琚金民
一天,女兒說學校號召捐款,因為一名高中女生幾個月前過馬路時被車撞了,至今昏迷不醒,需要巨額的醫(yī)療費。女兒和班上同學聽了這個不幸的消息,慷慨解囊。
過了幾天,女兒到一個好朋友家去玩,回家后悶悶不樂。我忙問原因。女兒說:“我們被騙了。”我莫名其妙,就進一步問:“‘我們是指哪些人?被誰騙了?”女兒說:“‘我們是指我們班上次捐款的同學。我們被那個被撞的高中女生騙了?!蔽颐枺骸暗降自趺椿厥??”女兒向我說明了緣由。
原來,這個高中女生家里條件不好,為了讓她順利完成學業(yè),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墒撬徽J真讀書,竟然和一個男生早戀了。那天,那個男生過生日,她晚上不上自習,跑到蛋糕店給男生買蛋糕,過馬路時被汽車撞倒了。捐款后女兒好朋友的爸爸訓斥他的女兒:“這樣的壞孩子被撞是咎由自取,你們還同情她?,F(xiàn)在后悔了吧?”這兩個孩子沒想到事情會這樣。難怪女兒回家后悶悶不樂。本來捐錢是一片好心,好友爸爸的話讓女兒也覺得這樣的捐款不值。這條負面信息給女兒帶來了心理陰影。
為了消除女兒的心理陰影,我問:“那個女生被撞是真的吧?躺在醫(yī)院昏迷不醒也是真的吧?”女兒點點頭。我接著說:“募捐倡議書里也沒說是為了高尚的事業(yè)而負傷,也沒有編造假象吧?”女兒又點點頭。我繼續(xù)說:“那說明這件事沒人騙你?。°氪ù蟮卣鸢l(fā)生了,全國人民都來捐款,有沒有說有些災民以前犯了錯,我們就不去救助他們?我們有沒有說他們罪有應得?”女兒搖搖頭。我又說:“扶危濟困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也是人類最高尚的情操。災難無情人有情,我覺得你應該為自己有這樣高尚的情操而自豪,你應該高興才是!”女兒若有所悟地點點頭。我進一步開導道:“成長的道路上誰不犯錯?何況一個缺少親情的未成年人。我們要包容她,因為她正處在一個叛逆的年齡。包容別人,會讓我們的心胸更開闊?!甭犕晡业脑?,女兒頓時高興起來。我知道,從負面信息挖掘出家教正能量,有助于孩子的心理成長。
過了一段時間,又發(fā)生了一件事。那天,我?guī)畠旱揭粋€朋友家玩。到了朋友家,我先和朋友寒暄一番,然后問他:“吃過晚飯沒有?”朋友說張先生的兒子今天結(jié)婚,在我們當?shù)貦n次最高的酒店擺了上百桌酒席,他剛參加完酒席回來。張先生是我們本地有名的富翁,身家過億,朋友和他是親戚。
回到家,我和妻子說起這件事。妻子驚訝地問:“哪來這么多客人?”我說:“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越有錢親戚越多,那些八竿子打不著的遠房親戚也會來捧場的?!逼拮舆€是驚奇地問:“哪有這么多親戚?肯定還有其他人。”我說:“他有那么多公司,公司員工也送禮。還有那些當官的,肯定也要送禮,平時他們也得了他不少好處。這年頭,官商勾結(jié)的事情誰沒見過。很多人說,在我們本地沒有張先生辦不成的事,哪個部門的領導不給他面子?”妻子向我擠了擠眼,我才意識到女兒也坐在旁邊聽。我后悔不迭:在一個11歲孩子面前說這些烏七八糟的東西,會玷污了她純潔的心靈,過多渲染社會陰暗面,會讓她產(chǎn)生失望、害怕的心理。也許她會認為我們普通老百姓無論怎么努力也不會有美好的前程,拼搏不如拼爹,她可能會產(chǎn)生拜金主義的念頭……
為了消除我剛才失言對女兒的消極影響,我換個角度來看問題,從張先生身上挖掘積極因素。我對妻子說:“其實張先生不是‘富二代,也不是‘官二代,作為一個成功人士,他也有許多地方值得我們學習。比如他敢為人先。他本來就是一個手藝人,在改革開放之初,他走出家門,走南闖北跑推銷,吃了不少苦,賺得第一桶金,然后回家辦起了工廠。30多年前,一個農(nóng)民有這樣的勇氣和魄力真不簡單!”妻子也附和道:“30多年來,他從一家小工廠到擁有幾十家工廠,產(chǎn)值翻了上萬倍,卻沒有不良嗜好。我們這里有的人以前也辦廠,效益不錯,結(jié)果好賭,最后傾家蕩產(chǎn)了?!迸畠翰逶挼溃骸斑@叫一條道走到底,只要堅持就會成功?!蔽页脵C啟發(fā)女兒說:“你愛好寫作,如果你像他那樣堅持10年會怎樣?”女兒自信地說:“我只要堅持10年就紅了、火了!”
女兒才11歲,從7歲就開始發(fā)表文章,迄今已發(fā)表了20多篇,也寫了不少小說,有的寫了幾千字,有的寫了1萬多字,由于缺乏恒心,大都無疾而終。結(jié)合女兒的這種情況,我對她說:“我不要你堅持10年,我只要你先堅持一年,把你那些未寫完的小說畫個圓滿的句號就夠了。你現(xiàn)在要以平和的心態(tài)來寫作,功利心太強了寫不好?!迸畠核朴兴虻攸c點頭。征得女兒同意,我和女兒一起制訂了一年的寫作計劃,把大目標分成小目標,具體到每個月。一段時間后,女兒的寫作計劃基本上得到了落實,陸續(xù)發(fā)表了六七篇文章。
在當今這樣一個信息社會,孩子經(jīng)常會接收一些負面信息,心靈容易受到污染。因此,我們家長要學會從沙里淘金,從負面信息中挖掘出正能量,引導孩子健康成長。
【編輯: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