譯理論與實踐。

        [本文編校:羅 列]

        猜你喜歡
        喻義明喻喻體
        釋“艸”
        比喻讓描寫更形象
        從語言符號象似性比較隱喻和明喻
        散文百家(2022年1期)2022-05-12 03:24:00
        中國文學“譯出翻譯”的修辭研究
        ——以《三體》明喻翻譯為例
        隱/明喻的恰當性-規(guī)約度-熟悉度多維擇選實證研究
        外國語文(2019年1期)2019-05-24 06:26:32
        英語果蔬名稱喻義舉隅
        從英漢動物詞匯的喻義看文化差異
        智富時代(2016年12期)2016-12-01 17:01:56
        “狗”喻義探究
        從喻體選擇對比哈薩克語和漢語比喻的民族差異
        語言與翻譯(2015年3期)2015-07-18 11:11:05
        喜馬拉雅
        福建文學(2015年4期)2015-04-27 00:48:50
        国产裸体AV久无码无遮挡| 日日碰狠狠添天天爽无码|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在线观看| 成人午夜视频一区二区无码| av男人的天堂手机免费网站|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悠悠色av| 色爱无码av综合区| 久久韩国漫画无删减漫画歪歪漫画| 天天摸天天做天天爽天天舒服| 国产护士一区二区三区| 加勒比hezyo黑人专区|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亚洲天堂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亚洲乱亚洲乱妇| 亚洲av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韩av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 男女边吃奶边做边爱视频| 日日噜噜噜夜夜爽爽狠狠视频| 一区二区在线观看日本视频| 国产乱码卡二卡三卡老狼| 护士奶头又白又大又好摸视频| 国产精品麻豆A在线播放| 人妻夜夜爽天天爽三区麻豆av| 乱中年女人伦av一区二区| A午夜精品福利在线| 亚洲精品国产av一区二区| 国产人妻熟女呻吟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免费不卡二区|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毛片 | 人妻体体内射精一区二区| 亚洲成在人线久久综合|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爽| 国产一级内射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不卡国产视频| 国产一级内射一片视频免费| 国产国产裸模裸模私拍视频| 爽妇网国产精品| av网站免费在线不卡|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区免费| 性动态图av无码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