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上夜班的流水竹子
在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貴港市三多村有一片竹林,這里的竹子會流出清水,當地人還用這片竹子來生產竹子水售賣。要說這座流水的竹林“工廠”還真是奇妙,它只在風平浪靜的夜晚才會開工。就是說,竹子要想出水,必須同時滿足兩個條件,須是晚上,而且絕對不能刮風。
滿足了這兩個條件,人們就可以在竹壁上鉆孔了,剛剛鉆下去,清澈的水滴就從洞口流了出來。無論鉆孔的位置高低,在什么部位,竹子都可以出水。在沒有風的夜晚,一般從晚上8點到第二天早上6點左右,竹子都能持續(xù)出水。在適宜的天氣條件下,一根粗壯的成年竹子一個晚上可以流出十二三斤水。
在竹子身上鉆一個小小的洞,一晚上就可以流出如此多的水,這些水來自竹子的什么部位呢?我們知道,竹節(jié)都是空心的,難道水藏在里面?
尋覓藏匿的“輸水管道”
把竹竿鋸開之后,很明顯地能看出竹節(jié)里的確完全是空的,可是一滴水都沒有。竹竿這種空心而多節(jié)的結構并不是為了蓄水,而是為了賦予自己足夠的強度,抵御大風之類的沖擊,這樣它才可以長得又高又大。既然竹節(jié)里面不是儲水的地方,那就只有竹壁了,但堅硬厚實的竹壁哪里會有儲藏水分的空間呢?
我們把竹壁橫切,橫截面上有一些小黑點,看起來并不引人注意。為了弄清楚水到底藏在哪兒,我們再把竹子豎著劈開,這時就會發(fā)現竹壁由許多纖細的導管組成,而橫截面上的小黑點正是導管的洞口。一條導管看似不起眼,但成千上萬的導管在一起就匯聚成了巨大的運輸管道!竹子水就儲存在竹壁中,通過竹壁中的纖維導管來運輸,所以,只需在竹壁上打孔,竹子水就能源源不斷地流出來了。
竹子水顏色清亮淡黃,有一股淡淡的竹香味,因為它本身就是活的植物體內流出的汁液,天然無菌,包含竹子里面的有機和無機營養(yǎng)成分,而且是一味清熱解毒的良方。事實上,古人就用過火烤竹竿的方法取出竹子水,并將取出來的水叫竹瀝。
功率強勁的“水泵”
像所有植物一樣,竹壁中儲藏和運輸的水分來自竹子的根系。能生產竹子水的主要是甜竹和麻竹,它們都屬于叢生竹,根系十分發(fā)達,有很多細小的須根。這些須根能有效地從土壤里面吸取水分和無機礦質元素等養(yǎng)分,并通過導管運輸到竹竿上去,供整個竹竿和上面的葉子生長發(fā)育。一棵成年竹子高度可達10米,竹根就像大功率的水泵一樣,需要強勁的動力才能將水輸送到頂端。
在白天,竹根吸上來的水沿著竹竿抵達竹葉,少部分的水分參與光合作用和二氧化碳轉化為有機物質并添加到竹子水中,又從竹葉經過導管輸送回根部,循環(huán)往復,源源不斷;而其余大部分的水分都會通過葉片上的氣孔蒸騰出去,通過水分蒸發(fā)散熱的過程幫助葉子保持涼爽,避免被陽光灼傷。
傍晚,太陽落山,光合作用逐漸停止。到了晚上,竹林溫度降低,竹子不需要散熱,葉片的蒸騰作用變得很微弱。竹子功率強勁的根系仍然在向上抽水,然而水分散發(fā)受阻,導管內的壓力變大,水分自然容易從導管流出。這就是流水工廠只上夜班的奧秘了。至于竹子在刮風時會“罷工”也和蒸騰作用有關,風會帶走葉片表面的水分,促進蒸騰作用,有了蒸騰作用這個出口,導管內的水自然就不容易流出來了。
小實驗火烤竹竿
將一節(jié)新鮮竹子放在火上燒。
從分布著竹壁導管出口的地方涌出透明液體,形成水滴掉落下來。
這些水滴和晚上打孔流出的竹子水顏色味道都一樣,竹壁里纖維導管確實是竹子存水的器皿。
竹子形態(tài)千奇百怪
最大的竹子
巨龍竹是世界上最大的竹子,竿高可達30米,徑粗可達30厘米。分布在云南西雙版納及云南西南部地區(qū)。
最小的竹子
菲白竹是世界上最小的竹子,竿高一般為10~30厘米,葉片綠色并帶有明顯的白色或淡黃色條紋,非常適合用作地表綠化。
方形的竹子
方竹,竿高3~8米,徑粗1~4厘米。竿基部呈方形。竿下方而上圓,是世界著名的觀賞竹種。
黑色的竹子
紫竹,竿高4~10米,徑粗2~5厘米。新竹綠色,當年秋冬即逐漸呈現黑色斑點,以后全竿變?yōu)樽虾谏?。為?yōu)良觀賞和工藝用竹。
花竿的竹子
竿上有綠色或黃色條紋,多用作園林觀賞,如湘妃竹、黃紋竹。