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政 羅守娜
(靖宇縣人民醫(yī)院,135200)
微創(chuàng)穿刺引流術治療慢性硬膜下血腫的臨床價值分析
高政 羅守娜
(靖宇縣人民醫(yī)院,135200)
目的 探討微創(chuàng)穿刺引流術治療慢性硬膜下血腫的臨床效果。方法 收集并分析2011-12—2013-12接受微創(chuàng)穿刺引流術治療慢性硬膜下血腫的15例患者的臨床資料。結果 術后5 d復查頭顱CT,其中9例(60%)患者血腫消失;3例(20%)患者血腫基本消失;3例(20%)患者顱內CT顯示有少量積氣。隨訪4個月,15例硬膜下血腫患者臨床癥狀全部消失,無1例出現(xiàn)腦損傷、顱內感染等并發(fā)癥,無死亡病例。結論 應用微創(chuàng)穿刺引流技術治療慢性硬膜下血腫不僅大大提高臨床療效,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而且手術安全易操作,費用低,創(chuàng)傷小,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微創(chuàng);穿刺引流術;硬膜下血腫;臨床效果
慢性硬膜下血腫的臨床癥狀多表現(xiàn)為記憶力下降,頭暈頭痛,偶爾有精神癥狀出現(xiàn),查體可見偏癱等身體病征,常在老年人發(fā)生輕微外傷后出現(xiàn)[1]。由于病情發(fā)展隱匿、病征特點不典型,并且大多患者頭部皆無顯著外傷病史的原因,臨床上只有查CT才能確診。2011-12—2013-12我院對應用微創(chuàng)穿刺引流術治療慢性硬膜下血腫的15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研究分析,并獲得了顯著的臨床治療效果,現(xiàn)總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1-12—2013-12在我院應用微創(chuàng)穿刺引流技術治療慢性硬膜下血腫的15例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男12例,女3例;年齡51~78歲,平均年齡(62± 5.8)歲。其中確定有腦外傷病史的13例,其他2例發(fā)病原因不明。發(fā)病時間均在20~90 d之內且所有病例均通過CT后確診。CT結果顯示血腫大多位于顳額頂部,呈月牙形密度影覆蓋在顱骨內板下。血腫量為70~150 mL。15例患者的年齡、性別比例及婚姻狀況等臨床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手術方法 手術可在處置室或病床旁,在無菌技術操作原則下,為患者行手術治療。在術中,引流針可選用一次性YL-1型顱內粉碎血腫穿刺針,依據(jù)CT顯示結果,在利多卡因局麻下,為患者行顱內定位穿刺。在血腫量最多及遠離腦膜動脈及顳淺動脈主干處,選用長2~2.5 cm電驅鉆頭,將顱骨硬膜用力而快速鉆透后進入血腫腔內一定長度后,立即拔掉鉆頭,將引流管與一次性引流袋連接,可見有紅色血腫液體緩慢流出。若血流量過少或有血塊流出時,可在血腫內注射3萬單位尿激酶,每隔4 h開放—夾閉引流。同時每天要用等量的質量濃度為0.09 g/mL的生理鹽水進行置換沖洗,直至可見沖洗液大致清澈為止。手術結束,安全護送患者回病房并告知患者取頭低足高位,適時開放—夾閉引流管,并遵醫(yī)囑停用脫水類藥物,及時給予患者補液、抗炎等治療。術后5 d左右為患者應用CT復查,依據(jù)CT結果視具體情況拔出穿刺針。
本次研究接受微創(chuàng)穿刺治療慢性硬膜下血腫的15例患者全部成功穿刺,術后5 d給予復查頭顱CT,其中9例(60%)患者血腫消失,腦組織恢復正常;3例(20%)患者血腫基本消失,腦室僅受少量積液受壓;3例(20%)患者顱內CT顯示有少量積氣。將患者術前CT結果與術后CT結果對比,15例患者病情全部明顯好轉,臨床癥狀得以改善。術后隨訪4個月,15例硬膜下血腫患者中未發(fā)生顱內感染、腦損傷等并發(fā)癥。其中3例顱內有少量積氣患者,經治療后均痊愈,無一例死亡。
慢性硬膜下血腫是由輕微腦外傷而致靜脈受損所造成,其以老年人輕微腦外傷最為常見[2]。由于老年人對疼痛敏感度降低,加之沒有任何典型臨床癥狀而未及時就診,從而延誤治療,使血腫逐漸加重。據(jù)相關研究表明,血腫液內的纖維蛋白降解物(FDP)升高與血腫包膜的毛細血管壁、血管基膜發(fā)育有關,內皮細胞間隙的加大直接影響血管通透性。因此,就這一原理,清除血腫的關鍵就是將FDP沖洗干凈[3]。
傳統(tǒng)的手術治療大多以開顱清除血腫為主,其手術過程不僅復雜不易操作、費時且大大增加了患者痛苦及顱內感染發(fā)生幾率[4]。而我院采用YL-1型一次性顱內粉碎血腫穿刺針,為15例患者行微創(chuàng)穿刺引流術治療,獲得較好臨床效果。YL-1型一次性穿刺針長2 cm,其不僅可以防止氣體進入顱內而發(fā)生張力性氣顱,而且不必擔心因過度穿刺而誤傷腦組織[5]。手術全程基于無菌操作技術原則,時間短,患者疼痛感減少。而有些患者因延誤治療,來院時已出現(xiàn)瞳孔散大、昏迷等癥狀時,依舊應用CT準確定位,及時為患者行微創(chuàng)穿刺引流術,仍可以挽回生命,并無顯著并發(fā)癥及后遺癥。我院采用的YL-1型一次性穿刺針在鉆入顱內后,不僅可以牢牢地固定顱骨骨孔內,而且密閉效果好,極大地降低氣顱發(fā)生率。
綜上所述,應用微創(chuàng)穿刺引流術治療慢性硬膜下血腫,患者更易接受,不僅為家庭減輕經濟負擔,而且還具有操作簡便,創(chuàng)傷小,為患者減輕痛苦,降低并發(fā)癥等特點,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姚志浩,劉豐年,宋麗明,等.慢性硬膜下血腫兩種術式的對比研究[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0,23(2):155-156.
[2]李凱,周杰,車萬民,等.兩種手術方法治療慢性硬膜下血腫療效對比[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0,10(7):1574.
[3]王繼仁,許寶學,李彬.快速細孔鉆顱引流治療慢性硬膜下血腫60例臨床分析[J].臨床醫(yī)藥實踐,2010,19 (6):326-327.
[4]付國平,黃曉斌,楊勇濤,等.微創(chuàng)穿刺引流與鉆孔引流治療慢性硬膜下血腫的療效觀察[J].昆明醫(yī)學院學報,2010,11(31):123-126.
[5]夏平,謝德才.硬通道微創(chuàng)穿刺引流術治療慢性硬膜下血腫72例分析[J].中國臨床研究,2013,26(7):678-679.
2014-03-31)
1005-619X(2014)09-0823-02
10.13517/j.cnki.ccm.2014.09.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