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解決一些傾向性問題,各地方各部門各單位普遍運用制定措施、整改提高的方法。
措施,是為了糾正某種弊病或做好某項工作所定的辦法。弊端找到了,目的明確了,辦法也有了,關鍵是要落實。有的地方部門單位只是為了貫徹上級要求,拿出幾條措施,以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和決心,至于具體怎樣落實則是另一回事。這樣的措施再多、再好,也只是一紙空文,難以發(fā)揮應有的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說,制定措施固然重要,落實措施要比制定措施更為重要。
措施,要“措”而可“施”,一方面,在制定措施的時候,要注意符合上級精神,緊貼本地方本部門本單位實際,要求適度。條文過虛,脫離現實,讓干部群眾摸不著,夠不上,就無法實行。另一方面,措施一旦出臺,就要在認真落實上動腦筋、下功夫,將措施轉化為廣大干部群眾的自覺行動,轉化為推動科學發(fā)展的強大動力。 (何宏祥)
安全一直是個永恒的話題,它密切關系到個人、家庭和企業(yè)的命脈。因此,在安全管理上必須“打好預防針,念好緊箍咒”,才能做好安全導航。
“打好預防針”即抓好思想教育。利用宣傳和教育相結合的方式,讓安全知識深入人心,杜絕僥幸、麻痹等十大不安全心理因素產生,強化安全意識,起到預防的作用。
“念好緊箍咒”,即檢查與制度要相輔相成。要嚴抓檢查。查安全意識是否牢固樹立,查規(guī)程措施,查薄弱環(huán)節(jié),查對事故的分析處理。要善用“懲戒”。實施有獎有懲,明確安全給企業(yè)帶來的利害關系,制度要執(zhí)行得清晰有力。
“打好預防針”,繃緊安全法則的琴弦,“念好緊箍咒”,敲響安全警示鐘。只有全方位抓好安全措施,不讓安全導航偏離方向,我們的企業(yè)才會發(fā)展得更快更穩(wěn)。 (譚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