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藝
患者輸血前感染性指標檢測結果及意義
張德藝
輸血;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體;艾滋病病毒抗體;梅毒螺旋體抗體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3月至2012年12月本院完成輸血前檢測的4 821例患者,其中男2 750例,女2 071例;年齡18~85歲,平均年齡(48±18)歲?;颊咻斞笆占纯鼓o脈血液4 ml,3 000 r/min,10 min,并及時將收集血液中的血清分離后完成檢測,一般在48 h內完成。
1.2 實驗方法 應用酶聯(lián)免疫法(ELISA法)對患者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抗體(HCV)、艾滋抗體(HIV)和梅毒螺旋體抗體(TRUST)和三項指標進行檢測(上??迫A生產(chǎn)提供的KHBST-360酶標儀),嚴格依據(jù)儀器和試劑盒說明書要求操作,抗-HIV Ab陽性標準應當及時送至疾控中心認證,相關操作標準嚴格依據(jù)器械、試劑說明書進行。
1.3 統(tǒng)計學分析 應用SPSS 16.0統(tǒng)計軟件,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輸血前感染性指標檢測結果 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體、艾滋抗體及梅毒螺旋體抗體的陽性率分別為11.41%、0.67%、0.06%、1.05%。梅毒感染率近年來有上升趨勢,且2010年與2012年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2.2 不同年齡輸血前感染性指標檢測狀況 45~65歲患者抗原、丙肝抗體陽性率最高,45歲以下患者梅毒螺旋體抗體最高。小于45歲組45~65歲組比較,HCV、TRUST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大于65歲組與45~65歲組比較,HCV、TRUST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1 輸血前感染性指標檢測結果 例(%)
表2 不同年齡輸血前感染性指標檢測狀況 例(%)
HBV、HIV、HCV和梅毒是臨床常見、多發(fā)的感染類病種,臨床中因輸血導致相關傳染病案例屢見不鮮[3]。輸血前對患者進行感染性指標篩查能夠確?;颊咴缙谥委煟档徒徊娓腥?,避免出現(xiàn)醫(yī)患糾紛的重要措施。隨著患者法律意識的加強,患者對自身合法權益十分關注,輸血前常規(guī)檢測對于患者及醫(yī)護人員的健康具有重要意義[4,5]。通過輸血前檢測結果可以更加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對自我保護做到有的放矢,有效降低醫(yī)護人員職業(yè)暴露的危險性,也為輸血后感染引發(fā)醫(yī)療糾紛提供法律依據(jù)[6]。
本研究選取2010年3月至2012年12月本院完成輸血前檢測的4821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并統(tǒng)計所有患者感染性標志物的檢測狀況,旨在降低降低醫(yī)護人員的職業(yè)暴露,提供感染性疾病患者早期診療措施,有效避免因院內感染引發(fā)的醫(yī)療糾紛。結果顯示,HBsAg、HCV、HIV及 TRUST的陽性率分別為11.4%、0.67%、0.06%、1.05%。梅毒感染率近年來有上升趨勢,且2010年與2012年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45~65歲患者抗原、丙肝抗體陽性率最高,45歲以下患者梅毒螺旋體抗體最高。
綜上所述,患者在輸血前嚴格篩查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體、艾滋抗體及梅毒螺旋體抗體四種感染性指標,對患者實施早期診治及護理對感染性疾病患者是十分必要的,同時能夠降低醫(yī)護人員職業(yè)暴露,有效降低醫(yī)療糾紛發(fā)生率。
1 周林,武峰主編.輸血醫(yī)療糾紛與事故防范.第1版.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50.
2 王銳,韓玲,趙偉萍.20例輸血感染案例引發(fā)的思考.中國輸血雜志,2002,15:216-218.
3 Regan FA,Hewitt P,Barbara JA,et al.Prospective in-vestigation of transfusion transmitted infection in recipients of over 20000 units of blood.BMJ,2000,320:403-406.
4 王雁,公潔,李冬梅.7285例患者輸血前感染性指標檢測的意義.中國臨床研究,2010,23:1130-1131.
5 張妮,車凌云.患者輸血和手術前相關傳染性指標的監(jiān)測及臨床意義.當代醫(yī)學,2011,17:233.
6 杜蘭英,莊輝,何軍,等.梅毒螺旋體 TPN17重組抗原的表達及其在獻血篩查中的應用.中國輸血雜志,2004,17:11-13.
R 446.11
A
1002-7386(2014)09-1387-02
10.3969/j.issn.1002 -7386.2014.09.050
434100 湖北省荊州市傳染病(胸科)醫(yī)院
輸血是臨床搶救和治療的重要措施,針對需要輸血的患者進行感染性指標檢查是十分必要的,也是臨床篩查輸血傳播疾病的重要依據(jù)[1,2]。伴隨輸血醫(yī)學的快速發(fā)展,輸血過程中發(fā)生感染日益受到重視,我國是肝炎感染率較高的國家,統(tǒng)計顯示人群中乙肝的感染率在15%左右,感染性疾病臨床療效不佳,易轉為需要終生治療的慢性疾病,對家庭及社會穩(wěn)定造成極大危害。本研究選取本院完成輸血前檢測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并統(tǒng)計所有患者感染性標志物的檢測狀況,旨在針對性開展早期防治措施,降低降低醫(yī)護人員的職業(yè)暴露及醫(yī)療糾紛的發(fā)生率,報道如下。
201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